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9705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Word下载.doc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Word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二1--3单元测试卷(3)Word下载.doc

C.在奴隶主统治下,人民忍气吞声

D.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农民生活简单,思想纯真

9.《唐六典》中记载: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说明①当时仍以日中开市②当时的市仍有时间限制③有专人负责管理市场④市与坊分开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0.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衔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11.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

图一人面彩陶壶图二邢窑白瓷长颈瓶图三粉彩开光花尊

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12.“会子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成之缗,一夫之力克到”。

这则材料反映了南宋时期()

A.纸币使用广泛B.交通发达C.商品交易量大D.行业利润大

13.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展示出一件古代姿器,如图:

五彩花纹盆

你判断此瓷器最早可能出现于什么时期

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

14.唐代诗人姚合诗曰: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D.商业的繁荣发展

15《宋史•食货志》载“宋自削平诸国,天下盐利皆归县官,官府通商,随州郡所宜,然亦变革不常,而尤重私贩盐之禁”。

这段话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A.宋代地方政府权利较前代增大B.国家重治贩卖私盐

C.盐业官营,实行垄断经营D.宋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6.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白天可到城郊购买瓷器D.拜见专职管理市场的市长

17.央视最近热播的《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①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②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③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④专卖制度被废除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8.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应是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人我国并得到推广

B.大力促进垦荒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贵金属白银已成为普通流通的货币

19.下图为“汉代集市画像砖”,它反映了

A.城市繁荣与商业发展紧密联系B.汉代集市贸易发展到较高水平

C.商业发展以城市的繁荣为基础D.汉代画像砖多取材于集市贸易

20.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

其目的是

①发展农业②发展商业③限制手工业④限制城市贸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1.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株赢”。

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22.明朝中后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一些地区出现的历史条件有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手工业出现新的社会分工②江浙地区自南宋以来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③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尤其是蚕丝和棉花④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3.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重农抑商”的根本目的是

A.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B.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C.保护本国于工工场D.巩固封建统治

24.胶州板桥镇是北宋时期北最大的商埠,下图是反映其社会经济状况的图片。

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①商业交易受到严格控制②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

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的写照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25.山西商人,尤其是首创中国历史上票号的山西票号商人,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理财的佳话。

明清时期晋商的出现,最能说明

A.商人成为独立的社会群体B.明清时期,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C.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D.商业竞争的加剧

2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开始和最终形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世界各地区的联系不断紧密,下面选项中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无关的是

A.新航路的开僻B.第一次世界大战

C.贝尔试用电话D.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27.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

“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出现这一结局的原因是①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②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③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④鸦片输人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8.下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上部文字为:

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

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

从材抖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受西方影响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④

29.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B.洋务运动建立了巾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人中国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30.“上海轮船招商局创设三年后,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这说明洋务运动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31.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A.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B.民族资本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

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D.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32.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欢欣鼓舞地表示:

“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也”。

“今也其时”的原因是辛亥革命①推翻了封建帝制②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③颁布奖励实业法令④提出“实业救国”论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

33.民族资本家荣宗敬曾说:

“中国纱厂业的复兴与繁荣,必然在现状改变之后”。

这里的“现状”主要是指

A.帝国主义的排挤B.官僚资本的挤压

C.封建势力的剥削D.民族资本的薄弱

34.1866年创办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俱用华人”,但其自身的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发动机系英国造”。

后来,它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它的发展历程说明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困难重重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独立的发展

35.1881年,洋务派修筑了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全长11公里,但在顽固派以震动皇陵为借口的围攻下,不得不一度改为马来拉拽。

看了这则材料,你最深切的感受是

A.封建势力仇视先进技术B.洋务派和顽固派斗争激烈

C.中国近代化步履维艰D.铁路选址有误

36.洋务运动时期的自办与传统的官办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在于①政府对盐、铁、生产工具等实行专营专卖②采用机器大生产③采用雇佣劳动方式④部分实行成本核算A.①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37.下列两幅折射中国近代化重大变化的图片,说出两图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图一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图二1912年荣宗敬兄弟的福新面粉公司

A.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为民主革命转变准备了最根本的因素

C.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外国的经济侵略D.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38.“往者,忧世之士亦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

民族资产阶级认为工业革命在民国建立前“无效”的原因是

A.列强的侵略B.中国民族工业的软弱

C.封建专制制度阻碍D.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

39.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

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一战期间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40.19世纪90年代初,李福明办有一机器面粉厂,使用进口蒸汽磨,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机器面粉厂也被迫停业。

这件事表明

A.清政府是一个没有法律的政权

B.外国资本主义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封建势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顽固派仇视一切外洋事务

41.最早投资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是

A.洋务派、官僚和商人B.手工工场主和地主

C.商人和高利贷者,D.官僚、地主和商人

42.“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

“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极的伙汁”。

此材料说明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

43.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知名专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搭配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间割据混战

44.“美货成了美祸”是对下列哪一时期社会经济的恰当描述

A.19世纪三四十年代B.20世纪40年代后期

C.20世纪三十年代D.20世纪20年代

45.工业单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其主要表现是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②将先进的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③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④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西方的附庸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6.张謇办的企业与李鸿章办的企业不同点是①办企业的目的不同②生产组织形式不同③资本来源不同④生产工具特征不同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

47.观察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

A.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

D.中国资产阶级受利润中国资产阶级受利润的驱使,积极兴办企业

4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有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严厉限制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

49.《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

“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

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解决这种态势中国应

A.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C.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50.茅盾的小说《春蚕》写到“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他自己田里生产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和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51.(24分)中国外交经历了艰辛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

统治者“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

但是,在朝贡体制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

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依据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二 

1793年的马戛尔尼访华,清政府对马戛尔尼的所有请求(如要求通商、开放贸易口岸等)概不答应,最后他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

材料三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政府对交涉体制进行改造的第一步,虽然是适应新的外交局面的产物,又是在旧的制度和观念基础上进行变通的结果,就清朝的皇权体制而言,皇帝和军机处是最高决策层。

中央和地方官员必须通过“请旨”方能获得事权。

这种权力结构势必会牵制总理衙门的职权,很难以一个独立的外交部门行使职权。

从晚清的外交内容来看,不仅包括国与国之间的交涉,而且还包括一切与洋人打交道的事务。

这种把外交、通商、洋务混为一谈的状况,使总理衙门的功能不能专门化,成为“洋务衙门”。

与此同时,由于洋务不仅包括交涉,而且包括海防,而这些事务不得不依靠地方实行,从而导致总理衙门行使职权时不得不依赖地方的局面。

——刘伟《晚清对外交涉体制的演变与影响》

材料四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昵?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

——周恩来

 

2000年6月,江泽民出席联合常任理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2010年6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发展对外关系的动机。

(2分)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戛尔尼访华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晚清外交体制发展的特点。

(8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之初“我们不学他们”在外交上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2分)并简述新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突出特点。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外交不断发展变革的认识。

52.(19分)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区域,在文明进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自宋朝开始的“中古都市化革命”取消了每一个县只许设一个市场的限制,官市制度终于崩溃,有些城市快速扩大,并在城门外出现商业区。

发展到明清时期,出现许多大专业市镇,从事于米粮或手工业品之贸易。

这一发展当然与长江下游地区的农业逐渐商业化有密切关系。

长江下游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棉货与丝货产区。

江南地区有52个棉货专业市镇,25个丝货专业市镇,13个米粮专业市镇。

这些市镇都分布在太湖附近及长江三角洲一带。

只有一个镇——南汇县周浦镇,既属棉货专业又属米粮专业。

换言之,其他的88个市镇都只专业一项主要产品。

——摘编自刘翠溶《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都市化之发展与人口特征》

材料二 

英国城镇人口变化及下议院议员构成变化情况 

材料三 

1831年至1832年,英国爆发霍乱,1848年霍乱再次发生,死亡人数超过7.2万。

新工业带来新的污水,而城市却为工业利益集团所支配,这些集团既不懂得如何处理污水,在工厂中也不安装任何保护环境的设备,形成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里……1848年和1878年英国分别通过了《公共卫生法》和《公共卫生条例》;

工人阶级也提出改善公共卫生,消除环境污染等要求;

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他们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市镇化的原因和特点。

(6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社会发生哪些变化?

简要说明上述变化的原因。

(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造成当时英国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

(3分查看解析

查看解析

参考答案(3)

1-5CDBAC6-10DBACD11-15DACDC16-20DACBD21-25BDDDB26-30BBACD31-35DCACC36-40CBCDC41-45DACBD46-50AAAAC

51.

(1)动机:

受政治目的驱动。

经济根源:

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2)原因:

清政府天朝上国的心态顽固;

外交上的闭关锁国政策(4分)

(3)特点:

适应新的外交发展的需要;

在旧的制度和观念基础上的变通;

职权受皇权的制约,缺乏独立性;

内容广泛、繁杂;

外交机构服务于洋务运动;

处理外交事务依赖于地方。

(8分,至少4点)

(4)表现:

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特点: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5)认识:

中国外交的发展适应了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

外交的变革必须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为出发点;

外交的变革要适应世界发展的需要。

(4分,至少2点)

52.

(1)原因:

宋代以来官府放宽对城市商业的管理;

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及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4分,学生回答交通因素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专业化程度高、市镇多、分布密集。

(2)变化:

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迅速增长;

下议院中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议员数量增加。

原因: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1832年议会改革,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

(3分)

(3)原因:

工业革命的开展;

工业利益集团追求利润,工业污水随意排放;

环保意识薄弱、技术落后。

措施:

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动员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

(4)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诸如环境污染等问题;

我们在顺应城市化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