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9744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案)文档格式.doc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案)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案)文档格式.doc

(3)利用课本的例子来了解荒漠化的另一重要原因—人类活动。

(4)通过书本非洲的例子以及结合成因去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5)从成因跟危害中得出荒漠化的防治对策跟措施。

(6)通过荒漠化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环境的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等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形成一个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应如何

协调人地关系,能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去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

1、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的定义 

2、能掌握好荒漠化,并能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他的区域环境问题,学会因地制宜,形成一个清晰的综合分析思维。

教学方法

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良好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

大家觉得这张图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

这些图反映了荒漠化趋势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8页。

讲授新课:

请学生看课本第一自然段,思考:

荒漠化的定义、表现、成因和形成过程。

一、荒漠化

1、定义: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

荒漠化的实质即土地退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

问:

荒漠化可以简称为荒漠吗?

荒漠化重在一个化字,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原本不是荒漠的地区,如耕地、林地、草地发生了土地退化,而荒漠本生就是指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不毛之地。

同学们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

2、形成过程

荒漠化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三个词:

植被、水分养分、土地生产力(概括:

由于植被的破坏减少,导致土壤中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最后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3、表现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下面我们来看三者之间的区别。

投影图片:

思考各为哪种表现形式?

为什么?

分别是在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土地沙漠化是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在我国西北地区这种土地沙漠化现象极为常见。

石质荒漠化是由于地表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岩石裸露的现象,在我国喀什特地貌区石质荒漠化很常见,在风力的作用下也可能形成;

次生盐渍化是地表有很多的盐分,盐分会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这种荒漠化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加之气候干旱所形成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地区。

三种表现形式在全球各地各有侧重,目前世界大约有四分之一的陆地,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而我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表现最为突出,那么荒漠化是如何形成的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荒漠化的成因。

4、成因

气候变异、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师:

气候变异是自然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人为因素。

下面我们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来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

(一)自然因素

1、位置和范围

投影图2.1,请同学们读出界线附近有哪些主要的山脉?

说说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生答

师利用图引导学生描述西北地区的范围。

图中包括了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能否根据西北地区的范围归纳概括出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特点?

生:

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过渡:

西北地区在深居内陆,距海较远的地理位置条件下会形成怎样的地理环境特点呢?

请回忆,我们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应从哪些角度去了解呢?

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大要素

下面我们就从这五大要素去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请从地图中找出五大要素的有关信息,加以说明各方面的特点。

看书讨论

师投影表格:

特点

地貌

气候

水文

生物

土壤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突出特点是干旱,干旱与荒漠化有关系吗?

投影:

自然地理环境五大要素关系图,帮助学生分析干旱的气候对荒漠化的影响。

五大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这样的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的影响下,就形成了风蚀风积地貌,比如戈壁、沙漠、沙质沉积物等,这些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戈壁沙漠是风沙活动的基本条件,沙质沉积物是风沙活动的物质基础,西北地区冬春季节风力很大,大风天气是风沙活动的动力条件。

在这些条件下,风沙活动异常强烈,荒漠化也随之而来,因此,干旱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是不是只要是干旱的地区就会形成荒漠化?

只有持续的干旱,加之气候异常才是导致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荒漠化的发展。

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二)人为因素

请同学们看课本,完成下列表格

原因

典型地区

危害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学生回答后帮助学生分析表格。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请同学们7读课本22页第一二自然,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及治理重点。

学生读课本后回答。

1、内容:

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的土地的退货,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原则: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治理重点:

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治理。

荒漠化治理的重点是已经荒漠化的地区,哪么如何治理呢?

4、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请同学们看课本,思考理解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补充:

要如何提出解决措施呢?

我们应该对症下药,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学生回答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专心、用心、爱心(王明琳)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