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9788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docx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月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为响应国家“三农”政策,满足安徽省对相关农村金融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学院创建了农村合作金融专业。

该专业成立后,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财贸双全、三知三会”,使培养的学生能成为“知会计会金融,知营销会理财,知流程会管理”,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合作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农村金融专门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

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基础会计、农村金融、商业银行会计、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农业保险、小额信贷实务等。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农业保险公司、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一线业务岗位或管理岗位。

我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独特的优势体现在依托行业办学,可以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的网络和资源,促进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和就业率。

依照《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经论证提出本专业主要建设内容为:

传承徽商文化、实施双基双挂,推进校企对接;依托职教集团、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系统培养;提倡学做结合、开展四员体验,强化实践育人;贯彻课证融通、推行以赛促教,转变培养方式;开展挂职锻炼、培养双师素质,建设教学团队;拓宽社会服务、建立长效机制,实施第三方评价等。

经过两年建设,使农村合作金融专业成为安徽省培养应用型农村金融人才的摇篮,满足全省新兴农村金融机构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并为安徽省供销合作行业的改革、转型提供人才支持。

本项目建设周期两年,计划投入250万元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提供专项资金。

二、专业建设的环境与基础

(一)专业建设的环境

经实践调查和统计,目前及今后很长时间,社会对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都较为广泛。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适应“三农”需要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

以安徽省为例,截至2010年11月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46.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51.9亿元,农村银行组建步伐加快,已开业和组建中的农村银行数达54家,组建进度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安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成为全省营业网点最多、存贷款规模最大、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能力最强的地方金融机构。

随着我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逐步发展与完善,对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都是巨大的。

1、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断吸纳大量专业人才

国家近几年逐步出台了各种政策来支持和鼓励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除了原先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由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其它一些新型的农村金融组织也得到快速发展,比如村镇银行、社区互助资金社、小额贷款公司等。

所有这些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创新都离不开掌握现代农村金融专门知识与技能的人才。

2、农民多样化金融需求离不开大量专业人才

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对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综合服务区建设的信贷需求;农村重点龙头企业、流通体系建设、特色农业信贷投入,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风险资本需求;千万农户的小额贷款需求;农业保险,农民财产健康保险等各种形式的保险需求;规避风险对农产品期货的需求;部分富裕农民对投资和理财需求等。

要想充分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就需要多样化的农村金融人才为之服务。

正是农村金融具有地域广,人员分散的特点使得农村金融不同于城市,需要大量的涉农金融人才,可以说农村金融是金融市场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3、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需要大量金融人才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各种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越来越多,合作化、产业化解决了农村商品流、物资流的规模化、集约化问题。

但是如果没有资金流的支持,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很难发展壮大。

当代农村急需哪些既掌握现代农村金融实务,又熟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能有效地将农村商品流、物资流、资金流有效结合在一起,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农村金融领域专业人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来看推进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必须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积极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而建设新农村加大资金投入是关键。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尽量满足三农发展的金融需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和谐金融的体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大量农村金融专业人才的加盟必将对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专业建设的基础

1、已形成的专业定位和专业特色

(1)专业定位

根据本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及专业特点,我院将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定位如下:

为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业保险等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专业特色

第一、符合国家扶持方向。

中共中央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三农”相关文件,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

当代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村金融的支持。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对提升农村金融资源聚集能力、促进“三农”实现跨越式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现代农村金融领域需要的人才却极端匮乏,开设本专业正是适应培养农村金融方面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课程涉及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最前沿领域。

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村镇银行经营管理、农村金融学、农村信用社会计、农业保险、金融风险管理、证券与期货、农村经纪人等。

第二、依托行业合作办学。

2011年5月,学院依托安徽省供销社,组建“安徽财贸职业教育集团”。

由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牵头,在省内外联合中、高等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地市级供销社以及省内大中型企业等法人单位,以服务行业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探索行业发展、校企合作、企业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新型模式,促进职业教育链与产业发展链的有效对接,围绕“人才培养”形成工、学一体。

本专业以此为平台,与省供销社下属的合肥德善小额贷款公司、辉隆集团公司合作办学,服务新农村、服务供销社,形成行业办学特色模式。

第三、注重学生综合素养。

本专业设置的课程及专业技能培养,能满足农村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社区资金社、农业保险、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的需求,同时对学生开展“五阶段五主题教育”,培养就业岗位需要的爱心意识、形象意识、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

本专业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投资与理财实训室、证券与期货模拟交易大厅、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等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银行、保险、会计、证券、期货、经纪人等实训教学,能充分实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农村金融实践操作之中,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能才会贸、财贸双全”的综合素养。

第四、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本专业2011年招生计划60人,录取68人,实际报到人数63人,报到率为92.6%,说明本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前景得到了家长和同学的较高认同。

本专业开办之初,就得到主管部门安徽省供销社的大力支持,作为行业重点扶持专业,并与省社下属公司签订了30人的订单培养协议,充分说明本专业得到了行业、企业的较好认同。

2、已形成的就业定位与就业优势

(1)就业定位

鉴于专业定位,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主要为:

各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线业务岗位;各村镇银行一线业务岗位;各农业保险公司一线业务岗位;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村担保公司一线业务岗位;各农村金融及非金融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各农村中介组织中的农村经纪人岗位;各农村典当业一线业务岗位;各证券及期货公司在农村基层营业部一线业务岗位。

(2)就业定位的优势

首先,社会需求广泛。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必将进一步支持和开放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而金融行业又是一个风险较高、技术较强的行业,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士进行管理和操作,这些都使得对与农村金融相关的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长。

其次,社会适用能力强。

本专业知识体系完整,包括银行、证券、期货、保险、财务会计、经纪人,就业范围既包含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主的所有农村金融机构,又包括其它企事业单位的投资、融资和财务会计岗位,因而,社会适应能力强。

最后,适宜自主创业。

当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的关键问题,随着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自主创业也成为人们不错的选择。

当代中国农村的金融领域完全是一块还没有开发的处女地,蕴藏着无限的投资和创业机遇,毕业生可通过在农村创办相关的小型公司,同样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

3、项目建设已有的其它基础

(1)校内实训基地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拥有两个较为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分别是投资与理财实训室和证券与期货模拟交易大厅。

投资与理财实训室拥有联网电脑70余台,并安装了较为齐全的银行柜台业务、个人理财业务、外汇市场及外汇投资、保险经纪与代理等金融实务实训软件。

证券与期货模拟交易大厅完全仿真目前国内证券营业部的现场环境而设置的,配备了价值三十九万元的股票期货行情显示大屏幕,并安装了先进的行情软件和模拟交易软件。

该实训大厅能提供最及时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A、B股报价、国内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四大期货交易所期货报价、并能进行股票模拟与期货模拟交易,将真实的证券期货交易环境融入教学之中,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校内培养。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为了实现“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满足学生定岗实习要求,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已和多家金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以合肥市农村科技商业银行、合肥德善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邮政储蓄银行、安徽辉隆集团公司、华安证券公司、交通银行合肥支行、合肥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安徽远合投资担保公司等为主体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除了每年选派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实习、还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到实习单位任职、挂职,合作金融单位每年指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管理或操作人员来学院为专业学生和老师作行业专题报告,并全程参与专业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的一系列改革。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职业教育有其特殊的规律,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坚持以实践为主的理念。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本专业的特色,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实践,进行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明显改善,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4)师资队伍

农村合作金融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4人,中级职称7人,硕士9人,博士(含在读)1人,1人获得省级教学名师称号,7人具有“双师”资格,多名教师在学院举办的各种授课比赛中获奖。

从总体来看,农村合作金融专业的教师人员结构合理,并有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8人,主要承担学生的实践性教学工作。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承担了多项省级人文社科及省级教改项目课题,在《新金融》、《人大复印资料》、《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巢湖学院学报》、《职业技术教育》等期刊上公开发表金融、经济或职业教育方面的论文30余篇。

(5)课程建设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非常重视课程建设,所有专业课程的选定都由合作企业和专业共同提出,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

每年根据行业和职业需求的变化,修订课程的大纲,并建立了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专业也非常重视精品课程建设,目前已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企业财务会计》、1门院级精品课程《期货投资》、并已完成《金融学》和《个人理财》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前期准备工作。

(6)教材建设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教师主编并出版了《金融学》、《财政与金融》、《期货投资实务》、《公司理财》等多本教材,并根据专业的特点,结合安徽省地方农村金融发展现状,正积极申报相关的校本教材。

4、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在专业建设、科研、社会服务、创建专业特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

专业已经初步形成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就效果来看,离建立真正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一段距离,还需在实际中深化和完善。

(2)校内实训室实训流程与真实的金融业务还有差距。

校内实训室虽然在硬件上较为完善,但在实训项目的开展上还不能满足完全的实务操作,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训项目流程再造,实训室仿真环境建设、实训操作软件升级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3)顶岗实习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虽然已经在探索顶岗实习,但由于学生实习的金融机构相比较其它一般企业有其特殊性,体现在保密性及风险性等方面控制较严,使得顶岗实习在很多金融业务上不能流畅地进行,影响了实习效果。

(4)理论课程体系还不能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虽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改革,但是由于教学设施、时间安排等因素,理论课程教学还带有本科教育的痕迹,体现在“一本书、一支笔”的授课方式,体现在没有与职业规划相结合的填鸭式灌输。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虽然部分摒弃了上述现象,但在体现职业教育理念、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职业教育内涵上还存在有待改善的地方。

(5)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不足。

专业教师虽然大都取得“双师”资格证书,但在如何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专业素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何培养学生综合性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经验欠缺。

此外专业教师虽然取得“双师”资格,但毕竟没有在相关的金融机构工作经验或工作时间短造成相关经验不丰富,这都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为此,我们将以这次中央财政专项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为契机,加强和改善上述各项工作,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村合作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

1、目标:

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坚持“传承徽商文化、提升财贸素养、推广课证融通、实施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理念,与金融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形成企业全程参与、共同教书育人的教育模式,培养能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农业和农民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农村金融行业应用型人才。

2、监测指标:

经过两年项目期建设,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将在“双基双挂”工程校企深度合作、中高职衔接机制、“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改革、财贸素养教育等方面,形成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并以此带动学院相关的投资与理财专业、证券与期货专业等金融专业群共同发展。

(二)人才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财贸双全三知三会”,使培养的学生能成为“知会计会金融,知营销会理财,知流程会管理”,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合作经济发展需要,在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农业保险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村典当行、各农村中介组织等单位,从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柜台或管理岗位、农业保险经纪人或代理人岗位、农村经纪人岗位、证券和期货公司交易或结算岗位的高端技能型农村金融专门人才。

2、监测指标

(1)打造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行业优势,与多家银行网点、省供销社下属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形成“行业引领、学做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2)建设特色的“双基双挂”基地。

根据“双基双挂”工程实施方案,在校内完善2个专项实训室;新建农村合作金融综合业务实训室;新增3个校外实习基地;制定并实施实训实习的管理制度、考核方案和指导手册;建立战略合作基地2家。

逐步形成“校中企、企中校”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3)提高就业质量、实施第三方评价。

大力推进财贸素养教育活动,开展认知实践,让学生熟悉业务流程,使其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需要。

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建设,以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加从业资格考证的学生应达100%,考证通过率达70%。

顶岗实习单位满意度在85%以上。

(4)开展特色的社会服务。

服务三农、服务供销社、服务区域金融。

建设期将开展三农、金融、供销社系统、考证等培训200人次以上,加强与省内外高职院校交流。

(三)教学质量目标

1、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目标的规定,以及社会和企业对农村合作金融人才的要求,探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提升财贸素养、推广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开展“三方同台、以赛促教”的教学改革;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2、监测指标

(1)探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机制。

依托安徽财贸职教集团,上联安徽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下联合肥金融学校等10所中专学校,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系,以合作办学促发展,以合作育人促就业,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本专业将与合肥金融学校金融事务(保险与证券)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的实证研究。

(2)建设特色的课程体系。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确定专业具体岗位→研究实际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撰写学习情境→形成课程体系”的流程构建“提升财贸素养、推广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自2012年开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课证融合”的力度:

部分专业课采用“以证代考”的考核标准;增设“五阶段五主题教育”选修课;增设《徽商》选修课。

(3)编写特色的实训教材。

以金融企业典型业务为导向,校企双方共同建设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优质核心课程和配套教材。

编写以企业典型业务为载体的实训教材1本,开发1本省(部)级精品教材。

(4)制定专业标准与主干课程标准,共享教学资源。

制定专业标准和3门以上主干课程标准,开发3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性教学文件,将教学资源网络化,逐步建立教学资源库。

四、专业建设内容

(一)传承徽商文化、实施双基双挂,推进校企对接

1、传承徽商文化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毕业的学生既从事金融行业,又工作在农村的环境中,这就要求他们自身不但要具备金融行业的职业操守,还要具有扎根农村,不怕吃苦,具备服务“三农”的意识。

金融行业是个高风险的行业,从业人员的一次违法、违规行为就可能给企业、社会带来很大的损害,因此在校期间在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学生财贸素养教育体系建设。

此外,目前我国农村的生活环境远远落后于城市,毕业后面向农村基层一线岗位的学生能否具备不怕吃苦、具备长期扎根农村的精神也特别重要。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通过专题讲座、辩论赛、举办图片展览、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培养学生爱心、形象、责任、创新、创业的“五阶段、五主题”教育活动,并将传统徽商文化精髓和新徽商精神融入学生的职业素养中。

2、实施双基双挂

依托省供销社和农村商业银行,突出合作经济特色,建立校企联合办学新形式,从有利于学院培养适用技能型人才出发,从企业人才需要出发,加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企业员工培训教育基地建设,开展学院教师到省社投资企业挂职锻炼和投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学院挂职任教的双向互动活动,实现“合作、互利、双赢”,促进供销合作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校企双方合作内容包括建立职工培训基地、共建校外实习(见习)基地、合作经营实训基地、专业对口“挂职挂牌”、开展“订单”培养等。

3、校企深度合作

其一,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

我们将与企业共同设施农村金融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改革调研,调研报告必须经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充分论证,并对以下事项达成共识:

农村金融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情况,现行的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在此基础上,学校与企业共同确立学做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签订协议,共同实施校企合作方案。

其二,企业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传统教育模式体现的是学校和学生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还拓展到企业,学生能否了解、熟悉、认同企业文化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成功实施具有关键作用。

此外,职业素质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需要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我们将安排相应的企业文化传播课程或实践活动,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良好的金融职业素养。

其三,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

我们将根据农村金融机构的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使得课程与职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满足了相关金融机构对人才的要求。

校企课程将依据所面向的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进行开发和设计,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

(二)依托职教集团、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系统培养

我院依托安徽财贸职教集团,对内联络安徽省供销社所属14家企业和全省17个地市级供销社;对外联络省内的大中型企业和行业协会;向下联络省内经贸与管理类的中专和技工学校;向上联络安徽财经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

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系,探索系统培养,以合作办学促发展,以合作育人促就业。

目前,已与10家中职学校签订协议,搭建高、中职院校间广泛交流的立交桥,开展校际间办学经验、教学教研、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会,探索办学新模式,开展专业发展方向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全面提升集团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能力,推进中高职衔接,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我院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将与合肥金融学校金融事务(保险与证券)专业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的实证研究,联合成立中高职课程开发小组,系统设计课程体系,融通中高职课程内容;统筹课程规划,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享师资和校内实训设施。

(三)提倡学做结合、开展四员体验,强化实践育人

改扩建现有的投资与理财实训室、证券模拟交易大厅;新建农村合作金融综合业务实训室;建设完成3个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基地2家。

逐步形成校中企、企中校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建成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既是学员又是教员;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既是业务员又是管理员。

让学生完成四员体验,真正实现学做结合。

1、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

我们将根据学做结合教学模式对校内实训室所提出的更高要求,新建农村合作金融综合业务实训室,使之可以开展全方位农村金融业务的仿真实训场所,可以开展包括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储蓄业务、票据等支付结算业务、个人理财业务、对公业务、银行卡业务,相关的代理国债买卖、代理保险、代理基金买卖等中间业务,并可以开展其它类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技能广度,提高适应农村社会发展能力,提高就业率,比如可以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实训,可以开展农产品期货业务实训,可以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实训等。

我们还将升级改造现有的投资与理财实训室、证券模拟交易大厅,使之在发挥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更好地为农村合作金融专业服务。

具体包括:

(1)通过网络改造,使得系统可以提供最及时的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在内的国内A、B股报价、国内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四大期货交易所期货报价、国际外汇市场行情。

提供纽约证券交易所、香港联交所、美国芝加哥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实时交易行情和实时资讯。

(2)通过购买或升级投资软件,进行股票、期货、现货、基金、外汇等多种金融产品的模拟交易,并实现在使用中方便加入新的交易所和交易品种。

同时,系统可以在无人管理情况下长期运行,能随时向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统计报表,使管理人员可以完全掌握所有用户和交易的状况。

(3)通过硬件设施建设、软件系统的购买和升级,使得系统可以提供包括银行、证券、保险、期货、基金、外汇等多种金融业务实验实训,且能实现各金融业务的交叉和综合实训。

我们将建成以农村合作金融综合业务实训室为主体,以投资与理财实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