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经济学常识计算题归类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9848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经济学常识计算题归类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政治经济学常识计算题归类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政治经济学常识计算题归类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政治经济学常识计算题归类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政治经济学常识计算题归类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考政治经济学常识计算题归类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考政治经济学常识计算题归类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考政治经济学常识计算题归类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考政治经济学常识计算题归类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考政治经济学常识计算题归类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经济学常识计算题归类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

《高考政治经济学常识计算题归类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经济学常识计算题归类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经济学常识计算题归类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

3.(06四川文综卷)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到2%时,他的股票(B)

 A、升值35000元B、升值30000元C、贬值25000元D、贬值20000元

二、商品价值量(交换价值)的计算题

2009年高考政治中的计算题归类

1.(09全国Ⅱ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C)

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C.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2009年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属于社会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仍然是600万元。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09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6÷

(1+20%)=5元。

所以选C。

2.(09全国Ⅰ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

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B)

A.增加8万元B.增加6万元C.减少14万元D.不变

【解析】本题与前两年的高考计算题相比较,从计算的角度要简单一些,但对“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两个陌生的概念比较费解。

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

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信,即10万×

6元=60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

(1+10%)=11万件),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所以,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万件×

6元=66万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6万元。

所以本题选B。

3.(09江苏7)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B)

A.2B.4C.8D.16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直接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电脑由原先的1台变为2台;

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手机的数量由原先的4部变为8部。

现在的交换等式变为2台电脑=8部手机,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故选B项。

4.(09安徽3)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

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B)

A.364元B.400元C.520元D.776元

【解析】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今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260÷

(1+30%)=200元。

甲生产者今年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因此,价值总量是200元×

2=400元。

所以选B。

5.2008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Ι第25小题。

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

本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计算此题分两步:

首先,可以把15元看成2007年1单位M商品的价值总量,2008年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就是1+50%,价值总量没有改变,所以2008年1单位的M商品的价值量为15÷

(1+50%)=10;

第二步,该国货币贬值20%,既过去1单位的货币价值,在现在仅为1-20%=80%,用贬值前的货币去表示M商品的价格为10元,贬值后的货币用来表示M商品的价格,如果把其设为X,则80%X=10 有X=12.5综合式为15÷

(1+50%)÷

(1-20%)=12.5。

正确答案应为B

6.2008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四川卷第24小题。

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C)

  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

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

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如果把2007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100亿元看成一个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其它条件不变,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即为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10%,使用价值总量为1+10%,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亿×

(1+10%)=110亿元。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M商品的价值总额不变,但M商品数量增加10%,即现在的数量为1+10%。

把110亿元看成1单位商品价格总额,则1+10%个单位的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10亿×

(1+10%)=121亿元。

即M商品在2008年的价值总额=100亿×

(1+10%)=110亿;

价格总额=100×

(1+10%)×

(1+10%)=121亿。

正确答案应为C。

7.(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

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D)

  A.28040B.24020C.48020D.416040

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总量与(个别、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8.假定2009年生产1件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0小时,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000元,A公司的劳动时间是10小时,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0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A公司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A公司2010年的收入与2009年相比(B)

  A.增加3000万元B.减少5000万元C.增加5000万元D.不变

总结: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准确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以及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

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商品数量

试一试:

(05广东综合卷)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

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它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D)A.30元B.60元C.90元D.120元

三、纸币发行量的计算题

1.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000亿元,且待售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

此时发行纸币500亿元。

纸币在此期间平均流通4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A)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B、1元货币的购买力

  C、2元货币的购买力D、4元货币的购买力

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1000/4=250设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为X则500X=250推出X=0.5

2.假定2008年市场上待售商品的总数量为3万亿件,每件价格为l元,若发行纸币12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5次,此时l元纸币相当于()出现了较明显的()经济现象。

A

  A.O.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B.O.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

  C.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D.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

A.纸币发行有其自身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来确定。

而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由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等因素决定的,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按题目要求,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30000÷

5=6000(亿元),而实际发行了12000亿元,因而l元纸币相当于0.5元货币的购买力;

由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了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的通货膨胀经济现象。

故选A项。

知识归纳

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关系

记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并能熟练使用。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商品数量×

商品单价/货币流通次数

知识拓展:

什么是通货膨胀?

它有何危害性?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

其危害是:

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减少,势必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危及社会稳定。

我国目前控制物价上涨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假定今年社会待售商品价格总额由去年的2000亿元上升为3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由去年的一年4次上升为今年的一年5次,那么今年流通需要的纸币量应有这样的变化(B)

  A.需要发行纸币400亿元B.需要增发纸币100亿元

  C.纸币发行量不变   D.需要增发纸币10亿元

四、关于汇率的计算题

1、(05全国)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

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

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D)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欧元升值5%,则原来的1欧元=10元人民币变为现在的1欧元=10+10×

5%=10.5元人民币。

小张购买5欧元的小饰品,原来应支付5×

10=50元人民币,现在应支付5×

10.5=52.5元人民币

  2、2005年5月28日,100美元可兑换人民币827.65元;

2007年4月10日1OO美元可兑换人民币772.9元。

这说明(A)

  ①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升高②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③美元兑换人民币增多④人民币兑换美元增多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

3、在我国外汇市场上,2007年1月1日,100美元=771.99元人民币;

2008年1月1日,100美元=730.40元人民币。

材料反映了(D)

  ①人民币升值了②人民币贬值了③美元升值了④美元贬值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D.由题干材料可知,2007年1月1日100美元能兑换的人民币比2008年1月1日能兑换的人民币少了,这说明人民币升值,而美元贬值了。

什么是外汇、汇率、外汇储备?

外汇:

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

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

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外汇储备:

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作用)的外汇积累。

我国的外汇储备包括拥有的外国货币、外国公债和外国公司债券、股票等。

汇率的波动对国内和世界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1)一国货币对外贬值,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的减少,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资金外逃。

为了刺激出口的增长往往采取直接宣布本币贬值,即本币汇率下降的做法。

(2)一国货币对外升值,通常会引起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国内物价稳定,国际储备减少,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吸收外资流入。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企业,不利于出口企业。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升值过快,既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复苏。

经济具有全球化趋势,人民币升值过快也不利于发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对世界经济也是一场灾难。

五、储蓄存款(债券)利息计算题

1.储蓄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其收益主要是银行利息。

假设某储户有5万元的活期存款,年利率为2.2%(利息税20%)。

当年居民消费品的价格上涨了5%,则该储户的存款收益的实际购买力是(D)

 A、880元B、924元C、1100元D、836元

50000×

2.2%-50000×

2.2%×

20%=880元

880-880×

5%=836元

2.张某有现金l0000元人民币,于2008年1月一次性存入银行,存款时间为5年,此时银行5年期年利率调为5.58%,利息税率为5%。

请问存款到期后,张某可得利息(C)

 A.580元B.1000元C.2650元D.2900元

 解析:

C.根据税后利息=本金×

利率一本金×

利率X税率:

本金×

利率X(1一利息税率)=10000x5.58%x5一(10000x5.58%x5x5%)=2650.5(元)。

故选C项。

3.张某原有定期一年的2万元人民币存款,年利率为2.25%,利息税为20%,国家上调银行存贷款率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4.14%,利息税率为5%。

在新的利率制度下,张某将2万元人民币存人银行,一年后可以多拿利息(D)

A、820元B.662.4元C.360元D.426.6元

在利息上调之前,张某的利息收入为:

利息收入:

(2000×

2.25%)×

l一(20000x2.25%)×

1x20%=360(元);

在利息上调后,张某的利息收入为:

(20000X4.14%)×

l一(20000x4.14%)×

,lx5%=786.6(元);

多得利息=786.6—360=426.6(元)。

存款储蓄有何作用?

公民的个人存款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1、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

2、调节市场货币流通,稳定币值。

3、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注意材料提供的是何种利率,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就是指年利率

年利率=月利率×

12

月利率=日利率×

30

六、企业经济效益的计算

1.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B )

  A、某企业原来每年获利5000万元,现在成本扩大1倍,每年获利1亿元

  B、成本总量减少80%,利润总量减少30%

  C、成本总量增加60%,利润总量增加10%

  D、投资规模扩大20%,利润增长15%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而企业利润用公式表示则是:

企业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由此可以得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

可见,判断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只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增长的幅度是否超过生产成本增长的幅度。

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大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

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小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了;

如果二者的增长幅度同步,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

2.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

A、某企业原来每年获利5000万元,现在成本扩大1倍,每年获利1亿元

B、成本总量减少80%,利润总量减少30%

C、成本总量增加60%,利润总量增加10%

D、投资规模扩大20%,利润增长15%

据此分析:

在A项中,企业利润与生产成本均扩大1倍,增长的幅度相同,所以经济效益不变。

对于B项,设变化前企业的经济效益为1+a/b,变化后,则企业的经济效益为1+(0.7a/0.2b)=1+(3.5a/b),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

在C、D项中,利润增加的均幅度小于成本增加的幅度,因此,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项

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哪些?

1、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此外,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对于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七、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月提高到2000元/月。

假设小李2008年2月份和3月份的工资都是4000元,那么他3月比2月应少纳税(C)元。

  A.215元B.235元C.60元D.360元

级次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X)

税率(%)

1

X≤500

5

2

500元<

X≤2000元

10

3

2000元<

X≤5000元

15

C.起征点为1600元,2月时,小李的应纳税部分为:

4000-1600=2400(元),小李应纳税:

500x5%+1500×

lO%+400×

15%=235(元);

起征点为2000元,3月时,小李的应纳税部分为:

4000-2000=2000(元),小李应纳税:

500x5%+1500x10%=175(元);

那么小李3月份比2月份少纳税:

235一175=60(元)。

个人所得税

方法指要:

1、注意2008年2月先扣除1600元,2008年3月1日后,注意先扣除2000元

2、分段计算

八、国民收入的计算

某国物质生产部门一年内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5000亿元,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工资为1000亿元,上缴国家的税金为400亿元,企业利润为150亿元,那么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分别是(A)

  A.6550亿元1550亿元B.5000亿元1550亿元

  C.550亿元550亿元D.5550亿元1500亿元

A.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用公式表示为:

社会总产值=C+V+M。

公式中,C表示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支付给工人的工资等,M表示国民收入中支付给职工工资后的利润余额。

由此可知,题中C为5000亿元,V为1000亿元,M为(400+150)亿元。

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

C+V+M=5000+1000+(400+150)=6550(亿元)。

而国民收入则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现就是净产值。

用公式表示为:

国民收入=(C+V+M)一C=V+M,它表示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

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国民收入=V+M:

1000+(400+150)=1550(亿元)。

今年要特别注意税收(形成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利润和劳动者工资所占比例(劳动者收入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就是在新创造的国民收入中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利益分配处理的是否得当。

请大家计算一下上题中的三者非别所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是多少?

九、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题

1.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

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

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

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_______________。

  A.10万元B.9万元C.8万元D.7万元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

试题中,只有年薪才是劳动收入,即5+2=7(万元)。

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党的十七大把它称为合法的财产性收入),不合题意。

所以,答案为D。

2.某公有制企业职工刘国庆每月工资800元,奖金200元,投入10000元作为企业的股份,每年可得股息2400元,同时刘国庆以技术入股,每年可得股息12000元。

刘国庆临街还有门面2间,每月要得租金600元。

请问刘国庆每月的按劳分配收入是多少?

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是多少?

按劳分配:

800+200

生产要素分配:

2400+12000+600*12,其中股息2400元和门面租金600*12元是每年的财产性收入。

这三项生产要素分配属于党的十七大所说的财产性收入。

十、企业增值税的计算

某服装加工厂购进一匹布料,其付出的款项包括布料的销售额850元、增值税金l44.5元(850元×

17%的税率)。

该增值税金由纺织厂上缴并开具给服装厂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黝注暇商品销售价850元,增值税金144.5元,合计994.5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