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9910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这表明西周政治()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实现了家国一体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4.秦王嬴政读韩非子的书,感叹曰: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你认为嬴政发此感慨的最主要原因是()

A.韩非子认为今胜与昔,“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B.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

C.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韩非子提出“富国以农”,认为耕可得以富,战可得以贵

5.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分别描述为: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墨、道、法

B.儒、道、墨、法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6.董仲舒曾经提主张:

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学,地方设庠、序,广泛培养官吏人才;

二是责令地方官每年推举二人给朝廷;

三是朝廷对这些人才进行考察,量才授官。

他的这些主张()

A.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

B.为察举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C.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

D.强调对官僚队伍进行全面管理

7.隋代史官属于皇帝侍臣,通过忠实履行其职权,记录皇帝的“动作法度”,使当代皇帝畏于死后留下臭名而有所顾忌,更使后代皇帝行为举止有所殷鉴,从而实现其存在的政治意义。

这表明隋代史官()

A.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皇权的作用

B.因侍奉皇帝而影响记载史实的客观性

C.工作认真负责而成为后世史官的典范

D.因参与政治管理而淡化历史记录职能

8.隋唐以前,政府规定,“兄弟均分”和“子承父分”是标准的财产继承原则,唐中期以后,在室女、出嫁女、归宗女对户绝财产已有一定的继承权,且在无宗室继承人的情况下,遗嘱继承人已具有高于其他继承人的资格。

这种变化反映了()

A.宗法血缘关系的根深蒂固

B.商品经济冲击家庭伦理

C.国家对财产私有权的保护

D.均田制度已经难以为继

9.《朱子语类》云:

“唐制: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这一分工()

A.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相互牵制影响行政效率

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10.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农业文明源远流长,以下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先后顺序是()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11.宋代张孝作有诗写道:

“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转此人法轮、救汝早岁苦。

横江锁巨石,溅瀑叠城鼓,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

诗中描述的生产工具()

A.体现了农业的基本模式

B.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

C.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

D.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1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一位哲学家:

“他将佛家顿悟之说施用于中国儒学的思想体系内。

”黄仁宇意在强调()

A.董仲舒以“君权神授”发展儒学

B.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儒学

C.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提升儒学

D.王阳明以“致良知”强调内心修为发展儒学

13.北宋建立以后,“令诸州自今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

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朝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

这说明宋代(  )

A.使军事权集中于皇帝B.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D.加强对地方全面控制

14.史学家赵俪生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度概括为三个拐弯,其中的“第三个拐弯,发生在公元8世纪之末,绵延至第9、第10世纪。

它冲破自然经济的锢闭,是货币交流逐渐增多,商业、手工业逐渐发达的一个转折点”。

这一观点强调()

A.经济政策的延续性

B.经济发展具有区域性

C.经济形态的突破性

D.经济发展的活跃性

15.二程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

朱熹提出,对万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会”。

这体现了理学()

A.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

B.形成了精密的体系

C.用哲学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

D.包含一定的自然观

16.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史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形成了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

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

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

这对中国的影响是()

A.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B.进一步拉大与西班牙贸易逆差

C.促进了明清农业与江南工商业的发展

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7.下图中四个数字分别代表中国古代几个重要的都城,其中④处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嬴政创立皇帝制度

B.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C.明太祖废除丞相制

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1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康熙帝时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宰相制度的重建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南书房的制约

D.军机处的设置

19.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

这反映出()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地方行政监察体制日益完善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不断扩大

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趋于合理

20.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

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

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中央权力逐步加强

B.国家机构设置合理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中央官制日渐完善

21.从9世纪开始,我国民间印书的风气渐开,著名诗人白居易等人的诗集,都在扬州、越州刊印、据此,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文化兴盛推动科举发展

B.当时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

C.民间印刷技术比官方先进

D.扬州、越州是当时文化中心

22.明代徐渭在其晚年《菊竹图》(下图)中题道:

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

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夜。

刻画了菊花不肯从俗、傲霜绝俗,表现自己现实生活的悲惨与凄凉。

据此可知,该画作()

A.注重现实描写

B.讲究借物抒情

C.追求得意忘形

D.体现神形兼备

23.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兴起的时候,中国人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单的“天人合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

由此可见造成中国科技落后的因素是()

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D.政府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

24.“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

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江西临川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

这反映了明代文学()

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B.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5.古代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之一。

新世纪以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

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

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

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惟一来源。

——摘编自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

材料二“近代丝绸之路”,既是任人宰割的悲剧,也是否极泰来,走向振兴的前奏。

从空间看,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扩大了;

从内容看,“西学东渐”是主线,但中国也在开放中艰难发展……晚清政府平定西北起义和新疆叛乱后,“丝绸之路”还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我们从晚清民初大量的时人旅行记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驼队马帮活动频繁,都带有大量的丝绸。

海上丝绸之路所达的更是商埠大开,口岸林立。

……先有条约开埠,后有自开商埠。

——据王健《“近代丝绸之路”: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

材料三“一带一路”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精髓,秉持“讲信修睦、弘义融利、协和万邦”的理念,致力于再筑东西方利益交融、文明辉映的盛世。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共同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推动相关各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交流与合作,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构建更强劲、更有效、更具亲和力的区域一体化合作大格局,实现人类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

——据厉以宁、林毅夫、郑永年等《读懂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形成的历史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丝绸之路”贸易的新特点,并说明“近代丝绸之路”贸易发展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更好地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注释:

①、②:

为店铺幌子,各书:

“孙羊店”、“正店”;

③:

灯笼

上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中的情景,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图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宋代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

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图片细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武帝元朔五年创建太学。

太学的创建,采用了公孙弘制订的具体方案。

公孙弘拟议,第一,建立博士弟子员制度、确定博士为朝廷教授弟子以完善政教的责任;

第二,规定博士官置弟子50人;

第三,博士弟子得以免除徭役和赋税;

第四,博士弟子的选送,一是由太常直接选补,二是由地方官选补;

第五,太学管理,一年要进行一次考试;

第六,考试成绩中上等的太学生可以任官,成绩劣次,无法深造以及不能勤奋学习者,令其退学。

太学生的数量,汉昭帝时增加到100人,汉宣帝时增加到200人,汉元帝时增加到1000人,汉成帝末年,增加到3000人,王莽时代进一步扩建太学,一次就曾经兴造校舍“万区”。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通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所设太学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所设太学的影响。

2019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历史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要破译这些甲骨文,又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说明要破解甲骨文就要了解商代乃至商代之前的历史,故选C。

A选项认为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A。

甲骨文不仅含有宗教信仰的信息,还包含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表述不完整,不如C项具体,故排除。

D项与材料的信息表述不符,材料主要讲述甲骨文与历史的关系,故排除D。

2.B

题干的中心词是“血缘关系”,没有提及“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

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当政权产生之后,又把血缘关系进行剥离及减低其作用,这说明血缘关系与政治建构的对立和统一,故B项正确;

根据题干之意,血缘关系不仅国家产生的根源,还是等级分化的依据,故C项错误;

题干述及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但没有提及其是否合理,故D项错误。

3.B

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诸侯国独立性较大,从材料中的“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来看,说明西周政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故答案为B项。

其他三项也是西周政治的特点,但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C、D项。

点睛:

分封制的实行,使得西周国家政权逐渐趋向严密,克服了夏商时期的松散状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局域。

但是,分封制本身存在缺陷,诸侯利用在自己的领地——封国内享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从而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逐渐瓦解。

4.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王嬴政处于战国后期,兼并战争频繁,面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他急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C正确。

ABD都是韩非子的思想,但其他的法家思想代表人物,如商鞅,已经对此有所论证,并在商鞅变法时实施,商鞅不是题目的最主要的原因,排除。

本题考查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为中国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统治者施行仁政,这符合“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代表,这符合“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道家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主张无为而治,这符合“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的权利,这符合“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因此正确答案是A。

6.C

“立太学”“西方选官”是董仲舒推行儒学,提高儒学地位的表现,主要是思想统治服务于政治的需要。

是适应汉代“大一统”社会的需要,C正确。

这些主张显然不能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A错误。

察举制与材料中儒学措施不符合,B错误。

材料没有说明对于官僚队伍的管理,D错误。

7.A

通过题干中隋代史官的作用可知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皇权的作用,故A项正确;

题干主要述及隋代史官的作用,而没有涉及其记载史实的客观性,故B项错误;

题干主要强调隋代史官的作用,没有涉及其“成为后世史官的典范”,故C项错误;

通过题干中所述及的隋代史官的作用可知,其参与政治管理并没有淡化其历史记录的职能,故D项错误。

【点睛】

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

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类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

史官刚刚出现的时候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间,这两者是不大分别的,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历史。

8.C

通过题干可知,在唐中期以后,“遗嘱继承人已具有高于其他继承人的资格”,说明财产所有者对自己的私有财产有支配的权力,没有强调宗法血缘关系,故A项错误;

题干没有涉及家庭伦理的变化,故B项错误;

通过题干中所述及的唐中期以后关于财产继承权的变化,即“在室女、出嫁女、归宗女对户绝财产已有一定的继承权,且在无宗室继承人的情况下,遗嘱继承人已具有高于其他继承人的资格”,这种变化反映了财产所有者对自己私有财产有绝对的支配权力,即国家对私有财产权实行了保护政策,故C项正确;

均田制度难以为继是因为由于唐中后期人口的增加,再加上土地兼并问题严重,故D项错误。

9.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三省的工作流程,结合所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政令的草拟、审核和执行,各自独立,相互制约,长官分列丞相,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D正确;

A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

监察制度在唐朝是由监察御史承担的,本题未体现,排除B;

三省职能的分配目的是为了减少决策的失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0.B

结合所学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耧车、曲辕犁、翻车和骨耜,西汉时期发明播种工具耧车,唐朝时创制了曲辕犁,三国马均发明灌溉工具翻车,原始社会我国发明了骨耜,故先后顺序是④①③②,故选B。

11.C

“转此人法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可知是依靠水力进行灌溉的筒车,这种工具推动了农田水力发展,C正确。

农业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不符合题意,A错误。

筒车的灌溉并不是完备的灌溉体系,B错误。

灌溉并不能改变农村的产业机构,仍然是农业为主,D错误。

12.D

【解析】试题分析:

董仲舒时期佛教还未在中国广泛流行,对官方的思想影响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所以A项错误。

C项与材料无关,朱熹的思想中并没有佛教的内容。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理学·

王阳明的思想

13.B

从材料“令诸州自今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可知宋代严格控制地方财政,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北宋时中央政府对地方财政的管理和控制,不能体现军事权集中于皇帝,故A项错误;

材料仅体现了宋代对地方财政的管控,不能反映出宋代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故C项错误;

材料仅体现了对地方财政的控制,与加强地方全面控制不符,故D项错误。

“令诸州自今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是解题的关键。

14.D

“公元8世纪之末,绵延至第9、第10世纪”应该是我国唐宋时期时期,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及其活跃,D正确。

材料并不是说明经济的延续性,A错误。

经济区域性不符合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B错误。

古代仍然属于封建经济,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C错误。

15.D

“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说明朱熹的理学家们对于自然有一定理性认识,体现出一定自然观,D正确。

材料没有说明理学把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A错误。

B中精密体系说法绝对,排除。

材料并不是用自然观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C错误。

16.C

由于近代列强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洋务企业的诱导之下,中国资本主义在19世纪60、70年代产生了,故A与材料无关,排除A。

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和西班牙的贸易往来,所以谈不上贸易逆差,故排除B。

由于近代列强的入侵,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

根据材料“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大量白银的涌入,明清时期,实物地租开始向货币地租转变,推动农业发展,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的输入拉丁美洲各地,也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故选C。

17.C

嬴政创立皇帝制度在陕西咸阳,即图中①,故A项错误;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在河南开封,即图中②,故B项错误;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在江苏南京,即图中④处,故C项正确;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在北京,即图中③,故D项错误。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图中不同地点与四个选项所述史实之间的联系,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在江苏南京的史实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8.C

康熙帝时期设立,主要负责行政权,南书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故C项正确。

宰相制度在明朝时期废除,A错误。

六部属于南书房下属机构,不是分掌行政权,B错误。

军机处是雍正时期设立,D错误。

南书房,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

在北京故宫乾清宫西南(南书房在乾清门西侧,北向;

上书房在乾清门东侧,北向),本是康熙帝读书处,俗称南斋,命侍讲学士张英﹑内阁学士衔高士奇入值。

此为选翰林文人入值南书房之始﹐即内廷词臣直庐。

翰林入值南书房﹐初为文学侍从﹐随时应召侍读﹑侍讲。

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论经史﹑谈诗文。

皇帝每外出巡幸亦随扈。

皇帝即兴作诗﹑发表议论等皆记注。

进而常代皇帝撰拟诏令谕旨﹐参预机务。

19.A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从秦汉到明清地方的行政机构变化较大,极不稳定,说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为维护统治,不断对地方机构进行调整,故A项正确;

材料主要体现了地方高层行政区的变化,没有体现监察体制,故B项错误;

材料主要体现的中央对地方管理,没有体现出地方权力的不断扩大,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不断加强,不是中央与地方分权趋向合理化,故D项错误。

20.C

【解析】材料中说明了皇帝为强化皇权不断地对中央政府的官制进行调整,所以C项正确;

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BD两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BD。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的显著特点是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

21.B

【解析】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故材料中的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B项正确;

A项逻辑关系倒,应该是科举发展推动了文化兴盛,排除A;

材料无法反映民间印刷技术比官方先进,排除C;

D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22.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