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9970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

(一)14-16世纪末,向工业文明迈进。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

新航路开辟和欧洲殖民者在亚非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1.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2.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

3.15、16世纪之交新航路开辟和16世纪欧洲殖民者在亚非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二)17-18世纪末,开启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

17、18世纪,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开展了反对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

首先,英国爆发了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革命,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在启蒙运动的指导下,新兴的美国开创了政治新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1.16-18世纪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荷兰组建商业垄断公司,垄断航海。

英国主要通过商业战争和掠夺、黑奴贸易、18世纪中期,英国夺取了大片殖民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

2.17世纪经典力学体系形成:

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牛顿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的运动统一起来,标志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经典力学对欧洲知识界最显著的影响有两方面:

一是新的思维习惯,一是新的研究方法。

其中新的思维习惯——相信理性,怀疑旧权威(包括宗教)具有更深远的作用。

3.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8年光荣革命使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统治权,改造了君主制。

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制度向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转变,确立了以法律保障个人自由权利的制度。

它启发和推动了美、法等国资产阶级争取普遍人权和国家公民资格的革命斗争。

18世纪早期,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4.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

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

它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核心内容是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

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学说、三权分立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等,描绘了未来国家制度的蓝图,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的作用,对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起了催化剂作用。

5.18世纪末北美独立战争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883年美国获得独立,不久制定《1787年宪法》,体现联邦制、分权制衡和民主共和原则,影响深远。

但它允许奴隶制存在,忽视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6.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还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秩序,推动了欧洲各国革命。

(三)18世纪末-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时代的确立与扩展。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革新,引发了工业革命。

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向西欧和美洲的一些国家扩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随着工业文明的扩展,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扩展和完善。

同时,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随着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和弊端的逐渐暴露,一些思想家和改革家纷纷提出改造资本主义的方案。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对“理性王国”和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的失望和不满,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

1.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

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以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为基本特点的两极社会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多层社会结构,并使思想政治领域、社会观念、文化教育、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它引起了东西方关系的变化,使东方从属西方。

同时,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传到世界各地,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旧制度。

2.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和议会制的完善:

开创了日后议会改革法案的先河,推动了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参与到政权中来,有利于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

19世纪中期,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政党组阁的责任内阁制度确立下来,英国议会制进一步完善。

3.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和1875年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其通过使法国政局稳定下来,加速了法国民主化进程,有利于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4.1871年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由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普鲁士领导了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的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1871年,德意志帝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德国人民追求民主制度的一大成果,它为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6.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①19世纪上半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兴起,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爆发,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条件;

②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全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人民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思想武器,从此社会主义运动迅速发展;

③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以无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新型国家政权,但此时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尚未成熟,法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是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7.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

①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标志生物进化论诞生,其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把“变化”、“发展”的观念引入科学领域,使人类的思想发生了飞跃;

②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表现理想、推崇英雄、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与艺术占居主导,雨果、雪莱、海涅、德拉克洛瓦、贝多芬、约翰·

施特劳斯等是杰出代表;

③19世纪3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成为主流,巴尔扎克、狄更斯、普希金、列夫·

托尔斯泰、米勒、列宾等是杰出代表。

(四)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工业文明时代的纵深发展。

19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形成,大企业时代到来,以科技为依据、以提高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组织为组织形式的现代经济模式基本成熟,资产阶级代议制日益成熟,同时,以欧美工业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标志着工业文明向纵深发展。

1.1870年-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表现在电力的广泛运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新、新电讯手段的发明以及化学工业的建立等方面。

2.电气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德国科学家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随后,电灯、电话、电报等电气产品纷纷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价廉的新动力,成为人们所使用的最重要的能源,它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完成,而且加速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造成了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使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促进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加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同时也使经济危机国际化。

4.艺术的发展:

光学的发展启发了印象派艺术的产生,代表有莫奈、梵高、塞尚;

电气时代的到来,为电影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反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标志电影诞生。

Ⅱ.工业文明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

一、近代化的含义

  中国近代化,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

  1.从过程上看:

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2.从内容上看:

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传统社会(农耕文明)转化为近代社会(工业文明)。

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

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不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掠夺和压迫,近代化就无法实现。

二、主要领域及内容

  1.经济工业化与市场化,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生产力上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在生产关系上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社会形态上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

  2.政治民主化与法制化,在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化,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到,法治取代人治。

  3.思想理性化与科学化,在中国传播西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思想、文化、政治制度。

  4.生活习俗文明化与近代化。

5.军事创办近代的军队和军事工业。

6.外交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三、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

1.先天的不利条件

  ①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缺乏资金储备;

  ②技术准备不足,只有手工技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

  ③人才准备不足,只有经济型的人才,缺乏通晓国际现代化大势和能经营管理大机器生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

  ④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

2.面临三大政治障碍

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2.缺乏正确的道路、科学的决策和安定的环境

  ①从道路上来看,中国的近代化在从重工业领域中开始后,农业始终没有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拖了工业化的后腿;

中国的民主革命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才最终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

  ②从决策上来看,历届统治者都没有把知识结构的变革放到极其重要的地位,致使中国在长时期内一直是一个文盲半文盲的国家。

缺乏现代知识的推动,使中国的近代化一直为缺少人才、技术而困扰。

由于历届政府都代表了反动落后的阶级,违背广大人民的利益,不可能从发展生产力的主观愿望出发来制定内外政策,因而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国近代化的正常进行。

  ③从环境上来看,战争和革命不断,使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四、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中国近代化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殊性。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先后经历器物、制度、精神层面的变革;

中国近代化与反帝反封建相伴随,同为近代史的主题;

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中国近代化的水平低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这为当今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借鉴。

五、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1.政治是前提:

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2.农业是基础:

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

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

4.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5.知识、人才是关键,科教兴国是实现近代化的科学决策;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决策,才是近代化的正确途径;

  7.在认识中国现代化问题时,要坚持把爱国主义放在第一位、现代化放在第二位的原则。

运用主现动机和客观效果的关系,认识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是充当了不自觉的推动工具,这与他们的主观愿望是不符的;

  8.辩证客观地认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现代化意识曲折探索的进程,中国人民做出巨大牺牲和付出了巨大代价。

运用内外因关系的原理,认识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和斗争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六、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一)1840-1860年,清朝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近代化的迟缓反应。

由于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经济自给自足、思想盲目自大、外交闭关自守等原因,中国对近代工业文明反应“迟缓”;

但又作出一些“回应”: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提出最早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政治

①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逐渐加深。

②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产生(19世纪40年代,在外商企业)。

③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2.经济

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对中国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②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③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9世纪40年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商品市场和劳动力条件,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3.思想

①新思潮萌发,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开启近代中国思想界思想解放的潮流。

但是基本没有付诸于实践,效果甚微。

②《资政新篇》(1859年)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4.生活

①“洋货”大量涌入,西方文化逐步渗透。

②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显著变化。

③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

(二)1860-189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地主阶级主导的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

本阶段地主阶级洋务派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

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逐渐由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辅(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中国近代工业开始出现(使用机器生产):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主张(19世纪60-90年代),把林魏“师夷长技以制夷”付诸于实践。

②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提出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未实践。

①交通:

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擅自修筑淞沪铁路,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

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垄断。

②通讯:

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

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③传媒:

1872年,在上海创办《申报》(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

(三)1895-191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进一步加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民族资产阶级主导的中国近代化整体发展阶段。

  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民族资产阶级;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政治领域最为突出;

阶段性成果,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瓜分狂潮(19世纪末)、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一战期间美日争夺中国(1914-1918年),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②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义和团运动(1898-1901年)、戊戌变法(1898年)、辛亥革命(1911年)、新文化运动(1915-1921年)。

③近代中国出现反专制、求民主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中国扩展)。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维新派领导戊戌变法、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激进派领导新文化运动,民族资产阶级担负起中国近代化重任。

⑤旧民主主义革命由高潮走向失败,开始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辛亥革命,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封建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二次革命(1913年)、护国运动(1915-1916年)、护法运动(1917-1918年)。

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入侵,以资本输出为主,中国完全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进一步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商品市场和劳动力条件。

③洋务运动失败。

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到一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民国初期,1912-1919年)。

①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推动了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觉醒。

②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1905年),是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之一。

③1915年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915-1921年),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1918年),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思想基础。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促使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相应变化。

①物质生活:

中山装、旗袍。

②社会风俗: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民国初期减辫易服、废止缠足;

文明婚丧。

③交通:

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一些公路;

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④通讯: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⑤大众传媒:

报刊业走向繁荣,《时务报》、《民报》、《新青年》;

1905年《定军山》,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2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四)1919-1949年,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并走向胜利,中国近代化曲折前进、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近代化任务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曲折前进。

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

由于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侵华、美国侵略等因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历经曲折,几乎陷入绝境;

政治上,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政府专制独裁、对外国侵略妥协退让,对共产党、工农群众的屠杀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

新发展。

政治上,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伟大胜利;

思想上马克思主义传播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

1.1919-1927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共成立、国民大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1920年,北京至天津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1921年,中共一大,中共诞生;

1922年,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制定;

1924年,国民党一大,孙中山阐发“新三民主主义”,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打到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1926-1927年,北伐战争;

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2.1927-1936年,土地革命、国共两党十年对峙、日本步步侵华。

1927年,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土地革命兴起;

1928年,毛泽东创立“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大举侵华,东北三省沦为殖民地;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1931年,中国诞生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33-1934年,蒋介石对红军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

1934-1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