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0056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0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docx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3

六年级语文综合复习卷(三)

班级:

姓名:

一、知识积累水平考查。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淡泊(bó)逮(dài)住人声鼎沸(fò)

B、应(yìng)届贿赂(lù)飒(sà)爽英姿

C、功绩(jì)星宿(sù)死得(de)其所

D、谈吐(tù)附和(hè)短小精悍(hàn)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排山到海  前赴后继  再接再励  奋发图强

B、一如即往  神采奕奕  娓娓动听  应接不遐

C、余音绕梁  脍炙人口  别具一格  震耳欲聋

D、语重心长  无原无故  独出心栽  舍本逐末

3、带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标(树立)新立异精益(好处)求精集思广(扩大)益

B、革(改造)故鼎新美不胜收(接受)肃然起(增加)敬

C、安然无恙(疾病)风(风景)华正茂不拘一格(标准)

D、一(整个)反常态大喜过(超过)望势不可当(抵挡)

4、下列各句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他这个人经常(),想到什么就谈什么。

(2)这样的计划给人以()的感觉,好像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

(3)老张订计划、做决定,很少调查研究,常常(),还自夸“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4)学习或者做事,如果(),随心所欲,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A、信口开河虚无缥缈无的放矢闭门造车

B、闭门造车无的放矢信口开河虚无缥缈

C、无的放矢闭门造车虚无缥缈信口开河

D、信口开河虚无缥缈闭门造车无的放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

B、孔繁森的名字已家喻户晓,对大家都不陌生

C、日子长了,老王一家对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就像自己家里人一样。

D、无论老师和学生,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6、从文后的选项中,选出最适合的一项作为该语段的结尾()

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苏醒了。

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

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____________。

A、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B、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C、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D、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的修辞手法是()

A、拟人B、比喻C、夸张D、借代

8、下列句子形式改变后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这件事你得告诉他。

这件事你非告诉他不可。

B、没有谁不被山城的夜景所迷住。

有谁不被山城的夜景所迷住?

C、学习语文要下功夫。

学习语文不能不下功夫。

D、这件事容易做好。

这件事不容易做好。

9、"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要不,我就要死了!

这一段话应读出的语气是()

A、请求B、强求C、哀求D、渴求

10、下面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

  ③所为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③②④⑤①B、③②⑤④①C、⑤③②④①D、③①②④⑤

 11、下列诗句中有咏莲的,也有咏菊的,其中咏莲的诗句是(  )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⑤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

12、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横线上所填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也许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我们可以;也许我们不能选择容颜,但我们可以;也许我们不能号令他人,但我们可以;也许我们不能预知未来,但我们可以……

A、利用现在、指挥自己、把握心情、展现笑容

B、指挥自己、展现笑容、把握心情、利用现在

C、展现笑容、利用现在、把握心情、指挥自己

D、把握心情、展现笑容、指挥自己、利用现在

(二)填空题。

13、根据积累填空。

(1)莫以善小而不为,。

(2),梅花香自苦寒来。

(3)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4)科学的未来,。

(5)果实的事业是,花的事业是,但还是让我在。

(6)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7)诚者,;诚之者,。

(8),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9)春江潮水连海平,。

(张若虚)

(10)明月有情应识我,。

(袁枚)

(11),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

(12)孔明借东风——。

(13),把酒话桑麻。

(14)莫愁前路无知己,。

(高适)

(15)当你取得成绩时,老师说:

“,。

”当你遇到困难时,老师说:

“,。

”当你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时,老师说:

“,。

二、阅读理解能力考查。

(一)阅读下列语段,然后完成14-18题。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但是,()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使它们不能再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4、“再生”的意思是,“不能再生的”的原因是,“本来”强调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15、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6、从加点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17、读完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

18、某公园张贴一则告示: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⑴这则告示告诉游人什么呢?

 ⑵它写得好不好?

说出你的理由。

(二)阅读下列语段,然后完成19-23题。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

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19、“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

A、时光景物   B、情景     C、表示估计           

20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     ),在文中起(   )的作用。

正确的选项是(   )

  A、过渡句 承上启下      B、中心句 总结   C、总起句 总起

22、“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

 

   

23、“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从“除非”“必定”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完成24—29题。

题目: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zhàn)开温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zhuì)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从你的视野里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

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变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

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

生命的繁(yǎn)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月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

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

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yān)没了他的脚印。

24、你认为下列哪一项作题目最恰当。

A、时光B、时间C、光阴D、岁月

  25、按拼音,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A、展缀延掩B、绽缀延淹

  C、展坠衍掩D、绽坠衍淹

  26、文中处填关联词,依次正确的一组是:

  A、而尽管……尽管便因为B、在即使……即使就由于

  C、但不管……还是便因为D、都哪怕……或是就由于

  27、对下面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注写错误的一项是:

  A、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拟人)

  B、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拟人)

  C、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夸张)

  D、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

(比喻)

  28、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告诉人们的是:

  A、岁月无情,不要有非分之想。

B、光阴似箭,要珍惜时间,发奋努力。

  C、时光易逝,不如及时行乐。

D、年华虚度,无可奈何。

  29、这篇文章从表现方式上看,属于:

  A、议论B、抒情C、说理D、叙事

(四)阅读《竹林深处人家》,完成30-34题。

她,一个中年妇女,但过早花白的头发使她看起来更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妇人。

此刻,她迈着沉重的步子,把头垂得低低的,蹒跚地向车站走去。

她没有带一点儿子平时喜爱吃的东西,只是带着一个母亲忏悔、痛苦而又羞(愧魁)的心去看望在少年管教所劳动教养的儿子。

她径直走向入站口,默默地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

目光突然触到入口处墙上量身高的标尺,心顿时颤抖起来。

那白色的标尺线,仿佛是一条闪光的皮鞭……

“妈妈,刚才阿姨给我量身高时,我把腿弯着,没有过线。

”一个稚嫩的童音传来。

多么熟悉而又可怕的声音!

她惶恐地抬起头,只见一个年轻的母亲,正抱起一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吻起来:

“真乖,好儿子,妈妈把省下的钱给你买好东西吃!

“妈妈好!

妈妈好!

”小男孩抱住妈妈的头,甜甜地说。

“妈妈不好!

”她的声音在颤抖,嘴唇在嗫嚅,双脚不由自主地跨出了长长的队伍,一下站到这对陌生的母子身边。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年轻的母亲有点愕然了。

等看清冲过来的是一个“老妇人”时,她轻蔑地哼了一下,用睥睨的目光望着“老妇人”:

“你是说谁呀?

“我是在说自己,也是在说你!

”她内疚而又真诚地说。

“我有什么值得你说的,真是奇怪!

”年轻的母亲气恼地回答。

“妈妈,我们走!

”小男孩摇着妈妈的头撒着娇(摧催)促。

“不能走!

”她显得十分激动,声音都嘶哑了。

“你凭什么不让我走?

”年轻的母亲向她投以愠怒的目光质问道。

“凭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

”她眼里闪动着泪花,语气是那样(郑重凝重),并且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报纸,羞容满面地递给她说:

“请你看看我这篇拙文,不,尝尝这粒苦果吧!

年轻的母亲放下手中的小男孩,好奇地接过报纸。

猛然,一个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从一张车票说起——一个母亲的忏悔》!

“啊……你的孩子就是这样……”一口气看完,年轻母亲的目光越来越复杂,有同情,有羞愧,有后怕,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

“妈妈,我们快走呀!

A”小男孩不耐烦了,摇着妈妈的腿嚷着。

“不,不能走,我们补票去!

B”年轻的母亲说道。

30、划去短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或词。

3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愠怒()惶恐()内疚()

32、“撒着娇”的“撒”在文中的读音应是,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撒”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张开;放开②施展③排放,这里应选第种解释。

33、文中用很多感叹号来表达人物丰富的情感,说说A、B感叹号的不同作用。

A处:

表示小男孩

B处:

表示年轻的母亲

34、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1分)

(1)“一个稚嫩的童音传来”,老妇人为什么会觉得这是“熟悉而又可怕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一张车票说起——一个母亲的忏悔》是那位中年妇女写得一篇忏悔的文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她在忏悔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意带点词语,说说你对“年轻母亲的目光越来越复杂,有同情,有羞愧,有后怕,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

”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的态度变了,做法变了,孩子一定是疑惑的,年轻母亲会怎么跟孩子说?

请你合理想象,代替这位母亲向孩子解释、对孩子进行教育。

三、表达创作能力考查。

习作。

以下两题,任选其一。

1、题目:

在困难(或挫折)面前

要求:

①写清楚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或挫折)。

②写清楚在困难(或挫折)面前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③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④不少于400字。

2、请以“童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文中不的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

 

基础知识强化训练

(二)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扼(é)要游弋(yì)风驰电掣(chè)

B.娱(yú)乐伺(cì)候强(qiáng)人所难

C.蓓蕾(lěi)犒(kào)赏锲(qiè)而不舍

D.讹(é)诈口供(gōng)行若狗彘(zhì)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真知灼见高瞻远瞩怨天忧人鼓噪而进

B.雅俗共赏招摇撞骗喧宾夺主杀一敬百

C.到处传诵梳装打扮心劳日拙计划缜密

D.改弦更张当仁不让恶意诅咒墨守成规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艺术的价值________实现在人与人的对话过程中——虽然这种对话,未必总需要用有声语言或文字来进行。

②除了他以外,没有任何人在此画上动一个指头,整幅画由他________完成。

③由于他多次________劳动纪律,最近受到了公司的警告处分。

④退伍军人张伟________参加今年的抗洪抢险战斗,被评为抗洪模范。

A.必需独立违反志愿

B.必须独立违犯志愿

C.必需独力违犯自愿

D.必须独力违反自愿

4.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受到称赞不应趾高气扬,受到批评也不能俯首贴耳。

B.“网上追逃”使那些潜逃犯在劫难逃,纷纷落入法网。

C.面对二十年辉煌,回顾千年往事,二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就是,过去耽误的时间实在太多了!

D.他凭着一张假证件,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展,厅的大门。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天长日久,人们对报刊杂志上的错别字也就习以为常了。

B.下午放学后,几个班的干部正在教室里研究文艺会演的事呢。

C.目前,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D.对于能不能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的问题,大家的回答是肯定的。

6.填在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个句子是

仙人掌啊,_______________你果真是有情有爱、有血有肉的生灵吗?

可是,你又为何脉脉含情不语呢?

我在你的身旁,久久凝望着,思忖着……

A.你果真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B.你果真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了。

C.你难道不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D.你难道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哺(pǔ)育对峙(zhì)面面相觑(qù)

B.模(mú)样歼(qiān)灭广袤(mào)无垠

C.场(cháng)院拓(tuò)片一暴(pù)十寒

D.答(dā)应症(zhēng)结惝(tǎng)恍迷离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毕躬毕敬按部就班防患未然雷霆万钧

B.不记其数发奋图强和盘托出恍然大悟

C.荒谬绝伦琅琅上口滥竽充数死心塌地

D.故弄悬虚东拼西凑哄堂大笑破釜沉舟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他_________不决地伫立着,缓缓回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2)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____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3)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_____成一个阔太太。

A.迟疑逐渐化装

B.迟疑逐渐化妆

C.犹豫逐步化装

D.犹豫逐步化妆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座破旧的庙宇如今装修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气宇轩昂。

B.关于李自成的传说,有不少地方是混和着穷苦百姓的感情和希望,真实的事情未必尽都被众人知道,而哄传的故事未必不含虚构的、添枝加叶的地方。

C.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D.在婚礼上,本来巧舌如簧的他却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B.我们要改革和完善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同经济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科技新体制。

C.乍得总统哈布雷十四日说,乍得政府希望与利比亚谈判,以寻求解决两国间的矛盾。

D.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那样做是极端错误的。

6.在下列文字横线上,填入恰当文句使之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颗芝麻粒儿。

但人们总是踏山于脚下,哪怕它是高山之王——珠穆朗玛峰。

人为攀登而欣喜,_____________。

A.因为,他们又一次用自己的坚实步履证明了人类的伟大,理想的崇高。

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同时,他们更深深地感谢:

山,多亏您提供了大展雄姿的舞台!

D.山,却缄默不语——因为它知道,衬托别人,奉献自身是光荣的。

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四)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号háo号叫号丧号哭号淘大哭

B.强qiáng强制强迫强化强词夺理

C.贴tiè字贴碑贴面贴俯首贴耳

D.累lěi累计连累累赘危若累卵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名不副实礼上往来呕心沥血如愿以偿

B.淋漓尽致麻木不仁络绎不绝明察秋毫

C.流离迁徙奴颜婢膝气息奄奄迫不急待

D.轻歌曼舞凭白无故前仆后继盛气凌人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各级党组织要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认真________和识别干部。

(2)一条新修建的道路,供水部门挖开路面,安装水管;刚刚填平,煤气公司又挖开安装煤气管;不久,环卫系统又来修理污水管……如果几个部门________一下,可以节省多少劳动力和资金啊!

(3)一连几天,他高烧不退,________不清。

A.考查协调神智B.考察协调神志

C.考察谐调神志D.考查谐调神智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朋友在头一天对我说,他明天要送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

当时我不以为意,第二天接到礼物,我着实大吃一惊。

B.朱先生小时候经常蹲在教室窗下听父亲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

C.过去,我国能赶上世界水平的运动员寥若晨星;现在,几乎每一项运动都有一大批世界级运动员。

D.出了问题,讳莫如深,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到最后往往不可收拾。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现在,许多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B.这个村今年水稻获得了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谷子,而且不吃国家的供应粮了。

C.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D.鉴于动物有上述特点,我们可以预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战争舞台上,将有越来越多的“动物兵”出现。

6.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圆月慢慢地翻过山坡,把它的光芒射到了河边。

___________

A.在山脚下,有条小河横卧在那里,一受到月光,小河便悄悄活跃起来。

B.这条小河横卧在山脚下的黑暗里,一受到月光,就微微地颤动起来。

C.这条小河横卧于山脚下的黑暗中,月光一照,则娇媚地欢跳不已。

D.这条小河横卧在山脚下的银光里,月光一照,就静静地动摇起来。

基础知识强化训练(五)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角jiǎo号角角落头角群雄角逐

B.笼lóng笼子牢笼笼屉烟笼雾锁

C.量liáng思量打量测量量体裁衣

D.削xuē剥削削减瘦削日削月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