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0102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5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马原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马原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马原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马原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马原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马原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马原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马原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马原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马原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马原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马原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马原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马原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马原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马原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马原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马原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马原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复习资料.docx

《马原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复习资料.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原复习资料.docx

马原复习资料

由PPT中整理出来的比较全面哦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本章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

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

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对立统一规律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J.狄慈根1886年出版的《一个社会主义者在哲学领域中的漫游》一书中,后为苏联教科书所沿用

辩证唯物主义主要回答三个问题:

1、世界是什么?

2、世界怎么样?

3、人能否认识这个世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二、事物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一)对立统一规律

(二)质量互变规律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第三节:

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二、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二、历史趋向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3、哲学基本问题

1、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

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因为它在根本上支配着人们的行为

2、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1)什么是哲学

古希腊早期:

关于存在(自然存在)的学说;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欧洲中世纪:

关于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死的学说;

近代西方:

关于人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能力的学说;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

关于人的学说;

现代西方分析哲学:

对科学命题进行语言和逻辑分析。

古代中国:

关于人生和伦理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

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涵盖了各种哲学定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明确了哲学研究的特殊对象,而与各门具体科学相区别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哲学:

西方各种哲学流派,在整体上没有超过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各种哲学流派,大多脱离实践而缺乏现实意义

“科学的每个领域都开始于哲学的探索”

3、哲学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有以下特征:

第一,它是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第二,对它的回答决定了哲学家哲学体系的性质;

第三,没有一个哲学家能够回避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恩格斯第一个对哲学基本问题作了明确的论述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

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

……还有其他一些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德终结》

恩格斯论哲学基本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观上的体现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二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在历史领域被表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有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历史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3、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

1、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唯物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物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将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结构——原子

泰勒斯

水是万物的始基

五行说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形成

(1)把社会实践当作物质

(2)从共性和个性角度理解物质

(3)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把握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

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

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

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2、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1)物质是客观实在,不依赖于感觉而存在

坚持了唯物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二元论划清界限

(2)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坚持了反映论与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与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

(4)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列宁物质定义的重要意义:

3、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也是物质:

具有客观实在性,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体现在:

(1)构成实践活动的诸多要素都是客观实在的

(2)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水平是客观实在的

(3)实践活动的结果也是客观实在的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自然界是多样性统一的物质世界

2、意识是物质派生的,统一于物质

3、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物质世界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自然界是多样性统一的物质世界

自然物质的多样性:

空间上存在的多样性

时间上变化的多样性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2、意识是物质派生的,统一于物质

(1)从意识的起源来看:

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承担者来看: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来看:

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4)从意识的进化发展来看:

意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5)从意识的传递和表达来看:

意识需要借助于物质手段才能实现

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动物有意识吗?

(1)动物能进行理性思维吗?

(2)动物的本能可以称为意识吗?

(3)动物具有超过人类的能力吗?

(4)如果承认动物也有意识,

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吗?

3、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物质世界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

(2)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指导的物质活动

(3)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

4、物质统一性原理

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的哲学依据

第一,世界是统一的

一元论

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大学生为何自杀?

2007年5月不完全统计:

5月16日:

中国人民大学,一名女博士生跳楼身亡

5月16日:

武汉大学,一国贸专业大四女生跳楼身亡;

5月15日:

北京师范大学,一研三女生跳楼身亡;

5月14日:

清华大学,一建筑学专业大三女生跳楼身亡;

5月14日:

中国农业大学,一大二男生、院学生会副主席坠楼身亡;

5月13日:

宿州某校图书馆,一男生从7楼跳下当场死亡;

5月12日:

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某职业大学一大二男生跳楼身亡;

5月11日:

成都锦江区的香江花园内,一女大学生金某跳楼自尽。

5月9日:

福州大学城某高校生活区,一大一女生跳楼身亡;

5月8日: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一大二学生从主教学楼坠下身亡;

5月7日:

南通市区某大学,一19岁女生周某跳楼身亡。

2005年9月9日,广州某大学一名仅入学一周的学生,在参加军训期间,从学校的7楼纵身跳下,当场殒命。

之前,他曾抱怨“饭菜不合胃口,衣服也不会洗,不太适应这种生活”

2004年6月15日,东北林业大学学生付新彬跳楼自杀。

这一天,距离他毕业离校仅剩17天。

家境贫困,4年共拖欠学校上万元学费,临近毕业却没有找到工作。

2006年11月1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研究生洪乾坤从泉州市中营学院7层楼跳楼身亡。

留下的遗书说,找不到工作不愿拖累家人。

死者亲属称,自杀前死者曾得抑郁症。

2007年5月28日,西南政法大学一名大四女生从该某教学楼6楼跳下,抢救无效后死亡。

据分析,至少有两种原因导致了该名学生自杀:

一是自杀学生在情感上有很大困惑,二是与家长沟通存在问题。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的物质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

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实践观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实践观

“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主观唯心主义者:

把实践看作是人的精神活动;

客观唯心主义者:

把实践看作是客观精神的活动;

旧唯物主义者:

把实践理解为生物适应环境的本能活

动,或抽象的人的吃喝、享受生活活动。

旧实践观及其缺陷: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2)实践的基本特征

第一,实践是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与人的精神活动相区别)

是人与世界之间实实在在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变换过程

实践的主体、客体、手段、过程、水平、结果都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直接将原来指导实践的主观意识变成客观现实

第二,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

(与动物本能活动相区别)

第三,实践是社会历史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与旧唯物实践相区别)

自主性:

通过实践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人的目的

创造性:

通过实践创造出原来没有的新事物

(2)实践的基本特征

(3)实践的形式

A、生产实践

B、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对社会本质的不同理解

2、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生活的本质的科学揭示

(1)唯心主义历史观

A、神学历史观:

——以“神意”或上帝为最高主宰

B、主张精神或观念是历史本质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抽象人本主义历史观

——以抽象不变的人性解释历史

1、对社会本质的不同理解

(2)自然主义历史观

把社会的本质和发展动力

归结为地理环境或人口因素

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是片面的,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

——恩格斯

1、对社会本质的不同理解

孟德斯鸠

地理环境决定论

2、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生活的本质的科学揭示

(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2)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3)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

(4)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一,实践是人与动物存在方式的根本区别

动物以本能活动为存在方式,人以实践为存在方式

第二,实践决定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不仅使人与动物相区别,也使人与他人相区别

本能活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本能活动是通过其自然器官来完成的

二是本能活动的能力主要是通过遗传获得的

三是进行本能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能生存下去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

二、事物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范畴和规律

一、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三)事物联系与发展的规律性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定义和特征

2、联系观的现实意义

1、联系的定义和特征

联系:

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现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一,联系存在于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

第二,联系是指事物彼此的种种关联,既有正向的关联,也有反向的关联。

(1)联系的定义:

(2)联系的特征:

第一,联系的客观性

第二,联系的普遍性

第三,联系的多样性

第四,联系的条件性

1、联系的定义和特征

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鸟,树上还有几只鸟?

是无声手枪吗?

枪声有多大?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了?

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

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

有没有残疾的或饿得飞不动的鸟?

算不算怀在肚子的小鸟?

打鸟的人眼有没有花?

有没有傻到不怕死的?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

2、联系观的现实意义

(1)用系统的观点看事物,确立整体理念

(2)用全面的而非孤立的观点看待人或事

(3)正确把握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葛藤在美国

滇池的水葫芦

外来生物入侵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1、事物联系、运动、变化与发展

2、事物发展的实质

3、事物发展的过程性

4、永恒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1、事物联系、运动、变化与发展

(1)什么是运动: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

运动是一个抽象范畴,包括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只要是物质,一定在运动;

事物的运动在某些条件下会出现相对静止的状态;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

运动在最一般意义上,是指事物变动不居的状态。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是通过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体现出来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2)事物的联系、运动、变化与发展:

1、事物联系、运动、变化与发展

A、事物的普遍联系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

B、事物的运动必然导致变化

C、变化是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形态

和性质的改变

D、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

杂的前进上升性的变化趋势

2、事物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一种前进性或上升性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陈代谢

(1)发展的实质

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所谓旧事物,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新旧事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是否同客观规律、同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腐朽的东西,

吸取发展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

增添了旧事物所没有的富于生命力的新内容

(3)在社会领域,新事物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2)为什么么事物变化的总趋势是发展?

2、事物发展的实质

(1)从新事物的本质来看,新事物具有广阔的发

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2)从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来看,新事物具有旧

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事物发展的过程性

过程:

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从形式上看:

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从内容上看:

是事物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的更新。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

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4、永恒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1)相信明天会更好

(2)坚信一切都是暂时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成空

(三)事物联系与发展的规律性

1、规律的定义

2、规律的基本特征

3、规律的类型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及其过程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必然的、稳定的本质联系。

规律是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本质的联系

1、规律的定义

2、规律的基本特征

规律的基本特征---客观性

表现在:

(1)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气候变暖,

北极熊还能生存多久?

3、规律的类型

(1)规律起作用的范围和层次不同:

一般规律、特殊规律、个别规律

(2)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领域不同:

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思维规律

(3)规律的确定性程度不同:

动力学规律、统计学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二)质量互变规律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二、事物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基本规律和范畴:

唯物辩证法是由一系列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构成的严密的科学体系。

区别:

范畴反映事物的普遍本质

规律则反映事物最普遍本质的联系

范畴以概念来表达,规律以判断来表达

联系:

范畴体现规律,规律包含范畴

两者都揭示着客观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1、矛盾及其构成

2、矛盾的基本属性

3、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5、对立统一规律的意义

1、矛盾及其构成

矛盾三义:

形式逻辑中的矛盾

日常用语中的矛盾

辩证逻辑中的矛盾

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简言之,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

“光究竟是什么呢?

是波还是微粒?

要知道,两者不能并存!

不是这个,就是那个。

“不是这个,就是那个?

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呢?

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

自然界喜欢矛盾……”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纽

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

个人,你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

是地狱。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种各样事物,人们前面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2、矛盾的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同一性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其一,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其二,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为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斗争性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

同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

同一之中有斗争;斗争之中有同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

3、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

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2)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矛盾同一性的作用:

第一,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第二,使双方相互利用,促进自身的发展

第三,规定了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矛盾斗争性的作用:

第一,引起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推动事物的量变

第二,它冲破事物存在的界限,造成事物的质变

毛泽东:

“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在,以退让求团结则无团结”。

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狼和羊]

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决定着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基本趋势和发展方向,是第一位的原因;

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起着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的作用,是第二位的原因。

但在一定条件下,外因也可以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事事有矛盾;

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矛盾及其各个侧面的性质、地位、作用各不相同,矛盾解决的具体形式也各有其特点。

第一,矛盾性质的特殊性

第二,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第三,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矛盾的性质不同;

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

矛盾的性质也不同。

矛盾性质的特殊性:

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在一个矛盾系统中:

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在一个矛盾中:

有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

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

三种方式:

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

矛盾双方“同归于尽”

矛盾双方达到“融合”

(3)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第一,互相区别、互相对立

第二,互相依赖、互相联结

第三,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现实意义

是马~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5、对立统一规律的意义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

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

论的关键;

(3)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

本分歧与对立焦点;

(4)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二)质量互变规律

1、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2、事物量变、质变与质量互变

3、质量互变规律普遍性和意义

1、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质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使某一事物成为它自

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及其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度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或幅度,

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

质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

事物具有多方面的质;

质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

量与事物的存在并非直接同一;

事物有多方面的量。

适度原则

2、事物量变、质变与质量互变

(1)量变就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

为他事物。

质变是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

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连续性的中断

(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志在于是否超出度的界限

2、事物量变、质变与质量互变

(4)质量互变:

量变到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到量变:

质变巩固了量变的成果,并引起新的量变;

量变中有质变:

在事物总的量变中包含着阶段性质变和局部性质变;

质变中有量变:

在质变过程中存在着新质要素在量上的扩张。

2、事物量变、质变与质量互变

3、质量互变规律普遍性和意义

质量互变规律:

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必然导致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如此交替循环,实现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的。

“祸患常积于忽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既反对急于求成,也反对不思进取

《韩非子.喻老》: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

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

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

吾畏其卒,故怖其始。

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纣遂以亡。

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

“见小曰明”。

纣为象箸

(三)否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