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二小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江苏省高二小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二小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冬季-东北季风;
4夏季-西南季风
12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或风带
分布地区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压带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
全年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风带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温和湿润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夏—炎热干燥
冬—温和湿润
P44:
锋——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P44-45.锋与天气:
1、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过境时刮风下雨,伴有雨雪天气;
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暖锋过境前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过境时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P47
水平
垂直
天气
气旋(北逆南顺)
辐合
上升
多雨
反气旋(北顺南逆)
辐散
下沉
晴朗
P49全球气候变化三阶段: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近代气候变化。
P49近代气候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
P51-5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
2、农业影响(低纬度减产,高纬度产量增加);
3、工业影响(高纬度供暖耗能减少,低纬度制冷耗能加大)。
P53全球气候变暖原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1、燃烧化石燃料,释放二氧化碳2、毁林
水循环P58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
(2/3)。
可利用的淡水主要为:
部分地下水、湖泊水、河水。
P59水循环的类型:
海陆间大循环、陆地水循环、海洋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的过程:
(六个环节)
P59海陆间循环的意义:
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更新
P60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资源不断更新。
2)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4)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P61洋流概念:
略动力:
盛行风类型:
寒流,暖流
读图判断:
为北半球寒流
理由:
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10℃—30℃)为寒流。
高温区靠近赤道,所以赤道在南,所以为北半球
洋流模式:
P61-62
太平洋:
①北赤道暖流②日本暖流③北太平洋暖流④加利福尼亚寒流⑤阿拉斯加暖流⑥千岛寒流⑦南赤道暖流⑧东澳大利亚暖流⑨西风漂流⑩秘鲁寒流
大西洋:
①北赤道暖流②墨西哥湾暖流③北大西洋暖流流④加那利寒流
北印度洋海区:
季风环流夏顺冬逆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P62-63
1、对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西北欧温暖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摩尔曼斯克)—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南美西部沙漠直逼海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大渔场,如:
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纽芬兰渔场。
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上升流)
3、对海洋污染:
既利于污染物扩散,又可能使污染范围扩大
4、对航海事业:
如哥伦布第二次航行时间短原因:
顺加纳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
郑和冬季下西洋:
冬季吹西北季风,顺风。
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
如玄武岩
侵入岩:
岩浆侵入地壳裂隙(未喷出地表)冷却形成。
如花冈岩
沉积岩:
在外力作用下地表物质,在低地堆积,固结成岩。
如石灰岩
变质岩:
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如大理岩
之间关系: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①风化:
②侵蚀:
风力侵蚀(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v形峡谷)
冰川侵蚀(U形谷、角峰)
海浪侵蚀(海蚀崖)
③搬运
④堆积:
风力堆积(沙丘、黄土高原)
海浪堆积(沙滩)
流水堆积(三角洲)
⑤固结成岩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背斜:
适宜建隧道,找石油、天然气。
断层线:
不宜建大型工程,有泉水出露。
褶皱山:
连绵的山体,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
断块山:
独立山体,有陡崖,如华山、庐山、泰山
P92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有: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
P93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P94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合成有机物的能力(整体功能)
平衡功能指自然地理要素保持稳定的能力
P96地理要素的变化可“牵一发而动全身”
P99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以热量为基础,在低纬高纬明显。
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以水分为基础,在中纬明显,自然景观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
地中海气候下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气候类型有: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的东西岸。
P100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受水热状况的影响。
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分异现象称为非地带性分异。
必修二
P5人口增长模式分为:
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
P6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
中国现代型
世界人口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P8二次大战前后,拉丁美洲由迁入变为迁出,欧洲由迁出变为迁入,北美洲大洋州始终为迁入。
国内人口迁移分为二阶段:
(一)、从新中国成立大8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户籍管理,人口迁移有计划有组织进行,从东向西。
(二)、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自发迁移,从西向东。
P10美国人口由东北向西部和南部迁移
P12影响人口环境容量三要素:
资源、科技、生活文化消费(资源是最主要因素)
P13人口合理容量指最适宜的人口数
P18平原地区城市形态呈团块状,山区或丘陵地区呈分散式(条带和组团)
P20住宅区面积最大,占城市空间40%-60%,中高级住宅在城市外围,低级住宅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CBD(中心商务区)既是商业中心又是服务中心
P21工业区趋向于城市外围,沿交通线分布
P22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有经济因素、历史因素、文化宗教等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因素
P23城市由里向外分为: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P26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P27上海成为中国人口规模最大城市的原因:
①、上海位于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长江的出海口
②、上海有发达的铁路网,人口稠密
③、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有充足的原材料,广阔平坦的土地,巨大的市场
P31城市化的三要素:
1城市的数目增多,2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3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增多
城市化概念:
人口向城镇积聚,乡村地区变为地区的过程
P32城市的拉力:
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好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
农村的推力:
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
P33城市化的进程分为:
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
加速阶段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
后期阶段主要在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
P36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有:
1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2生物多样性减少3热岛效应明显4城市水量水质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P42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10个)
(补充)东北的区位优势:
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高,不足:
热量不足
河西走廊的种植业属于灌溉农业,限制因素:
水源江南丘陵的茶叶种植土壤海南的橡胶气候(热量)吐鲁番的瓜果光照
黑龙江的大豆土壤上海郊区的乳蓄业市场宁夏平原的水稻水源(灌溉)
P45农业地域类型:
1混合农业———澳大利亚
区位优势:
(1)地势平坦开阔(2)灌溉条件好(3)气候暖湿(4)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5)政策鼓励
P472季风水田农业———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主要是水稻种植业)
P48主要特点:
1小农经营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3科技、机械化水平低4水利工程量大
P493商品谷物农业———美国①分布图3。
14(中央大平原):
②区位条件(图3。
13)
自然条件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科技先进。
P49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别?
(家庭/国营)
P50请分析商品谷物农业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有何不同?
1机械化程度2商品率
P51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
气候条件,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P51分析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1,气候暖湿,草类茂盛2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附:
注意两个港口名称:
布宜诺斯艾利斯,布兰卡港
P52阿根廷人为促进牧牛业发展做了哪些工作?
1改善交通,2开辟水源3培育良种牛4种植饲料
P52乳畜业分布在世界上什么地区?
西欧
P53中国是否有乳畜业?
如果有,分布在哪里?
为什么?
P54分析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1、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凉多雨,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2、地形平坦;
3、市场:
西欧城市化程度高,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
4、机械化程度高,缓解劳动力缺乏特点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规模不大
P58工业区位类型
原料导向型工业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市场导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
动力导向型工业炼铝厂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技术导向型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P59鞍钢接近原料、燃料宝钢(上海宝山钢铁厂)接近市场
钢铁工业
煤炭
铁矿
市场
德国鲁尔区
我国包钢、武钢、鞍钢
攀枝花、北美五大湖
上海宝钢、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意(塔兰托)
P61污染工业的区位选择
污染水源: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炼油厂化工厂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的上游
污染空气:
水泥厂、酿造厂、化工厂、发电厂、钢铁厂工厂设置在居民区长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
固体废弃物污染:
发电厂、钢铁厂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P62工业联系工序上的联系空间上的联系
工业集聚的效益:
1、可以加强个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2、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3、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重工业(钢铁工业、石油化工工业)----工业城市
工业分散:
主要电子器件企业。
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现代化通讯技术和手段。
P65、鲁尔工业区
兴起原因:
1、丰富的煤炭资源2、离铁矿区较近3、充足的水源4、便捷的水陆交通5、广阔的市场
衰落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
2、煤炭能源的地位下降;
3、世界性钢铁过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5、环境污染。
P67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
1、调整工业结构2、调整工业布局3、发展第三产业
4、优化环境
P69意大利新工业特点:
1、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以轻工业为主3、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4、生产高度专业化5、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生产过程分散
特色:
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生产—销售—服务网络一体化
P71高新技术产业特点:
1、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2、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3、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4、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P72美国硅谷区位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2、气候宜人3、交通便捷4、全世界的人才高地5、市场稳定6、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P78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连续性好;
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从门到门;
运量小,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运量大,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航空运输速度快(适宜运输的产品—轻薄短小,贵重急需);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
管道运输运量大,损耗小,连续性强;
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运具合二为一】
P79集装箱运输属于专业化
P80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和点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布局受到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的影响。
P81南昆铁路东起南宁西至昆明。
建设南昆铁路的意义:
1、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促进西部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3、促进民族团结
建设南昆铁路的区位因素:
1、国民经济的发展2、人口城市的分布3、科技的进步
P82火车拉来的城市有:
株洲、石家庄、蚌埠、宝鸡
交通线变化会影响聚落的兴盛和衰落
扬州、济宁的衰落与京杭大运河有关
P84一个地区商业网点的密度,交通运输至关重要
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商业网点较少
商业网点已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为原则
交通最优:
市区环路的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P90采猎文明---崇拜自然,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局部环境遭到生态破坏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人地矛盾激化,环境污染严重
P94城市环境问题—环境污染;
乡村环境问题—生态破坏
全球性环境问题有:
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
P95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严重原因:
1、人口增长快,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2、经济落后,治理污染的能力差3、发达国家污染转嫁
P96生态持续—基础,经济持续—条件;
社会持续—目的
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
持续性原则:
人类活动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共同性原则:
各国共同参与
P99我国面临的问题:
1、人口过多2、人均资源占有少3、环境污染严重
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全球国家级第一部
P101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工业生产可持续----清洁生产
农业生产可持续----生态农业
北京留民营村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2实现综合循环利用3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必修三
P2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的边界有明确的有模糊的
P3长三角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水田,人多地少,主要农产品有:
水稻、小麦、油菜、棉花和淡水鱼
松嫩平原温带季风气候,黑土,旱地,地广人稀。
主要农产品有:
春小麦、玉米、大豆
长三角依托当地的发达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
长三角从国外运进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附近的煤铁资源发展重化工业,重化工业基地。
P14遥感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遥感在农业方面的运用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病虫害和农业生态调查与监测,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
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包括三大部分:
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共有24颗卫星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运用评价。
P18荒漠化是指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引起土地沙漠化(西北)、石质荒漠化(西南)、次生盐碱化(华北)。
P19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贺兰山以东半干旱的草原,贺兰山以西干旱荒漠草原
河西走廊的农业区,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黄河水灌溉
P20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2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表现为:
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3过度开垦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P26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
P31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为38。
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0%。
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P32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
P33热带雨林作用:
1地球之肺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P34雨林的养分几乎全部在植物体内,土壤一般很贫瘠---雨林的脆弱性
P37亚马孙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
亚马孙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1焚耕开垦(迁移农业)2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3商业性木材采伐4以及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
P43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1耕地面积广阔2地广人稀,商品率高3土壤肥沃4耕地集中连片
P46山西省40%土地下分布煤田,大同煤田是优质动力煤田,河东煤田是主焦煤基地
P48山西省的煤炭转换:
1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2发展炼焦业,输出焦碳
P49山西运煤铁路:
1北有大秦线2中有神黄线3南有焦日线
P51山西煤炭、铁矿、铝土矿资源丰富,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
P53山西省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调整重化工业,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轻纺、高新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P55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注入俄亥俄河
P56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末春初多降水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地形起伏大,水量不稳定
P57田纳西河早期开发带来的问题:
1土地退化2植被破坏3环境污染
P58田纳西河综合开发措施:
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河流开发的核心;
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
电力先行,发展高能耗工业;
调整农业、林业、牧业结构,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草原面积;
将改善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建大坝的作用:
防洪、发电、旅游、水产养殖、灌溉、蓄水
P69东北的耕作农业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林业和特产分布在大小兴安林和长白山。
大兴安林为兴安落叶松,小兴安林为红松。
辽南苹果
畜牧业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P77珠三角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利条件:
1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国外迁移2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3良好的区位(南部沿海比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4著名的侨乡
P78珠三角工业化二阶段:
1、1979—1990劳动密集型为主导产业2、1990之后,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P81珠三角城市化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浙江温州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珠三角产业升级困难的原因:
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P82城市落后的原因:
外来人口增多,引发居住、教育、治安管理和城中村现象
P88西气东输:
起点:
塔里木盆地,终点:
上海
P89实施西气东输的三个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今后油气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P90天然气的优点:
清洁、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缺点:
开采、储运难度大
煤炭的优点:
开拆成本的、价格便宜,储存运输方便、使用不方便
P91天然气分布: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西气东输对西部的影响: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
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P95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
产业转移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压力,但也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
第一专题:
宇宙中的地球(大考点)
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考点1)
1、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
3、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考点2)
1、八大行星的公转运动具有: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八大行星分为: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3、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具有生命存在的特殊行星,原因是:
(特殊性)
①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具有适宜温度和液态的水。
②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具有生命呼吸的大气。
③有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④地球昼夜周期适中,为24小时。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点3)
1、太阳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反应。
2、太阳活动的标志是光球层的黑子和色球层的耀斑。
3、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其对地球的影响是:
①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或中断。
②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两极地区(夜晚)出现:
“极光”现象。
④太阳活动可能造成自然灾害:
如地震、水旱灾害。
四、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考点4)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
运动
形式
旋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24小时
除南北极点外全球都相等:
15°
∕小时
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公转
太阳
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速度:
近日点(1月初):
较快
远日点(7月初):
较慢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①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会判断晨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