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0333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要已附上完整答案和页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的形态;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的发展形态;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的发展形态;

以中心城为核心形成紧密联系的城镇群形态等。

改变的方向:

逐渐向在空间上有隔离、由便利的交通网络联系、在产业上有协作分工的城镇群,或城镇密集地区的方向发展。

 

7.城市化的起步、加速、稳定阶段(p13)

起步阶段:

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加速阶段:

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8.我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2009年统计结果)以及城市化水平不均衡的现实——p14

2009年统计结果:

全国城镇人口已达6.22亿,城镇化水平46.6%。

城市化水平不均衡的现实:

由于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在东、中、西部地区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城镇化水平的差异在相当长时间内将长期存在。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相关基础知识

9.周礼·

考工记里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空间布局的记叙原文(p19)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10.战国时期,《周礼》的城市规划思想受到的挑战,至少举3例,能说明它们分别的特征(p19~p20)

吴国国都阖闾城:

充分考虑江南水乡的特点,水网密布,交通便利,排水通畅,展示了水乡城市规划的高超技巧。

齐国临淄城:

因地制宜,根据自然地形布局,南北向取直,东西向沿河道蜿蜒曲折,防洪排涝设施精巧实用,并与防御功能完美结合。

赵国的国都:

充分考虑北方的特点,高台建设,壮丽的视觉效果与城市的防御功能相得益彰。

江南淹国国都淹城:

城与河浑然一体,自然蜿蜒,利于防御。

11.曹魏邺城和隋唐长安的平面简图(表达主要街道和功能分区),说明它们的共同特征——方整路网和明确的功能分区(p20-p21)

12.希波丹姆模式的特点(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城市广场结合公共建筑为中心)和米利都简图(p23-24)

13.说出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式城市规划的几个特点(几何对称、轴线引导,中心感强烈)和案例,以及这背后隐含的政治意义(绝对君权的思想)

案例:

巴黎城郊的凡尔赛

14.说出现代城市规划的四大理论渊源(四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名称及其倡导者)

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托马斯·

莫尔

“太阳城”方案:

康帕内拉

“新协和村”公社:

罗伯特·

欧文

“法郎吉”:

傅立叶

15.田园城市理论的四大理论贡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四大理论贡献的基本内涵)

城乡一体论:

关于居住条件和规模控制,提出了卫星城镇的雏形。

城市社会论:

关于区域关系,提出区域间的分工、合作和互补。

城市分区论:

关于城市布局,由同心圆组成,以绿地为中心,从里到外为公共建筑、绿地、商业服务区、绿地、住宅,绿地;

但过度的分区会带来服务设施过度集中的问题。

城市公共论:

关于城市管理,城市应考虑公共管理服务的设置;

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

16.说出卫星城理论的倡导者及其理论源泉,以及后来这一理论的几个著名实践案例

倡导者:

昂温理论源泉:

田园城市

沙里宁在赫尔辛基新区明克尼米-哈格,艾伯克隆比在大伦敦规划,斯德哥尔摩的魏林比

17.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理论的四个特点以及它对于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意义

特点:

城市聚集、局部高密、增加绿化、立体交通

意义: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柯布西耶光明城市的研究目标是创造一个舒适的高密度城市,因而它的理论对于城市高层综合体建筑的探索,对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等的研究,仍非常值得学习并继续探索。

但另一方面,这种模式所引发的城市活力、城市个性等的问题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浮现出来,因此及早吸取西方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进行反思与纠正也同样重要。

18.雅典宪章的年份(1933)以及它提出的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马丘比丘宪章的年份(1978)以及它提出的两个新见解——公共交通主导,适当功能分区

19.叙述邻里单位相对以往住区的改进——较大的居住区范围,便利的日常公共设施

20.从环境保护到永续发展的规划思想(记住重要事件和年份,1972,1976,1987,1992,2009)

1972:

《人类环境宣言》,第一次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1976:

人居大会,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了“人居环境”的概念

1987:

《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对永续发展的内涵作了界定和详尽的理论阐述,指出我们应该走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兼顾的永续发展的道路。

1992:

《永续发展与城市形态》

2009:

联合国气候会议,提出“低碳城市”、“零碳城市”、“共生城市”等新的城市永续模式。

21.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p43-p45,看小标题就可以)

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开放型的思想方法

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思想方法

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城乡规划体制相关基础知识

22.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p49倒数第三行“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

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23.我国城市规划领域的主干法是……(p52);

《城乡规划法》在城乡规划的制定方面,主要界定了…….(p53第3、4行);

看表3-2-1,能说出哪个法规属于哪一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主要界定了各类法定规划的编制主体与审批主体、主要编制内容,以及各自的审批程序,城乡规划的实施。

24.我国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p56第3段)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具体由城乡规划司负责

省、自治区: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具体由城乡规划处负责

(直辖)市、县:

市、县规划局(或建委、建设局)

25.我国的法定规划技术体系(看表3-4-1,能说出哪个层级对应什么规划)

26.我国现行城乡规划的规划依据有哪几项(p57~p58,说出小标题)

1.上位规划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3.城乡规划相关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

4.国家政策5.城市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

27.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运作体制中的开发控制(p58-p59,关于城市规划区的两证一书和乡村的一证)

城市的两证一书: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乡村的一证: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28.开发控制的四种依据(p59),其中城乡规划的依据是……..

1.法律规范依据2.城乡规划依据3.技术规范、标准依据4.政策依据

城乡空间规划相关基础知识

29.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p168的唯一一段

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和生态、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

30.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是指…….建设控制引导性的规划是指…….(p173倒数1,3段)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主要是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表达的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方向的意志。

建设控制引导性的规划是对具体每一地块的未来开发利用作出法律规定,它必须尊重并服从城市发展战略对其所在空间的安排。

31.城市规划和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p174倒数第2,3,4段)

应当包括:

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

强制性内容:

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

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3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p177,要熟悉)

(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

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形、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

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

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

33.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p177-178,要熟悉)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

(4)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5)市政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34.规划审批制度(p178倒数两行-179正数1,2段,6,7段)

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用于指导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审批。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审批。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镇人民政府根据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35.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图11-2-6,7,11,12,15,16,18,19,20,21,22要看明白

36.用地实适用性评定中的三类用地(p205)

一类用地:

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

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

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所谓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这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

37.熟读p212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调整提案,背下这个表

38.结合268,269的内容,理解表13-2-2的内容,记住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上下限

39.熟悉p296的表13-4-2,了解总规中四线的范围

40.熟悉表14-1-1,知晓哪些指标是控规中控制的(应结合本复习提要里第32点要求,可结合p312的图14-2-1,p313的表14-2-1理解)

各种专项规划相关基础知识

41.城市干道的恰当间距和密度(p369第一段尾)

恰当间距:

600-1000m密度:

2-3km/km2

42.城市干道分级(p369第3段)

(1)主干道(全市性干道):

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

(2)次干道(区干道):

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

(3)支路(街坊道路):

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

43.小汽车停车估算指标(p374);

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p374)

小汽车停车估算指标:

对停车场用地(包括绿化、出入口通道以及某些附属管理设施的用地)进行估算时,每辆车的用地可采取如下指标:

小汽车为30-50m2;

大型车辆为70-100m2;

自行车为1.5-1.8m2。

对小型停车场,在小城镇和城市中心用地紧张地区宜取低值。

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

在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m;

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m;

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50-100m,并不得大于200m。

有大型停车场可以设置接驳交通系统。

44.地表水取水点保护的规定(p442第一段),给水管网的两种形式(p443)

地表水源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

地表水源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站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沿岸农田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45.排水管网的两种形制(p445-446)

(1)合流制排水系统:

直排式合流制和截留式合流制

(2)分流制排水系统:

完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

46.城市电源变电所选址要点(p451)

1)位于城市的边缘或外围,便于进出线。

2)宜避开易燃、易爆设施,避开大气严重污染地区及严重烟雾区。

3)应满足防洪、抗震的要求:

220-500kV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高于百年一遇洪水水位:

35-l10kV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高于五十年一遇洪水水位。

变电所所址应有良好的地质条件,避开断层、滑坡、塌陷区、溶洞地带、山区风口和易发生滚石场所等不良地质构造。

4)不得布置在国家重点保护的文化遗址或有重要开采价值的矿藏上,并协调与风景名胜区、军事设施、通信设施、机场等的关系。

47.表17-5-1,城市的等级和防洪标准

居住区规划原理相关基础知识

48.我国住区的规模的划分及影响规模的三个因素(p486~p487)

划分: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三个因素:

1)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2)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

3)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

49.住区的用地组成(p490-p491)

1.住宅用地(R01)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2.公建用地(R02)

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公共设施的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3.道路用地

指住区范围内的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其中居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小区(级)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组团(级)路一般为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而宅间小路一般指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4.公共绿地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用地,是指规划范围内除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50.公共交通引导开发的基本理念和案例城市(p496)

基本理念:

即TOD模型,利用了运输与土地使用之间的一个基本关系,将开发集中在沿轨道交通线和公交网络的结点上,把大量人流发生点设置在距公交车站很近的步行范围内,鼓励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

案例城市:

在欧洲的一些城市,如斯德哥尔摩和哥本哈根,公交导向开发是区域性发展战略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强调紧凑増长、开放空间和永续性。

51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八类,举出一些功能(p516)

(1)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等;

(2)医疗卫生——包括医院、诊所、卫生站等;

(3)文化体育——包括影剧院、倶乐部、图书馆、游泳池、体育场、青少年活动站、老年人活动室、会所等;

(4)商业服务——包括食品、菜场、服装、棉布、鞋帽、家具、五金、家电、眼镜、钟表、书店、药房、饮食店、食堂、理发、浴室、照相、洗染、缝纫、综合修理、服务站、集贸市场、摩托车、小汽车、自行车存放处等;

(5)金融邮电——包括银行、储蓄所、邮电局、邮政所、证券交易所等;

(6)社区服务——居民委员会、派出所、物业管理等社区生活服务设施;

(7)市政公用——包括公共厕所、变电所、消防站、垃圾站、水泵房、煤气调压站等;

(8)行政管理——包括商业管理、街道办事处等行政管理类机构;

52.各级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p517)

居住区级800-1000m

居住小区级400-500m

居住组团级150-200m

53.列举小区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p517最后一段)

中小学、幼托、会所、物业管理、小吃店、综合商店、菜站

54.住区道路的分级和宽度(p526)

(1)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的联系。

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2)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系。

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

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3)第三级住宅组团级道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系。

路面宽3-5m;

建筑按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4)第四级宅前小路——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此外,住区内还可有专供步行的林荫步道,其宽度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而定。

55.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里面的规范要求记住(p527~p528)

(1)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住区服务。

住区道路系统应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

为了保证住区内居民的安全和安宁,不应有过境交通穿越住区,特别是居住小区。

同时,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向城市交通干道。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可用平行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地方性通道来解决居住区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过多的矛盾。

(2)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

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0m。

(3)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

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行或垂直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的投资。

在丘陵地区则应注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以节约投资。

(4)在进行旧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

(5)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建筑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5m,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m。

(6)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X4m的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X12m的回车场地。

(7)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m左右应设置车辆互让处。

(8)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

(9)道路的线形、断面等应与整个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

(10)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

56.住区机动车位的标准和相关规范(p530)

住区内必须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停车场、停车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居民汽车停车场车率不应小于10%;

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于居民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

57.住区绿地规划的指标

和基本设计要求,记住数据(p532)

58.住区各项用地界限划分的技术规定(p5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