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0349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8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docx

银行等保方案模版级

 

银行等级保护(二级)测评项目

测评方案

(模版)

 

二〇一二年二月

 

 

本方案由

于年月日编制。

 

审核:

年月日

批准:

年月日

1项目概述

1.1项目简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支撑银行多种业务的信息系统平台,已经成为对外服务的基础设施,这些系统组成了银行庞大的业务信息网络。

其中XXX系统,在等级保护定级中定级为二级。

依据相关信息安全保护的标准要求,本次信息安全测评可涵盖安全技术:

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以及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安全管理和系统运维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依据相关的测评准则,结合系统的构成特点,确定具体的测评对象,制定测评方案,通过访谈、检查、测评和系统分析等方式判断其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各方面是否达到了国家要求的等级保护二级的保护要求,找出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安全性进行整体评估,制定相关的信息安全整体安全策略和中长期的安全规划,以便对被测系统进行安全方面的调整和改进,确保其安全防护水平达到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相应能力的要求。

1.2主要测评依据

●主要依据:

1)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2)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3)GB/T18336.1-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1部分:

简介和一般模型

4)GB/T18336.2-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2部分:

安全功能要求

●参考依据

1)GB/T20008-2005 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评估准则

2)GB/T20009-2005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评估准则

3)GB/T20010-2005 信息安全技术包过滤防火墙评估准则

4)GB/T20011-2005 信息安全技术路由器安全评估准则

5)GB/T20269-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6)GB/T20270-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7)GB/T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8)GB/T20272-2006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9)GB/T20273-2006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2测评对象

2.1单位信息系统概述

本次测评对象XXX系统,系统描述。

网络拓扑图2.2.1所示:

2.2被测系统

2.2.1网络边界

图2.2.1银行现代化支付-沈阳分行前置系统网络示意图

2.2.2抽查设备和业务子系统

根据被测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和业务情况,结合系统测评的特点,本次现场测评主要为安全技术测评(物理安全、主机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测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

1)网络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抽查列表

序号

功能区域

设备名称

用途

设备信息

抽样方式

1

网络边界

防火墙

互联的策略管理

TOPSEC4000U

抽查1台

2

网络边界

IPS

网络攻击检测和阻断

Packeteer

抽查1台

3

网络汇聚区

交换机

核心交换

CISCO6509

测试3台

4

网络汇聚区

交换机

汇聚接入

CISCO4507等

抽测3台

2)服务器及主机抽查列表

序号

功能区域

设备名称

用途

设备信息

抽样方式

1

服务器区

数据库服务器

资金交易及风险管理系统

IBM590小型机

测试2台

2

服务器区

数据库服务器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

IBM570小型机

测试2台

3

服务器区

数据库服务器

财务管理系统

IBM55A小型机

测试1台

4

服务器区

信用卡系统审核系统

信用卡审核系统

服务器IBMX3850M2,WIN2003

测试1台

5

服务器区

资产管理系统

资产管理系统

服务器IBMX3850,WIN2003

测试1台

6

服务器区

国际结算业务系统

国际结算业务系统

服务器IBMX3650,WIN2003

测试1台

7

服务器区

资金交易及风险管理系统

资金交易及风险管理系统

服务器IBMX3650,WIN2003

测试1台

3)业务子系统抽查列表

序号

系统名称

用途

抽样方式

1

内部控制系统

OA办公及考勤

测试

2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人事管理

测试

3

项目管理系统

项目管理

测试

2.3测评内容

具体测评内容如下:

测评内容

测评项数量

S类

A类

G类

小计

合计

技术部分

物理安全

2

6

20

28

95

网络安全

1

0

21

22

主机安全

10

3

7

20

应用安全

13

5

3

21

数据安全

2

2

0

4

管理部分

安全管理制度

0

0

11

11

168

安全管理机构

0

0

20

20

人员安全管理

0

0

20

20

系统建设管理

0

0

47

47

系统运维管理

0

0

70

70

测评类合计

263

注:

测评项数量为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测评中的类别数量,其中S类为保护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不被泄漏、破坏和免受未授权的修改的信息安全类要求;A类为保护系统连续正常的运行,免受对系统的未授权修改、破坏而导致系统不可用的服务保证类要求;G类为通用安全保护类要求。

测评方式和工具

2.4测评方式

安全测评的主要方式有:

访谈、检查、测试和系统测评。

●访谈

本次测评,在访谈的广度上,应访谈覆盖不同类型的系统运维人员,不同类型的系统运维人员应都访谈到;在访谈的深度上,应访谈包含通用和高级的问题以及一些有难度和探索性的问题。

●检查

本次测评,在检查的广度上,数量上采取抽样的形式,基本覆盖系统包含的不同类型对象;在检查的深度上,应详细、彻底分析、观察和研究,除了功能上的文档、机制和活动外,还需要总体/概要和一些详细设计以及实现上的相关信息。

●测试

本次测评,主要涉及对网络设备、主机设备、应用软件的安全功能/策略的验证性测试。

在检查的广度上,应基本覆盖不同类型的机制,在数量、范围上可以抽样;在测试的深度上,应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涉及到功能规范、高级设计和操作规程等文档。

●系统测评

根据现场测评的结果,从域间、层面间、控制间和系统结构进行系统整体分析,分析系统的整体的安全性。

2.5测评工具

根据安全测评工作需要,主要测评工具详见下表。

序号

名称

用途

数量

1

频谱分析仪

机房电磁场强度的测评

1套

2

温度测量仪

机房的温度测试

1套

3

湿度测量仪

机房的湿度测试

1套

4

噪声计

机房噪声测试

1套

5

接地测试仪

机房接地测试

1套

3单元测评

把测评指标和测评方式等结合到被测系统的具体测评对象上,就构成了一个个可以具体测评实施的工作单元。

本节按层面,从技术上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五个层面和管理上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等五个方面分别描述单元测评实施的主要内容。

3.1技术测评

3.1.1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涉及的测评对象包括核心交换的机房、汇聚接入机房等,测试的逐项项目包括:

表4.1.1物理安全测评实施内容表。

测评大项

测评项

技术要求

物理安全

物理位置选择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物理访问控制

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防盗窃和防破坏

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

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主机房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

防雷击

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防火

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防水和防潮

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防静电

关键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温湿度控制

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关键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电磁防护

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3.1.2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涉及的测评对象包括:

系统网络结构、核心交换机、汇聚接入交换机、防火墙、路由器等关键的网络设备。

网络安全测评所对应生成的检查记录表包括:

系统网络结构安全核查记录表、核心交换机安全核查记录表、汇聚接入交换机安全核查记录表、防火墙安全核查记录表安全核查记录表等。

各个测评单元的具体内容、测评对象和测评方法见表4.1.2。

表4.1.2网络安全测评实施内容表

测评大项

测评项

技术要求

结构

安全

应保证主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访问

控制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网段级;

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安全

审计

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

审计记录应包括:

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边界完整性检查

应能够对内部网络中出现的内部用户未通过准许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

入侵防范

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

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网络设备防护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

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

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3.1.3主机安全

主机系统安全涉及的测评对象包括:

服务器主机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及部分X86架构操作系统。

主机系统安全测评所对应生成的检查记录表包括:

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安全核查记录表、数据库系统安全核查记录表、系统安全核查记录表

各个测评单元的具体内容、测评对象和测评方法见表4.1.3。

表4.1.3主机安全测评实施内容表

测评大项

测评项

技术要求

 

身份鉴别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

访问控制

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应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

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

安全审计

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

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入侵防范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

恶意代码防范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

应支持防恶意代码软件的统一管理。

资源控制

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制终端登录;

应根据安全策略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

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

3.1.4应用安全

应用安全测评各个测评单元的具体内容、测评对象和测评方法见表4.1.4。

表4.1.4应用安全测评实施内容表

测评大项

测评项

技术要求

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应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和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保证应用系统中不存在重复用户身份标识,身份鉴别信息不易被冒用;

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应启用身份鉴别、用户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以及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置相关参数。

访问控制

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

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资源访问相关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操作;

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

应授予不同帐户为完成各自承担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安全审计

应提供覆盖到每个用户的安全审计功能,对应用系统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

应保证无法删除、修改或覆盖审计记录;

审计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事件日期、时间、发起者信息、类型、描述和结果等。

通信完整性

应采用校验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通信保密性

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利用密码技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

应对通信过程中的敏感信息字段进行加密。

软件容错

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格式或长度符合系统设定要求;

在故障发生时,应用系统应能够继续提供一部分功能,确保能够实施必要的措施。

资源控制

当应用系统的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应,另一方应能够自动结束会话;

应能够对应用系统的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

应能够对单个帐户的多重并发会话进行限制。

3.1.5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涉及的测评对象包括:

系统中的业务数据和系统数据。

数据安全测评所对应生成的检查记录包含在主机系统安全核查记录表和应用安全核查记录表中。

各个测评单元的具体内容、测评对象和测评方法见表4.1.5。

表4.1.5数据安全测评实施内容表

测评大项

测评项

技术要求

数据完整性

应能够检测到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

数据保密性

应采用加密或其他保护措施实现鉴别信息的存储保密性。

备份和恢复

应能够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和恢复;

应提供关键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3.2管理测评

3.2.1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的安全是系统安全,安全管理是保障信息安全策略实施的关键。

安全管理制度涉及的测评对象包括:

安全主管、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文档等。

安全管理制度测评所对应生成的检查记录包含在管理制度检查记录表中。

各个测评单元的具体内容、测评对象和测评方法见表4.2.1。

表4.2.1安全管理制度测评实施内容表

测评大项

测评项

技术要求

管理制度

应制定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

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应对要求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

应形成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构成的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制定与发布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安全管理制度应具有统一的格式,并进行版本控制;

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论证和审定;

安全管理制度应通过正式、有效的方式发布;

安全管理制度应注明发布范围,并对收发文进行登记。

评审和修订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应负责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审定;

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审定,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3.2.2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机构设计的测评对象包括:

相关的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文档。

安全管理机构测评所对应生成的检查记录包含在管理制度检查记录表中。

各个测评单元的具体内容、测评对象和测评方法见表4.2.2。

表4.2.2安全管理机构测评实施内容表

测评大项

测评项

技术要求

岗位设置

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设立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并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

应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并定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

应成立指导和管理信息安全工作的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其最高领导由单位主管领导委任或授权;

应制定文件明确安全管理机构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和技能要求。

人员配备

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

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不可兼任;

关键事务岗位应配备多人共同管理。

授权和审批

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授权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和批准人等;

应针对系统变更、重要操作、物理访问和系统接入等事项建立审批程序,按照审批程序执行审批过程,对重要活动建立逐级审批制度;

应定期审查审批事项,及时更新需授权和审批的项目、审批部门和审批人等信息;

应记录审批过程并保存审批文档。

沟通和合作

应加强各类管理人员之间、组织内部机构之间以及信息安全职能部门内部的合作与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协作处理信息安全问题;

应加强与兄弟单位、公安机关、电信公司的合作与沟通;

应加强与供应商、业界专家、专业的安全公司、安全组织的合作与沟通;

应建立外联单位联系列表,包括外联单位名称、合作内容、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应聘请信息安全专家作为常年的安全顾问,指导信息安全建设,参与安全规划和安全评审等。

审核和检查

安全管理员应负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系统日常运行、系统漏洞和数据备份等情况;

应由内部人员或上级单位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现有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安全配置与安全策略的一致性、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等;

应制定安全检查表格实施安全检查,汇总安全检查数据,形成安全检查报告,并对安全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应制定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制度规范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工作,定期按照程序进行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活动。

3.2.3人员安全管理

人员安全管理涉及的测评对象包括:

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文档和表格等。

人员安全管理测评所对应生成的检查记录包含在管理制度检查记录表中。

各个测评单元的具体内容、测评对象和测评方法见表4.2.3。

4.2.3人员安全管理测评实施内容表

测评大项

测评项

技术要求

人员录用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人员录用;

应严格规范人员录用过程,对被录用人的身份、背景、专业资格和资质等进行审查,对其所具有的技术技能进行考核;

应签署保密协议;

应从内部人员中选拔从事关键岗位的人员,并签署岗位安全协议。

人员离岗

应严格规范人员离岗过程,及时终止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

应取回各种身份证件、钥匙、徽章等以及机构提供的软硬件设备;

应办理严格的调离手续,关键岗位人员离岗须承诺调离后的保密义务后方可离开。

人员考核

应定期对各个岗位的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及安全认知的考核;

应对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全面、严格的安全审查和技能考核;

应对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并保存。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

应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和相关安全技术培训;

应对安全责任和惩戒措施进行书面规定并告知相关人员,对违反违背安全策略和规定的人员进行惩戒;

应对定期安全教育和培训进行书面规定,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对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进行培训;

应对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情况和结果进行记录并归档保存

应确保在外部人员访问受控区域前先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由专人全程陪同或监督,并登记备案;

对外部人员允许访问的区域、系统、设备、信息等内容应进行书面的规定,并按照规定执行。

3.2.4系统建设管理

系统建设管理设计的测评对象包括:

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文档和表格。

系统运维管理测评所对应生成的检查记录包含在管理制度检查记录表中。

各个测评单元的具体内容、测评对象和测评方法见表4.2.4。

表4.2.4系统建设管理测评实施内容表

测评大项

测评项

技术要求

系统建设管理

系统定级

应明确信息系统的边界和安全保护等级;

应以书面的形式说明确定信息系统为某个安全保护等级的方法和理由;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信息系统定级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

应确保信息系统的定级结果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

安全方案设计

应根据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选择基本安全措施,并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补充和调整安全措施;

应指定和授权专门的部门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制定近期和远期的安全建设工作计划;

应根据信息系统的等级划分情况,统一考虑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总体建设规划和详细设计方案,并形成配套文件;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总体建设规划、详细设计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并且经过批准后,才能正式实施;

应根据等级测评、安全评估的结果定期调整和修订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总体建设规划、详细设计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

产品采购和使用

应确保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应确保密码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密码主管部门的要求;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负责产品的采购;

应预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