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0410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格式.docx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______。

_______。

如杜甫《月夜》诗:

“今夜鄜月州,闺中只独看。

”“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________。

___________。

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_________。

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

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①④⑤②③B.①③④⑤②C.③①④⑤②D.③④⑤①②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谁为大王此计者?

”曰:

“鲰生说我曰: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孰与君少长?

“长于臣。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去不义亡:

逃跑

B.秦时与臣游,游:

交游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

拼力厮杀

D.籍吏民,封府库籍:

登记造册

6.下面加点字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所以遣将守关者……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臣为韩王送沛公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孰与君少长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沛公“善于应变”和项羽“优柔寡断”的一组是()

A.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B.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②项王默然不应

C.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D.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②项王默然不应

8.下列对选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为项伯的侠义所感动,于是就与他结拜为兄弟,并结成儿女亲家。

B.项羽为人善良,宽容大度,所以不计前嫌,接受刘邦道歉,与之和解。

C.项伯为人仗义,主持公道,所以他在项庄舞剑时挺身而出,保护刘邦。

D.范增老谋深算,深知刘邦有称王的野心,所以多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

(1)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3分)

答: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

⑵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小题)(6分)

(1),。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2)夫夷以近,,,则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4)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不虑夕。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在当今消费社会中,文学艺术常常被其他的文化现象如广告传媒、时装表演、商品包装、各种节庆等所借用,并覆盖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这种借用造成了许多亚文学艺术现象,或称之为文学边界的扩大,从而形成审美的泛化或称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态势。

对此文化现象我们究竟如何应对?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文学艺术的这种被借用不是什么坏事,对文学艺术的发展来说,反而会起到一种形式上的拓展与推进。

历史上文学艺术常常被宗教所借用,产生诸如西方的教堂音乐、教堂壁画以及中国敦煌的变文等等。

宗教看重的正是文学艺术的感染力。

当今的广告借用文学增强它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若有独创性,亦可能产生广告文学这一新的文学体裁;

网络文学更是借助网络的普遍使用而正逐渐形成它独有的文学体裁、语言等形式特征,并且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甚至改变了受众与生产者的相互关系。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当物质生产条件包括技术发生一定变化之后,意识形态包括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在内都会产生或快或慢的变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在当今信息时代与消费时代,文学艺术发生扩容、变异并产生变种,应该是可以理解、容忍并逐渐接受的。

其次,文学艺术被其他领域所借用带来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也并非坏事,而是好事。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追求进程中,大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欲望只能是越来越强烈。

大众要求他们的衣食住行越来越趋向于审美化,而生产者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将审美“灌注”于产品中,会成为消费社会的正常态势。

美理应属于大众。

大众在美的产品与全社会制造美的氛围中得到美的熏染进而提升自身的素质又有什么不好呢?

在送人的礼品包装盒上印上唐诗不是既富人情味又富艺术性吗?

在逛商场时顺便观赏它布置得美仑美奂的陈列橱窗,不也是赏心悦目吗?

刺激消费当然是销售商的目的,但对“灌注”其中的艺术性难道我们就只有反感、排斥吗?

日常生活成为审美文化的一部分,艺术也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艺术生产又成为文化制作的一部分,亚文学艺术现象亦能给大众带来美的享受,诗意泛化一下又有什么不妥呢?

再次,对什么是消费社会中的“诗意”问题,也应有一个新的理解。

拿中国画来说,昔日描写幽壑高林、渔樵寺庙谓之有诗意,到“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以及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等人,描写平民百姓以及百姓日常生活器物也不能说它就缺乏诗意。

徐悲鸿画马固然符合传统的诗意,但写实写史的题材如《田横五百壮士》等也有诗意。

当今的一些文人画,将候车的白领、闲居弄猫的妇人画进画中,也不能说就无诗意了。

细想一下,西方的一些优秀画家,过去描写的也多是贵族的日常生活,如洗浴、梳妆、宴会等,它既是时尚,同时也充满诗意。

如今的画家本着“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把笔触放到平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思想深刻,也同样会获得诗意的。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通过一定的技术诗意还可能被放大与加强。

如灯箱广告中的巨幅照片,电视中富有诗意与视觉冲击力的广告片等。

在这一点上,我倒很赞赏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本雅明,他认为在机械复制时代,以电影等为代表的现代机械复制艺术的诞生,虽然使得传统艺术的“光韵”(相当于“诗意”、“韵味”)消失,但因为它把艺术品从“对礼仪的寄生中解放了出来”,使艺术成为大众的东西,从而使得艺术的功能、价值以及接受都发生了根本改变。

既然现代艺术的功能、价值以及接受都发生了转变,为什么“诗意”就不会发生转变呢?

在当代社会,我宁可将“诗意”理解得更广泛些,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过的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这里的“诗意”不仅指人类应具备精神家园,亦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当代文艺具备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给陷入物质迷茫当中的人以启蒙与警醒,让人在现实中重建对合理生活的希望与信心,不也是当代社会的“诗意”吗?

(本文选自《文学评论》,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注: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当今社会,文学艺术被其他文化现象借用,出现了许多亚文学艺术现象,从而形成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态势。

B.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当物质生产条件发生一定变化之后,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C.生产者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将审美“灌注”于产品中,已经成为消费社会的正常态势。

D.现在的画家只要把笔触放到平民的日常生活中,就会获得应有的诗意。

E.作者认为,在现代社会,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诗意有可能被放大与加强。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列举“西方的教堂音乐、教堂壁画以及中国敦煌的变文”是为了证明历史上文学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密切。

B.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这是文学艺术随生产条件和技术变化而变化的必然结果。

C.从文中可以推断出,中国古代画家一般以描写幽壑高林、渔樵寺庙为有诗意。

D.作者认为可以转变对传统的“诗意”概念的理解,甚至可以理解得更广泛一些。

14.如何理解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把艺术品从“对礼仪的寄生中解放了出来”这句话?

(4分)

15.综观全文,作者对消费时代艺术被借用,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些文化现象有怎样的观点?

四、本大题属于实用类阅读(共3题,15分)

云端深处有“菩萨”

在海拔5200米的珠穆朗玛峰大本营上,除了两座代表现代文明的公共厕所外,再没有什么永久性建筑了。

人们只能在一间间帐篷里找到茶馆、旅店、邮政所,甚至是一家藏在黄色帆布帐篷里的医院。

这绝对是世界上最高的医院,没有之一。

2002年,来自美国蒙大拿州的医生卢安娜·

弗瑞尔在此创办了喜马拉雅搜救协会附属诊所。

此前,海拔4450米一个小村落里的坡努奇诊所是最高的,那里需要徒步5天才能到达。

事实证明,走得太远太快的游客往往会在这个海拔高度出现高原病症状。

珠峰急救室转移了相当一部分坡努奇诊所的病人。

9年来,弗瑞尔和她的同事们已经救治过3000多名病人,其中包括30多名重病号。

有人称他们是真正的“活菩萨”。

大部分病人是来自尼泊尔的夏尔巴人,他们是喜马拉雅山的原住民。

据称,这群长年生活在海拔4700米左右的人,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远高于常人。

据说,曾经有背着氧气筒的登山队员气喘吁吁地向上攀登,却看到一个夏尔巴男孩从山上急匆匆地跑下来。

这个光着脚的男孩气急败坏地告诉登山队员,“我家的牛今天早上跑没了,上了山顶也没找着。

有西方记者甚至夸张地声称,“他们长着专门用于登山的第三片肺叶”。

在珠峰探险队中,他们的角色可能是向导、助手或搬运工。

在队员登顶前,这群登山界的奇才必须先被雇来“修路”:

在没有任何装备的情况下,他们随身携带路绳爬到高处,将绳端用冰锥固定进千年岩冰,架设全长达7000米至8000米的安全绳,起到导路、辅助攀爬和一定程度上保障队员安全的作用。

不过,即便是夏尔巴人也不能总是幸免于严酷的高山环境。

一些牧民在海拔6000多米的高山上放牧牦牛,结果出现了带有剧烈头痛和呕吐感的急性高山症。

居民们散居于高山各处,距离诊所太远。

弗瑞尔就通过无线电话进行指导。

她曾经借此指导村医对一名孕妇实施椎管内麻醉,并帮助一个婴儿健康地诞生。

登山队员也是珠峰急救室的常客。

4年前的5月,来自尼泊尔的尤莎参加了一个条件简陋、只拥有一些最基本登山设施的廉价探险队,结果,她在距峰顶仅有550米处突发严重高空病,陷入半昏迷状态,倒在一个陡峭的、不稳定的雪坡上,氧气也快被用光了,她的大半生命已经越过了死亡的边界线。

也就在那时,两名已经登顶的队员正在下山途中,在这个“死区”撞见了陌生的尤莎。

他们将尤莎裹在一个睡袋中,绑到一架雪橇上,沿着珠峰陡峭的南坡,花了整整8个小时,才将尤莎一步步抬下险峻的山壁。

12个小时后,抵达位于大本营的小诊所。

尤莎获救了,但并非所有人都像她这样幸运。

就在她获救的1年前,英国登山者夏普也被困珠峰附近,数十人曾从他身边经过,登顶后返回,但没有人施以援手。

最终,夏普因缺氧身亡。

弗瑞尔和她的同事们的重要工作,也包括处理那些遇难者的尸体,他们被封存在冰碛中,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后来者发现。

当然,这只是最最糟糕的情况。

大部分时候,弗瑞尔的病人们总是捂着“快要被咳断的肋骨”,或是敲打着疼得“像是被刀劈成两半”的脑袋前来就诊。

在这座孤寂、冰冷的冰山里,弗瑞尔甚至也会帮忙看看焦虑、烦躁的登山客的心理疾病。

不过,在这个特殊的急救室里,各种各样的麻烦都会找上门来。

有时,病人正在接受救治,但发电机却出了故障,不过几分钟的时间,高压氧舱的踏板断裂,正输着液的静脉输液管瞬间冻结,注射药物也成了冰块。

对这名53岁的女医生来说,这里最重要的器材可不是氧气袋或止血钳,而是可以粘住各种各样被冻裂了的医疗器材的防水胶带。

几乎没有一天,弗瑞尔面对的是相同的状况,见机行事成为了她的准则,“毕竟,没有哪本教科书说过,当你身处海拔5200米,遇到意外时,到底该怎么做”。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1年07月20日11版)

16.“云端深处有‘菩萨’”这一标题蕴含了什么内容?

这个标题有什么好处?

17.文章叙述了“夏普身亡”“尤莎获救”两则事例,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5分)

18.联系全文,简析这则通讯的新闻价值。

(6分)

五、语言表达及运用题(共2题,12分)

19.请筛选三个短语概括画线结论句的根据,总字数不要超过15个字。

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中国早在明朝就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发现意味着先占,先占即取得领土主权,这就是国际法则的“先占”原则。

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明朝已经将钓鱼岛纳入国家版图,一些使臣的笔记里还标明了中国渔民在钓鱼岛周围海域的航线。

明以后的历代政府更是采取了开发、利用、管辖和保卫等措施,对钓鱼岛行使主权以有效统治。

可以肯定,日本关于钓鱼岛主权的主张是站不住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认真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完成相关习题。

(1)描述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幅漫画简要评述。

六、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虹看到弧形的石桥,说:

“我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久。

”石桥回答:

“你那样美,你在人们的记忆中会是永恒的。

(2)宋朝诗人卢梅坡有诗云:

梅雪争春未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

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揭阳第三中学2014—2015(上)高二段考一

语文试题答案2014.10

1、解析:

选D。

A项,“躄”应读bì

,“柝”应读tuò

B项,“胜”应读shēnɡ;

C项,“数”读shuò

2.选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A项,“形影相吊”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

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C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其内容和实质不变。

D项,“侧目而视”指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3.选CA项,搭配不当,“密集”应改为“浓厚”。

B项,“主要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

D项,成分残缺,“制定了……措施”。

4、C根据“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判定前面一句是⑤,⑤句前是④;

④句是总述句,后三句分别阐述“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故②句应在⑤后。

④⑤②排列的有BC选项,排除AD选项。

例举杜甫诗句是为了说明“修辞手法”,根据语感,顺序应为③①,答案为C项。

5、C(戮力:

合力)

6、B(所以:

……的原因)

7、B(“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是沛公向张良询问办法时所说的话,不能表现其“善于应变”的个性;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只能表现项羽的“胸无城府”和“轻信寡谋”的特点,不能表现其“优柔寡断”的个性)

8、D(A刘邦不是被项伯的义举所感动才与他结拜,而是为了拉拢他。

B项羽听了刘邦的辩解后,以为刘邦忠于自己,只是有小人挑拨离间,两人才产生很深的误会;

没有“不计前嫌”之意。

C项伯保护刘邦不是为了“主持公道”,而是因为鸿门宴之前他已与刘邦结成了儿女亲家)

9.

(1)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国家的恩惠,授职为太子洗马。

(“拜”、“寻”各1分,句意1分)

(2)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行走,孤苦零丁,直到成人自立。

(“不行”1分、“成立”1分、句意1分。

(3)但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

10.(7分)⑴(4分)内容:

①漂泊的旅思;

②谪官的愁思;

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

④年华易逝的伤感;

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写出其中一点得1分,最高得4分)

⑵特点:

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

(2分)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1分)

11.

(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2)则游者众\险以远,

(3)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4)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12.【参考答案】C、D。

(C,原文是“会成为消费社会的正常态势”,是一种预测。

D,原文是“如今的画家本着‘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把笔触放到平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思想深刻,也同样会获得诗意的。

”选项删减了一些必要条件,变成了一种绝对。

)(答对1个2分,两个5分,共5分)

13.【参考答案】A。

(作者列举这些是为了证明历史上文学艺术常常被宗教所借用,从而产生出形式上的拓展和推进。

14.【参考答案】1、传统的文学艺术因为其创作的唯一性而具有一种神性的光辉,人们很容易对他们产生宗教仪式一样的崇拜。

2、而本雅明认为,在机械复制时代,现代机械复制艺术诞生了,使得传统艺术的“光韵”消失,这种艺术上的“去魅”,使得以往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的艺术成为大众的艺术,从而使得艺术的功能、价值以及接受都发生了根本改变。

(注意唯一性、光韵、去魅、大众的艺术等重要词语。

每点2分,共4分)

15.【参考答案】1、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文学艺术的这种被借用不是什么坏事,对文学艺术的发展来说,反而会起到一种形式上的拓展与推进。

2、其次,文学艺术被其他领域所借用带来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也并非坏事,而是好事。

3、再次,应该调整和转变对消费社会中“诗意”的理解。

(2点3分,3点4分,共4分)

16.①“云端深处”指在海拔5200米的珠穆朗玛峰上,极言该诊所位置高寒,医疗条件恶劣。

“菩萨”指53岁的高原女医生卢安娜、费瑞尔以及互相救助的登山者。

(2分)②这一标题采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能吸引读者,并引领全文。

(2分)

17.“夏普身亡”是因为无人救助,“尤莎获救”是因为卢安娜·

弗瑞尔在此创办了喜马拉雅搜救协会附属诊所,两相对比,(2分)既说明了救助的艰难,也说明“创办诊所”的意义,很好呼应了文章的标题,同时也表达了对卢安娜·

弗瑞尔和她同事们的赞美。

18.①讴歌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上,在严酷的缺氧环境中,53岁女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