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文物保护单位全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0616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阜文物保护单位全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曲阜文物保护单位全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曲阜文物保护单位全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曲阜文物保护单位全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曲阜文物保护单位全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曲阜文物保护单位全录.docx

《曲阜文物保护单位全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阜文物保护单位全录.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曲阜文物保护单位全录.docx

曲阜文物保护单位全录

曲阜文物保护单位全录

国家保护单位:

1.孔庙位于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300米处,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

孔子(前551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氏。

孔子为后世留下的有关道德、伦理和教育思想的言论,不仅对我国几千年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影响东南亚,乃至全世界。

中国历代帝王、文人和史学家对孔子非常崇敬,在他的家乡,当时鲁国国都兴建起大型的孔庙,修建了孔子后代子孙居住的孔府和他的墓地——孔林。

1961年国务院把“三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其故居为庙,岁时奉祀。

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全国最大的孔庙。

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占地327亩,前后九进院落。

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0多间。

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是仿皇宫样式修建的。

整个庙宇气势恢宏,布局严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三大古建筑群(故宫、避暑山庄)之一。

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孔庙的建筑群贯穿在南北的一条中轴线上。

中路从金声玉振坊起,由南向北依次要穿越棂星门、太和元气坊、圣时门、过壁水桥。

进大中门后,再经奎文阁、十三碑亭、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到最后一座殿堂——圣迹殿,这是孔庙的主体。

由大成门向东,进圣承门,达诗礼堂、鲁壁、孔宅故井及祟圣祠、后为家庙,这是孔庙的东路。

由大成门向西,进启圣门,达金丝堂、启圣殿及启圣寝殿,这是孔庙的西路。

2.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的东侧。

孔府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地方。

汉元帝封孔子十三代孙孔霸为“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宅一区”。

这是封建帝王赐孔子后裔府第的最早记载。

宋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宋徽宗时封为世袭“衍圣公”,孔府也就称“衍圣公府”。

现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包括厅、堂、楼、轩等463间,共九进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国贵族门户之家,有号称“天下第一人家”的说法。

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孔子死后,子孙后代世代居庙旁守庙看管孔子遗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已扩大到数十间,到金代,孔子后裔一直是在孔庙东边。

随着孔子后世官位的升迁和爵封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断扩大,至宋、明、清达到现在规模。

现在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

3.孔林又称至圣林,在曲阜城北1公里,占地3000余亩,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已有2500多年历史,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

孔林神道长达1000米,苍松翠柏,夹道侍立,龙干虬枝,多为宋、元时期所植。

林道尽头为“至圣林”木构牌坊,这是孔林的大门。

由此往北是二林门,为一座城堡式的建筑,亦称“观楼”。

四周筑墙,墙高4米,周长达7000余米。

林墙内有一河,即著名的圣水——洙水河。

洙水桥北不远处为享殿,是祭孔时摆香坛的地方。

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和角端等石兽。

享殿之后,正中大墓为孔子坟地,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东边为其子“泅水侯”孔鲤墓;前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芨(子思)墓。

据传此种特殊墓穴布局称之为“携子抱孙”。

孔子墓前东侧有三亭,是宋真宗、清圣祖和清高宗来此祭孔时停留之处,叫作“驻跸亭”。

孔林中除孔子墓外,气派较大、墓饰规格也高的,要数第七十二代孙孔宪培妻子的墓——于氏坊。

墓前高大的木制牌坊上书“容音褒德”。

这位于氏夫人原来是乾隆皇帝的女儿,因当时满汉不通婚,皇帝便将女儿过继给一品大臣于敏中,又以于女名义下嫁给衍圣公,故称于氏坊。

孔林里还有一位名人之墓,那就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他因著《桃花扇》一书而名盛—时。

他的墓穴位于内圈外侧的东北角。

墓碑上刻有:

“奉直大夫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

”孔尚任曾为康熙皇帝导游孔庙和孔林,由于他学识渊博,讲解生动而深得皇帝的赏识 。

4.尼山孔庙位于曲阜市东南约28公里处的尼山东麓。

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为避圣讳,故名尼山。

其山并不高大,海拔约340米,风景秀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因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出生于此,所以尼山名扬海内外。

尼山孔庙横分三路,五进院落,殿堂共计80余间。

前为石构棂星门,门前石桥旁建碑亭,立有《重修尼山孔子庙记》碑。

门前东侧临崖处,相传孔子在此观五川汇流,有后人建木构“观川亭”。

《论语》载: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即是此地。

观川亭东侧崖下有“坤灵洞”,因孔子在此降生,故称“夫子洞”。

大成殿5间,单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虽系清代重建,仍保留元代木结构风格。

东西两庑各5间,寝殿5间,东路有讲堂、照壁,土地祠。

西路有启圣殿,祀孔子父叔梁纥。

后为寝殿,祀孔母颜氏。

毓圣侯祠位于中路北部,奉祀尼山神。

尼山书院在庙东北百余米处,周围恒墙,书院大门南向,院内有正房5间,五禀四柱前后廊式木架,灰瓦硬山顶,东西厢房各5间。

系当年讲学授业和纪念孔子的处所。

整座建筑群占地约1.6公顷,有殿、堂、祠、亭等大小建筑27座,81间,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

5.颜庙即复圣庙,位于曲阜陋巷街北首,是祭祀颜回的庙宇。

颜回,字子渊。

孔子的弟子。

据说颜回是一位贤者,他独自住在陋巷中,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孔子夸他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一箪食、一豆饮”就足够了,对于德行却有着很高的要求。

在《论语》中有不少关于颜回的记载,因而他也成为后世人最为熟悉的孔门弟子之一。

颜庙始建年代不详。

原建于曲阜城东北三公里的五泉庄附近。

元初重建,经十年落成。

元大德末,旧庙毁。

公元1317年(元延祐四年)迁其至陋巷故址。

公元1594年(明万历二十二年)修建,奠定现存规模。

颜庙已有680年的历史。

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三孔”的扩展项目,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6.周公庙位于曲阜城东北里许处的周公庙,全称文宪王庙,亦称元圣庙,是祭祀周公的庙宇。

因封建帝王曾封周公为"元圣",故又得名为元圣庙。

曲阜周公庙是全国三大周公庙之一。

周公庙所在的地方是鲁国故城遗址,在周公庙门前立着“曲阜鲁国故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种字样的石碑,所以周公庙就是鲁太庙,鲁国的祖庙。

周公庙经过了宋、元、明、清的先后多次修建,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整个建筑群呈长方形,四周修建红墙包围,一共三进院落。

现存有殿、亭、门、坊共57间,总面积75亩,庙内古树掩映,十分壮观。

周公庙西北,有一处隆起的高地,人称“望父台”,又名“伯禽台”,传为当年伯禽向西望父祭祀之地。

庙内大体上对称式分布,松柏参天,古树庇荫,给人一种宁静肃穆的感觉。

7.防山墓群位于曲阜城东8公里、防山西麓。

墓群分布在东西3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的山丘上,原有坟冢22座,现仅存10座。

封土最大的一座东西为71米,南北达75米,斜面高40米。

最小的径lO米,斜高4米。

墓前无碑,亦未经发掘。

据已暴露的墓葬可知,墓室均依山势直凿穿石而下,前有墓道,上为封土,多为夯筑。

从采集到的鼎、豆、盘等陶器残片和几何花纹方砖判断,为东周至汉代的墓葬。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孟母林墓群位于曲阜市小雪镇凫村,系孟子母亲及孟氏后裔的家族墓地。

1985年修建林墙,享殿三间、大门三间。

1996年,孟母林神道树立两根望天吼石柱;104国道旁建孟母牌坊1座。

现孟母林内有各种树木12844株,宋、元、明、清碑碣数百块,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人造园林。

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景灵宫碑位于曲阜市书院街道旧县二街村东。

据《曲阜县志》记载:

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在曲阜为黄帝兴建景灵宫,北宋末年毁于战火。

现原址仅存东碑和西碑两通。

东碑俗称万人愁碑,碑身无字,高16.95米,宽3.75米,厚1.14米。

碑额浮雕六条盘龙,雄壮生动。

碑座两侧各雕一尊护神大力士,呈托举巨碑姿势。

其龟跌座高2.22米,宽4.6米,长6.2米,龟盖上刻有花纹。

西碑俗称庆寿碑,在碑面的下段有横排庆寿2字,字高1米多,为元代当地的燕山老人补刻。

碑身高7.15米,宽3.65米,上部厚1.00米,下部厚1.13米。

10.汉鲁王墓从属于九龙山风水名墓游览区。

分布于山东省曲阜市南九龙山、亭山以及邹城市四基山一带,共葬有汉鲁国十四王中的十王,为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时期的古墓。

汉鲁王墓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汉鲁王墓共有汉墓八座,均依山开凿,墓门皆向南,东西并列,墓室结构大同小异,有墓道、东西耳室。

墓门直通前室,里面有模型车,前室外两侧有小甬道通向两耳室,东耳室存谷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两侧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对两侧室,四室结构相同。

墓内由前至后有完整的排水系统。

四墓共葬车12辆,马50匹,车马饰器368件。

汉鲁王墓依山开凿,工程浩大,在中国北方地区较为罕见,对汉代王陵制度及鲁地的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极具意义。

11.曲阜鲁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内及其外围地区。

鲁国故城是周代鲁国的都城,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延续时间最长的都城。

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鲁,是为“鲁公”。

成王时周公之子伯禽代父就封,在这里建立了都城,自此至鲁顷公亡国止,共历三十四代,建都时间达873年。

西汉的三百余年间,这里继续是鲁国的封地。

故城从西周到汉代共经过八次大规模的兴建修葺,后为县治。

宋代迁县治于寿丘,城逐渐毁废。

1940年日本人曾对故城遗址进行过勘查和小规模的发掘。

1977年~1978年山东省博物馆又进行全面勘查和发掘,揭示了故城的概貌。

故城周长11.9公里,城垣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2.7公里,城的四周围有城壕;东、西、北三面各辟城门3座,南面辟城门2座,门道宽7~15米。

今日的曲阜市位于鲁国故城的西南角,面积仅占故城面积的七分之一。

内城在故城的西南角,约占大城的四分之一。

内城的中心有一片高地,是宫殿区和太庙的所在地,宋代在高地建立的周公庙,保存至今。

高地的四周分布着衙署、商业区和住宅区。

故城的北部和西部是冶铜、冶铁、制骨、烧陶等手工业作坊遗址,排列十分密集。

西部还有墓葬区,现已发掘了100余座周代的墓葬,出土了许多的青铜、陶、骨、蚌等器物,这些随葬品带有商文化和周文化的共同特征,这也证明了周代鲁文化是综合了商文化和周文化等因素而形成的。

故城遗址保存着丰富的文物古迹,目前已确定了多达36处的重点保护区,用各种措施加以保护,遗址的保存对研究周代的历史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少昊陵遗址位于曲阜城东4公里,旧县村北的一片高阜上。

遗址北高南低,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l.5万平方米。

1978年群众劈崖取土时发现。

其文化层堆积厚2米左右,采集到大量红烧土块及红陶残片,有椎形、凿状鼎足,鼎口沿,三足觚形杯座,罐口沿,罐底,罐的鸡头形耳等。

在遗址西部发现墓葬一座,出土红陶钵形鼎一件,灰陶觚形三足高柄杯两件,陶纺轮一件,灰陶镯三件。

为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址,现保存完好。

1985年济宁市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姜村古墓位于曲阜城东南5公里、小雪街道姜家村西北300米处,此处原有墓冢13座,均为大土冢,南北2里多。

文化大革命遭破坏,现存的一座为曲阜地上最大的一座坟墓。

封土南北长105米,东西宽97米,斜坡长约55米。

封土全部夯实,每一夯层约8~10厘米。

按《曲阜县志》记载:

城南九里有鲁恭王墓,还有鲁文公墓,由于未经发掘,故不好判定。

墓室结构不详,仅从暴露出的陶片、砖瓦等判断为汉代墓葬。

1977年12月23日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石门寺原名龙门山,位于曲阜东北21公里处的石门山上。

因两山对峙如石门,故名石门山。

山方圆6平方公里,山中峰回路转,泉涧清凉,林木葱郁。

山中有石门寺建筑群,孔尚任隐居处,李白、杜甫宴别处景点,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石门寺,始建年代不详,宋、明时名全真观,是峰山道场的下院。

公元1456年重建为佛寺,更名玉泉寺,习称石门寺。

1937年大修。

现存有山门、佛殿、后楼、正房等建筑28间。

佛殿是其建筑主体,五间,内供三世佛,十八罗汉、观音菩萨。

出寺,向西北约许里系孔尚任隐居处,沿路北供药王华佗处。

4.仙源县故城,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书院街道办事处旧县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06年12月7日,授予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遗址,为宋至明朝仙源县(原曲阜县,宋朝时,为纪念黄帝,改曲阜县为仙源县)县城驻地。

5.韦庄墓群位于曲阜市董庄乡韦家庄,是韦氏家族墓地,时代为周至汉。

墓群南北长300米,东西宽约150米,原有墓葬1000余座,墓碑100余块,松、柏、杨等各种树木500余株。

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6.九仙山地处曲阜城北20公里,位于曲阜市吴村镇的北部。

山的西、北与宁阳县毗邻搭界。

在占地2700多公顷的范围内,莽莽苍苍分布着9个山头,主峰海拔548米,是曲阜境内的最高峰。

山中巗壑纵横,泉涧交汇,林木茂密,盛产干鲜果品。

以碧霞祠为代表的40多处名胜古迹和比处皆是的自然景观,散见于明山秀水之间,层峦叠翠,灵气四溢,成为鲁南泰、峄之间的又一座名山,素有“小泰山”之称。

,风景秀丽,沟深壑秀,夏季气候凉爽宜人,秋季花果飘香,是观景纳凉避暑,体验民间生活的佳地。

现已恢复旧时山顶庙宇。

这里曾是春秋末齐鲁长勺之战故址。

山上有孔子石,酷似孔子行教像。

九仙山前后大山怪石磷峋、形态各异、形象逼真、有凤凰山、孔子石、神鱼石、牛腿石、香炉石、棋盘石等。

九仙山依“红门宫”沿溪身上而建,有仙人桥、蜇龙井、黑龙潭、观音庙、吴帝庙、华佗庙、王母行宫、孔子登临处、颜子洞、孟母携子石、吴起营寨、呼家兵城、黑风口、三天门、中天门、安邱王墓群、楼斗寺宏华等著名文物古迹。

这些古迹又有着众多美丽的民间传说,如“石盘遇仙”“九仙狐仙”“九女堂”“九仙女下凡”等。

7.少昊陵古称云阳山,位于曲阜城东4公里处的高阜上,有“中国金字塔”之称。

传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少昊的墓葬,是我国著名古陵之一。

据记载,黄帝之子少昊建都穷桑,后徙曲阜,在位84年,寿百岁而终,葬于鲁故城东门之外的寿丘。

少昊,号金天氏,传为黄帝之长子、五帝之一。

“能修太昊之法,以金德王天下”。

曾都于曲阜。

公元1012年(宋大中祥符五年)垒石成墓,雕石像。

公元1111年(宋政和元年)用万余块石砌起陵坛。

少昊陵现占地24700平方米。

内存古建筑17间,碑22通,古树391株。

由南至北依次是呼昊陵石坊、陵门、享殿和陵墓。

陵墓顶供奉石刻少昊像。

陵园内有重修陵墓和历代祭祀的纪事碑石刻多座。

陵阔28.5米,高8.73米,顶立12米,状如金字塔,故有“中国金字塔”之称。

是北宋时用石块叠砌的。

8.寿丘,传说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诞生地。

宋代皇帝“推本世系,遂祖轩辕”,以黄帝为赵姓始祖。

宋真宗因此改曲阜为仙源县,将县城迁往寿丘以西,于寿丘兴建辉煌的景灵宫奉祀黄帝。

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为纪念黄帝出生,叠石成丘,故曰“寿丘”,寿丘俗称万石山,因其外形似金字塔,又有“东方金字塔的美誉”。

景灵宫规模宏大,有殿、堂、亭、庑等1320楹,并在宫前立巨碑2通。

元末明初皆毁。

1992年在少昊陵前修建碑院,将修复的两块巨碑置于院中碧水畔。

西为"庆寿"碑,上刻"庆寿"两字,字高1米多,为元代燕山老人补刻。

东"万人愁"碑,上无字,通高16.45米,为中国石碑之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