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0628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5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

1

教法

学法

用具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教学内容

教和学反馈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板书)

1、 

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板书)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板书)

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板书)

展示课件,水往低处流;

宇宙运动不息,展示太阳系模型;

四季更替;

珠穆朗玛也在运动;

举例五中运动方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

师总结: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有五种运动形式。

从物体位置的移动到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由生命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更替,从宏观到微观,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万事万物都在动。

 设疑:

那么,什么是运动?

设疑:

刚才的图片中到底是什么在运动,假如没有运动,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呢?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板书)

  设疑:

事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

物质离不开运动,那么,运动能否离开物质呢?

世界是否存在非物质的运动呢?

  (再次展示自制课件。

  提问:

各种具体运动形式的主体到底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机械运动的主体是宏观物体,物理运动的主体是电荷、光子等,化学运动的主体是原子、离子等,生命运动的主体是生命体,社会运动的主体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认识运动的主体是人脑。

这说明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2)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板书)

  总之,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然而,实际生活中有人却不这样认为。

  课件显示:

惠能的观点;

刻舟求剑的故事。

这两个人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各犯了什么错误?

  (学生讨论回答)

惠能的观点是典型的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唯心主义;

刻舟求剑者则是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

这两个观点都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都是错误的。

(3)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板书)

  综上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

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学生活动:

  讨论: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为什么?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人之所以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是因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河水处于不断的流动中,第二次踏入的河水和第一次踏入的河水不同了。

这个观点既看到了事物是运动的,又看到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材料:

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

一日,李四向张三借钱,张三振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借钱的我了,我没借你的钱,李四起的打了他一顿。

二人闹到县衙,县官问张三:

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

张三把他的理由陈述了一遍。

县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问李四,为什么要他人?

李四说,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我没打他!

县官只好不了了之。

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

张三和李四究竟犯了什么错误?

张三和李四都看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一点是正确的。

但是,事物在发展变化的同时,还具有一定时期的相对的稳定性。

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现在教室里,什么在动?

什么处于静止的状态?

教室里所有的东西都在动。

但如果相对于教室、桌椅来说,你的位置没有发上变化,从每个同学本人来说,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这就是静止的两种情形。

  

(1)静止的两种情形(板书)

  (边看自制课件边分析)

  一是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二是事物某一方面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这里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还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虽然从空间位置来看,我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地球时时刻刻在运动。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静止不是绝对的不运动,不是完全的景致,而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的稳定和平衡状态。

所以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刚才故事中的张三和李四,尽管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但他们一直是张三和李四,没有变成王五和赵六,即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保持不变,他们的理由完全是诡辩。

材料:

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上面写道:

“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100生丁等于1法郎)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

 有个人按照广告刊登的地址寄去了25生丁。

不久,他收到一封回信:

“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

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

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公里。

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

想一想:

这则广告利用了什么观点来狡辩?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个观点否认了静止的存在

  阅读:

60页、

思考: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法国飞行员碰到了一件极不平常的事情。

这位飞行员在xx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什么小玩意儿在飞行,他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便敏捷地把它抓过来。

一看,大吃一惊:

原来是一颗德制的子弹!

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伸手把子弹抓住呢?

  这是因为,一颗子弹并不是始终以每秒800米一900米的初速度飞行的。

由于空气的阻力,速度逐渐降下来,而在它的射程终点(跌落前)的速度只有每秒40米。

这个速度是普通飞机也可以达到的。

问:

飞机和子弹的共同飞行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飞行员能抓住子弹说明静止有什么属性?

材料中的飞机和子弹的共同飞行说明了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质都在运动。

静止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材料中“飞机跟子弹飞行的方向相同,速度相等”,这样虽然子弹和飞机都处在运动中,但这颗子弹相对于飞行员而言,则是静止的,因而飞行员能够抓住飞行中的子弹。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板书)

  

展示课件:

诗:

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

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提问,说明什么问题?

(1)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板书)

无论是无机自然界事物的运动还是生物界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

即自然界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课件展示:

人类社会更替图

这些图片说明什么了什么?

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归纳:

这些图片说明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支配下,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板书)

  

(2)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板书)

  课件展示:

认识领域发展图片

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

这些图片说明,人类的认识也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

即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3)人类的认识发展也是有规律的(板书)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又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类思维,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讨论:

揠苗助长,“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必须遵循规律,而不是能违背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大家都知道,成语“对牛弹琴”是讽刺弹琴者不看对象,白费劲。

但现代科学却证明:

定时给奶牛放音乐,能使奶牛多产奶。

法国科学家曾将耳机套在番茄上,让它每天欣赏3小时音乐。

结果番茄长到达公斤重。

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声音是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节奏和音量放出,易被动植物吸收转化为生物能、化学能,促进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这则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举例

•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变害为利(如:

三峡大坝)

掌握了化学规律,能在能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如:

晶体胰岛素)

•认识了引力规律,克服地球引力,发射火箭、卫星、飞船为人类服务(如:

卫星上天)

2019-2020年高中政治4.3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5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引述规范市场竞争的法律条款,评议与经营者和消费者各自的关系,说明依法经营对成功创业的意义。

●课标解读

本标准要求学生懂得经营者之间要公平竞争,了解不正当竞争的主要表现;

分析经营者应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说明依法经营对成功创业的意义;

培养平等、公平意识,树立诚信观念。

●落实策略

课前:

自主学习,搜集资料。

要求学生课前上网搜集我国现实生活中诚信和不诚信企业的相关资料。

课上: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梳理——学以致用。

●新课导入建议

情景导入

案例:

消费者张女士原本去服装店购买夏装,可却购回了一件毛衣。

5月5日,她在某服装店看上一件衬衣,选的衣服只此一件并且小一号,她很遗憾的欲离去时,服务员又极力向她推荐了一款毛衣,说因过季打五折,价格的优惠和热情的服务不由使她决定试穿,这一试,服务员便赞不绝口,称毛衣合适的像量身打造的,经不住赞美的她犹豫的考虑了很长时间,最终买了下来,但回家就后悔了,第二日去退货碰了壁就来到消协投诉。

最终的处理结果,服装店为张女士退了全额货款。

经营者侵害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

作为经营者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成功创业?

下面我们通过学习专题三的第三框内容来解决以上问题。

●教学地位分析

本框是专题四的第三框内容,在前两框介绍劳动者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主要介绍对经营者的要求。

劳动者和经营者是经济活动中两个重要的主体,本专题前两框主要介绍劳动者的有关内容,有助于未来顺利就业,成为一名具有法律意识的劳动者;

本框主要介绍对经营者的的要求,有助于未来走好自己的创业之路。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

1.①看教材63~65页“市场经济也要‘费厄泼赖’”,完成知识1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

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2.①看教材65~66页“别得罪你的‘上帝’”,完成知识2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

⇒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说明本课时教学地位。

⇒步骤2: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注①⇒步骤3:

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与法律调整”,互动方式可以利用问题导思1、2、3由浅入深地实施。

注②⇒步骤4:

教师通过对知识外引内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步骤7:

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内容,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

根据时间引导进行“课外生活感悟”、让学生处理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

⇐步骤6:

处理探究2,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和内容灵活掌握,最好交由学生自主处理,参照探究1方式,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

注③⇐步骤5: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题组训练”1和2,巩固探究成果。

然后根据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提出其他探究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解决方式、方法和结果。

最后,根据“当堂双基达标”设计变式练习,学生交流完成并互相评价。

注①:

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知识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注②:

建议教师除已有“题组训练”和“探究问题”之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和问题提出方式,让学生设置一些变式习题和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注③:

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再找一些体现本知识的事例加以说明,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懂得经营者之间要公平竞争。

2.了解不正当竞争的表现。

3.分析经营者应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说明依法经营对成功创业的意义。

4.结合生活实践经验认识“制假售假”的危害性,培养公平竞争意识,树立诚信意识。

重点:

体会经营者之间公平竞争的必要性。

难点:

分析经营者应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说明依法经营对成功创业的意义。

市场经济也要“费厄泼赖”

1.经营者之间要公平竞争

(1)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竞争。

(2)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确立了有关市场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的规则。

2.不正当竞争的三种主要行为

(1)假冒或者仿冒是典型的“搭便车”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发布虚假宣传、制作虚假广告的行为。

(3)以不正当手段盗取、泄露、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

3.其他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商业诋毁行为、低价倾销行为、强制搭售行为、不当有奖销售行为、串通招投标行为、商业贿赂行为、垄断行为或者限制竞争的行为、政府部门滥用职权限制竞争的行为等。

(1)某超市将已过期的食品半价出售。

(×

(2)某游泳池的经营者在游泳池入口处挂牌声明:

“没有深水证者禁止入内”。

(√)

(3)某美容院推出套系服务,要求凡光顾的顾客必须选择“美容+美体+护手+足底保健”整套服务。

(4)某药品推销商在销售中隐瞒所推销的药品可能引发的副作用。

别得罪你的“上帝”

1.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的地位

(1)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其利益容易受到损害。

(2)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专门的法律,如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用以平衡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2.经营者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

(1)经营者首先必须保证消费者享有安全消费的权利。

经营者对于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2)经营者应当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①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能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②对消费者就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提出的询问,经营者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3)经营者应当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

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李某在饮用从甲超市购买的啤酒时发生爆炸,朋友王某、孙某一起被炸伤。

王某作为消费者的哪种合法权利被侵害了?

【提示】 安全权。

1.教材P63探究问题1

【提示】 本探究活动旨在从鲁迅先生的文章《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导入新课,讨论市场经济与公平竞争的关系问题。

建议教师先引导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文章进行分析,再就两种观点进行讨论。

通过本探究活动从而明白,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征,有市场就有竞争,而竞争要遵守法律和规则,坚持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使竞争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2.教材P63探究问题2

【提示】 本探究活动旨在通过寓言故事说明“搭便车”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学生讨论在市场经营活动中确立公平竞争规则的重要性。

3.教材P64探究问题

【提示】 本探究活动旨在通过两个镜头引导学生思考广告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和影响。

教师要结合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帮助学生认识防治虚假广告、规范广告活动的重要性。

4.教材P65探究问题

【提示】 本探究活动以产品质量为例探讨如何建立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双方都要付出成本,经营者希望消费者对自己经营的产品质量信以为真,而消费者则需要用某种方式来判断经营者的陈述是否属实,为此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降低这种成本,可以从遵守法律规则,请教专业人士和从生活经验中获知。

5.教材P66探究问题

【提示】 本探究活动涉及公众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和打假者的做法所持有的不同观点,旨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教师可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进行讨论,辩证分析职业打假者对于社会进步的利与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与法律调整

【问题导思】

xx年五一节期间,某商场搞了一次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发布广告称部分商品七折出售。

消费者李某在此期间购买了一台空调,从买回之日超不过10天,因质量问题不能正常工作,李某于是持“三包”凭证及发票找到该家商场解决问题。

令李某没想的是,得到的答复是打折商品不负责“三包”。

后经有关部门查明,该商场是先将部分商品提价,然后又以七折出售,让利空间极其有限。

1.该商场的行为以先涨价、后打折的方式销售商品违背了市场交易的什么原则?

【提示】 商场的行为属于价格欺诈,违背了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

2.该商场的经营属于正当竞争还是不正当竞争?

【提示】 该商场做虚假广告,作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3.材料中利用广告进行宣传的行为对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有什么启示?

【提示】 在发布广告时,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既要遵守广告法的规定,也要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约束。

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经营者要遵守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的原则。

全面认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

经营者在市场中的活动是丰富多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也各有不同。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列举了11种具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1.经营者采用假冒商标或者仿冒其他商业标记等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利益。

2.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立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3.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4.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5.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6.经营者采用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侵犯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

7.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8.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

9.经营者利用欺骗方式从事有奖销售,或者以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10.经营者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11.投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或者投标者和招标者相互勾结,排挤竞争对手的不公平竞争。

很显然,以上列举并没有穷尽所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因此,《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作了概括性规定:

“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即使某一市场行为并不在法律所列举的11种行为之中,但是,只要它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就同样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与正当竞争行为的区别

正当竞争

不正当竞争

法律

基础

依法竞争

违法行为

竞争

目的

促进自身发展,也为社会创造财富

击败竞争对手控制市场,牟取暴利或优势

手段

采用正常的、积极的手段,本着诚实信用、公平交易原则进行竞争

非法的、不道德的手段,违背或规避法律,诋毁、损害对方,损害消费者

后果

受法律保护和支持,给社会和经营者都必然带来正面效果

不但为其他经营者、消费者带来危害,为社会造成负面效应,而且也为自身带来经济上的不利后果和法律上的制裁后果

【题组训练】 

1.哈尔滨第二药厂的亮菌甲素、安徽的大头娃娃奶粉事件,都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以次充好违背了市场经营的诚信原则

②假冒伪劣商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权和知情权

③没有公平竞争,是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④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名优标志,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材料中的现象是以次充好,并没有冒用名优商标。

【答案】 A

2.下列哪些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

①假冒他人外观设计专利

②擅自使用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装、装潢

③经营者利用广告对商品的质量、性能、用途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④为刺激消费,商家对商品进行低价倾销或不当有奖销售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列举了11种具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①②③④均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答案】 B

我国法律规定的消费者权利与经

营者的义务

2013年2月3日,我国公安部公布了10起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涉及制售有毒有害羊肉、有害保健品、假洋酒、注水牛肉、假劣饮料、假劣白酒、“毒豆芽”、病死猪等。

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们惊慌不已的同时又无奈至极。

纵观这些频频曝光的质量问题,产品安全已深深地引起人们的担忧。

1.消费者的权利主要有哪些?

【提示】 消费者享有安全消费的权利、知情权、自主选择权。

2.食品安全问题侵害了“上帝”的什么权利?

【提示】 材料中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企业没有保证消费者的安全消费的权利,侵害了消费者安全消费的权利。

3.我国制定了哪些法律用以平衡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专门的法律,如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4.消费者应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提示】 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时,可通过以下方式维权:

协商和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