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079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播学概论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大众传播的受众

十一

传播效果研究

十二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十三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十四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十五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总计

30

8

注:

由于课时有限,适当安排课后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教学目的:

对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简要地介绍,包括“传播”的定义及意义;

传播学中“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信息”的意义以及信息论和系统论对传播学的影响;

传播学兴起的时间和原因;

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传播学研究的领域、主要内容以及实用价值;

如何学好传播学等……使初次涉及传播学的学习者对这门学科有一些宏观的把握。

教学重点:

如何理解传播的概念,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教学难点:

用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学习传播学。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

特别强调传播的原始意义中的“交互、双向”的含义,以及传者和受者的平等地位。

二、传播与信息

特别注意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贡献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特别注意传播的社会性、共享性以及系统性。

第二节传播学的学科特点以及研究内容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以及社会信息体统的特点

特别注意系统论对传播学的影响

二、传播学研究的领域和问题

从传播的微观过程、类型以及宏观研究把握。

三、传播学的兴起以及在我国的研究状况

第三节如何学好传播学

一、用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学习传播学

二、努力涉猎传播学的边缘学科

三、将传播理论与具体的传播实践相结合

思考题与练习:

1、如何理解信息的含义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4、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5、试结合传播的特点,探讨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辨证关系。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通过对人类传播历史的回顾,揭示人类传播发展的动力是人类对自己传播能力的不断突破以及新媒介不断产生的过程;

同时展现传播时代的发展已经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探索信息时代中传播的重要意义和未来的走向。

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三、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特别注意语言的产生对人类传播的影响

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口语传播的意义和局限性。

二、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传播的意义和局限性

三、印刷传播时代

印刷术的意义

四、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革命和比特革命对电子传播的贡献以及电子媒介的意义

五、网络传播时代

网络的历史渊源以及在中国的发展;

网络的“第四媒体”特征;

网络的意义和缺陷。

网络传播的特点:

优势以及劣势、人类如何应对。

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一、信息社会的定义及特征

二、媒介的进化与信息社会的关系

三、各国迎接信息社会的具体举措

1、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3、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使什么其意义

4、列举人类传播史上的几件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5、简述信息社会的的特点。

6、体外化信息系统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正在迎来一个重新统和的时代,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人类传播的实质是信息的流动,信息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基本材料。

而信息又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考察符号与意义的性质和作用对把握人类信息行为的特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章就是从符号和意义的角度入手,对传播材料进行深入分析。

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一、符号的定义

注意符号必须能携带信息或表述特定意义;

人类特有的符号系统。

二、符号的分类

特别注意象征符的特点以及它和语言的关系

三、符号的基本功能

特别注意符号的思考功能以及它的使用价值

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一、什么是意义

注意意义的无形和抽象性和可符号表达的特点

二、符号意义的分类

意义障碍产生的原因

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特别注意传播情景中的意义

四、符号和意义的关系

理解意义不能脱离符号而存在,但符号意义之外还有意义。

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

一、人类的象征行为的定义及意义

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米德的象征性互动理论、象征性社会互动的意义

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文化的符号性和象征性;

从象征符号体系的不但更新把握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警惕象征符过滥、过频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

1、象征符具有那些特征

2、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类型

3、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4、如何理解意义不能脱离符号存在,但符号之外还有意义。

5、谈谈现代文化的象征性。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具有明显的过程性和系统性。

传播过程研究注重从传播的基本要素入手从微观上对传播活动进行把握;

传播系统研究把传播看做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重视外在因素对传播的影响,从宏观上把握传播活动。

本章就是从这两个角度入手,力争用简约的模式展现传播的一些基本原理。

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注意与拉斯韦尔的五W区别,特别注意反馈的引入。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注意模式与理论的关系。

结合具体的传播过程来讲解不同的传播过程模式。

如在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后讲香农-韦尔模式、拉斯韦尔模式

三、传播过程的特点

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构成

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

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一)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传播类型讲完后)

(二)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大众传播的要素讲完后)

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用唯物史观把握传播的总过程。

1、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要素

2、什么是模式,它与理论的关系

3、什么是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其区别是什么

4、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5、用唯物史观看问题,应该如何把握社会传播的总过程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传播类型是研究传播活动系统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传播类型彼此独立有相互交织构成人类传播系统。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是其中的基石。

本章从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功能入手,对传播类型的微观部分深入探讨。

第一节人内传播

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了解人内传播的定义特点会用模式的手段再现传播的过程。

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

从生理学的角度掌握人内传播的环节要素以及与动物体内传播的本质区别。

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从心理学角度把握人内传播的作用——米德的“主我和客我”理论和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理解人内传播是否具有互动性。

第二节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动机

注意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特别注意面对面人际传播的特点以及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三、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如何利用人际传播多媒体性加强传播效果。

1、什么是人内传播它是否具有互动性,如何体现的

2、简述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3、简述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4、什么是人际传播其特点如何,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5、简述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第六章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群体传播是在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基础上形成的,而组织传播又是群体传播中一种特殊的类型,二者构成了传播类型中的中观结构。

它们是人类社会性的体现,本章讲对二者的特点、机制和功能作系统地研究,它们也是从传播过程研究向传播系统研究过渡的桥梁。

第一节群体传播

一、群体的特征和社会功能

二、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

注意解释群体规范的形成和传播作用;

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

三、集合行为的传播机制

结合具体事例分析集合行为产生的三个条件的必要性和充分性。

特别注意其社会心理学的依据。

第二节组织传播

一、组织和组织传播

注意区别组织和群体

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和机制

注意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对现代企业内部凝聚力的影响。

结合实际深入理解组织内传播的实际意义。

三、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

特别注意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和企业标识系统(CI)正逐步被(CS)所取代。

1、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是如何形成的

2、什么是集合行为,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3、什么是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

4、组织内传播对于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

5、如何促进和改善组织传播

6、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的类型和作用是什么

第七章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众多传播形态中普及率最高,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一种传播形态。

它的重大影响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人们对信息的自觉追求越来越体现出来。

大众传播是否控制的好,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能否顺利发展。

因此本章通过对大众传播的发展历史的回顾,试图探讨大众传播的功能作用给人类带来的正负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从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来理解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三)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注意对经济功能概括的社会意义

(四)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特别注意负面功能“麻醉功能”的提出意义。

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大众报刊和大众传播

二、电子媒介和大众传播

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

结合电子技术的革命,介绍数字电视、互动电视的最新动态

第三节大众传播的影响

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

二、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一)基于乐观主义的期待

(二)怀疑的态度

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一)人与环境的互动过程

(二)现代信息环境与大众传播

(三)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特别注意大众传播对人的异化作用以及对策

1、大众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2、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是什么

3、简述大众传播的负面功能对社会的影响。

4、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标志是什么

5、分析电视的媒介特性。

6、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是怎样的

7、什么是信息环境简述“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的利弊。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

媒介组织是直接控制传播活动的传播者,因此它的内部制度、自身特点是制约传播活动的直接因素;

而传播者又是在特定的传播环境中存在的,必然受到传播外部制度的控制。

本章就是从传播控制的外部规范来考察查活动受到的影响,主要从传播制度和媒介控制两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节控制媒介的几种外部因素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一)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二)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三)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注意理解传媒的立场和国家利益、安全的关系,理解传媒必须接受中伏控制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四)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范或实行国家援助

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重点讲授世界传媒业出现的垄断现象以及对传媒的影响

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

预测未来受众的力量将对传媒产生越来越大影响。

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本节以自学为主,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

1、历史上出现了几种传播制度

2、简略了解不同传播制度的特点:

(1)产生发展;

(2)理论来源;

(3)主要目的;

(4)媒介使用者

(5)媒介控制;

(6)媒介禁忌;

(7)媒介所有权(8)与其他制度的区别

3、我国现行的传播制度的特点

1、国家和政府对传媒的控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垄断资本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控制传播事业

3、受众对传媒的监督表现在哪些方面

4、目前有哪几种媒介规范理论,各自简要特点是什么

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

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简而言之就是人类天生的传播能力和不断创造的新媒介的结合,可见传播媒介在传播活动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本章从媒介的实体和组织两个角度来研究媒介的重要特性,探讨媒介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一)媒介即讯息

(二)媒介——人的延伸

(三)“冷媒介”与“热媒介”

(四)地球村

注意结合麦克卢汉的背景,从艺术的角度去理解这些理论的意义和局限。

二、认识媒介的原则

施拉姆提出的8个原则,结合此原则总结不同大众传媒的特点。

三、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依存症

介绍“电视人”、“容器人”、“网络成瘾症”的症状,了解人类媒介化生存的现状和尴尬。

四、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

注意掌握新媒介的特点和性质,防止网络乌托邦。

第二节传播者论——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一、传播者和大众传媒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一)经营目标

(二)宣传目标

(三)公共性和公益性

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一)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

怀特的把关人理论模式。

强化“把关人”在当今传播活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选择性报道的负面效果。

(二)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

从内在的业务标准和外在的社会标准两方面研究。

结合事实,分析我国传媒业的不良表现及其原因。

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有哪些如何评价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2、什么是媒介依存症举例说明。

3、未来媒介发展的趋势有哪些特点

4、大众传播者的特点上什么它的地位与其他传播者相比有何不同

5、什么是“把关人”试析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把关”作用及其实质。

6、如何理解“新闻价值”

7、如何防止大众传播的异化现象

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

在传播手段日益丰富、传播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传播过程的重要因素——受众越来越受到传播者的重视。

未来的传媒业,谁赢得了受众谁就赢得了传播的成功。

受众从原来被动接受传媒灌输的靶子,成为左右传媒的指挥棒,有人预言大众传播将走向小众传播、分众传播、个性传播,而这一些无不与受众的特质息息相关。

本章就是从受众的特点来研究它在传播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一、“大众”的概念

从大众社会理论的角度理解,注意区别大众与公众的区别

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

三、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研究

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受众的群体背景和社会背景是决定他们对事物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二、作为“市场”的受众

注意理解“受众即市场”的含义

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

注意对比受众接触不同媒介动机的相同与不同

二、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

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

1、简述作为“大众”的受众观。

2、试析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

3、如何理解“受众即市场”的观点。

4、什么是“使用与满足”理论它的意义如何

5、复制竹内郁郎的“使用与满足”过程模式的内容和含义。

6、什么是受众的选择性三要素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对传播效果的重视和对传播效果最大化的追求正是传播学兴起并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传播效果研究一直是传播学中的重点内容。

传播效果研究包括微观效果和宏观效果两大方面,本章将从微观的角度介绍传播效果的定义、研究内容以及相关课题。

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一、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

二、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

三、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一、早期“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理论

三、70年代以来的宏观效果理论

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1、如何理解传播效果的两层含义

2、传播效果分为哪些层面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是什么

3、谈谈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时期和效果观的变化。

4、试析信源的可信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5、试述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的关系谈谈哪些传播技巧对于传播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6、谈谈受众的属性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

7、领袖在传播效果形成中的作用

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大众传播高度普及和广泛渗透为特征的信息社会。

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思维方式都与大众传播联系密切。

大众传播究竟对个人和社会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是通过什么机制产生的,这就是本章所探讨的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从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和中的阶层分化、大众传播与社会心理和舆论、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四个侧面来研究。

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

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

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与问题

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概要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评价

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

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

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

三、“培养”理论的外围

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

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

三、“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

1、简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其特点。

2、议程设置的“0/1”效果、“0/1/2”和“0/1/2/┉N”效果分别指的是什么

3、联系实际谈谈不同媒介的议程设置具有什么不同特点。

4、受众的属性对议程设置效果的影响。

5、简析“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三个基本命题。

6、结合“沉默的螺旋”理论,试论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和舆论三者的关系。

7、简述“培养”理论的基本内容。

8、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共识”方面起着什么作用电视媒介在形成“共识”方面具有什么优势

9、什么是“知沟”你认为现代信息社会是否存在“知沟”问题

10、简述卡茨曼“信息沟”理论的要点,并加以分析。

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伴随着传媒技术的革命,特别是卫星通讯、微波通讯、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传播出现了全球化的特点。

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突现出的传播学新课题。

它们的概念该如何界定、对人类的经济、政治、环境等等的影响如何,人类该如何控制和利用这些新的传播形态,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的最新研究状况。

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

二、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

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况

二、“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

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一、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问题

二、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

三、文化帝国主义问题

1、什么是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主体有哪些

2、什么是全球传播,该如何理解

3、谈谈全球信息化的冲击和影响。

4、什么是信息主权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是什么

5、文化帝国主义或媒介帝国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学习传播学,不仅要把握它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而且应该了解这门学问的发生、发展历史,这有助于我们对这门学问的系统理解;

此外,传播学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学派,了解这些学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兼容并收才能推陈出新。

在本章里,我们将就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三、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一、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二、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1、传播学的形成时期和产生因素是什么

2、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和学科创始人是谁他们的各自贡献是什么

3、香农的信息论和威纳的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4、传播学的主要研究学派有哪两大派,其分歧在哪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任何学科的研究成果都是建立在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上的。

没有行之有效的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