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0868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防教育表格式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国际方面:

一战时,美日加紧侵华,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矛盾激化,人民要继续进行反帝斗争。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出路。

国内方面: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使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矛盾尖锐,人民要继续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可以说,五四运动的爆发就是由于中国人民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矛盾加剧所导致。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运动的导火索。

此外,一战时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推动无产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因此,五四运动的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矛盾加剧所导致。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直接原因,即使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它也迟早会发生。

二.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爆发的,这是其发生的导火索,而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人民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矛盾加剧所导致。

板书设计

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

五四运动的意义

教学反思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二大的召开及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重点分析: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是重点。

(2)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二大”有关内容是重点。

2.难点分析: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是难点。

导入新课:

师:

中国将走向何方?

是继续沉沦还是开始新的探索和追求?

谁能领导中国走向胜利?

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板书)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决不是偶然的,是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中共“一大”的召开(板书)

中共“一大”的意义是什么?

“新型”政党从哪几个方面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分层次理解:

指导思想与以往的不同;

奋斗目标与以往的不同;

领导阶级与以往的不同;

革命前途与以往的不同,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与以往不同)

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有了先进的政党,就要解决两个根本的问题:

第一认清革命的对象;

第二广泛地发动群众。

必须把“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情况,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当做“第一任务”。

三、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革命纲领(板书)

1、内容:

(1)制定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

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2)决定加入共产国际

2.意义

(1)第一次提出明确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至此,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过程完成了。

总结:

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共产国际的帮助——为中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2.中共“一大”的召开

3.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革命纲领

三、北伐军中独立团

了解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

历史事件的时间,过程,背景。

介绍北伐军中的独立团。

一、导入:

播放一段有关于北伐战争的历史影视资料,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授新课:

1、介绍北伐战争:

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接管位于汉口的英国租界北伐战争,是1926年至1928年,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战争。

1926年7月9日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进行北伐誓师,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由北洋政府五色旗改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至此北伐成功。

2、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改组后的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北伐军中的独立团

叶挺独立团,1925年11月21日在广东肇庆成立,团部设在肇庆阅江楼,全团有2100多人,设有三个营及两个直辖队。

1926年1月,叶挺独立团正式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

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

在北伐战争中,率先从广东出发,首战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

下面就谈谈叶挺独立团在北伐中的战斗历程。

本节课我们介绍了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及重点介绍的北伐军中的独立团,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四、工农武装割据上井冈

使同学们了解工农武装的含义,以及对革命前辈的无限几年与学习

对工农武装的正确理解,以及上井冈山的意义

放一段井冈山会师的影视资料,让同学们重温战争是革命先辈们的艰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理论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1、武装斗争(主要斗争形式

2、土地革命(基本内容)

3、根据地建设(战略基地)

三者结合起来

①含义:

在中共的领导下(最重要的条件)

②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二.军事建设:

朱毛会师,红四军,三次反围剿斗争

思考:

面对优势敌人的进攻,朱毛采取怎样战略方针?

⒊政权建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标志两个政权对峙。

3、根据地建设(战略基地)

五、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和过程,懂得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

2.了解长征途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

3.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1.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受红军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积极乐观的精神。

2.教学难点:

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激发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

一、设置情境,了解背景。

1、设置情境。

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举世闻名、气壮山河的事件,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板书课题)。

那么,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呢?

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2.了解背景:

同学们欣赏视频很认真!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二、交流资料,探寻长征路。

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师相机补充

三、讲述故事,感受行路难。

1.过渡:

“遵义会议”以后,中国工农红军又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

(播放视频)

2.知道老师刚才播放的视频讲的是什么故事吗?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长征的故事?

8.看来红军在长征途中的确经历了千难万险(板书:

行路难)

四、小结全文,升华感情。

1.红军历尽千辛万苦,历经11个省,翻越18道山脉,渡过24条河流,占领了62座城市,行程二万五千里,最终取得胜利。

这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伟大的壮举。

红军历尽千辛万苦,历经11个省,翻越18道山脉,渡过24条河流,占领了62座城市,行程二万五千里,最终取得胜利。

六、八路军首战平型关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平型关大战的意义,及时间地点

播放历史影像资料,回顾历史时刻,重温那场硝烟弥漫的战场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由导入引起正题————八路军首战平型关

二、为同学们简述这一战的背景资料,让同学们了解时间的来龙去脉。

三、内容

1、事件的开始的准备时间:

1937年9月23日黄昏,八路军115师挺进平型关伏击阵地。

2、战士们在寒气袭人的秋天与敌人展开生死搏斗,公路上刀枪飞舞,杀声震天。

3、这一战,八路军共歼灭敌人一千余人,击毁汽车一百余辆,缴获火炮一门,机枪二十挺,步枪三千余支以及大批军用品。

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准备时间:

七、百团大战

概要介绍百团大战及艰苦斗争

百团大战;

敌后斗争

百团大战的背景和意义

一、百团大战

1、概况: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发动的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

2、背景:

(1)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日本诱降)

(2)英美加紧劝降活动;

(英美劝降)

(3)反共投降日益滋长。

(汪已投降蒋欲降)

3、目的:

振奋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形势好转。

4、涉及根据地:

晋察冀、晋绥、晋冀豫

5、意义:

打击日军气焰,提高中共和人民军队的威望,坚定人民信心。

(过早暴露实力)

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

1、日军的"

扫荡"

(1)目的:

消灭抗日根据地,巩固占领区,把中国变成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

(2)手段:

集中兵力进行大扫荡,实行"

三光政策"

(烧杀抢),施放毒气、细菌,制造无人区。

2、根据地反"

(1)战略:

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2)战术:

民兵积极配合正规军、地方游击队作战,创造出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游击战术。

(3)少数民族抗战:

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

3、根据地的严重困难局面

(1)原因:

日军的残酷扫荡,国民党军队包围封锁,严重的自然灾害。

目的:

涉及根据地:

意义:

八、坚持八年抗战

(一)、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自如运用多种形式,再现抗日战争的历史。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让学生与历史亲切对话,主动参与观察、分析、归纳、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怀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敌的斗争精神,培养科学的历史观和健全的人格。

八年抗战的全民性。

学生如何把对史料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构建理性的历史认识。

(1)新课的导入:

同学们,抗日战争胜利了。

回眸八年抗战,我们感慨万分。

限于教材篇幅,我们主要学习抗战时期的军政大事。

那么,普通民众是如何度过艰苦的抗战岁月的?

回眸八年抗战,对于我们认识抗日战争的全民性有重要意义。

(2)重点的突破(创设情景,调动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回顾历史,加深对抗日战争的全民性的理解)(13分钟)

(3)难点的化解:

播放flase短片《荡寇志》:

(该短片以flase的形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抗日战争的历史及今天日本右翼分子的动向呈现出来)

学生活动1:

欣赏完flase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2:

假如你是一名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请你谈谈今天的中日关系。

通过小组合作动手讨论,可能会有以下发现:

学生1:

中国人民具有不畏强暴、英勇抗敌的斗争精神。

(本问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学生2:

中日两国同为东亚大国,对本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中方愿在日方立足历史的基础上发展两国的友好关系。

(4)课堂小结:

(3分钟)

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自主小结让学生自主小结,自主建立知识网络,互相激励,畅谈心得。

九、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知识与能力

收集、阅读、讲解有关抗战的故事。

收集资料,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考回答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取得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

1、复习提问:

教师:

现在先请大家听一首歌,请大家听完后告诉我,这首歌诉说的是一段什么历史?

(播“万里长城永不倒”)

学生:

(略)

没错。

这首歌诉说的是近代中国所经历的一段悲惨屈辱的历史。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不断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一次又一次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大片国土从此沦丧。

同时,中华民族也是不甘屈服的民族,中国人民经过了长期的英勇抗争,终于取得了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家知不知道是什么战争啊?

抗日战争。

很好,同学们都答对了。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经过几年艰辛的斗争,抗日力量不断壮大,开始看到胜利的曙光。

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中共“七大”召开,第一次鲜明地确立自己的指导思想,你知道这个指导思想是什么吗?

这一年是抗日战争的第八个年头,你知道日本是怎样投降的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

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导入新课,板书)

3、讲授新课:

结合课本的内容观看一段影片,在观看的同时注意找出“七大”的召开的时间、地点、有什么内容、意义。

(播有关“七大”的录象)

(以“七大”会场作背景,要求学生大声,简明地讲述“七大”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等)

(板书:

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

1945年9月2日,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了日本向盟国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

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

这就是当时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

1945年9月9日9时,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的原黄埔路国民党政府陆军总部大礼堂举行。

10时,中国政府代表何应钦接受日本侵略军头子冈村宁次签字盖章的投降书。

4归纳总结

近代中国经历的战争都屡战屡败,归跟到底在于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军备空虚,部分军事指挥人员贪生怕死等。

“七大”的召开的时间、地点、有什么内容、意义。

十、毛泽东赴重庆和谈争取和平民主

通过指导学生分析讨论“蒋个石为什么要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毛泽东不应该去参加重庆谈判”、“为什么说《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再要发动内战就将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导入课件展示图片“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雪》

教师说明:

1945年9月6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到重庆沙坪坝南开学校津南村看望柳亚子。

在柳的寓所,柳亚子请毛泽东校正他准备收入《民国诗选》的毛泽东《七律.长征》一诗,并向毛泽东索诗。

10月7日,毛泽东将《沁园春.雪》题赠柳亚子,并附信说:

“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提问:

1945年9月6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到重庆干什么呢?

是不是仅仅为了赠诗给柳亚子先生?

由此导入。

内容:

1、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局势?

由此判断,抗战胜利后中共最大的政治任务是什么?

局势:

当时中国面临两种前途的选择,一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坚持独裁统治,阴谋发动内战。

一是中共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极力追求和平、民主,避免内战。

中共最大的政治任务是:

尽力避免内战。

2、蒋介石既然内战的方针已定,为什么还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蒋介石打了什么如意算盘?

原因:

①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蒋介石为了应付民意;

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但内战准备不足,为了拖延时间,准备内战。

3、你认为毛泽东应不应该去参加重庆谈判?

说说你的理由。

1.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局势?

2.你认为毛泽东应不应该去参加重庆谈判?

十一、人民解放战争

1、了解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胜利;

2、了解解放战争中几次著名的战役,学习人民军队高度的奉献精神,坚定的卫国意志。

3、通过对解放战争进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战争进程的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

4、通过对解放战争进程的教学,教育学生认识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了解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学习人民军队高度的奉献精神,坚定的卫国意志。

培养学生对战争进程的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

一、导入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使国内形势向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阶段,中共中央经过对形势分析,认为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二、展示资料

教师边播放课件,出示材料,边向学生介绍。

1、辽沈战役

战略作战,需要贯彻分批歼敌的方针。

中共中央决定把第一个歼击目标选择在东北战场。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2、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1月6日至22日。

第二阶段从11月23日至12月15日。

第三阶段从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

3、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的。

平津战役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

第二阶段从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

第三阶段从1月16日至31日。

四、总结概括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

连同在此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放军共计歼敌182万人。

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尽。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2、淮海战役

3、平津战役

十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的的爱国热情,不忘革命先辈的艰苦努力,做好新时代的自己。

过江的时间,以及原因

多媒体播放毛泽东的《百万雄师过大江》,使同学们对过江有一个文学上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讲解过江前的背景,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的统治走向全线崩溃……

二、过江战役的时间,发起人: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随即发动渡江战役。

三、战役结束时间:

1949年4月23日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南京国民党宣布覆灭。

标志着渡江战役的完美胜利。

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彻底赶出了中国大陆。

四、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