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登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0960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2登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12登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12登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312登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312登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12登高Word格式.docx

《312登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2登高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12登高Word格式.docx

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学习过程

【一】杜甫诗以律诗见长,《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篇最有名的七言律诗。

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

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

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二】诵读指导

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

那么怎样才能诵读得更好呢?

1.理性的把握:

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

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三】赏析文本

1、鉴赏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

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

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

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

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

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

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

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

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

总之,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我们不能把它想象成一只欢乐的鸟,而且只能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

这是因为我们都是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

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2、鉴赏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颌联只写了两种景物______________.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

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

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

生命是短暂的。

倏忽就是百年。

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

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是互相对比着写的,也有衬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的生命”,指的是个人的生命。

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

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

还有一种很宏大的气势。

但同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不仅仅是无可奈何,也不是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更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

这是一种必然规律。

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3、赏析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做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做客”是____________的意思。

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

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

是长久的、不断的,“常”做客。

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

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什么叫登台呢?

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

古人为什么登台?

是为了祈求长寿。

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

是独自一人,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甫呢?

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

做客并登台,已是两层“愁”,是双倍的愁。

想想看,再这样层层叠加上去已是六层了。

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百年了。

“百年”,就是老年,拖着多病的身体,这样又是八层愁苦。

4、赏析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苦,是什么意思?

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了。

苦,是极度的意思。

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

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

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

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

心有余而力不足。

“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

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

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

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

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应该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

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那么兼济天下,穷那么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那么,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

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

还能举出些喝酒的例子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九日》诗中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杜甫客也喝酒,忧也喝酒。

咱们中国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化的感情。

而且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

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

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

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

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

——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

【四】文本探究

1.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悲”,诗人“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联和颔联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广阔深远的图景,试问,哪一个意象让你感受最深,请描绘一下。

3.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登高秋景图。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中写景,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5.诗人悲秋,悲自然之秋,悲生理之秋,这些也许都不是“悲秋”的根本,那么“悲秋”的根本是什么?

【寻根溯源】

将登高与文学联系起来,始于孔子。

“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

孔子曰:

‘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韩诗外传》卷七〕

到汉代,登高赋诗成为文人士子的风习。

登高写诗的人,易被外物感动,心灵敏锐,可以与之商量国家大事,所以能做大夫。

“传曰:

‘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言感物造端,材知深美,可与图〔政〕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

”〔《汉书·

艺文志·

诗赋略》〕

为什么登高望远能引发诗人的诗请呢?

所谓“观山那么情满于山,临海那么意溢于海”,古人是这样解释的:

“登高临深,远见之乐,台榭不如丘山所见高也;

平原广望,博观之乐,沼池不如川泽所见博也。

”〔《韩诗外传》卷五〕

渐渐地,登高诗成为诗歌一个很大的门类。

江山胜迹,才人怀抱,寄托于此。

方回《瀛奎律髓》首次列出“登览类”,曰:

“登高能赋,于传识之。

名山大川,绝景极目,能言者众矣。

”“登高”大约可以分为登山、登楼、登台、登阁等几类,从而形成了一组形式不同而意义相似的登临意象。

登高之作,到了汉魏六朝很盛行。

在汉代,描写宫殿、苑囿、羽猎的大赋之作众多,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可以说是登临之作的极盛。

到汉代末年及至六朝,登临诗因为其体制短小,便于即兴而发,不须“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吸引了众多诗人,诗坛涌现了大批优秀作品。

曹操的《观沧海》、谢灵运的《登池上楼》、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诸作至今脍炙人口。

“魏武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

昼那么讲武策,夜那么思经传。

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萧绎《金楼子·

兴王》〕王粲滞留荆州登当阳城楼所写的《登楼赋》是他赋中的名篇。

他看见异乡风物之美而引起的思乡怀土之情,深切感人。

“登楼”也因此有了身处乱世、壮志不伸的意味。

至唐一代,登临之作更是大放异彩:

有山水诗人对自然的赞颂,有边塞作家的慷慨悲歌,还有失意者的怀古伤今的凭吊。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崔颢的《黄鹤楼》、孟浩然的《过洞庭湖》、王维的《使至塞上》、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等,彪炳诗坛,卓绝千古。

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写他在庐山顶望大江的景色: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这首诗突出山川的壮丽,展示了诗人的壮阔胸怀。

杜甫也是不时登高怀古、饮酒赋诗,其登临之作更是荦荦大端。

宋代陈亮的《念奴娇·

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冈三面,做出争雄势。

”批评南朝王谢诸人只争门户私计,不能长驱北上收复中原,一种爱国激情喷薄而出。

答案

1、鉴赏首联风、天、猿、渚、沙、鸟。

“急”“高”“啸哀”“清”“白”“飞回”落木、长江。

2、鉴赏颔联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

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3、赏析颈联客居他乡

4、赏析尾联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

忧国忧民。

1.答案:

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社会之秋这三个层面

2.答案:

如飞鸟,在劲风中摇曳吃力盘旋,飞舞的鸟这个意象,意韵较深。

写出了孤鸟的无力、脆弱,这何尝不是诗人的写照。

这种意象在杜甫其它诗中也可印证,如《旅夜抒怀》同是临江抒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对于这首诗,教师可适当点拨,江上景色,野阔天低,大江奔流,尤显旅人的单薄与脆弱,孤独无依。

所谓的文章,官职皆随水而逝,成过眼烟云,自己有如茫茫天地间一个小小的飞鸟,只有无尽的悲凉充斥其间。

又如落叶、长江。

就“落叶”这个意象而言,一叶知秋,落叶的萧萧表现已到深秋,大自然有春、夏、秋、冬,秋天尤其让人感到伤感。

“长江”这个意象,不尤人想起孔子“逝者如斯夫”的感慨,联系诗人生平是否有韶光易逝,而壮志难酬的遗憾呢?

3.答案:

登上高台,眼望远方高远天际,茫茫无边,耳听猎猎西风,老猿悲鸣,沙走江上,水落石出,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在急劲的西风中,孤鸟吃力地翻滚,大风四卷,孤鸟回旋,徒增无限感伤,近看枯叶萧萧而下,黄叶满地;

远观滔滔的长江,滚滚东逝,不禁让人想起孔夫子“逝者如斯夫”的千古浩叹。

4.答案:

这两联浑然一体,境界深邃悠远,营造出天地萧飒悲凉、凄清的景境,渲染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内心无尽的悲凉,悲叹大自然的秋。

5.答案:

诗人的“悲秋”不仅是悲自然、悲个人,更深层的是悲国家、悲社会,相对于国家的风雨飘摇,破败不堪,诗人自己的生活困顿、年老多病,大自然的秋风萧飒,即个人生理之秋、自然之秋只不过是文本的表层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