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1153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竞赛指导手册文档格式.docx

4.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16-

4.2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17-

4.3“空空导弹杯”控制系统设计大赛-17-

三、程序设计类-18-

1、ACM程序设计大赛-18-

1.1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18-

1.2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赛-19-

1.3西北工业大学程序设计大赛-19-

2、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20-

四、能源环境类-20-

1、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科技竞赛-20-

2、“新奥杯”低碳能源集成解决方案竞赛-21-

3、节能汽车竞赛-22-

五、综合创新类-23-

1、“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23-

2、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竞赛-24-

3、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25-

4、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5-

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26-

六、其他竞赛-26-

1、西工大实验技能竞赛-26-

2、大学生等级证书考试-27-

2.1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27-

2.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27-

3、大学生竞赛相关网站-28-

4、学校认定并组织开展的学科竞赛项目一览表-29-

注:

本册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竞赛事宜请关注本年度竞赛通知

 

一、基础学科类

1、数学类

1.1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Model)是一种模拟,是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图形等对实际课题本质属性的抽象而又简洁的刻画。

数学模型的建立常常既需要人们对现实问题深入细微的观察和分析,又需要人们灵活巧妙地利用各种数学知识。

这种应用知识从实际课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MathematicalModeling)。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包括国际赛,全国赛,省级赛和校内赛。

数学建模基地简介:

数学建模创新基地是集学习性、应用性、研究性和创新性为一体的数学建模教育平台,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科技写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该教育平台内容为:

数学建模基地的硬件体系,数学建模教学的指导教师队伍体系,数学建模课程体系,数学建模训练体系,数学建模竞赛体系和奖励体系等。

1.1.1国际数学建模大赛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为现今各类数学建模竞赛之鼻祖。

MCM/ICM着重强调研究问题、解决方案的原创性、团队合作、交流以及结果的合理性。

竞赛以三人(本科生)为一组,在四天内,就指定的问题完成从建立模型、求解、验证到论文撰写的全部工作。

参赛对象:

全日制本科生,专科生。

比赛时间:

每年二月第二个周末。

奖项设置: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设置四个奖项,分别为OutstandingWinner,Finalist,MeritoriousWinner,HonorableMentions。

在国内,分别对应为特等奖、特等奖提名奖、一等奖、二等奖。

编者经验:

数模参赛队一般由三个人组成,分别负责建模,编程,写作。

若想大学研究数模方面,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准备,这是整个数模生涯的开始时间。

每年十月份选拔,二等奖及以上有保研资格,对英文要求高,写全英文论文,对作图要求高。

所需学知识:

建模:

算法;

编程:

C++、C语言编程,MATLAB,spss,SAS等绘图软件;

写作:

熟练掌握word或其他论文专业排版软件的排版功能。

1.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

每年9月份的第二个周末。

本专科各设置国家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省级一等奖、二等奖。

5月份选拔赛,9月比赛,一等奖及以上有保研资格。

1.1.3“工大出版社杯”数学建模竞赛

“工大出版社杯”数学建模竞赛在本校有13年的历史,目的在于培养同学的数学应用能力并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并选拔队员

所有本校学生。

每年五一进行。

大赛评选出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特等奖一项,一等奖数为总参赛队数的10%左右,二等奖为总参赛队数的20%左右,三等奖为总参赛队数的30%左右。

相关网址:

1.2全国高等数学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旨在培养学生们对高等数学的热爱,增加高等院校教师和学生对高等数学的重视程度。

竞赛激励大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提高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

在校大学生。

竞赛分为三个组别:

甲组:

数学专业组,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

乙组:

非数学专业组。

丙组:

经济类(北京赛区特有组别)。

 

数学专业学生不得参加非数学专业组的竞赛,比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

初赛为每年的9月份;

复赛为每年10月份。

设赛区奖与全国决赛奖。

赛区奖:

按照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数学类专业与非数学类专业分别评奖。

每个赛区的获奖总名额不超过总参赛人数的15%。

决赛奖:

全国赛由各赛区在赛区在一等奖获得者中推选。

决赛阶段的评奖等级按绝对分数评奖。

2、英语类

2.1模拟联合国大会

模拟联合国(ModelUnitedNations)简称MUN是模仿联合国及相关的国际机构,依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

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作为各国代表,参与到“联合国会议”当中。

代表们遵循大会规则,在会议主席团的主持下,通过演讲阐述“自己国家”的观点,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进行辩论、游说,他们与友好的国家沟通协作,解决冲突;

他们讨论决议草案,促进国际合作;

他们在“联合国”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模拟联合国大会包括国际赛,全国赛和校内赛。

2.1.1国际大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

全美模拟联合国大会(NationalModelUnitedNations,NMUN)是美国本土最为国际化的模拟联合国大会。

大会最具特色的是其会场选择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这使得代表们能够身临其境,更加真实地感受各国外交官的工作环境。

参赛时间:

国际赛每年的二月份;

大会设立一、二、三等奖及其他奖项若干。

需要英语应用能力强,国际一等奖、二等奖有保研资格。

怎样参加模联:

西工大模联团队每年下半学期的五月份都会组织校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各个年级同学均可报名,每一位报名并且通过了上会选拔的同学均有资格参加校大会,与本校及外校前来参会的同学们进行参会切磋。

上会表现优秀者将有机会进入校模联团队,代表西工大赴全国其他高校参会,乃至出国参加更高水平的模联会议。

进队流程是:

笔试—面试—校大会。

2.1.2全国大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

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简称CNMUN,是中国联合国协会直属的模拟联合国会议,每年由不同的高校承办。

全国赛每年11月份

2.1.3西工大模拟联合国校大会

西工大模拟联合国校大会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全方位提高英语水平,并为全国和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选拔队员。

全体本校大学生和外校邀请队员。

每年5月份的周末。

大会设立个人、团体一、二、三等奖及若干其他奖项。

2.2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是经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由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英语辅导报社承办的全国唯一的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竞赛。

比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

建议基地:

西北工业大学英语竞赛基地。

基地介绍:

基地成立于1999年。

基地在校竞赛小组的组织领导下,以英语精英班学生为骨干,以外语教育系及语言文学系的中外教师为辅导力量,成功地组织了各种英语竞赛活动。

我校每年有数千名学生报名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并有多名学生通过层层选拔参加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全国英语风采大赛,“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征文比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大学生英语风采大赛,“外教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全国广播英语演讲大赛等全国性赛事。

本竞赛分A、B、C、D四个类别,全国各高校研究生及本、专科所有年级学生均可自愿报名参赛。

A类考试适用于研究生参加;

B类考试适用于英语专业本、专科学生参加;

C类考试适用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参加;

D类考试适用于体育类和艺术类本科生和非英语专业高职高专类学生参加。

初赛每年4月9日左右星期天举行,复赛5月份中旬周日进行。

初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

复赛设置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

2.3“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

“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由中国日报社于1996年发起并举办,由英文《21世纪报》承办。

该比赛从第一节比赛开始即被指定为每年5月在英国伦敦由国际英语联合会举办的国际英语演讲比赛的中国区选拔赛。

大赛分为互联网选拔赛/校园选拔赛、地区决赛、全国半决赛/总决赛、决赛四个阶段。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专科学生。

大赛时间:

互联网选拔赛/校园选拔赛每年5月-11月;

地区决赛11月-12月;

全国半决赛/总决赛次年3月-4月。

全国总决赛中获“21世纪最具潜力奖”的选手赴英国参加国际比赛。

冠、亚、季军及一等奖按名次顺序分别赴英国、澳大利亚、香港、澳门进行修学访问;

二、三等奖的选手将获得奖金,所有进入全国总决赛的选手将获得证书。

二、机械电子类

1、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竞赛是以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的创意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一种具有探索性工程的实践活动,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科技竞赛之一。

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起源于韩国,是韩国汉阳大学汽车控制实验室在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资助下举办的以HCSl2单片机为核心的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

参赛队伍要制作一个能够自主识别路径的智能车,在专门设计的跑道上自动识别道路行驶,最快跑完全程而没有冲出跑道并且技术报告评分较高为获胜者。

大赛包括全国赛,省级赛和校内赛。

智能车基地简介:

智能车创新基地始建于2005年,是为了积极响应全国“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而组建的一个旨在培养参赛队员的平台。

自建立之日起,基地就以“全面提高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中心思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提高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该基地隶属于自动化学院,由知名教授曲仕茹教授任基地负责人。

1.1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参赛队由各赛区(西工大属于西部赛区)比赛产生,同组别同学校只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全国赛。

分摄像头组,电磁组,光电组和创意组四个组别。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8月份。

全国总决赛将设立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编者经验:

每个组别有一个队参加,一等奖及以上有保研资格。

所需知识:

电路部分:

会使用AltiumDesigner、Protel等电路软件设计PCB板,熟练掌握数电、模电原理及常用电子元件的功能;

软件部分:

掌握单片机、微控制器原理,并用CodeWarrior进行嵌入式程序的开发,C++/C语言编程基础好,掌握PID,模糊,神经网络等控制算法。

机械部分:

负责整个车的组装,调节,动手能力强,使用硬件工具进行加工,改造等。

1.2西部赛区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西部赛区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由西部地区各高校派参赛队参加,大赛分摄像头组,电磁组,光电组三个组别。

7月份。

赛区设立设立省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作为国家赛的地区选拔赛,每个组别有两个队参加。

1.3西工大大学生智能汽车校内选拔赛

西工大大学生智能汽车校内选拔赛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为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选拔队员。

组别从总体上分为竞速组和创意组。

参加竞速组的参赛同学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所具备的工程实践技能选择摄像头、光电和电磁三个组中的一个组。

根据自己的专长在机械设计、电子设计、控制算法设计、调试软件设计中选择一项并参加不同形式的比赛。

本校大学生和研究生。

每学年下半学期。

设立一、二、三等奖,选择优秀队员进校集训队。

2、机器人类

机器人大赛是各种关于机器人比赛的总称,大致包括机器人足球赛、灭火竞赛和综合竞赛。

国际机器人大赛,是在上世纪末兴起的。

在短短七、八年的时间里,机器人大赛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机器人类的竞赛包括国际赛和全国赛。

足球机器人基地:

我校足球机器人创新设计竞赛是由教务处牵头、面向全校大学生开展的一项综合性跨学科专业的科技竞赛。

围绕机器人足球比赛项目的开发,学校建立了足球机器人创新设计基地,挂靠计算机学院,组成了专门负责的指导教师组、专家组,发挥多学科专业师生的团队优势,开展竞赛活动。

其研究的重点——足球机器人涉及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决策对策、自动控制、电力传动、无线通信、嵌入计算、多智能体系统等多项技术,是一个典型的智能机器人系统。

舞蹈机器人基地:

西北工业大学舞蹈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成立于2003年,隶属于学校教务处。

基地日常工作的开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

由于机器人的开发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学、通讯、传感、精密机械和仿生村料等诸多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技术融合,集高新技术、娱乐和比赛于一体,因此她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平台,通过它可以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协作能力和综合能力。

2.1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这项赛事于2002年由“亚洲太平洋地区广播电视联盟”(ABU)倡导,每年举办一届,选拔国内机器人大赛的优秀参赛者参加亚太地区的比赛。

比赛分成初赛、复赛、决赛三大阶段进行。

所有参赛队均需参加初赛。

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每年举办一届,比赛题目及规则于上一年的9月份在网上公布。

国内预选赛时间为6月底至7月初,地点在北京。

国内选拔赛的冠军于8月份参加在东道主国家举办的国际赛。

设立冠、亚、季军。

2.2RoBoCup中国公开赛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是中国最具影响力、最权威的机器人技术大赛,基本覆盖了中国现有顶级的机器人专家和众多知名机器人学者,成为当今中国机器人尖端技术产业竞赛和人才汇集的活动之一。

大赛从1999年开始至今,基本是一年举办一次。

中国机器人大赛下设舞蹈,足球,救援,水球,体操,武术,家庭,空中等十多种比赛项目,每个项目又划分为不同的组别进行比赛。

各比赛项目比赛时间不同,具体关注官方网站和学校通知。

奖项设置:

各组别分别设冠、亚、季军,以及一、二、三等奖奖杯,证书等均按照中国机器人大赛官方规定颁发。

http:

//www.rcccaa.org/

获国家一等奖以上核心队员具有保研资格。

1硬件:

单片机(如:

STM32微控制器、ATM128微处理器),电路板绘制,数电,模电,电机驱动,通信接口,传感器等;

2软件:

QT,MFC,C,C++,BASIC语言。

3其他:

数学建模,算法设计(如:

运动控制算法、图像语音识别算)、机械系统设计。

2.3中国水中机器人大赛

中国水中机器人大赛-国际水中机器人公开赛在2012年首次举办。

分为水中机器人全局视觉组,自主视觉组,2D仿真组和自由创意组。

每个参赛单位在每个竞赛项目限报一个队伍,每个队伍人数不超过十人。

在校大学生及研究生。

每年5月份左右。

(具体关注每年通知)

3、三航类

3.1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

大奖赛是中国首届以创新和技术竞技为主的无人飞行器大型赛事,也是中国前所未有的航空领域无人机盛会,倡导科技创新的时代主题。

在校大学生,主要来自航空航天院校。

每年9月份。

首次大奖赛,除两项大奖以外,大赛创意赛决出2个优秀奖、3个单项奖和10个创意奖;

大赛竞技赛决出了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和5个三等奖。

3.2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

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主办,自2004年起已成功地举办了八届。

该项赛事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结合相关科研任务,进一步挖掘、拓展高校学生及科研院所相关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培养航空工业和国防后备力量搭建一个发掘创新人才、检验创新作品的平台。

每年10月份。

设立一、二、三等奖。

国家一等奖有保研资格,所需知识:

力学,机械,电路,设计软件,航模,主要是飞行器设计,飞行器制造相关专业参加比赛。

3.3“新概念海洋航行器”设计大赛

“新概念海洋航行器”设计大赛是由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教务处和西北工业大学团委主办,航海学院舰船模型队、航海学院学生会、航海学院研究生会和航海学院

学生科协承办的一项全校性的科技活动。

西北工业大学在籍的所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

每年5月到6月。

大赛设特等奖1名,设计类和实物制作类分别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奖励奖金。

3.4“飞豹杯”航空知识竞赛

“飞豹杯”航空航天知识竞赛由中国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赞助支持,航空学院承办,为广大航空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互动的平台。

一般在每年11月下旬进行。

大赛设第一、二、三等奖各若干组。

3.5“611杯”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

参赛者采取创新性设计思想,通过完成作品设计、撰写作品说明书、参加展示答辩等环节参赛,为代表我校参加“创新杯”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选拔推荐优秀作品。

以个人、团队(5人或以下)形式参加。

参赛选手按两个主题报名,分专业组与业余组两个组进行分组比赛。

专业人士是指从事飞行器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学习飞行器设计专业大三以上学生;

业余人士是指专业人士以外的其他人员。

大学本科生、研究生。

6月份提交作品。

大赛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3.6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

为了激发和拓展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未来空间商业活动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由中国外交部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授权,中国宇航学会与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举办"

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

活动。

亚洲地区的大学生、研究生、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及航天爱好者。

参赛作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最多5人组成的参赛队。

11月份到次年7月份。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海因莱因创新奖、优秀奖、纪念奖、组织奖。

4、电子控制类

4.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

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

奇数年9月份举办,赛期四天。

采取“一次竞赛、两级评奖”方式,评奖等级分为“赛区奖”和“全国奖”两种形式。

4.2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

美新杯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是由全球华人微纳米分子系统学会主办、北京大学承办的教育部质量工程支持项目之一,是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InternationalContestofApplicationsinNetworkofThings,简称iCAN)的中国选拔赛,是面向大学生创新的年度科技竞赛。

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4-9月份分赛区选拔,9、10月份全国总决赛。

奖项设置:

大赛将选出5支优秀队伍代表中国参加第二届青年创新应用国际大赛。

设立特等奖1名,奖金2万元;

一等奖4名,奖金1万元;

二等奖6名,奖金5千元;

三等奖10名,奖金1千元。

优秀组织单位奖2个:

1000.00元

4.3“空空导弹杯”控制系统设计大赛

西北工业大学“空空导弹杯”控制系统设计大赛暨第三届翱翔杯研究生创新设计大赛(控制类)是面向我校研究生的一项创新科技活动。

竞赛目的在于推动我校控制类学科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的改革,有助于我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吸引和鼓励广大在校研究生踊跃参加科技活动。

大学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

参赛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