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172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物学实验报告3.docx

作物学实验报告3

水稻浸种催芽与育秧实验实习

报告一水稻催芽实验

1、实习目的及任务

目的:

系统学习水稻浸种催芽、育秧及秧苗管理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水稻秧苗素质考察及其评价的方法。

任务:

完成水稻浸种—播种—育秧几个环节的设计、考察和分析总结。

二、实习时间

2012年4月9日——2012年4月11日

三、实习地点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种子挂藏室

4、实习内容

水稻浸种催芽技术

1、发芽率/发芽势测定/TTC法

发芽率=(第n天)已发芽/总种子

发芽势=(3天内)已发芽/总种子

2、嗮种1-2天,摊薄

降低水化膜的厚度,便于吸水,并且可以紫外杀菌。

打孔的包装袋吸潮强,需要进行嗮种。

在水泥地上嗮种,吸热、散热很快,要经常翻动。

3、种子精选

风选法,筛选法,比重法(生鸡蛋+水)

注意:

一般常规稻可以用比重法,杂交稻不能用溶液比重法,杂交稻的外颖和内颖没有闭合,密度较小,用溶液比重法会丢失很多种子,一般用清水选。

4、浸种(早稻3-4天,中稻2-3天,晚稻1-2天)

使水稻充分吸水,吸水量约为种子本身重量的25%时,开始发芽。

到40%时,正常发芽。

(种子的吸水速率受温度影响,温度高,吸水快)

5、消毒:

1%石灰水1-2天。

强氯精300×16-24h

1%石灰水+CO2——>CaCO3形成膜,隔绝空气,使虫卵和细菌因为缺氧而死。

6、催芽

种子发芽快、齐、匀、壮

快:

3天内种子发芽率为90%

齐、匀:

根芽整齐一致

壮:

早生芽粗壮、根芽比适当

催芽实验

1.常规稻种堆催芽

催芽有常规种堆催芽(分为常温、温室中进行)和电热毯催芽。

我班分为三组,分别进行常规常温催芽,温室种堆催芽和电热毯种堆催芽。

我是一组进行温室种子堆催芽。

(4月9日)步骤:

高温破胸(55-60摄氏度,3-5分钟,人工辅温,使之受热均匀)—35-38摄氏度—>适温生根(先长根)—30-35摄氏度—>保温催芽(25摄氏度)—>摊凉拣芽(保持湿度,半天)

种子发芽需要考虑:

水、温度、氧气

水稻发芽的适宜温度28-30摄氏度,最高不过40摄氏度,低于最低温度易烂芽。

在适温生根的过程中,如果温度上不来,则要有加温措施,对种子堆淋热水。

湿度:

干长根、湿长芽

使用仪器:

二氧化碳分析仪、温度计、空调等

测定指标:

温度变化、呼吸强度、发芽进度,根和芽的长度比。

种子堆温度变化表(4月9—11日)

时间

温度℃

平均温度

12:

00

34

34

33

33.7

14:

00

28

27

28

27.7

16:

00

30

28

32

30

17:

00

34

34

34

34

18:

00

34

35

35

34.7

20:

00

33

36

36

35

22:

00

40

40

40

40

8:

30

36

37

36

27.3

10:

30

30

34

35

33

12:

00

30

30

30

30

14:

00

30

29

31

30

16:

00

32

34

31

32.3

18:

00

30

29

31

30

20:

00

30

30

31

30.3

22:

00

29

28

28

28.3

8:

00

35

34

33

34

4月9日水稻种子堆的温度不稳定,变化的幅度较大,特别是晚上温度升的很高,超过了380C,负责记录的同学没有掌握好温度和湿度的控制,4月10日的早上,来到温室,水稻种子堆出现一片白,种子长出很长的根,种子堆得温度很高,而且很干,与二班,三班的种子堆相比,我们的种子根长很多。

采取的补救措施:

用喷水壶将270C左右的水撒在种子堆上,并且一边浇水,一边轻轻向上摞动种子堆,避免伤了种根,使种子堆得温度,湿度大致保持一致,保证湿度的同时也要保证温度。

水稻浸种催芽呼吸强度变化表4月9—11日

时间

呼吸率(二氧化碳浓度)时间:

60s

呼吸强度

平平均呼吸强度

质量/g

测前浓度

侧后浓度

14:

00

10.19

0.042

0.044

0.0028

00.00186

10.29

0.042

0.043

0.0014

10.36

0.043

0.044

0.0014

10:

30

10.10

0.048

0.065

0.00241

0.0043

10.07

0.050

0.054

0.0057

10.04

0.045

0.048

0.0043

12:

00

10.00

0.042

0.043

0.0014

0.00283

10.02

0.041

0.045

0.0057

10.26

0.043

0.044

0.0014

14:

00

10.02

0.031

0.038

0.001

0.0086

10.04

0.036

0.042

0.0086

10.02

0.038

0.043

0.0072

18:

00

10.08

0.052

0.062

0.0142

0.0109

10.04

0.040

0.048

0.0114

10.05

0.042

0.047

0.0071

22:

00

10.23

0.016

0.023

0.0098

0.008

10.19

0.008

0.013

0.007

9.99

0.010

0.015

0.0072

8:

00

10.08

0.011

0.019

0.0114

0.01096

10.03

0.008

0.015

0.01

10.00

0.008

0.016

0.01147

种子堆建堆的第一天(4/9)晚上的温度不断高,超过了380C,呼吸是不断增加的,第二天(4/10)测种子的呼吸速率时,种子已经发芽,而且种子堆的温度仍然很高,通过降温、保湿措施将温度降下来后,种子堆的呼吸速率下降。

4/10进行保温催芽,30-35摄氏度—>保温催芽,种子堆温度在晚上8:

00之前都稳定在300C左右,对于种子堆的发芽的温度适宜,随着种子堆的发芽进程,种子堆的呼又提高。

吸速率逐渐升高,到了晚上种子堆的温度降低,呼吸速率下降,第二天温度升高,种子堆的呼吸速率又增加。

4月11日上午测的根芽比/cm

第一次重复

第二次重复

第三次重复

根长

芽长

根芽比

根长

芽长

根芽比

根长

芽长

根芽比

1

1.6

0.4

3.72

1.6

0.6

2.67

1.5

0.6

2.50

2

2.3

0.6

3.83

2.4

0.9

2.67

1.1

0.5

2.20

3

2.4

1.1

2.18

2.3

0.7

3.29

2.1

0.8

2.63

4

2.0

0.8

2.50

1.4

0.6

2.33

1.5

0.4

3.75

5

2.1

0.8

2.63

2.2

0.8

2.75

1.5

0.4

3.75

6

2.2

0.7

3.14

2.5

0.4

6.25

1.9

0.8

2.38

7

1.8

0.4

4.50

1.7

0.5

3.40

1.6

0.7

2.29

8

2.3

0.8

2.88

1.0

0.3

3.33

1.8

0.9

2.00

9

2.0

1.1

1.82

2.5

0.7

3.57

3.4

1.0

3.40

10

2.8

0.9

3.11

1.5

0.6

2.50

2.4

0.9

2.67

11

2.4

1.0

2.40

1.0

0.6

1.67

1.4

0.5

2.80

12

2.8

0.9

3.11

1.8

0.7

2.57

3.2

0.6

5.33

13

2.2

0.8

2.75

0.9

0.4

2.25

2.4

0.7

3.43

14

1.7

0.6

2.83

1.6

0.4

4.00

1.8

1.1

1.64

15

2.0

0.5

4.00

1.3

0.5

2.60

2.5

0.9

2.78

16

2.4

0.8

3.00

1.0

0.5

2.00

2.3

0.8

2.88

17

2.2

1.0

2.20

0.8

0.6

1.33

1.7

0.5

3.40

18

2.1

0.6

3.50

1.8

0.5

3.60

3.1

0.8

3.88

19

2.7

1.1

2.45

1.5

0.6

2.50

1.5

0.6

2.50

20

1.8

0.6

3.00

1.2

0.7

1.71

1.1

0.4

2.75

平均

2.98

2.85

2.94

湿度:

干长根、湿长芽

从上表可以看出,根长几乎是芽长的三倍,种子最好的发芽是芽长=1/2根长,根长=种长。

由于在种子堆建堆的第一天(4/9)晚上温度过高,超过了380C,第二天种子堆温度仍然很高,而且种子堆很干,水稻种子堆出现一片白,种子已经长出很长的根。

4月10日测种子破胸率

1

2

3

平均

87%

90%

91%

89.3%

 

基本上达到发芽的要求

2.三浸三滤催芽:

使用杂交稻(两优28)干种子,100克左右进行试验(4月9—11日)

处理:

杂交稻干种子白天浸泡在水桶里,晚上取出来,第二天换水继续浸泡

对照:

杂交稻干种子连续浸泡,晚上不取出来,但要换水

将对照和处理的杂交稻种子都放在30℃的空调房内进行

三浸三滤数据

质量/g

4月12日测的发芽率

三浸三滤

100.06

81%

82%

88%

连续浸泡

100.07

72%

71%

65%

由表格知:

三浸三滤处理杂交稻种子比连续浸泡杂交稻种子的发芽率要高,但是,和种子堆催芽相比,发芽率相对要低,发芽所需要的时间要长。

主要原因可能是,种子浸泡在水中,水温较低,水中所含种子发芽需要的氧气量较少。

3、小种子袋催芽:

适用于遗传材料多,处理样品多,量少的实验,使材料不易混杂

用羊皮纸小袋装杂交稻及常规稻各三份,每袋10g左右。

为了增加小袋的透水性,在小袋上扎几个孔。

实验处理结合三浸三滤催芽,白天将种子袋浸泡在水里,晚上取出来,第二天换水后,在浸泡

4月9—11日

种子袋发芽数据

杂交1

杂交2

杂交3

常规1

常规2

常规3

质量/g

9.99

10.24

10.18

10.03

10.01

10.18

发芽率

92%

95%

95%

90%

84%

78%

从上表可以看出:

杂交稻种子的种子袋发芽实验比常规稻的种子袋发芽实验的发芽率要高,主要原因可能是,杂交稻的饱满度差,内外颖壳包合松,颖壳薄,籽粒轻,存在裂颖现象,易吸水,吸水速度和吸水量都大于常规稻,用小种子袋结合三浸三滤催芽可以使杂交稻催齐壮芽。

4.深水发芽:

种堆发芽后,用破胸的种子做实验,通过测量深水发芽过程中根和芽生长长度,观察水稻在深水中对氧气的反应。

深水环境中,根缓慢生长,芽会快速生长。

当芽露出水面后吸收氧气供给根,这时根才会大量生长,形成大量须根。

梯度2cm4cm6cm8cm30℃的空调房内及室温条件下两个环境中各个梯度进行实验

注:

每个杯子里放了50粒种子,取15粒测发芽率

深水发芽实验

温度30℃

温度30℃

温度30℃

温度30℃

室温

室温

室温

室温

2cm

4cm

6cm

8cm

2cm

4cm

6cm

8cm

根长

芽长

根长

芽长

根长

芽长

根长

芽长

根长

芽长

根长

芽长

根长

芽长

根长

芽长

1

0.1

0.4

0.2

1.2

0.1

0.5

0.6

1.3

0.3

0.5

0.1

0.3

0.4

0.5

0.5

0.5

2

0.1

1.1

0.1

1.0

0.2

0.4

0.3

0.3

0.2

0.5

0.1

0.2

0.3

0.7

0.5

0.4

3

0.1

0.7

0.2

1.1

0.2

1.2

0.2

0.8

0.2

0.3

0.1

0.2

0.2

0.2

0.9

0.3

4

0.3

0.8

0.2

0.8

0.3

1.1

0.1

1.1

0.1

0.1

0.1

0.3

0.2

0.2

0.4

0.4

5

0.2

0.6

0.6

1.0

0.4

1.0

0.2

0.7

0.2

0.4

0.1

0.4

0.3

0.8

0.3

0.4

6

0.6

0.9

0.1

0.8

0.4

0.9

0.2

1.2

0.2

0.4

0.1

0.5

0.5

0.6

0.4

0.4

7

0.1

0.4

0.2

0.6

0.4

0.7

0.1

0.8

0.4

0.5

0.1

0.4

0.2

0.1

0.4

0.4

8

0.2

1.0

0.3

1.0

0.7

1.0

0.1

0.6

0.4

0.5

0.1

0.3

0.2

0.3

0.3

0.3

9

0.1

0.5

0.3

1.0

0.5

1.0

0.2

0.7

0.2

0.4

0.1

0.3

0.1

0.2

0.7

0.4

10

0.1

0.6

0.2

0.7

0.7

1.0

0.3

0.4

0.1

0.5

0.1

0.2

0.2

0.2

0.6

0.2

11

0.4

1.0

0.2

0.6

0.6

1.1

0.1

1.0

0.1

0.5

0.1

0.4

0.2

0.4

0.5

0.3

12

0.3

0.6

0.2

0.5

0.2

0.7

0.1

1.0

0.1

0.1

0.1

0.2

0.2

0.5

0.1

0.3

13

0.2

1.2

0.2

0.7

0.1

0.7

0.1

1.2

0.3

0.3

0.1

0.2

0.2

0.6

0.2

0.4

14

0.2

0.5

0.4

1.2

0.7

1.1

0.1

0.8

0.3

0.5

0.1

0.2

0.4

0.5

0.4

0.3

15

0.1

0.5

0.4

0.8

0.5

1.0

0.2

0.5

0.1

0.2

0.1

0.1

0.2

0.2

0.3

0.3

平均数

0.21

0.72

0.25

0.87

0.40

0.89

0.19

0.83

0.21

0.38

0.10

0.28

0.25

0.40

0.43

0.35

上图的前两个条形图是300C的温室里不同深水梯度的根、芽长的平均值,后两个条形图是

室温条件下的不同深水梯度的根、芽长。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300C的温室的条件下,随着水的

深种子的芽长逐渐加长,根长也随着增加。

这可能是因为深水环境中,根缓慢生长,芽会快速

生长。

当芽露出水面后吸收氧气供给根,这时根才会大量生长,形成大量须根。

但是到了一定

深度后,种子对氧气的反应减弱,芽的生长减缓,根的生长也相应的减缓。

相比300C的温室的条件,室温下,水稻种子的根,芽生长都很缓慢,可能是因为温度的影响。

室温条件下4cm深度是深度种子的根、芽生长相对缓慢很多,没有出现300C的温室条件下种子根、芽生长出现的规律,可能是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操作或是种子本身有问题。

5、种子吸水速率:

2人一组,设置常规与杂交稻两个处理,每个处理称干种子10g左右,分别于1,2,4,7,11,16,24小时,以后每天8点,中午,晚饭后,晚上11点直至饱和为止,考察吸水速度。

每次种子称重时都要用吸水纸把种子表面的水吸干。

日期

时间

种子吸水率实验

平均值

杂交1

杂交2

杂交3

常规1

常规2

常规3

常规稻

杂交稻

4月9日

11:

00

10.78

10.81

10.79

10.76

10.83

10.63

10.74

10.79

12:

00

10.98

10.97

11.07

11.11

10.99

10.87

10.99

11.01

14:

00

11.16

11.26

11.09

11.46

11.59

11.46

11.5

11.17

17:

00

11.74

11.64

11.39

11.72

11.85

11.63

11.73

11.59

21:

00

12.11

12.03

11.69

12.04

12.01

12.02

12.02

11.94

4月10日

10:

00

12.6

12.53

12.21

12.62

12.61

12.44

12.56

12.45

12:

00

12.68

12.46

12.25

12.64

12.61

12.66

12.64

12.46

18:

00

12.72

12.54

12.44

12.81

12.71

12.66

12.73

12.57

22:

00

12.74

12.87

12.35

13.03

12.9

12.68

12.87

12.65

4月11日

8:

00

12.98

13.04

12.82

13.19

12.96

13

13.05

12.95

种子吸水率实验原始质量g

平均值

杂交1

杂交2

杂交3

常规1

常规2

常规3

杂交稻

常规稻

10.21

10.18

10.09

9.99

10.17

10.05

10.16

10.07

理论上是10g的干种子,杂交种吸水快于常规种,原因是常规种种子饱满,自身储存有大

量淀粉,吸水较慢。

杂交种种子不饱满,颖片开裂,吸水快。

实际上是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二者吸水速率差别不大,可能是取样时种子本身出错了,或者测量时的系统误差过大。

5、实习总结

我们是第一次进行为期三天的实习,虽然时间比较短,但试验安排很紧凑。

通过这三天的实习也确实收获了很多。

首先,在实践能力上有所增强。

由于接触农业实践的机会不多,虽然学了很多农学的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却不强,所以老师讲完之后,难免有些不知道具体怎么实施。

但经过这次之后,我们以后会有所改进的。

其次,试验须要大家用心,什么环节都不能马虎。

由于我们湿度温度控制得不是很好,导致后来种子堆催芽实验做得不好,根长很长、根芽比长不符合农业生产要求,导致试验结果不是很理想。

希望大能汲取教训,在以后的实践中更用心。

最后,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在我们熟悉的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实习进行的很顺利。

大家白天干活,晚上一边交流一边守夜,很愉快。

我们都喜欢这种学习氛围,希望院里更多的安排实习机会,让我们在实践中提高自身。

 

报告二旱育秧实验

1、实习目的

目的:

系统学习水稻旱育秧及秧苗管理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水稻秧苗素质考察及其评价的方法。

任务:

完成水稻浸种—拌种—播种—育秧几个环节的设计、考察水稻苗性状和分析总结。

二、实习时间

2012年4月10-11日

三、实习地点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种子挂藏室

四、实习内容

1、水稻旱育秧专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

旱育保姆=种子包衣

水稻旱育秧专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是保水剂和缓释剂为基质,与特种矿质粘土相配,辅之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机生态肥和微肥等功能性助剂,经超细加工复合研制而成的粉状种衣剂。

旱育保姆的突出优点:

1、不调酸:

“旱育保姆”实施种子包衣后在稻种和秧苗根部形成“畜水泥球”,创造了幼苗生长的良好环境条件,减免了土壤调酸工序。

2、不催芽:

包衣种实行干籽落谷,省略了催芽工序,避免了催芽过程中烧芽烧苞风险。

3、出苗齐:

一般出苗率提高10—15%,成秧率提高15—20%。

4、少浇水:

“旱育保姆“既能蓄水,又能供水,减少秧田浇水量60%以上,减轻了浇水的劳动强度。

5、防死苗:

对生理性和病理性死苗的防治效果均在99%以上。

6、防病虫:

对苗期恶苗病、立枯病等病害防治效果达95%以上。

7、壮秧苗:

秧苗单株带叶数增加40—60%,不定根数增加60—80%,苗高降低8—10%,苗体墩实矮壮。

8、易发苗:

秧苗移栽大田后,表现早发快长的优势。

9、产量高,一般每亩大田增产5—10%。

10、效益好:

应用“旱育保姆”不仅增产增效,而且一次包衣将药剂消毒、浸种催芽、防病治虫、化学调控和浇水抗旱等多种复杂工序一次完成。

“旱育保姆”众多的优点不仅有效解决了水稻旱育秧苗育苗病害重、死苗多的突出问题而且简便易行

2、“旱育保姆”无盘旱育抛秧技术

三个处理:

1.已破胸种子+“旱育保姆”

2.已破胸种子

3.未破胸种子(湿种子)+“旱育保姆”

数据处理:

每组用地

每个处理播种

350g旱育保姆

1㎡播种

1㎡

种子吸水饱度

1.5×0.6m2

0.5×0.6m2

1-1.2kg干种子

40g干种子

20—30g复肥

40%

干种子与湿种子的转换,湿种子的含水量为40%所以需要相应的湿种子量=x*(1+0.4)

再由旱育保姆与干种子的换算关系,计算出旱育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