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1179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

但是,当前许多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忽视学校德育工作;

更为严重的是,有许多学校对校园暴力讳疾忌医,“家丑不外扬”,不愿将其向社会公开以寻求帮助,也未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教育方式存在严重问题,仍停留在批评——处罚——送工读学校——进少管所的传统模式上,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

家庭教育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影视暴力文化泛滥;

国家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等等。

理论研究相当匮乏,实证性研究几乎空白;

国外,大多数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暴力的事件的报道和浅显的分析论述上,缺乏系统、完整的研究。

鉴于此,我们觉得在当前的形势下,研究校园暴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概念界定

关于校园暴力的定义,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

许多研究认为,校园暴力是指与在校师生有关的一切暴力行为。

它既包括针对在校师生实施的身体上、心理上的暴力行为,也包括对学校财物或师生财物的暴力行为,以及师生对校外人士实施的暴力行为。

从施暴者来看,它既可以是教师、学生,也可以是社会上的人士;

从受害者来看,一般为在校的学生和教师,但也不排除因师生暴力行为造成社会人士的伤害;

从发生的地点上看,发生地可以是校园,也可以是校园外的其他地方;

从实施的对象上看,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在本研究中,校园暴力行为指的是发生在校园内,对学生的身体甚至生命造成侵害的行为。

它主要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按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校园暴力行为、中度校园暴力行为和重度校园暴力行为。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

1.了解高中生校园暴力行为的类型及分布情况;

2.探讨具有不同人口学特质的高中生,其校园暴力行为的差异程度;

3.探讨影响校园暴力行为因素与校园暴力行为之间的相关程度;

4.寻找干预校园暴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根据上述研究目的,我们提出了以下研究假设:

1.具有不同人口学特质(包括性别、年级、学业成绩、家庭经济状况、父母亲婚姻生活等)的研究对象,其在校园暴力行为程度上有显著差异;

2.个人因素、校园生活、交友休闲以及家庭互动等影响暴力行为因素与暴力行为的程度有显著相关;

3.通过学校政策、教师训练、学生行为训练等策略,可以有效干预校园暴力的发生。

从大的方面来说,本研究包括两部分:

一是对当前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及成因的分析;

二是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预防校园暴力的有效策略,并实施有效干预。

通过文献研究,确定影响校园暴力的相关因素,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分析人口学变量、影响校园暴力行为因素与校园暴力行为之间的关系。

针对影响校园暴力行为的因素,我们准备从学校政策、教师训练、学生行为训练等方面入手,提出预防校园暴力的有效策略,并通过工作坊的形式实施有效干预。

三、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及分析

(一)人口学变量及影响校园暴力行为因素的确定

哪些人口学变量与校园暴力相关?

又是哪些因素直接导致了校园暴力的发生?

我们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确定了相应的人口学变量和影响因素。

1.与校园暴力行为有关的人口学变量

性别近年来国外有关研究表明,男生的暴力行为比女生多(法罗尔和梅耶Farrel&

Meyer,1997),而且在态度上,男生的暴力倾向也比女生高(夏奥尔罗Shaoiroetal.,1998)。

在量的方面,男性少年犯远多于女性少年犯;

在质的方面,男性少年犯常属于暴力犯。

年级希尔(Hilletal,1999)发现,年级越低的学生越容易发生暴力行为。

罗伯特,史蒂夫和李瑟(Weiler,RobertM.,Dorman,SteveM.,Pealer,LisaN.,1999)指出,14—15岁的学生发生校园暴力的比率最高。

但是夏奥尔罗(Shaoiroetal.1998)则认为,年级越高的学生,越有攻击性行为。

家庭结构我国司法部少年犯罪与改造研究课题组对全国16省市18个少管所的6495名少年犯的抽样调查表明,有26.6%的少年犯来自破碎家庭(关颖,2000)。

夏以玲(1998)研究指出,暴力及非暴力少年犯,其家庭是单亲家庭或破碎家庭的比例要高于一般少年。

家庭经济状况马利克和戴维斯(Malek,M.K.,Chang,B.H.,&

Davis,T.C.1998)发现,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较容易产生打架、携带武器的行为。

普利斯和阿法里特(Price,J.H.&

Everett,S.A.1997)也指出,在暴力程度高的学校内,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人数占有很高的比例。

学业成绩许多研究均发现,有偏差或暴力行为倾向的少年,其学业成绩较差(林孝慈,1986;

程又强,1992;

郑钧元,1996;

赖朝辉,1998)。

父母婚姻生活张丽梅(1993)、黄明明(1994)、冯莉雅(1997)研究表明,家庭婚姻生活和谐、婚姻状态较好、家庭氛围较好的家庭,其子女发生暴力行为与偏态行为的情况较少,也就是说,父母婚姻状况越和谐,子女越不易产生暴力行为。

2.影响校园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

(1)个人因素

暴力认知格瑞和莱比Guerry&

laby(1990)认为,个人对暴力的态度可能是影响个人会有暴力行为的重要因素,如果改变个人对暴力的相关信念,便可以降低攻击行为。

琳达Linda.L.(1998)提出,对社会情境的认知错误、认为他人的意图均有敌意,与暴力行为的产生有关。

卡顿Cotton(1994)发现,学生对暴力的认可态度越强,其攻击行为越多。

情绪控制赖朝辉(1998)研究发现,由情绪所引发的困扰与中学生的偏差行为、与攻击行为成正相关。

德芬巴希尔、欧汀、莱希和莫里斯(Deffenbacher,J.L.,Oetting,E.R.,Lynch,R.S.,&

Morris,C.D.,1996)则指出,学生如果是表现出冲动、生气、低自我控制,则较容易有暴力行为。

自我概念肖特和夏普耶Short&

shapior(1993年)以及劳希曼和道治Lochman&

Dodge(1994年)提出了如下观点:

(1)不关心受害者的痛苦,甚至以能控制他人而引以自豪;

(2)自我评价是负面的,较少向他人表示自己的意见,把自己的情感隐藏起来,而且会逃避与人接触的机会;

(3)易被他人排斥;

(4)较少用人际线索来诠释他人行为;

(5)趋于用敌意对他人行为作出归因;

(6)人际情境中,较少恐惧与害怕,较多愤怒;

(7)较少用口语的反应解决问题,偏好用动作来应对;

(8)反社会倾向;

(9)功能性损伤。

沟通技巧贝蒂·

布莱克和阿里斯(BettyBlack&

ArlissLogan,1995)研究发现,有忧郁倾向的小孩的沟通能力较差,也较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拒绝,因此较容易产生攻击行为。

吴文琪(1999)研究发现,当沟通技巧得分越高时,在口语、物品或肢体暴力行为发生的频率越低。

偏差行为杰瑟(Jessor,1991)发现,喝酒、使用大麻、犯罪及性交是青少年的一组症候群。

林孝慈(1986)发现,暴力攻击行为越频繁,其吸烟与喝酒的比例也越高。

刘玲君(1995)研究指出,中学生偏差行为和攻击行为成正相关。

(2)校园生活

学校管理研究指出,稳定、公平、一致的领导方式,学生较少产生攻击行为;

独裁式的领导与严厉的管教则容易使学生产生攻击行为(许金春,1996)。

贝克(Baker,1998)研究发现,当学校对暴力学生施以粗暴的训练方式或是体罚,不但无法抑制学生重演同样的暴力行为,还会使学生对学校产生疏离感。

师生关系李煜阳(1992)研究指出,师生互动情形越好,学生的偏差行为越低。

郑钧元(1996)的研究进一步指出,“老师的负向评价与行为”、“老师的关心”、“老师的惩罚”与学生的暴力行为有显著相关。

学习适应琳达(Linda.L,1995)和黄明明(1994)都认为,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功课不佳,在学校得不到鼓励,连带促使犯罪及偏差行为的发生。

李煜阳(1992)研究发现,学业成绩越好的学生,偏差行为越不容易发生。

(3)交友与休闲

费根和韦克斯勒(J.Fagan&

S.Wexler,1987)研究发现,暴力性少年犯罪人自我报告的暴力行为与家庭中的犯罪和暴力行为有一定关系,但暴力行为与少年犯罪人的同伴友谊相关更显著。

青少年同伴关系越差,越容易发生偏差行为;

有偏差行为朋友的青少年其同伴关系比无偏差行为朋友的青少年差(张丽梅1993,吴武典,1997)。

(4)家庭互动

家庭教育弗雷瑟(Fraser,1996)指出,父母管教态度不一、使用打的方式、对孩子缺乏约束、或与孩子互动时采用强制的方式,均有助长孩子的攻击行为。

游福生(1995)、康雪卿(1995)、程又强(1995)和曾坤阳(1996)等人均指出,父母管教方式与子女暴力行为相关。

亲情互动李希曼和巴伦(Richman&

Barron)调查发现,父母经常争吵、母子关系差、家庭婚姻状况不良等与儿童异常行为有关(苏林雁等,991)。

南京师范大学的调查结果也表明,生活在家庭关系和睦家庭中的中学生,品德优良的占39.3%,差的占7.3%;

生活在家庭关系紧张家庭中的中学生,品德优良的占33.3%,较差的占33.3%(赵忠心,2000)。

(二)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1.调查问卷的编制

我们重点参考了台湾张雅婷等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访谈材料,初步编制了调查问卷。

主要包括:

影响校园暴力行为因素问卷、校园暴力行为问卷和人口学变量问卷。

为了检验问卷的适用性,我们分别选取了重高、普高、职高各一所学校,每所学校随机抽取了一、二、三年级各一个班进行了预试。

根据预试获得的数据,我们分别作了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修订后确定正式问卷。

2.样本选择与问卷施测

我们分别在杭州、湖州、温州等地区各选取一所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从中随机选取了27个班级(其中高一、高二、高三各9个班)进行团体施测,分发问卷1256份,去除漏答、乱答、前后矛盾等无效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209份,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获得以下数据。

3.数据分析

(1)不同程度校园暴力行为的分布情况

表1不同程度校园暴力行为分布情况

项目

题数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标准差

偏态

峰度

轻度校园暴力

8

12.77

22

3.59

0.61

-0.45

中度校园暴力

6

0.92

9

0.23

2.35

7.80

重度校园暴力

0.26

10

0.06

5.94

50.12

结果显示,只有轻度校园暴力行为各项目的偏态及峰度指数在±

2之间,是常态分布范围之内,而中度校园暴力和重度校园暴力均不是常态分布。

轻度校园暴力行为较偏向最大值,而中度校园暴力行为和重度校园暴利行为较偏向最小值,说明高中生较常采用的是轻度校园暴力行为。

(2)影响校园暴力行为因素的分布情况

表2影响校园暴力行为因素分布情况

暴力认知

7.21

17

1

1.82

0.35

0.01

情绪控制

5

7.85

12

2

1.96

0.06

-0.04

自我意识

6.68

15

1.75

0.43

0.44

沟通能力

31.02

58

7.88

0.05

偏差行为

7

2.2

0.55

0.84

学校管理

8.56

14

4

2.84

0.25

师生关系

7.34

11

1.78

0.45

0.24

学习适应

7.81

1.80

0.30

0.02

交友

6.92

16

1.67

0.34

-0.08

休闲

2.73

1.51

0.72

0.51

家庭教育

3.58

1.13

0.41

亲情互动

10.12

18

2.66

0.12

从表2可以看出,暴力认知、情绪控制、自我意识、沟通能力、偏差行为、学校管理、师生关系、学习适应、交友、休闲、家庭教育、亲情互动等影响校园暴力行为因素的偏态和峰度指数都在±

2之间,说明上述因素的分布均在常态分布的范围之内。

另外,情绪控制、沟通能力、学校管理、亲情互动等因素较偏负向,这说明: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迅速成长的阶段,情绪起伏大,控制能力差;

有许多青少年缺少沟通,沟通的意识和能力较弱,这或许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有关;

当前学校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工作,在学校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厌学,甚至厌恶学校;

家庭成员间缺少交流互动。

(3)影响校园暴力行为因素与校园暴力程度的相关分析

表3影响校园暴力行为因素与校园暴力行为的相关情况

Pearson相关系数

轻度校园暴力行为

中度校园暴力行为

重度校园暴力行为

0.853**

0.745**

0.278**

0.281**

0.396**

0.587**

0.383*

0.210*

0.276**

0.410**

0.254**

0.005

0.132**

0.171**

0.355**

0.390**

0.369**

0.275**

0.170**

0.234**

0.144**

0.029

0.207**

0.705**

0.531**

0.332**

0.451**

0.128*

0.319*

0.360**

0.223**

0.148

0.076

0.083

注:

**p<

0.01*p<

0.05

数据表明:

上述影响校园暴力行为的诸多预测项与校园暴力行为的相关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水平。

说明,上述诸多因素确实是导致校园暴力行为的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们防范校园暴力行为工作中需要重点研究和优化的因素。

其中,暴力认知与轻度校园暴力行为(r=.853,p<

0.01),暴力认知与中度校园暴力行为(r=.587,p<

0.01),以及偏差行为与重度暴力行为(r=.355,p<

0.01)三者的相关系数最高。

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德育工作,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暴力认知,尽可能避免学生出现偏差行为,从而有效防止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表中所列的所有相关值都为正值,说明上述变量与校园暴力行为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当研究对象的暴力认知越负向、情绪控制越不好、自我意识越负向、偏差行为越多、沟通能力越差、对学校管理越不认同、师生关系越不和谐、学习适应越差、交坏朋友越多、休闲方式越负向、对父母管教的方式越不认同、家庭成员间亲情互动得越差,则越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校园暴力行为。

(4)影响校园暴力行为因素与校园暴力行为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明确各类不同因素对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程度,我们以校园暴力总体水平为因变量,以不同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

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可知:

此回归分析统计模型的适合度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水平,整体性F检验值为48.783(p<

0.001),即使用暴力认知、情绪控制、自我概念、偏差行为、沟通能力、学校管理、师生关系、学习适应、交友、休闲、家庭教育、亲情互动等变量来预测轻度校园暴力行为是有意义的。

表4高中生校园暴力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暴力认知情绪控制交友偏差行为△R2

轻度暴力行为.26**.25**.20**.18**.392

暴力认知休闲偏差行为情绪控制△R2

中度暴力行为.25**.17**.16**.15**.28

偏差行为休闲暴力认知学习适应△R2

重度暴力行为.27**.24**.24*.18*.31

结果表明:

上述因素预测轻度、中度和重度校园暴力行为都具解释率,可解释轻度、中度、重度校园暴力行为的变异量分别为39.455%、28.326%、31.028%。

各预测变量中对轻度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以暴力认知最具解释作用,其次是情绪控制、交友、偏差行为、自我概念、沟通能力、学校管理、师生关系、学习适应、休闲、家庭教育、亲情互动等,而只有暴力认知、情绪控制、交友、偏差行为的影响力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水平,此四项变量共可解释轻度校园暴力行为变异量的39.2%。

也就是说暴力认知越负向、情绪控制越差、所交的朋友越有问题、偏差行为越多,其预测轻度校园暴力行为就越具解释力。

在上述因素中,暴力认知、情绪控制、交友和偏差行为是产生校园暴力行为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暴力认知。

(5)具有不同人口学特质的高中生,其校园暴力行为差异状况

·

性别

表5性别

男生

女生

t

轻度暴力行为

15.19±

3.67

9.55±

2.44

9.41**

中度暴力行为

1.19±

0.32

0.56±

0.15

4.81**

重度暴力行为

0.37±

0.09

0.11±

0.04

2.17*

*p<

0.05**p<

0.01

数据显示,男生轻度校园暴力行为、中度校园暴力行为和女生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在重度校园暴力行为方面也有差异。

年级

表6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F

11.17±

4.08

12.93±

3.43

13.89±

10.40**

1.43±

0.85

1.28±

0.47

1.07±

0.28

1.86

0.49±

0.20

0.40±

0.12

0.18

0.72

0.01

表7年级与轻度校园暴力行为之Scheff’stest事后多重比较结果

年级比较

平均值差

轻度校园暴力行为

1-2

-1.76

1-3

-2.72*

2-3

-0.96

*p<

表6表明,在轻度校园暴力行为方面,高一至高三年级间有显著差异,而在中度和重度暴力行为方面,其年级差异没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这一方面说明校园暴力主要集中在轻度上,另一方面说明或许许多学生对轻度校园暴力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那么,到底是哪个年级间存在差异呢?

从表7中可以看出,在高一年级与高三年级之间的轻度暴力行为平均值差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而且高三年级的平均值高于高一年级,也就是说,三年级学生轻度校园暴力行为要高于一年级。

学业成绩

表8学业成绩

甲等

乙等

丙等

丁等

轻度暴力

8.60±

3.60

9.25±

4.11

10.49±

3.77

11.55±

3.8

6.66**

中度暴力

0.69±

1.46

1.09±

2.11

1.16±

1.63

2.00±

2.27

3.87**

重度暴力

0.24±

1.07

0.48±

2.31

0.45±

1.11

0.72±

1.44

0.71

注:

表9学业成绩与轻度校园暴力之Scheff’stest事后多重比较结果

甲等-乙等

-1.423

甲等-丙等

-1.365

甲等-丁等

-2.782*

乙等-丙等

-0.782

乙等-丁等

-0.734

丙等-丁等

-0.752

表10学业成绩与中度校园暴力之Scheff’stest事后多重比较结果

-0.723

-0.825

-1.892*

-0.453

-0.561

-0.350

表8显示,在轻度校园暴力行为、中度校园暴力行为方面,皆因学业成绩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而在重度校园暴力行为方面,其学业成绩的差异还没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

表9和表10均显示,成绩甲等与成绩丁等之间,它们的轻度校园暴力行为平均值差(-2.782)、中度校园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