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287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

教师:

***

班级:

四年级三班

2017年春期制

第1课《植物写生》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

通过本课对各种植物的描写,培养学生深入观察,提高他们用线表现的方法。

  2、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重点:

深入观察植物的前后关系进行大胆的表现。

  难点:

线条的繁简、疏密变化。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盆栽植物、勾线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课件出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植物,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

  仔细观察各种植物的特征、姿态。

  (板书课题:

植物写生)

  解题并指导学生欣赏中国画(君子兰)学习他们线条的粗细变化。

同时介绍画的简单知识,强调深入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欣赏学生优秀作品着重讲他们的不同处理手法。

进一步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

  学生讨论。

  学生欣赏了解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

  三、完成作业

  学生仔细观察,并用铅笔起小稿,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写生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继续完成作业结合上次作业完成情况。

  请学生谈:

通过观察各种植物,你发现了他们有哪些特征?

  1、说一说,所画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要强调用线时,注意线条的疏密、繁简、长短等变化。

以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学生作画

  三、作品展示

  1、小组自评。

  2、全班互评。

  3、教师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概括性的评价。

  四、小结:

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布置下节课准备的材料。

 

第2课《放学了》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

通过这幅创作画,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生到的知识去表现放学后行走地路上的同学和路上所发生的事件,从而构成的一幅完整的《放学了》的创作画。

同时使学生学到速写的方法,明了速写在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会以速写为基本素材,把它扩展为有意义的创作画。

  2、隐性目标:

通过创作此幅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

  重点:

启发同学用发散型思维,在天天可见的放学路队这一平凡事物中,寻找出有意义的绘画内容。

  难点:

人物速写,教师除讲解外还要进行当场示范。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学准备:

学生的优秀作品(做成课件)、铅笔、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动作表演。

  1、教师请五位学生背好书包,上讲台表演。

  2、其他学生观察,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课题:

放学了欣赏(课件出示优秀作品)

  3、学生观察,从人物动态、环境上进行讨论交流。

  4、说说本校放学时的情景。

(启发、引导)

  a、你在放学的路上,碰到过哪些让你难以忘记的事情?

  b、在放学时,同学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

  学生观察回答欣赏分析人物动态、表情、等特征,为下一步作画打基础

  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始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问题。

  三、实践操作

  教师讲解本次创作的要求

  1、主要是以人物绘画为基本素材,然后对所画的内容进行扩展进行创作。

  2、介绍绘画的方法,教师边讲边示范。

要注意人物的比例关系及动态的表达,线条的运用。

  3、学生操作。

  4、学生交流。

(演示)

  四、展示作品

  1、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准备画什么?

  2、学生动手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讨论学生动手作画。

  五、小结:

  1、教师对本课的绘画情况作一简要的概述。

2、教师对学生在构图上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以便下节课创作的顺利

第3课《快乐的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刻印方法。

  2、运用刻印的方法制作贺卡、藏书票或书签。

  3、运用学习到的刻印技法制作工艺品,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刻印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

图案细节的处理与安全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

有关资料、教材、课件  学生:

制版材料、印制材料

  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

  师生打开图书扉页,教师提出问题:

  你们发现了什么?

  图书的扉页上贴着一幅精美的小画。

上面印有和书有关的图画、人命和字母,图画的下面有铅笔写的签名。

  二、讲授新课:

  你们还想了解藏书票方面的那些知识?

  学生:

藏书票有什么用?

英文字母有什么意思?

藏书票有收藏价值么?

怎么制作自己的藏书票?

  教师利用课件,图文并茂的回答学生们的问题。

  板书课题:

刻印的乐趣

  三、演示阶段:

  教师演示:

取一张和版一样大小的白纸,用铅笔画出自己的构思,写上名字、英文字母。

将设计稿放在复写纸上描一遍,再将设计稿的背面朝上放在版上;用夹子夹好,拓印反稿在版上。

学生学习的同时思考自己的构图。

刻版:

若是石膏板先用角刀刻图案。

(木塑板先用圆刀。

)学生学习。

注意安全:

刻版时,若右手走刀,左手总是在刀口的下方。

为确保安全,左手可戴手套。

印藏书票:

在刻好的版上用黑磙滚上油墨,附上一张彩纸,用勺磨印,印好后在图案下方用铅笔写上准备印的张数,以及这张是第几张、姓名、时间。

  四、自主创作阶段:

  学生学习、尝试。

每个学生设计制作一枚藏书票。

引导学生创作,巡视辅导。

  五、展示评价阶段:

  开展班级“藏书票交流会”,鼓励学生大胆宣传自己的作品。

从构思巧妙,印制效果干净、整洁等方面评价。

  各组间自由交流。

谈谈设计体会。

收藏同学作品。

第4课《材质的美》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到身边的的各种材质给人的美。

2、认识各种材质的感受,即造型、色彩、功能等。

3、能够对作品从以上几个知识点综合运用过去学习的美术知识进行描述,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隐性目标:

通过学习《材质的美》一课,让学生认识到美妙的多彩世界来自人们精心的设计,各种材质会使世界变得更美丽、更精彩,只有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才能会生活的美好、生活的乐趣,才会有好的设计。

每一个人都有应该有意识地去认识各种材质,只有善于观察、思考、想象才会感受到美。

  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各种材质给生活带来的美。

2、学生能够从物品的造型、色彩、功能上描述并以个人的观点进行描述。

3、能将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难点:

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能将实用功能与造型色彩有意识地结合。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各种物品:

猜一猜这是什么材质的?

揭示课题像这样设计巧妙、美观而实用的艺术品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材质的美》。

  2、出示课件,提出问题。

艺术设计需要设计师具有丰富想像力。

生活中处处都有有艺术设计。

不同的设计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喜好。

  3、打开书,看一看书中几组日常用品——文具盒、水壶、铅笔盒等,交流提示:

我介绍的是——它的外形是——它的颜色是——它的材质是——我因为——特别喜欢它。

  (先猜一猜,是什么?

从颜色、造型、功能等到方面谈。

是什么材质的?

给人以什么感受?

  4、小组讨论与交流:

  a、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

b、根据提示内容把自己喜欢的物品或书上的物品介绍给小组的同学。

c、组内选出一件设计最好的物品,然后介绍给全班。

可从颜色、外形、图案、功能及人的喜好等方面谈谈。

同学可以根据各自的选题进行讨论。

  三、实践活动体验设计

  1、我们身边的艺术设计既漂亮又实用,这些设计吸引了不同的人。

2、研究:

各种材质给你什么感受?

你能否将身边的物品变得更好  看?

边观察边思考。

  四、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总结提升出示教师收集的艺术材料或课件:

我们身边充满了艺术设计,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与设计息息相关。

  有了这样精美巧妙的设计,世界被装点得五彩缤纷,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继续从报刊杂志上收集具有美观、新奇、有趣的形状和色彩的事物的图片,可将它们装订成册,期末做展示交流。

  六、课外延伸鼓励学生继续收集。

  七、小结:

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布置下节课准备的材料。

 

第6课《巧用对称形》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

知道对称美与生活的联系,了解对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

学习对称式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作品。

  2、隐性目标:

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

  重点:

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哪里有对称式的,以及在自然和生活中的体现。

了解他们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对称形作品。

  难点:

对称美的构成方式、造型的新颖美观。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学准备:

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大自然是非常美丽的,它包含了很多奇妙的美的法则。

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大自然学习。

  2、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小小设计家,首先老师带领大家到大自然里去找一找,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美的法则。

比比哪个小朋友有一双亮眼睛。

  3、教师示范:

进入课件的“找一找”栏目,是大森林里的景色,移动鼠标看看谁先找到关于美的法则。

  4、出示课题。

对称,一般是指轴对称,即以对称形的中线为轴,将图形半侧旋转180度左右完全重合。

比如蝴蝶的身体,左右两边是对应重复的,这种特点,我们把它称为是对称的。

  5、问题:

1、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对称形的图案?

  6、学生讨论:

对称形——用装饰环境并能悬挂的饰物。

  组成:

主体部分、装饰部分。

(启发学生创新设计。

注意造型对称式图案的美感)。

  7、说一说对称式的样子。

是怎样对称的?

并分析结构。

  以一个作品为例分析:

由哪些部分组成?

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主体部分思考:

可以设计什么形状?

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装饰部分思考:

在什么部位装饰效果最好?

说说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

  (三)、指导学生看书。

  (四)、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品。

要让学生有目的地观看作品。

  (五)、播放课件或相关资料。

  分析了解制作过程。

准备制作什么样的对称形,确定小组合作内容。

装饰部分——使用对称形的美感。

观看资料,交流活动。

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主体、装饰进行设计。

观看作品交流思考内容。

学生看书。

  三、实践操作

  1、确定制作方案。

  2、教师辅导要点:

主体形象设计美观:

体现对称式美,创新使用材料。

  3、学生操作。

  4、学生交流。

(演示)

  四、展示作品集体布置教室:

  请各小组将作品展示出来。

进行互相评价作品。

  五、小结:

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布置下节课准备的材料。

第7课《生命之源—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设计制作有主题小报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制作队报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大家对水资源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号召大家平时在生活中要珍惜水和节约用。

内容分析

  重点:

通过收集资料、相关图案、版面设计,学习有主题宣传小报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

主题突出与布局的设计。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

  1、查一查我国的节水标志含义是什么?

“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各是哪一天?

  2、收集有关地球水资源的资料和我国目前水资源的情况。

  二、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三、讲授新课

  1、了解有关水资源的知识:

  

(1)播放课件:

了解水的作用、水资源现状。

  

(2)提出问题:

你能想象吗,假如没有水,地球将是什么样?

  (3)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

  (4)小组讨论:

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2、欣赏有关水资源的图片资料和艺术作品。

  3、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4、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不同的表现形式。

激发创作灵感。

小报的组成包括:

  

(1)主题:

文字清晰、醒目、突出。

  

(2)装饰图案:

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3)文字介绍:

内容具有科学依据、真实、概括。

  四、学生作业

  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五、小结

  1、生作品,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节约用水的建议?

2、我们珍惜、爱护水资源,广开水源,们的子孙后代就不必再为缺水而发愁,宝贵的水资源也就能为我们永续利用了!

 

第8课《设计生活标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理解它的造型特点、色彩和所表达的含义。

能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作设计能力。

  情感目标:

欣赏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知道生活标志用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活动,养成自觉使用标志的习惯。

内容分析:

  重点:

通过欣赏生活标志图例,了解标志的艺术特色,学习设计适用的标志,尝试用多种表现形式设计制作标志。

  难点:

标志的图案造型要生动、简单、寓意明确、色彩醒目。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入新课

  1、出示学校的校徽,请学生欣赏。

说说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标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按名称、特征、意义及作用进行分类:

天气标志、安全标志、生活标志、交通标志、体育标志、包装标志等。

  2、出示课题:

设计生活标志。

(标志是由形象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它以自己独特的图形语言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图形代表语言。

  三、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1)标志有哪些种类?

  

(2)标志有哪些用途?

  (3)标志有几种表现形式?

符号、图形

  2、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标志的资料,共同欣赏,进行分类,说说它们的含义。

  3、欣赏课件,介绍一些常见的生活标志的特点和作用。

  小组讨论我们的学校都需要什么样的标志?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根据自己的设计、构思,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进行设计制作生活标志。

  五、小结

  组织交流。

把设计制作好的标志做成头饰进行展示,明确标志的含义。

  六、课后拓展

在以后的生活中看一看还有哪些生活标志,你可以继续收集和设计。

 

第9课《用彩墨画鱼》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

  了解有关鱼的一些基础知识,初步学习用中国画画鱼的基本方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

通过学习画鱼的方法和步骤,能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色彩的变化效果,尝试用国画的方法表现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的鱼的形象,并有一定的组织画面的能力。

  2、隐性目标:

  通过学习用中国画的画法画鱼,进一步认识写意画的形式美感,弘扬我国民族艺术,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重点:

让学生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一种特殊变化,鱼的变形手法和鱼鳞的排列。

  难点:

特殊技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讲解法、示范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旧报纸等相应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中国画彩墨作品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课题。

  三、讲授新课:

  1、练习用笔、用墨。

请你用毛笔蘸上墨,中锋用笔、侧锋用笔试试,看有什么变化?

  2、教师演示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技法。

  3、鱼鳞部分的图案,要求学生认真分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4、想一想,艺术家是这样画的。

运用了哪些技巧。

  5、教师及时发现、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6、作业要求:

一彩墨的形式,运用多种技法,大胆用笔用墨,合

  作画一幅中国画----鱼。

  三、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示

  1、小组自评。

  2、全班互评。

  3、教师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概括性的评价。

  小结:

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布置下节课准备的材料。

第10课《用彩墨画鸟》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初步了解彩墨画,对中国花鸟画有初步的认识。

学会基本的运笔、用墨、用彩的方法,用彩墨创作出一幅表现鸟的作品。

  隐性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的情感。

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了解禽鸟的基本结构及用写意形式概括表现的方法。

  难点:

笔墨与形体结构的关系。

鸟的不同动态及画面构图。

  教学方法:

讲解法、示范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旧报纸等相应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1、赏析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用版示或挂图或标本分析麻鸟的基本结构和形体特点。

  2、教师用简练、概括的饿笔墨演示表现鸟形体的全过程。

  3、起稿领临两个动态,突出蘸色、用笔和结构的关系。

  4、学生欣赏书中作品,提问:

  a看了这幅画你有哪些感受?

  b画家是怎样运用笔墨的?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三、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要强调用线时,注意线条的疏密、繁简、长短等变化。

  学生完成作业。

  四、作品展示

  1、小组自评。

  2、全班互评。

  3、教师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概括性的评价。

  五、总结:

中国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课下继续寻找优秀作品和家人共同欣赏。

 

第11课《提袋的设计》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目标:

  1、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手提袋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功能。

  2、提袋的结构设计与制作方法并发挥想象力,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美观的手提袋。

  隐性目标:

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设计,通过提袋的设计与制作,提高立体思维的能力与手工制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袋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

提袋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阶段:

  与全班同学展示课前师生收集的手提袋。

  抢答课前自己准备的手提袋的来历和用途。

  布置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第22页教材中的那一件手提袋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分别从图案、色彩、用途、造型设计等方面谈个人的感受。

  板书课题:

提袋的设计

  三、交流、研究阶段:

  请各组代表发言,教师补充。

  步骤:

  1、根据用途设计手提袋长、宽、高,色彩及图案等。

  2、折出基本形,在提手处可双折并内加卡纸增加强度。

  3、牢固黏合底部、边部,底部也可加衬卡纸。

  4、打孔穿提绳,提绳内侧可加一短横小棒,增加提重。

  手提袋在生活中的用途?

  书籍、服装、食品、陶瓷器具等多种小商品的包装。

  综合校园生活,我们可以设计那些手提袋?

  展览会、艺术节、画展等艺术、文化活动的广告宣传品。

  四、创作、实践阶段:

  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确定创作题材。

  根据个人选择:

  1、用挂历纸制作。

  2、把旧手提袋拆开后从新装饰。

  3、用有色图画卡纸以剪贴或绘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评价阶段:

  布置学生展示作品,评选最佳创意,最佳设计,新颖、时尚的手提袋作品。

学习他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互相提出修改建议。

第12课《降落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降落伞的原理,并设计制作降落伞。

  能力目标:

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激发创造精神,进行综合学习的尝试。

  情感目标:

欣赏各种形式的降落伞,进行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制作降落伞,培养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进行综合学习的尝试。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拓展,进行跨学科学习的尝试,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了解学生学习准备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二、游戏互动,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你们喜欢放风筝或者在户外放飞吗?

(为什么?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段降落伞高空翱翔的片段。

  三、新知探究

  1、欣赏美丽的降落伞后,你知道降落伞的原理吗?

  2、学生探究有关降落伞的知识。

  3、教师讲解:

降落伞是一个一度空间有阻力的自由落体运动系统。

伞面的设计由于空气阻力的关系,降落伞就能缓缓的降落在地面上了。

  四、探究实践:

  1、想一想,用什么材料做降落伞?

伞面如何设计得美观?

  2、降落伞的制作:

设计——美化伞面——折叠——连接——安装坠

  3、伞的各部分如何连接,应注意什么?

  五、自主尝试,协作互动,完成制作。

  1、了解了制作方法,同学们想不想露一手?

且慢,大家先理清思路。

  2、自主尝试,有困难可以找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表现。

  六、互动学习,促进发展。

  让一些制作速度快的同学上台展示他的作品,大家来说说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够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

使其他同学从中获得启迪。

  七、教学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总结并布置下次课准备的工具。

 

第13课《别致的小花瓶》

教学目标

  1、了解镶嵌艺术,在设计制作中体会其美感;

  2、能够用镶嵌的方法,把一件物品装饰得更美;

  3、在创作实践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设计意识。

  课前准备废旧瓶子、彩泥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问:

“这是什么”?

“这美吗”?

“我们大家想想办法该怎样处理这些生活垃圾”?

学生分别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谈话:

是的,这些生活垃圾不但影响环境,还有损我们的健康,有的废旧物品是可以再利用的。

有一天,老师在垃圾堆里看见了这样几个废瓶子,扔了真可惜,我想了一想,经过老师的加工,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教师出示彩塑瓶子,并将彩瓶分发给每组同学欣赏,让学生初步认知彩瓶的美。

  教师问:

“看了这些彩瓶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或提问

  教师谈话:

废旧的东西不一定“不美”,通过我们的想象,用我们的双手是可以把它变成美的艺术品,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彩瓶,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