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398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docx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docx

语文专家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启示研究

一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文教学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型语文教师,他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流派,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已经成了国外教育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容。

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在其中起着支柱性的作用。

国外已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对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统一的理论。

而纵观这些理论,可以发现它们都一致认为教师发展会经历一个成熟期,在那里教师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现代语文教坛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型语文教师,如窦桂梅、于永正、王崧舟、宁鸿彬、洪镇涛、程汉杰、书生、谦翔、镇西、黄玉峰等是他们当中杰出的代表。

他们确实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既能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又能做到对事业孜孜追求,无怨无悔,还能做到对学生谆谆教诲,有声有色。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们摸索出了多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总结出了多种先进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多种独特的教学风格,创造了多种深刻的教学思想。

他们生动活泼的教学,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净化了学生的灵魂,健全了学生的人格,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

所有这些都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宝贵素材。

2l世纪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年代,国际竞争依靠强大的国力,国力的强盛依靠杰出的人才,人才的培养依靠优秀的教师。

因此,2l世纪是呼唤名师辈出的时代,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师,则应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一代名师。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必要而且也有可能对现代语文专家教师的成长进行系统研究,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以供我们新手语文教师学习与借鉴,从而不断地创新和提高。

二教学风格涵

(一)风格涵

风格一词在中国古代,最初是指人的风度和品格。

“风”是风采、风姿,指人的体貌;“格”,指人格、德性;合起来正好是对人之品貌的全面评价。

《世说新语.德行》说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

可见晋时期士大夫品评人物的时候,常常用风格一词来概示人的品质。

后来,勰的《文心雕龙》最先将风格概念引进文艺理论和批评,从而由品人过渡到品文。

在西方,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其本义表示一个长度大于厚度的不变的直线体,στυλοζ训为“木柱”、“石柱”,最后为一柄作为写和画用的金属雕刻刀。

后来,风格一词表示组成文字的一种特定方法;同时还比喻地表示组成文字装饰思想的一种特定方式。

而在全部艺术领域(绘画、雕刻、音乐等),说到风格总是意味着通过特有标志在外部表现中显示自身的在特性。

[1]

现在,风格一词被广泛地用于一切艺术领域,用以说明艺术作品达到高度成功时方具备的重要标志。

别林斯基认为,文学作品没有鲜明的独创性和自己的艺术风格,就像“没有剑的剑鞘,空空如也的漂亮的箱子”。

雨果认为,“风格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他说:

“没有风格,你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获得掌声、热闹、锣鼓、花冠、众人的醉的欢呼,可是你得不到真正的胜利、真正的荣誉、真正的桂冠。

”可见,艺术作品具备独树一帜的风格,创新意识是形成教师风格的最直接因素。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的基本规律都是一致的,但不同的是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方式,这里就是创新意识生长的土地。

而教学风格正是在这些具体问题中得以体现。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教师风格也就毫无疑问的体现在了教学上了,可以说,教师风格主要体现在教学风格上。

(二)教学风格涵

关于教学风格的定义目前比较权威的说法有两种:

《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的定义为:

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个人特点的风度和格调。

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

如有的教师循循善诱,巧于设疑;有的论证严密,具有逻辑说服力;有的语言风趣,富有幽默感等。

教师教学的独特风格,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影响教学效果,对学生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代教学论新稿》中将教学风格定义为:

教学风格是教师以深厚的知识为基础,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技能技巧而形成高度成熟的、稳定的教学艺术个性化之标志。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其教学主导思想及所采纳的教学法相融合的外观再现。

当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授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而是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一并的教授下去,所以,亦不能人云亦云的照本宣科了,而是要把教学艺术化起来,建立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模式,把自己的所常之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三语文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比较

在国,对于专家型教师标准的研究尚无比较权威的观点。

有人认为,专家型教师就是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的教师。

有人认为,专家型教师不仅要通晓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具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而且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等方面教学艺术高超。

新手教师,最早是伯利纳提出,他认为,教师发展成长经历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于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

新手教师就是刚从大学毕业从事教师职业的新手、生手或无经验的教师。

他们刚从学生时代走过,虽然已经熟悉学校的环境,但现在却要重新认识学校环境和课堂环境,要仔细地对教学情境进行分析,在懂得一些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亲自地从事教学实践以了解教学的真实情景并获得教学经验。

在这个阶段中,新手教师通常对学校与社会关系的看法较为开放,也较为理想化,对学生往往采取理想主义的态度。

但这种开放化,理想化随着实际教学的增加会逐渐消失,在现实的冲击面前,他们会渐渐意识到实际的教学与理想中的大相径庭,学生并不具有他们想象中的对学习的热情渴望,资历颇深的同事也并不能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交流经验、教学并不像想象中得那么得心应手。

他们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因而不免产生失落感。

(一)语文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计划和设计策略上的差异

计划与设计策略上,专家型教师在准备课时,能做到“吃透教材”,“广泛学习跟这课书有关的书籍、材料”,了解课文背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

窦桂梅老师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时,拿出了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学生通过读他的文章,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是多么的‘不可估量’”。

专家型教师普遍认为,“教材可以几年不变,但学生是年年不同的。

每次上课都要有不同的容去讲”。

他们备课时做到了“静态的备课,动态的过程”,“头脑里把上课的过程演示一遍”等等。

而一般的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一般只能做到研究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写教案,或者了解学生的某些特点。

课前准备的不充分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质量差。

(二)语文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课堂管理和时间管理上的差异

课堂管理与时间管理策略:

结果发现,在时间管理方面,专家型教师用于教学的有效时间每节课比一般教师多出2-3分钟的时间。

新手教师的这2-3分钟主要用在了重复某些容,没用的语言以及过多地写板书。

一堂课中,专家型教师用于讲的时间明显少于新手教师;而每节课专家教师分配给学生活动的时间比一般教师平均多出5分钟左右,即在优秀教师的课堂里,学生有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欲言表达的机会、读书的机会,学生活动积极;在王崧舟老师的《两小儿辩日》中,先是同桌辩斗,接着是指名辩斗,然后是师生辩斗,最后是全班辩斗。

无论是辩斗的水平、情感,还是辩斗的味道,每一次都有提高、升华。

尤其是师生辩斗,教师的水平炉火纯青,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在王老师的点拨、激发、感染下,也辩得有声有色,绝不亚于教师的水平。

有效的教学唤醒沉睡的潜能,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王老师的这一辩,辩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辩出了他高明的教育智慧,辩出了他有效的课堂管理。

而在新手教师的课堂里,教师始终充当课堂的“主角”,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

在学生活动的容上,优秀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带着不同的目的去读、去讨论课文、去想象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容与情感,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概括问题准确表达要表达的每一句话;一般教师则让学生分段、写生字、做作业等等。

这与教师的学生观有着密切关系。

专家型教师认为,“教师像游泳教练,关键让学生自己练”;新手教师则认为,“学生讲着不解气,启发半天也讲不到点子上”。

从导入的时间以及同时观察到的导入与结课的方式上,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基本上,导入的时间大约3分钟左右,结课时间约3分钟。

(三)语文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导入策略上的差异

在导入策略上,即使专家型教师也是各异其趣各不相同的。

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自身的风格以及讲授容而定。

正如一位访谈某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时所谈的“不论什么样的导入策略或方法,只有为教学目标服务,指向教学目的,它才是有效的,导入策略用得再花哨,如果只为导入而导入,它也没有丝毫的意义”。

专家型教师通常能把偶发事件导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去处理。

贾志敏上《程门立雪》时,让学生给生字组词。

一位学生站起来给“尊”字组词:

“尊,遵守。

”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

“他并没有错,他还没把话说完呢!

”贾老师神情自若,微笑地望着那位学生,“遵守的遵,去掉……”,那位学生立即领悟过来:

“遵守的遵,去掉走字底,就是尊敬的尊。

”“你们刚才笑得太早啦!

”贾老师风趣地说。

课堂上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能诱而导之,使其自悟自得。

善待学生、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

当这位学生组错词、听到同学们的笑声时,心里肯定不好受,也许他此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希望老师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纠正过来,可又不敢说。

贾老师给他挽回了面子,竟然说他没错,只是没把话说完。

当他把话说完、说正确后,肯定很感激贾老师,并且喜欢上贾老师。

这节课下来,这位学生表现得尤为积极,多次举手发言。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把问题处理清。

如果偶发事件是必须停下课来才能解决的问题,则“尽快解决”,并且“不带任何情绪色彩”,“不着急不发火,也不提高嗓门”,“平静地尽快地把课堂稳定下来,其它作等到下课再做”。

通过三个方面的比较中发现差异和结合我国目前的教育现实来看,语文教育即是解放受教育者的个性,培育其生命价值。

专家型教师在多年教育前线工作中,坚持不断创新,勇于实践与反思、总结等,造就了专家型教师的风格塑造和形成。

四语文专家教师于永正的案例启示

(一)于永正“五重”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以深厚的知识为基础,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技能技巧而形成高度成熟的、稳定的教学思想的体现。

世上的教师千千万万,只有集众家的风格于自家的风格,才可算是成为今后教学的基底。

当今中国小学语文的名师中,各有风格,自有教学方法,各成了自家之言。

于永正的“五重”,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王崧舟的“诗意教学”,无不成为了新手教师前进的目标。

本文主要拿语文专家于永正研究。

研究于永正一定要了解他的“五重”教育思想了,五重教育思想可谓是贯穿了于永正的教学风格,也是他的教学风格的重要体现。

1重情趣

于永正的语文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有情有趣。

在教学上,他追求的是“有意思,而不是有意义”。

[2]“情”是情感,或者说感情。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

对学生有情就是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尊重、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还要做到理解和宽容学生。

对语文教学有情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关注教材,二是关注学生。

课前,老师要和教材“对话”,把教材读懂,掌握好,把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情感体现出来,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进入课堂,教师关注得最多的不再是教材、教案,而是学生,教师的责任是组织教学,是引导,是点拨,是鼓舞,是激励。

做到对学生有情,还得有好的师德,有较好的个人素养,要善良,要有丰富的情感。

[3]“趣”就是课要上的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

首先要钻研好教材,于永正钻研教材的功夫主要花在读课文上,他说:

“只要我读得有一种兴奋的感觉,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那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

读到这种程度,即使不写教案,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

”此外,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其有新异性。

还有一点是幽默。

幽默是老师的强有力的助手,它能使学习变得轻松,能使师生在愉悦的交流中融为一体。

2重感悟

重感悟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

悟什么?

首先悟其义,课文容要读懂,至少要粗知大意。

还要悟其情,悟其法,即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怎样悟?

读,一边读一边想。

于永正是怎样落实这个“读”字的呢?

[4]备课先“读”。

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妙处,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为止。

[5]课堂上第一件事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做的事是指导、疏通。

第二件事是品味赏读,在微观上探究。

如《白》一课,其中写到爸爸告诉孩子们的一段话:

“这白树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处处双关,意味深长,是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领悟的重点部分。

于老师不光要让学生知道这儿用的是“以物喻人”的写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这段文字读熟、背会,转化为学生的“存”。

重感悟并非不需要教师的讲解,但要求老师要精讲。

精讲的前提是要吃透教材,读出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学生也要熟读课文。

就象百家讲坛中易中天品三国、心武讲红楼一样,如果易中天没有认真阅读《水浒传》,心武没有吃透《红楼梦》,没有读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他们的讲解也很难吸引听众、很难引起听众的共鸣.同样,如果听众根本就没有读过“三国”或“红楼”,或者读得不熟,也很难与演讲者产生共鸣。

3重积累

学习语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言靠积累,能力靠实践。

积累,不仅是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包括情感)的积累。

怎样做到语言的积累?

第一,教学要十分重视读和背,要按照学习语文的规律教学。

在学生应该积累的时候,尽可能多地、愉快地记下他们应该记住的“精品”,为他们打好“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底子;第二,重视课外阅读。

于永正带实验班时,学生人均背古诗文100多首(篇),还有能背300首(篇)的。

至于阅读的其他书报就更多了。

做读书笔记也是一种重要的积累手段。

生活和感受的积累,要注意引导孩子们多接触大自然、社会。

于永正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带到博物馆去,带到军营去,带到工厂去,经常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

学生的生活丰富了,感受自然就增多了。

4重迁移

迁移就是举一反三,就是运用。

语文教学中的迁移主要指的是读的迁移和写的迁移。

[4]读的迁移就是由课到课外,得法于课,得益于课外。

用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和形成的感悟能力,去读课外书,去读报纸、杂志。

于永正的做法是:

对学生号召,示,检查,鼓励;对家长动员。

于永正善于引导学生读课外书,要求人人做读书笔记,主要是摘抄,还要求每位学生读书做记号。

[6]由读到写的迁移是通过读写结合实现的。

于永正十分重视习作训练,因为小学生的习作训练,都是由读到写的迁移,于永正从不考虑什么“创造”,但也不要求学生刻意去模仿,而是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另外,根据学习的课文,进行片断仿写,是看得见的最直接的由读到写的迁移。

每次习作和小练笔,都尽量让学生觉得有意思,愿意写。

根据学习的课文,进行片断仿写,如写一段对话,写人物的外貌,写一段场景,写与课文中结构相同的一段话,用几句话把课文的意思概括一下,笔答课后的某个问答题等等的“小练笔”也是迁移。

5重习惯

叶圣先生说:

“教育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于永正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和运用语言的习惯。

这两种习惯都是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养成的,于永正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启发、鼓励和施加积极的影响(即身教)。

他说:

“在语文教学中,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老师的分析和讲解。

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

(二)于永正“五重”教学风格对新手教师成长的启示

于永正不仅对自己的教学风格方法做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还对作为新手语文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提出了前进的方向。

作为新手教师来说,有个优秀老师的榜样去学习,去探索是再好不过的了。

语文专家教师,不仅是新手教师的榜样,也是前进的方向。

研究于永正一定要了解他的“五重”教育思想了,五重教育思想可谓是贯穿了于永正的教学风格,也是他的教学风格的重要体现。

1热爱小学语文教育

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思想中“重情趣”是“首位”。

“有情有趣”是于永正的语文教学最突出的特点。

“重情趣”的情,启示新手教师首先要热爱语文教育事业。

熟练掌握小学语文教材以及教学方法是热爱语文教育事业的直接体现。

其次,对学生有情,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尊重、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是热爱语文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

于永正认为:

“在儿童的世界里,伟大不是大海,而是溪流。

在他们的眼里,老师的一份宽容和善待,一声同情和慰劝便是伟大。

它是教师心中藏着的对学生的爱意和善意的自然流露,这种流露便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和令学生感动的教学艺术。

”做到对学生有情,还得有好的师德,有较好的个人修养,说浅显一点,要善良,要有丰富的情感;无情无义当不好老师。

心肠硬,动辄训斥学生,当不好老师更教不好语文,因为语文的人文性最强,最富有情趣。

清代学者袁枚说:

“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

一篇篇优美的课文都是作者感情的产物。

试想,一个情感不丰富的人,怎么能体会出其中的味道来呢?

又怎能在课堂上实现与教材、与学生三者的对话呢?

没有感情的对话是苍白的,没有感情的教学技巧同样是苍白的。

“重情趣”的趣,启示新手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使用要具有创造性,要钻研好教材。

“教得好”的前提是把教材把握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好。

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读教材。

于永正备课总是先备“读”。

“不把文章读得有声有色,觉得‘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发吾心’,我是不敢进课堂的”。

学生喜欢上于永正的课,与他动情的朗读是分不开的。

于老师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能听到教室里的啜泣声;读《黄继光》,能使学生热血沸腾;读半夜鸡叫,能让学生先是气得发抖,继而咯咯地笑……这就要求教师在已有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拓展思维,生动课堂教学容。

2感悟课文情感

重感悟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

首先,教师备课要备“读”。

朗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及文章布局的妙处。

文章首先要感动自己,要带着自己的生命体验,然后才有可能传递给学生,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进入文本。

其次,课堂上,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读书,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朗读是符号语言化的过程。

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能做到正确、流利就不容易了,更不要说读得有感情、读出语感来了。

每篇课文,于永正一般都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指导读,努力做到每个人都能读通顺,一部分人读出感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做的事就是指导读好,疏通阅读中的障碍。

接下来就是赏读,精读在课文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精彩的句子,这个阶段很是考验老师的功力,最能看出老师把握教材的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老师本人的素养,课上得精彩不精彩,往往就看这里,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常常在这时得到发挥和提高。

3积累的重要性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庆先生说:

“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

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拥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

”古语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新手语文老师要有积累意识,语文教学要重积累,不仅是在语言文字上的积累,还有在情感上的积累。

让学生背诵,做读书笔记是语言上的积累。

外出体验则是情感的积累。

4读与写的迁移

新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读的迁移和写的迁移。

学生只有多读书,才会丰富感受。

培养指导学生养成会读书的习惯和记读书笔记,并和他们讨论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指导好的前提是老师必须爱读书,会读书。

从大的方面来说,要高度重视作文训练,小学生的作文练习,一切从实际出发。

小的方面是对课文等的片断仿写等。

这都是由读到写的迁移。

5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于永正认为语文学习习惯包括两点:

一是学习习惯,二是运用语言的习惯。

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读书报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遇到生字查字典的习惯等运用。

语言的习惯怎样养成?

一是“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而“不能过分依赖老师的分析和讲解”.叶圣先生说得好,“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

”孔子说:

“学而时习之”。

“习”是什么意思?

就是练习和实践。

于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强调“感悟”、“积累”和“迁移”,而不主繁琐的分析,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拥有语言,在语文的实践中去熟练地运用语言,最后形成运用语言的习惯。

这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

五结论

语文专家教师于永正,如同一幕充满儿童生活情趣的轻喜剧,一首清新雅致、情境交融的儿童诗,一篇文笔洗练隽永、耐人寻味的优美散文,一支由几个乐章组成的行云流水般的乐曲,他以人格魅力、艺术魅力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征服了千万个听过他的课的老师。

从语文专家于永正老师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新手教师要想在教学领域取得成就,首先必须无限热爱教育事业,这是成为名师的前提;其次必须善于学习和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要有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发展规律,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全方位发展的权利。

 

参考文献

[1]如密.《教学艺术》[M].:

教育,1995年第一版:

397—398页.

[2]于永正.于永正文集[M]。

中国矿业大学,2002年:

第6页.

[3]于永正.于永正文集[M].:

中国矿业大学,2002年:

第332页.

[4]光鉴等著.相似论[M].:

科技,1992年,第227页.

[5]于永正.教海漫记[M].:

中国矿业大学,1999年:

第337页.

[6]于永正.教海漫记[M].:

中国矿业大学,1999年:

第340页.

[7]我们为什么需要补读杜威?

——访杜威研究专家、大学教授单中惠[N].中国教育报,2007203201.

[8]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

教育科学,1984.324,423.

[9]美兰.艺术概论[M].:

高等教育,1989年:

117页.

[10]徐碧美著,静、忠如译(2005).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M].:

人民教育,第5页.

[11]合群.《现代教学论新稿》[M].:

大学,2004年6月第一版:

301—304页.

[12]《教育大辞典》[Z].:

教育,1990年6月第一版:

181页.

[13]《现代教学论新稿》[M].:

大学,2004年6月第一版.

[14]行知.《行知文集》[M].:

人民,1981:

736.

[15]于永正.《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M].:

中国矿业大学,2005:

1..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随着这篇论文的最终完成,我也即将结束大学生活,离开美丽的师学院的校园,离开和蔼可亲博识多学的老师及与我朝夕相伴的同窗好友。

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我心充满感激。

首先,我要感导师老师,老师平易近人、亲切热心,我的论文从选题、酝酿、写作到定稿,都得到了老师的指导,文章的每一处都渗透着老师的心血。

感大学四年来所有为我传道解惑的老师们,没有这些老师,就没有我今天的积累,也就没有了这篇论文。

感我的同室好友栾和娜、吴琼,是她们在学习上督促我,在生活上帮助我,我论文的顺利完成和她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