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1485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Word格式.docx

新闻报道员一定要有很高的思想性、组织性、纪律性,要提升自己的视觉高度和理论水平。

2.采写新闻稿件需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

新闻通讯员在采写稿件过程中,要着眼大局,在反映统一部署安排的工作时,要善于发现对推动全局工作具有指导性、代表性的做法和经验,避免简单的就事论事。

3.采写新闻稿件需有较强的现场感和生动性。

最鲜活的新闻在基层。

基层新闻通讯员在采写稿件过程中,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优势所在,要用心去发现基层感动人、打动人的新闻,多挖掘基层鲜活、生动的典型事例,要通过发挥自己身处基层一线、熟悉基层工作、亲历发展变化的优势,多采写具有现场质感、富有生活气息的优秀稿件,不断增强基层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4.采写新闻稿件需有较强的新闻宣传纪律意识。

基层新闻通讯员要严格遵守各项新闻宣传纪律,自觉执行宣传部门审稿制度,对拿不准的问题,要及时请示汇报。

对重大活动、重要事件报道要按照总厂党委、各级政府统一口径进行。

采写稿件要始终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报道内容要真实、客观、准确。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讲义之二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

什么是新闻?

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目前更新的说法:

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二、新闻的特性

1、真实性2、时新性3、显著性4、重要性5、接近性6、趣味性。

在选择新闻事实的时候,可以考虑下列要素来判定新闻价值:

真实性——不仅要求真有其事,而且要求恰如其分地反映实际情况。

新鲜性——事物没有变质,没有枯萎。

重要性——具有较为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

接近性——是一种距离上的靠近,一是新闻事实与读者靠得近,是身边的事儿;

二是将新闻事实靠近读者,主要是指心理距离。

显著性——事实的主体有出众之处,特点非常明显;

事实本身有强烈的冲突性;

事实牵涉到的人或事有相当的“知名度”。

趣味性——事物具有使读者感到意外、愉快,引起读者兴趣的特性。

三、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的六要素也叫“5个W”加上一个H(How),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When(何时):

新闻事实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

Where(何地):

新闻事实发生在什么地方?

Who(何人):

新闻事实是由谁造成的?

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

What(何事):

发生了什么样的新闻事实?

Why(何故):

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

一个H(How),即结果怎么样?

在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中,六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必须在新闻稿中把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

四、新闻价值——选择新闻的重要标准

新闻价值是记者,通讯员在采写新闻过程中判断一个事实或一些事实能否构成新闻,并正确地选择事实的客观标准。

公式:

平常人+不平常事、不平常人+平常事、不平常人+不平常事(重大新闻)

怎样选择有价值的新闻?

1、看它是否新鲜(时间上新,内容上新);

2、看它是否重要(看内在意义及社会影响);

3、看人们对它关心的程度。

(a、看它体现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精神如何?

b、看它对国家政策生活和社会进行所产生的影响。

c、看它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d、看它对社会秩序和人们的道德风尚所起的作用如何?

)4、要有读者意识,处处从读者角度思考问题。

五、消息的写作

消息是新闻最主要文体,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简短报道。

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是消息的基本特征。

消息的写作重点是标题制作和导语的写作上。

消息的基本结构

一、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

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

可以引导人们阅读新闻报道。

记者首先考虑的是展示报道的精华并打动编辑的心。

新闻标题侧重于标出动态,传神之处往往在某个动词上。

制作新闻标题的原则:

贴切传神;

具体明了,突出主要新闻要素;

简练生动。

二、消息头

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主要有“讯”和“电”两种。

“讯”:

以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凡是报社通过自身渠道所获得的本埠消息,一般都标有“本报讯”。

【例】:

盘锦千辆自行车助阵消防宣传

本报讯(王军建 

记者迟洪江)近日,辽宁盘锦市千余辆自行车组成的庞大车队带着消防宣传标语亮相街头,为消防宣传积极助阵。

盘锦消防支队在依托广播、电视、报刊户外媒体及悬挂标语等传统宣传模式的同时,积极开辟宣传新途径、新方法。

在得知盘锦市自行车协会筹备举办“新春远征”活动后,立即与自行车协会取得联系,争取协会的支持。

支队设计、制作了红色的宣传彩旗,上面印制了“全民消防,你我同行”、“消防安全,人人有责”、“全民清剿火患,生命安全至上”等十种宣传标语,固定在每台自行车后面,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电”:

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举行

李长春强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热潮

刘云山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报太原2月18日电 

(记者冀业)2月17日至18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太原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三加快一加强”要求,以组织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重要抓手,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毫不动摇地把文化改革发展继续推向前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长春在批示中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丰硕成果,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文化体制机制初步建立,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日益完善,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发挥,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了文化建设新局面。

李长春强调,2012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

要按照既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争在党的十八大前如期完成既定的改革阶段性任务,努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要突出抓好农村和基层这个重点,深入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形成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格局。

要统筹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大骨干文化企业培育力度和国际文化市场开拓力度,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切实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努力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

各级党委政府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肩负起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导责任,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努力以文化改革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历史机遇,牢牢把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和今年工作特殊任务给文化改革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只争朝夕、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要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推进国有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改革,不断完善转制企业运营机制,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深化,为文化长远发展、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创新运行机制,着力在完善网络、均衡发展上下功夫,在共建共享、改善服务上下功夫,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要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路子,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培育和引导,优化文化产业布局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民间参与、合作共赢”的要求,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同时,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要积极适应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探索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管理、提高管理效能,更好地以管理促发展促繁荣。

刘延东在讲话中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

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部署上来,使文化改革发展更好地体现中央部署、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

要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不断增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本领。

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引导、扶持和保障,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间进度,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会上,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通报表彰了165个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其办公室成员,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中央宣传文化单位负责同志,各省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负责人等出席会议。

“电头”:

由新闻单位的名称、发布的地点、时间和发布的形式构成。

消息头的作用:

使消息明显区别于其他文体;

是版权所有的标志;

表明消息来源,以利于读者判断;

与新闻单位的声誉紧密联系,迫使新闻单位谨慎的对待每一条新闻,力求客观、详实、新鲜、生动。

三、新闻导语

新闻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的新闻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新闻导语的使命:

以节俭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使读者一见即知此消息主要传递的是和新闻信息。

一语定意,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

吸引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新闻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1.出语不凡,巧于开篇,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那个新闻要素。

2.抓住事件的核心和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脱出一般化,公式化,概念化的窠臼。

导语必须与报道主题相一致,必须在导语中揉进包含主题的东西,反映出消息的核心和精华。

3.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要素。

新闻由头:

时效上、或内容方面较为新鲜,可以以新带旧的新闻报道材料。

寻找新闻由头的方法:

由近及远法:

找一件最新的、时间要素明确的事情作为新闻由头。

现场观察法:

把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的材料作为带动其他材料的新闻由头。

避旧出新法:

避开陈旧的时间概念,设法突出有新意或易受人关注的新闻事实。

4.要清晰,简明,生动:

突出主要事实,尽可能简练,导语里的人名、头衔、单位名称、专用名词不要太多。

5.要吸引和诱导读者阅读新闻的其余部分。

构思导语时要考虑后面的内容如何展开。

四、新闻躯干(新闻主体)

一、新闻躯干的名与实

新闻躯干:

新闻导语之后、结尾之前的一部分内容。

二、新闻躯干的两大功能:

解释和深化导语,补充新的事实。

三、新闻躯干部分的写作要求

1.围绕一个主题取材

2.叙事要尽量具体、充实

具体:

围绕报道主题,以生动、具体的材料进一步阐释和深化导语中的内容。

充实:

除了补充和完善导语中的内容外,还要进一步提供与之有关的新闻背景和其他新闻要素。

3.叙述生动,行文有波澜,保持读者的兴趣。

新闻报道要生动,往往离不开新闻细节。

新闻躯干的部分比导语长,回旋余地也比较大,讲究峰回路转。

可以采用叙述、描写、引语等多种表现方式。

还要注意顺应读者的阅读心理。

4.层次段落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

5、很多情况下是每句为一个层次。

五、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

与新闻人物、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环境和历史条件。

新闻背景材料:

与新闻背景有关的环境与历史材料。

(一)广义与狭义的新闻背景

狭义的新闻背景:

仅就写作过程中所直接涉及到的背景材料而言。

广义的新闻背景:

涉及新闻报道的全过程。

具体有以下三重含义:

对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时代背景的了解。

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直接有关的背景。

向记者提供、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

(二)新闻背景材料的类型和作用

1.衬托对比性材料:

可带来戏剧性效果,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2.注释说明性材料:

用来点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和环境,通过横向或纵向的关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有助于读者理解。

可以暗示记者的观点。

常用来介绍新闻人物的身份,或新闻人物与周围人物的关系。

3.分析解释性材料:

往往在“为何”上作较多的文章。

(三)怎样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新闻背景材料运用的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主题,使新闻包含的内涵更为明白显豁,有助于突出新闻特点,提高新闻价值,代替作者的议论从而使新闻显得客观,还可以传播知识,为新闻报道增添情趣,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1.新闻背景一定要紧扣新闻主题或主要的新闻事实,少而精。

2.运用背景材料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

3.新闻背景材料在消息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穿插新闻导语、新闻躯干和结尾之中,也可独立成段。

一般说来,穿插在导语中的是对比性材料,穿插在新闻躯干和结尾中的是注释说明或解释性材料。

六、新闻结尾

(一)新闻结尾的方法

1.自然结尾法:

按新闻报道的结构安排,将必要的新闻内容、事件和新闻诸要素交待完毕。

(即无结尾段)

2.拾遗补缺法:

有较为明显的段落结构,补充新闻导语和躯干为提及的新闻要素,使报道完整圆满;

或补充有关背景材料,使新闻报道充实可信。

3.卒章见义法:

总结全篇,突出主旨。

4.别开生面法:

“别出一层,补完题蕴”。

(二)注意事项:

紧扣主题,为表现和深化服务;

以叙事为主,切忌空泛;

宜顺势而行,力求简洁;

要遒劲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七、新闻结构的形式

(一)倒金字塔式结构

特点:

依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

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新闻导语中。

在导语中只突出最吸引人的部分。

对于事件的叙述往往是背景简略的。

各段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长处:

有利于记者快速的报道新闻。

只需根据掌握的材料按重要程度顺序写作,不需考虑谋篇布局。

局限性:

适用于时效性较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性新闻,对于某些非事件新闻就不适宜。

(二)时间顺序式结构:

“编年体结构”。

适合于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尤其适合写现场目击记。

(三)悬念式结构:

开头是带有悬念的下导语,巧妙的点出最精彩或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吊住读者的胃口,然后在后面的段落中基本上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作。

给人以叙事具体、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感觉,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信息。

(四)并列式结构:

有一个概括性导语,随后的几个自然段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是并列关系。

适用于公报式新闻或经验性新闻等。

新闻标题制作

拟标题不仅仅是编辑的工作,记者和通讯员更应该注意拟出好的稿件标题,在第一时间吸引编辑的眼球,提高上稿率。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标题,尽管新闻写的好,也有可能被埋没。

标题的分类:

标题有引题、主题和副题之分。

主题:

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

又叫眉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

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对主题补充、解释、印证。

例1: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例2:

全国政协召开第四十五次主席会议

贾庆林主持并讲话

拟制标题应注意的六个问题

尽管新闻是“易碎品”,对上好的“易碎品”,不仅让人爱不释手,即使已经“碎”了也会让人留恋和怀念。

我在回顾和翻看那些获奖的新闻作品时发现,这些受读者和新闻行家好评的佳作,几乎全是标题起了重要的作用。

新闻标题与其他文章的标题相比,变化多端,也最丰富多彩,因而也最有利于作者和编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古人有“语不惊人死不休”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严谨写作态度。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在拟制一个好标题时,也需要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追求。

这就需要在编写稿时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增加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出发,寻找它的新闻价值及表现它的意义,制作出风格各异的标题。

1、给“白开水”加点“盐”,让标题再别致些。

标题要做得别致,就要忍痛割爱,把多余的水分挤压出去,做到“意则期多,字惟求少”。

因为平淡的标题加上平淡的正文,再好的新闻也会大打折扣。

【分析】2000年8月,《前卫报》一位编辑曾编过一篇稿件。

稿件原来的主标题是《军人无论何时都要忠诚》,副标题是某大队六连解散前一天歌咏比赛获奖。

原标题可以说是很有思想性,也很准确,但有点平淡。

这位编辑在处理这篇小稿时,把原来的标题改为《明天单位要解散,今天比赛夺第一》,并配发了《透过这最后的“第一”》的编后。

我们不难发现,修改后的标题突出了新闻事实,可以让读者从反常而又合理的现象中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等于给“白开水”加了点“盐”,一下子有了“味”。

由于标题醒目并富有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放下来回味无穷,受到读者的好评,当年还被评为山东省好新闻奖三等奖,不能不说是这个标题帮了大忙。

如,前卫报社获奖的好新闻《键对键不能代替面对面》、《“会游泳的站前排!

”》、《把“腿”找回来》、《“有这喜报,债免了!

”》、《“没有就是没有”》、《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等等,无不是标题起了重要作用。

2、巧妙运用动词,使标题由静态变为动态。

动词用得好,既有助于将蕴藏于新闻中的“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同时也便于吸引读者的视线,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有经验的作者、编者都清楚,大多数具有感情色彩的好标题,都是将动词用得恰到好处。

【分析】我们不妨用刊于《前卫报》2003年5月21日的《走出“磨坊”的“千里马”果然身手不凡》这则新闻稿为例,来做进一步的探讨。

1999年6月30日,《前卫报》曾以《不能让“千里马”老是去“拉磨”》为题,报道了某旅优等导弹射手刘健积极为部队打赢着想,主动要求到训练一线摔打的事迹。

4年过去了,如今这位走出“磨坊”的“千里马”工作干得如何,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作者经过回头采访,得知刘健已是四级士官,担任反坦克连导弹排的“首席教头”,几年来不仅发射36枚导弹仍无一虚发,而且还带出了200多名训练骨干,其中有21名成为优等射手,果然身手不凡。

这本来是一个静态的新闻,标题中用了“走出”这个动词,把整篇新闻衬得活灵活现,让人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兴趣。

3、揭示深刻的思想性,让标题反映时代精神。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文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就是说,文章的标题好比军中的统帅,没有深刻思想的标题,就像没有统帅的军队,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所以,制作标题的过程,如同寻找领兵的统帅,找出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字眼做标题,着眼于一事,立意在全局。

【分析】2005年5月27日,《前卫报》发表的《十个观摩课目,不搭一个看台》一文,写的是济南军区某装甲师不让“形式主义”耗费宝贵训练资源的事。

这篇新闻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主题鲜明,提出了搞科技练兵不能搞“劳兵伤财”这种表面文章。

这一典型事例对深化科技练兵、提高打赢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既体现了科学求实的思想,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不仅对深化科技练兵有指导性,而且对部队建设中的各项工作也有普遍指导性。

4、把老问题写出新意来,逆向思维另辟蹊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文不同。

新闻怎样把老问题写出新意,平中见奇,是显示编辑记者水平的分水岭。

【分析】2004年10月,《前卫报》一名记者采写的《大胜之后寻败笔》一文,就聪明地运用了逆向思维,很能给人启发。

某师在成功完成“铁拳——2004”重大军事演习任务后,没有陶醉在赞扬声中,没有急于评功摆好,而是冷静地坐下来查找不足,分析问题,探寻对策,这种求真务实、力求更好的作风,真正把打赢装在心中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应该大力提倡。

如果标题单纯写这个单位总结取胜经验,这篇稿件就平平常常了,但通过写大胜之后寻败笔,仅从标题就可看出作者的思想倾向,把老问题写出了新意。

5、带着激情拟制标题,和读者的情感“同频共振”。

“激情让文章美丽”。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

标题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不可能只是纯客观的简单再现,字里行间不可避免地要凝聚着作者对人物、事件、现实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作者鲜明的个人感情。

凡是好的标题,总是以炽热的感情来拨动读者心弦的。

所以说,写新闻,做标题,固然要告之以事、晓之以理,更要使之文情并茂,感情激越。

许多流传后世的新闻名篇之所以不朽,常常是因为作者的一腔激情使然。

【分析】2004年8月,《黄河民兵》杂志针对人武系统当前武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深入到各军分区,和人武部的同志“亲密接触”,耳闻目睹他们的工作生活之后,通过对他们无奈喊出的“忙啊忙!

”、“愁啊愁!

”、“难啊难!

”的剖析,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追问人武系统“三声叹息”》的长篇通讯。

后来,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