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正溴丁烷的制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1636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七正溴丁烷的制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验七正溴丁烷的制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验七正溴丁烷的制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实验七正溴丁烷的制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实验七正溴丁烷的制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实验七正溴丁烷的制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实验七正溴丁烷的制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实验七正溴丁烷的制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实验七正溴丁烷的制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七正溴丁烷的制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实验七正溴丁烷的制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七正溴丁烷的制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七正溴丁烷的制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溴化钠(无水)8.3g(0.08mol);

浓硫酸(d=1.84)10ml(0.18mol);

10%碳酸钠溶液、无水氯化钙.

【物理常数】

化合物

名称

份子量

性状

比重

(d)

熔点

(℃)

沸点

折光率

(n)

溶解度

乙醇

乙醚

正丁醇

液体

915

正溴

丁烷

溴化钠

无色立方晶体

755

1390

可溶

略溶

不溶

浓硫酸

无色油状液体

10,35

340

(分化)

1-丁烯

气体

易溶

易溶

正丁醚

130,22

【仪器装置要点】

1.按教材p28图1.15-(3)装置仪器.

2.有害气体吸收装置的漏斗要靠近水面,但不克不及浸入水中,以免水倒吸.

纯化进程:

【操纵要点】

1.加料:

(1)溴化钠不要粘附在液面以上的烧瓶壁上.

(2)从冷凝管上口参加已充分稀释、冷却的硫酸时,每加一次都要充分振荡,混杂均匀.不然,因放出大量的热而使反响物氧化,颜色变深.

2.加热回流:

开始加热不要过猛,不然回流时反响液的颜色很快酿成橙色或橙白色.应小火加热至沸,并始终保持微沸状态.

反响时间约30min左右,反响时间太短,反响液中残留的正丁醇较多(即反响不完全);

但反响时间太长,也不会因时间增长而增加产率.

本实验在操纵正常的情况下,反响液中油层呈淡黄色,冷凝管顶端亦无溴化氢逸出.

3.粗蒸馏终点的判断:

(1)看蒸馏烧瓶中正溴丁烷层(即油层)是否完全消失,若完全消失,说明蒸馏已达终点.

(2)看冷凝管的管壁是否透明,若透明则标明蒸馏已达终点.

(3)用盛有清水的试管查抄馏出液,看是否有油珠下沉,若没有,标明蒸馏已达终点.

4.用浓硫酸洗涤粗产品时,一定先将油层与水层完全分隔,不然浓硫酸会被稀释而下降洗涤效果.

【本实验的成败关头】

反响终点和粗蒸馏终点的判断.

【本实验的问题】

1、什么时候用气体吸收装置?

如何选择吸收剂?

答:

反响中生成的有毒和刺激性气体(如卤化氢、二氧化硫)或反响时通入反响体系而没有完全转化的有毒气体(如氯气),进入空气中会污染情况,此时要用气体吸收装置吸收有害气体.选择吸收剂要按照被吸收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决定.可以用物理吸收剂,如用水吸收卤化氢;

也可以用化学吸收剂,如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和其它酸性气体.

2、在正溴丁烷的分解实验中,蒸馏出的馏出液中正溴丁烷通常应在下层,但有时可能出现在上层,为什么?

若遇此现象如何处理?

答:

若未反响的正丁醇较多,或因蒸镏太久而蒸出一些氢溴酸恒沸液,则液层的相对密度产生变更,正溴丁烷就可能悬浮或变成上层.遇此现象可加清水稀释,使油层(正溴丁烷)下沉.

3、粗产品正溴丁烷经水洗后油层呈红棕色是什么原因?

应如何处理?

油层若呈红棕色,说明含有游离的溴.可用少量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以除去游离溴.

反响方程式为:

Br2+NaHSO3+H2O→2HBr+NaHSO4

思考题

1、本实验中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硫酸的用量和浓度过大或太小有什么欠好?

作用是:

反响物、催化剂.过大时,反响生成大量的HBr跑出,且易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

太小时,反响不完全.

2、反响后的产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各步洗涤目的安在?

用浓硫酸洗涤时为何需用枯燥的分液漏斗?

可能含有杂质为:

n-C4H9OH,(n-C2H5)2O,HBr,n-C4H9Br,H2O

各步洗涤目的:

①水洗除HBr、大部分n-C4H9OH②浓硫酸洗去(n-C4H9)2O,余下的n-C4H9OH③再用水洗除大部分H2SO4④用NaHCO3洗除余下的H2SO4⑤最后用水洗除NaHSO4与过量的NaHCO3等残留物.

用浓硫酸洗时要用枯燥分液漏斗的目的是避免下降硫酸的浓度,影响洗涤效果.

如果1-溴丁烷中含有正丁醇,蒸馏时会形成前馏分(1-溴丁烷-正丁醇的恒沸点98.6℃,含正丁醇13%),而导致精制产率下降.

3、用分液漏斗洗涤产品时,产品时而在上层,时而在下层,你用什么简洁办法加以判断?

从分液漏斗中倒出一点上层液或放出一点下层液于一盛水试管中,看是否有油珠出现来判断.

4、为什么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前先要用水洗一次?

先用水洗,可以除去一部分硫酸,避免用碳酸氢钠洗时,碳酸氢钠与硫酸反响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分液漏斗中压力过大,导致活塞蹦出,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可进一步除去硫酸.洗涤振摇进程要注意放气!

5、用分液漏斗洗涤产品时,为什么摇动后要实时放气?

应如何操纵?

在此进程中,摇动后会产生气体,使得漏斗内的压力大大超出外界大气压.如果不经常放气,塞子就可能被顶开而出现漏液.操纵如下:

将漏斗倾斜向上,朝向无人处,无明火处,打开活塞,实时放气.

弥补:

1.加料时,如不按实验操纵中的加料顺序,先使溴化钠与浓硫酸混杂,然后再加正丁醇和水,将会出现何现象?

会有Br2产生

2.从反响混杂物中别离出粗产品1-溴丁烷时,为何用蒸馏别离,而不直接用分液漏斗别离?

反响完毕,除得到主产品1-溴丁烷外,还可能含有未反响的正丁醇和副反响物正丁醚.另外还有无机产品硫酸氢钠,用通常的分液办法不容易除去,故在反响完毕再进行粗蒸馏,一方面使生成的1-溴丁烷别离出来,另一方面粗蒸馏进程可进一步使醇与氢溴酸的反响趋于完全.

3.本实验有哪些副反响产生?

采纳什么措施加以抑制?

副反响:

H2SO4(浓)+CH3CH2CH2CH2OH→CH3CH2CH=CH2+H2O

H2SO4浓)+2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2OCH2CH2CH2CH+H2O

控制反响温度不要太高

4、后处理时,各步洗涤的目的安在?

为什么要用浓硫酸洗一次?

为什么在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前,首先要用水洗一次?

用等体积的浓硫酸洗涤除去粗产品中未反响的原料丁醇或溶解的副产品烯等.有机相依次用等体积的水(除硫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和未除尽的硫酸)和水(除残留的碱)

5.回流在有机制备中有何优点?

为什么在回流装置中要用球形冷凝管?

有机反响良多情况下是在溶剂、原料的沸腾温度或较低温度下进行的,为了避免溶剂、原料或产品逸出反响体系引起损失、带来污染及不服安因素,常需要采取回流装置.因为球型冷凝管冷凝面积大,遍地截面积不合,冷凝物易回流下来.

6、在正溴丁烷制备实验中,硫酸浓度太高或太低会带来什么结果?

硫酸浓度太高:

(1)会使NaBr氧化成Br2,而Br2不是亲核试剂.

2NaBr+3H2SO4(浓)→Br2+SO2+2H2O+2NaHSO4

(2)加热回流时可能有大量HBr气体从冷凝管顶端逸出形成酸雾.硫酸浓度太低:

生成的HBr量缺乏,使反响难以进行.

7、在正溴丁烷的制备实验中,各步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用硫酸洗涤:

除去未反响的正丁醇及副产品1-丁烯和正丁醚.

第一次水洗:

除去部分硫酸及水溶性杂质.碱洗(Na2CO3):

中和残存的硫酸.

第二次水洗:

除去残留的碱、硫酸盐及水溶性杂质.

8、在1-溴丁烷的分解实验中,蒸馏出的馏出液中1-溴丁烷通常应在下层,但有时可能出现在上层,为什么?

若未反响的正丁醇较多,或因蒸镏太久而蒸出一些氢溴酸恒沸液,则液层的相对密度产生变更,1-溴丁烷就可能悬浮或变成上层.遇此现象可加清水稀释,使油层(1-溴丁烷)下沉.

9、粗产品1-溴丁烷经水洗后油层呈红棕色是什么原因?

油层若呈红棕色,说明含有游离的溴.可用少量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以除去游离溴.反响方程式为:

Br2+NaHSO3+H2O→2HBr+NaHSO4

10、以溴化钠、浓硫酸和正丁烷制备正溴丁烷时,浓硫酸要用适量的水稀释目的是?

(1)下降浓硫酸的氧化性,避免副反响的产生;

(2)使生成的溴化氢气体充分溶解于水中,酿成氢溴酸与正丁醇充分反响.

11、写出正丁醇与氢溴酸反响制备1-溴丁烷的反响机理.并说明实验中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可逆反响的平衡向生成1-溴丁烷的标的目的移动?

此反响主要是按SN2机理进行的.机理如下:

实验中采纳了下列措施促使可逆反响的平衡向生成1-溴丁烷的标的目的移动.

(1)加了过量的浓硫酸.浓硫酸在此反响中除与NaBr作用生成氢溴酸外,过量的浓硫酸作为吸水剂可移去副产品水;

同时又作为氢离子的来源以增加质子化醇的浓度,使不容易离去的羟基转变成良好的离去基团H2O.

(2)参加适当过量的NaBr.过量的NaBr在过量的硫酸作用下就可以产生过量的氢溴酸.

(3)在反响进行到适当的时候,边反响边蒸馏,移去产品1-溴丁烷.

12、在制备1-溴丁烷时,反响瓶中为什么要加少量的水?

水加多好欠好?

为什么?

加少量水的作用:

(1)避免反响时产生大量的泡沫;

(2)削减反响中HBr的挥发;

(3)削减副产品醚、烯的生成;

(4)削减HBr被浓硫酸氧化成Br2.

加水的量不宜过量.因为正丁醇与氢溴酸反响制1-溴丁烷是可逆反响,副产品是水,增加水的量,倒霉于可逆反响的平衡向生成1-溴丁烷的标的目的进行.

13、加料时,为什么加了水和浓硫酸后应冷却至室温,再加正丁醇和溴化钠?

能否先使溴化钠与浓硫酸混杂,然后加正丁醇和水?

因为浓硫酸加水稀释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若不经冷却就加正丁醇和溴化钠,则在加料时,正反响和逆反响就立即产生,倒霉于操纵,甚至造成危险.若先使溴化钠与浓硫酸混杂,则立即产生大量的溴化氢,同时有大量泡沫产生而冲出来,倒霉于操纵,也倒霉于反响.

14、用正丁醇和氢溴酸制备1-溴丁烷,可能产生哪些副反响?

蒸馏出的粗产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可能产生的副反响有:

粗产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有:

正丁醇、正丁醚、水和少量的2-溴丁烷.

  ?

15、用浓硫酸洗涤产品是除去哪些杂质?

除杂质的依据是什么?

主要是除去正丁醇、正丁醚及水.因为醇、醚及水能与浓硫酸形成盐而溶在硫酸溶液中.另外浓硫酸有吸湿性.

16、不必浓硫酸洗涤粗产品,对反响产品的质量有何影响?

若不必浓硫酸洗涤粗产品,则在下一步蒸馏中,正丁醇与1-溴丁烷由于可形成共沸物(b.p.98.60C,含正丁醇13%),难以除去,使产品中仍然含有正丁醇杂质.

17、蒸馏粗产品时,应如何判断溴丁烷是否蒸完?

可以从下列几方面进行判断:

(1)蒸出液是否由混浊变成澄清;

(2)反响瓶上层油层是否消失;

(3)取一支试管收集几滴馏液,加小许水振动,不雅察有无油珠出现,若无则标明有机物已被蒸完.

18、加热后,反响瓶中的内容物经常出现红棕色,这是什么缘故?

蒸完粗产品后,残留物为什么要趁热倒出反响瓶?

加热后,反响瓶中的内容物经常出现红棕色,这是由于反响进程中,溴化氢被浓硫酸氧化成溴溶在了内容物中的缘故.蒸馏粗产品后,残留物趁热倒出反响瓶,不然,反响瓶中的残留物亚硫酸氢钠冷却后结块,很难倒出来.

19、粗产品用浓硫酸洗涤后,为什么不直接用饱和碳酸氢钠洗涤而要用水洗,然后加饱和碳酸氢钠洗涤?

这是因为刚用浓硫酸洗过的产品还含有良多浓硫酸(包含漏斗壁),若直接用饱和碳酸氢钠中和,则由于酸的量太多,酸碱中和产生大量的热,同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产生,极易在洗涤时溅出甚至冲出液体,不容易操纵,也造成产品的损失.为了使该中和反响不致于这么剧烈,故在加饱和碳酸氢钠之前,用水洗涤产品及其漏斗壁上的大部分浓硫酸.

20、在本实验操纵中,如何削减副反响的产生?

(1)加料时,在水中加浓硫酸后待冷却至室温,再加正丁醇和溴化钠;

(2)溴化钠要研细,且应分批加.反响进程中经常振摇,避免溴化钠结块和使反响物充分接触;

(3)严格控制反响温度,保持反响液呈微沸状态;

(4)加料时加适量的水稀释浓硫酸.

21、为什么在蒸馏前一定要滤除枯燥剂CaCl2?

产品1-溴丁烷的气相色谱阐发标明有少量的2-溴丁烷,它是如何生成的?

用无水氯化钙枯燥水分是可逆进程.若不滤掉,则蒸馏时,由于受热,CaCl2·

6H2O又会将水释放出来,这样就没有达到枯燥的目的.

2-溴丁烷极可能是副产品2-丁烯与HBr作用而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