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1787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知识分享方式与团队学习能力对团队创造力之影响Word格式.docx

Abstract

Creativityisimportantinteamworkbecauseitleadstomanybenefits.However,creativeteamsresultfromknowledgesharingamongmembers.Thisarticleinvestigatestheeffectsofknowledgesharingtypesonteamcreativityandthenanalyzestheinfluenceoftheteamlearningcapabilityonteamcreativityofknowledgesharinginteams.Byexamining65teamscollectedfromhigh-technologyfirmsinTaiwan.Wetestdirectandmoderatedrelationshipsbetweenknowledgesharingtypeswithteamcreativity.Resultsshowthatonlyinterpersonalinteractionknowledgesharingtypehasadirecteffectonteamcreativity.Furthermore,theresultshowsthatteamlearningcapability(i.e.,knowledgediscriminationandknowledgeapplication)haveeffects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echnology/documentationknowledgesharingtypeandactualexperienceknowledgesharingtype.Theoreticalandpracticalimplicationsarediscussed.

Keywords:

Knowledgesharing,Teamlearning,Teamcreativity

壹、導論

團隊學習與團隊創造力的重要性已是面臨知識經濟時代所必要的合作方式(Senge,1990)。

創意或創造力為創新的來源,任何形式的創意或創新都需要處理知識(Afuah,1998),相關研究已證實(Yli-Renko,Autio&

Sapienza,2001;

Zarraga&

Garcia-Falcon,2003),知識管理與創造力其間確實存在關聯性。

比如Kurtzberg&

Amabile(2001)提到,團隊創意方案的產生,有賴成員間的知識分享;

Hongetal.(2004)發現,知識分享與新產品發展有顯著的正向關係,可見團隊創造力的產生必須要取得新的知識,而知識管理相關活動為一個能激發創意的力量(Liebowitz,2001)。

因應外在環境變化,團隊學習為團隊創造力的必要條件,如何持續吸收新知識、共同學習,以有效回應外在環境(Lukas&

Bell,2000)。

由近來許多學者將團隊定位為資訊處理者,朝向團隊互動與資訊處理觀點(Hinszetal.,1997;

Levineetal.,1993)可看出,透過團隊運作,整合成員的知識與能力,能夠有效察覺環境的變動與顧客需求,提高成員對於情境的整體了解,藉此激發團隊的創意(Anderson&

West,1996)。

因此,在探討團隊創造力時,適合由團隊學習觀點來分析。

亦即,透過團隊內資訊處理與互動過程有助成員之資訊與知識的分享;

進一步地,整合個人洞察與專業知識,促使學習成果回饋至團隊(Crossanetal.,1999),有助於團隊創造力之提升。

團隊成員能否在團隊內進行知識的分享,是促進團隊創造力提昇的重要過程之一。

然而,團隊創造力表現可能會因為成員之吸收與整合能力而有所不同,如同Grant(1996)所言,單單獲得或擁有知識是不夠的,進一步地,知識必須被整合,透過知識分享機制將不同來源的專業知識進行整合,進而提昇團隊的績效。

亦即,團隊合作雖然是成員獲取知識以進行團隊創新的有利方式,但是團隊不必然可以從中獲得益處,當成員無法辨識哪些知識對自己有用以及有效地應用至團隊任務時,則知識交換對於知識創造的可能性便受到限制,必須有系統、有組織地將知識加以吸收、整合與應用才可以。

比如:

Szulanski(1996)認為,要激發成員新知識與創意,有賴其對於知識之吸收與整合。

Cohen&

Levinthal(1990)提出吸收能力(absorptivecapacity)的概念,將其視為認知外部資訊的價值,消化及應用該資訊的一種能力,並認為獲得並善用知識是使組織具創新能力的關鍵要素。

Liu&

White(1997)與Zahra&

George(2002)均指出,吸收能力會影響創新,即創新乃是由吸收能力與新知識所綜合趨動的。

此外,Grant(1996)與Teeceetal.(1997)則強調知識整合能力對於組織學習的重要。

所謂整合能力意謂團隊擷取、重新組合知識,並予以有效應用至團隊任務的能力(Grant,1996;

Li&

Calantone,1998)。

亦即,團隊透過各種知識之集合,並予以重新拆解、組合與應用到團隊任務,以提升團隊之創造力(Madhavan&

Grover,1998)。

綜合上述,吸收能力與整合能力在團隊獲取與應用知識,具體融入團隊任務中,藉以提升團隊創造力表現,扮演關鍵性角色。

團隊創造力在個人創造力與組織創造力間扮演一連結的角色(Chen,2006)。

為了產生創新的想法,進一步將這些創新想法轉變為有用的科技、產品或服務,團隊模式被組織廣泛地運用(Thamhain,2003)。

團隊是組織進行知識創造與知識分享活動之基本單位,團隊運作過程,成員彼此間透過資訊、知識的交換與分享,以產生創意的想法與方案。

可見,團隊層次創造力議題是值得研究的(Chen,2006)。

然而,過去有關創造力的研究大都將焦點放在個人(Leendersetal.,2003),包括個人人格特質與創造力關係的研究(Scott&

Bruce,1994;

Ford&

Gioia,1995)、探討個人創造力人格、工作情境與員工績效間的關係(王精文,2007);

抑或將焦點放在整體組織,探討員工知識交換與組合能力對於公司之創新與卓越績效的影響(Nahapiet&

Ghoshal,1998)、研究知識管理相關活動與創新績效的關係等(廖述賢,2006;

李元墩,2007),相較之下,團隊層次創造力方面的研究則較為缺乏(Leonard&

Swap,1999;

RogerTh.etal.,2004)。

在RogerTh.etal.(2004)與Cheungetal.(2007)之研究中更提到,團隊層級有關創新與知識關係之實證研究嚴重不足。

有鑑於此,本研究將以問卷調查方式,從知識基礎理論與團隊學習觀點,瞭解成員如何透過知識分享方式,促使團隊經由多樣化的知識累積而激發其創造力表現,以及成員對於所獲知識之吸收與整合等團隊學習能力,如何干擾知識分享方式與團隊創造力之關係。

所謂吸收能力包含吸收有價值及產生新價值的知識或行為,其可促使知識接收者易於吸收、消化與應用新知識(Cohen&

Levinthal,1990);

Tripsas(1997)發現,當接收者擁有足夠的知識吸收能力,才能從外部獲得新資訊並辨認此資訊是否有價值。

而知識整合能力則是組合現存的知識和新取得的知識,藉由不同方法解釋知識,使之結合為一新知識的能力(Zahra&

George,2002)。

總而言之,本研究目的除了探討何種知識分享方式有助於團隊創造力之提昇外;

進一步地,更剖析知識吸收與整合等團隊學習能力,如何調節知識分享方式對於團隊創造力的影響。

貳、文獻探討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已成為組織最重要的資產之一。

任何形式的創意或創新都需要有新知識,而這些知識往往是藉由成員間的知識分享所產生。

底下從知識基礎與團隊學習觀點,分別探討團隊創造力、知識分享與團隊學習之概念。

一、團隊創造力

創造力為一種創造的能力(Karlqvist,1997)。

高科技公司的成長與生存,往往取決於人員的創意與創新,也就是團隊成員是否具備創造出新服務、新產品以及新製程的構想與能力(Van-Gundy,1987)。

有關創造力之概念,Amabile(1983)與Zhou&

George(2001)認為,創造力為新奇、適合、有用、正確或對工作有價值的反應能力,經由表達意見而產生;

Leonard&

Swap(1999)曾提出,團隊創造力的四項特徵,包括團隊創造力需要擴散性思考,以思考出新穎的構想;

將新穎的構想表達出來,或與他人溝通討論;

團隊創造力須有聚斂性思考,透過討論或爭辯的過程,團隊成員達成共識;

達成共識的構想必須具備有用性。

可見,團隊創造力乃是人與人互動並運用想像力激發新的方法與概念,以解決相關問題之能力(Klausmeier,1985;

King&

Anderson,1990)。

透過成員彼此相互討論,將知識擴散到其它成員,將會有助於團隊創造力的提昇。

綜合上述,本文將團隊創造力定義為成員藉由知識分享方式,獲取任務相關知識,激發有效用之創新想法的能力。

二、知識分享

知識基礎觀點,將組織視為一知識庫,此一知識庫中之知識有些是儲藏在手冊、檔案、以及機器設備等有形之實體上,有些則是在組織成員個人身上(方世杰,2005)。

因此,如何促進這類知識的分享是有效創造與應用知識的重要課題。

知識分享其實是一種知識移轉(Wijnhoven,1998),Dixon(2000)認為,知識移轉是組織成員透過各種工具與程序,包括知識資料庫、最佳實務研討會、科技、跨功能團隊、電子郵件與群組軟體等來進行知識分享。

Nonaka&

Konno(1998)以「場」的觀念來解釋知識轉換過程。

「場」提供發展個人或團體的知識平台,包括起源場:

指個人透過實體的、面對面的方式來分享情緒、經驗和心智模式;

互動場:

透過組成團隊或小組的方式,從彼此的對話中,將知識分享給他人;

位元場:

透過資訊科技來交換與結合知識;

以及訓練場:

藉由資深顧問或在職訓練來促進知識的分享。

Davenport&

Prusak(1998)亦提出組織知識分享的方式,包括面對面的會議、茶水間與談話室、研討會與開放論壇、夥伴合作與師徒傳承、電子科技。

可見,知識分享乃是一種溝通的過程,包括知識擁有者以演講、著作、行為、建構檔案知識庫或其它方式與他人進行溝通;

知識需求者以觀察、模仿、傾聽或閱讀等方式來理解。

因此本研究將知識分享定義為,團隊成員將本身擁有之專業知識、技能,透過不同的傳遞方式分享給其他成員,使團隊成員可藉由知識分享過程,獲得相關知識,以利團隊任務之進行。

三、團隊學習

組織是由團隊所組成,團隊在組織中漸漸成為最關鍵的學習單位。

團隊學習係指成員藉由獲取知識與能力來改善行動的程序(Fiol&

Lyles,1985)。

亦即,透過成員間彼此分享資訊、共同討論問題以及尋求新的洞察,產生知識創新並且提昇團隊知識與能力(Edmondson,2002;

Argoteetal.,2000)。

Argoteetal.(2000)提出團隊學習的過程包括,建構階段:

建立工作團隊,藉由適當人員的相互調整建立共同學習目標與互動方式,並提供相關訓練,此時資訊仍屬於個人擁有;

運作階段:

強調團隊內成員知識分享與整合過程;

以及重新建構階段:

成員充分使用各種資訊,並將其轉化至工作中。

最後則透過與其他群體互動與關係建立階段,獲取更多的資訊以提昇學習內涵。

故此,本研究由團隊學習切入,認為團隊學習能力可將個人的知識與經驗匯聚,累積與改變其知識基礎,改善執行價值活動的效能與效率,使得團隊能力可以更新或強化(Helleloid&

Simonin,1994)。

也就是說,團隊若能透過不斷地知透過知識的吸收與整合過程,即可以使其經由多樣化知識的累積而激發創新(Cohen&

Levinthal,1990)。

參、概念架構與研究假說

一、研究架構

根據知識基礎觀點(Knowledge-BasedView),知識是鑲嵌、散佈在不同的載體裡,知識的流通與分享固然重要,但知識吸收與整合才是關鍵。

如同Tsai(2001)在其文章中所提,影響組織之創新與績效的因素,包括外部知識存取(externalknowledgeaccess)以及內部學習能力(internallearningcapacity)。

組織位於網路中樞位置雖然能方便獲取新的知識,不過較佳的學習能力才能成功地應用與複製新知識。

在團隊學習的過程中,知識接收者若缺乏足夠的學習能力,便無法完全吸收並融合所接收的知識(Cohen&

可見,知識分享過程,接收者之學習能力,包括知識分析、處理、解釋與整合、應用對於組織創新績效之重要(Szulanski,2000)。

不同觀點或新知識為創造力的基礎(Drucker,2002),團隊創造力可視為知識分享與團隊學習的結果。

知識分享與創造力確實存在某種關係(Yli-Renkoetal.,2001),不過Jacob(2002)則提到,知識分享對於創造力的影響,會受到某些因子所干擾;

Tsai(2001)研究中更發現,組織之內部學習能力會調節其外部知識存取對於組織創新與績效的影響。

因此在研究團隊創造力影響因素時,需同時涵蓋知識的分享與團隊的學習兩層次。

亦即除了考量知識分享方式,包括透過人際互動或經由文件或科技方式將知識在團隊中進行傳播外;

更重要地,知識分享過程中,團隊是否能系統化地將知識進行吸收與整合的團隊學習能力,可能會調節團隊創造力表現。

綜合上述,本研究融合知識基礎與團隊學習觀點,主張團隊除可透過成員間之知識分享獲取知識提升團隊創造力外,同時亦需瞭解團隊學習能力在其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清楚剖析其間之關連。

整個研究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研究架構

(一)知識分享方式與團隊創造力之關係

知識基礎觀點強調知識是一種能產生優勢的資源(Grant,1996),團隊透過成員間知識的傳遞與分享,有助於創造力的提昇;

相反地,若缺乏重要的技術知識或專業技能,將使創造力無法展現(Madjaretal.,2002;

Chen&

Lin,2004)。

Zarraga&

Garcia-Falcon(2003)發現,團隊成員的多面對話、溝通有利於創造力的提昇;

Catherine&

Ulrich(2000)認為,團隊任務執行時,成員若能把工作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積極主動透過管道進行溝通與分享,對團隊創造力將有所幫助。

也就是說,成員藉由知識分享汲取靈感,除可激勵成員以新的方式從事工作、提出改善或富創意的構想外,在創造力方面也會有明顯的增進(Cross&

Parker,2004;

Yli-Renkoetal.,2001)。

而在Nonakaetal.(2000)、Becerra-fernandez&

Sabherwal(2001)與Goldetal.(2001)研究中則提到,資訊科技可連接相關的知識與資源,比如透過網際網路、電子文件方式獲取知識,會影響技術與知識的創新。

亦即,透過資訊科技的使用,將多方的資訊與知識建置成電子檔或其它數位化資訊,可讓成員快速找到所需的資訊與知識,進而產生創新的想法(Goodman&

Darr,1998)。

除此之外,團隊成員具有影響其他成員創造力的潛在性,模仿其他成員或學習其專業技能,對於整體創造力的提升亦有所幫助(Woodmanetal.,1993)。

在Zhou(2003)之研究中發現,成員彼此間的觀摩與學習,可使成員獲得相關的技能與策略,對於團隊的創造力有正面的影響;

Treffinger(1992)則認為,透過親身工作經驗,體驗不同的知識與技能,有助於創造力的提昇。

可見,團隊運作過程,成員藉由實作抑或親身經歷方式,可獲得專案所需知識,進而促進整體之創造力。

然而,不同知識分享方式所傳遞的媒體豐富程度不同(Daft&

Lengel,1986),帶來不同的知識分享效果,反應在團隊創造力之表現上亦可能有所不同。

據此,本研究建立以下假說:

H1:

不同的知識分享方式對團隊創造力有不同的影響效果

H1a:

科技/文件知識分享方式對團隊創造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效果

H1b:

人際互動知識分享方式對團隊創造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效果

H1c:

實際體驗知識分享方式對團隊創造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效果

(二)知識分享方式、團隊學習能力與團隊創造力之關係

所謂知識吸收為成員對技術發展的察覺、確認新知識與資訊是否有價值,加以吸收並予以調適與應用的能力(Cohen&

Levinthal,1990;

Mowery&

Oxley,1995;

Garud&

Nayyar,1994)。

知識吸收能力不僅為成員能否充份接收與運用知識之關键(Zahra&

George,2002),對於創造力的提昇亦有所影響(Gupta&

Govidarajan,2000;

Daghfous,2004)。

比如Tsai(2001)與Kim&

Mauborgne(1997)發現,成員有足夠的知識吸收、辨識能力,才能從其它成員或單位學習與接收知識,進而激發新的想法;

Zahra&

George(2002)認為,有能力對既有或新獲取的知識予以詮釋、理解進而加以應用,可創造新的作業方式;

Levinthal(1990)認為,成功地吸收與應用獲取之知識,可產生新的價值。

除此之外,Teeceetal.(1997)指出,當成員對於知識的結合、重組與彈性能力愈好時,愈能以有效率的方式獲取知識,會影響成員的創新想法;

Chen&

Lin(2004)認為,成員能彈性、迅速地整合所知的資訊與知識,有助於創造力的提升;

Kougt&

Zander(1992)強調,透過整合目前知識與技術,將原有的知識用不同的方式廣泛地重新結合與詮釋,可促進成員創意之產生(Teece&

Pisano,1994)。

由上面的討論可以發現,在知識分享與傳遞過程中,當成員具備較佳的知識搜尋、吸收、結合與詮釋等能力時,更能將過去相似專案之經驗應用在新的專案上,藉以提升其知識與技術的創新。

H2:

團隊學習能力會干擾知識分享方式對於團隊創造力的影響

H2a:

高的知識吸收能力(應用能力、辨識能力)比低的知識吸收能力,其知識分享方式對於團隊創造力有較強的正向影響效果

H2b:

高的知識整合能力(整合彈性、整合效率、整合範圍)比低的知識整合能力,其知識分享方式對於團隊創造力有較強的正向影響效果

二、變數的操作化定義與衡量

(一)知識分享方式

知識分享乃為團隊成員透過各種管道或媒介,以親自示範、書面文件、技術工具、口頭溝通等方式,將內隠或外顯知識傳達給其它成員的情況。

不同性質的知識應以不同的方式來進行知識分享(Lahti&

Beyerlein,2000),本文依據上述有關知識分享之文獻,透過實地訪談與內容分析結果,瞭解高科技團隊成員透過多重管道傳遞知識,包括:

師徒傳承、親自示範、研討會議、小組研討、聯誼交流、網路社群、技術文件、講習訓練、親自體驗等,達到知識的分享與交換。

底下乃據此進一步探究其與團隊創造力之關連。

(二)團隊學習能力

本研究對團隊學習能力之衡量,主要參考Cohen&

Levinthal(1990)、Grant(1996)及Zahra&

George(2002)之觀點,包括知識吸收能力與知識整合能力。

其中知識吸收能力意指成員辨識、理解、消化與使用所搜尋相關知識之能力;

知識整合能力為成員擷取、重新組合知識,並予以應用至任務之能力。

(三)團隊創造力

團隊創造力乃是人與人互動並運用想像力激發新的方法與概念,以解決相關問題之能力(Klausmeier,1985;

Anderson,1990),本研究之團隊創造力量表主要依據Zhou&

George(2001)之論點而設計,共十一題,主要在瞭解團隊過程中,成員如何將創新構想,加以推廣或運用,以達成專案目標的過程。

三、採樣對象

高科技公司為求生存與發展,非常依賴知識與技術,以提昇其創新能力。

本研究針對知識密集之高科技公司團隊成員進行調查,瞭解團隊成員知識分享與團隊創造力之關連。

在問卷發放上,除透過104人力銀行網站之電子資訊產業專區所提供之國內中南部公司名單,利用網路查詢該公司相關資料,以電話與電子郵件聯繫,確認有配合意願之公司,包括電子公司8家、資訊公司12家外;

亦經由同儕介紹,針對11家電子公司、6家資訊公司、15家半導體公司與13家通訊公司進行資料蒐集,合計65家高科技公司。

在問卷填答對象方面,經由電話與電子郵件尋問,確認65家公司中可配合填寫之團隊數量,選擇成員為3人以上、進行軟硬體設計與開發、新產品或其它相關技術研發之專案團隊進行調查,合計本次調查團隊數共84個。

肆、資料分析

一、基本資料分析

本研究對象鎖定台灣地區65家高科技公司之84個專案團隊進行調查,共發出354份問卷,回收183份,回收率為51.6%。

剔除填答不完全或不適用之無效問卷26份,有效問卷157份(其中團隊回收率60.7%)。

在團隊資料方面,團隊平均人數為6-7人,專案持續時間平均為7-8個月;

專案任務包括IC設計佔29.4%、設備應用軟體開發佔27.4%、電腦系統開發佔23.5%、硬體製程研發佔19.7%。

至於個人資料方面,男性佔79.7%;

平均年齡為28.9歲;

學歷以大學、碩士為主,分別佔31.6%與68.4%

二、信度與效度分析

本研究之問卷遂參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