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热点素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2186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热点素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热点素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热点素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热点素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热点素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热点素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热点素材.docx

《高考地理热点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热点素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热点素材.docx

高考地理热点素材

高考地理热点素材

一.考点呈现:

(一)2010高考题与热点

热点: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选择题7、8题,黄河三角洲海岸变化;开发方式

热点:

上海世博会

26题长江三角洲工业发展条件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选择题1、2题,城市化对郊区农业影响

热点:

西南大旱

选择题5、6题,喀斯特地貌(西南最典型);

29题西南地区,地理考查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及调整方向(西南地区水能资源占全国60%以上)

(二)复习方法

关注热点,侧重的是分析评价;以现实生活的素材为情境,侧重的是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只是借助于热点的外壳,将学科知识逐一体现。

对热点问题的复习,切忌一味追求广泛、新颖,而陷入众多的资料和阅览纷繁的新闻中,淡化了热点问题和地理科学的联系,至于将热点问题搞得沸沸扬扬、草木皆兵,就更没有什么必要。

在复习中,应立足地理学科分析热点问题,学会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明确信息资料与教材内容的关系,以及解答问题的思路,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三)2010—2011热点汇总

1.宇宙探索与极地科考---嫦娥二号、南北极科考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支援新疆建设

3.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俄石油管道、京沪高铁

4.重大体育盛会---广州亚运会

5.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6.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

7.海水西调工程

8.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中东北非动荡、朝核问题

9.全球极端天气和重大自然灾害

二.能力搞高(热点精析)

热点一宇宙探索与极地科考

(1)嫦娥二号发射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像、获取极区表面数据。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

我国四个卫星发射基地:

酒泉、西昌、太原、文昌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农历八月二十四)18时59分左右,在西昌(102°E、28.2°N)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二号”卫星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托举中成功发射,并准确入轨。

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于次日凌晨3点39分钟左右传回首幅地月成像照。

(2)第27次南极科考

材料二“雪龙号”此次于2010年11月11日从深圳出发前往南极进行科学考察任务,途径澳大利亚,于2010年12月6日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进行燃料供应及人员接送工作。

在完成

大洋调查和科学考察,对南极内陆进行科考及对中国南极内陆站——昆仑站各方面的供应和后勤保证的考察后,有102名科考人员、37名船员于2011年2月26日从南极随“雪龙号”返行回国,目前该轮正通过西风带,计划3月底将抵达上海。

(3)第4次北极科考

材料三北京时间8月20日15时38分,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成功到达北极点,并随后进行了科学考察作业,创造了我国历次北极考察队到达北冰洋最北的考察纪录。

(4)其他: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天宫一号”实验室,“神舟八号”飞船,太阳风暴等

材料二北京时间2011年4月10日4时47分,我国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正加速建设全球导航系统。

主要考点:

1:

天体系统、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2:

月球环境特点:

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分析

3:

南北极科考站:

极地俯视图判读、极地独特的天气、气候特点、最近航线

4:

太阳活动周期,对地球的影响

5:

卫星发射基地区位条件分析,我国四个基地的区位比较

热点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支援新疆建设

2010新疆工作会议和喀什经济特区成立

材料一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在北京召开,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率先在新疆进行资源税费改革。

5年后全区人均GDP将达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和全国一并达到小康水平。

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加快超常规发展步伐,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主要考点:

(去年热点,但考虑到新疆的特殊性应继续关注)

1:

新疆自然地理:

天山南北差异;风力作用及地貌;内流河特征

2:

绿洲农业:

棉花、瓜果

3:

石油天然气开发,从中亚进口石油天然气的中转地

4:

荒漠化原因与防治

热点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俄石油管道、京沪高铁

(1)中俄原油管道投入商业运营

材料一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穿越中国边境,途经黑龙江和内蒙古,止于大庆末站,管道全长近1000公里,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最大年输油量3000万吨。

据统计,2009年中国原油消费达3.88亿吨,其中自产1.89亿吨,进口1.99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

中国海关方面提供的数据说,依照目前国际原油价格测算,1500万吨原油将为中俄两国增加约80亿美元贸易额。

中俄原油管道是中国四大油气资源进口通道之一,其他三条是中哈原油及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海上通道(船运石油和液化天然气)。

主要考点:

(结合能源问题分析,参考跨区域资源调配)

1:

中国面临的能源问题

2:

中俄石油管线建设;中哈石油管线建设;中缅石油管线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等线路选择、影响(意义)

3: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及变化;石油进口地、进口途径多元化等

4.水利工程建设---南水北调

(2)中国高速铁路的修建

材料二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连接中国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的京沪高铁,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运营时速最快、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京沪高铁开通后,将缓解京沪间及沿线客运紧张局面。

京沪高铁全线设24站,从北京南站出发,经过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市,终到达上海市虹桥站。

主要考点:

1: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2:

交通线建设的区位分析

3:

交通线建设的政治经济社会意义

热点四重大体育盛会---广州亚运会

材料二第十五届亚运会于2006年11月28日---12月15日在卡塔尔的多哈举办,2010年11月12日---27日广州承担起第十六届亚运会的重任。

主要考点:

1: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

2:

民工荒;人口流动;

3:

城市群建设

4:

泛珠三角区域,不同经济水平省区的经济联系

热点五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六次人口普查经国务院批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

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主要考点:

1: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

2:

我国人口增长特点;

3:

人口政策;

4:

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原因及影响

热点六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

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要求,以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

考点:

武汉都市圈;二汽迁移原因分析;长江中游河流特点;武汉的交通地位;武汉成为长江谷地三大火炉原因;各地的纪念活动等等。

热点七海水西调工程

材料一2010年11月5日,“海水西调高峰论坛”在乌鲁木齐市召开,论坛提出了“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设想。

该设想是:

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

“海水西调”的基本思路是:

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大量海水依靠西北丰富的太阳能自然蒸发,作为湿润北方气候的水汽供应源增加降雨,从而达到治理我国沙漠、沙尘暴,彻底改变华北、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的目的。

考点:

异想天开的设想,但含有许多地理原理知识:

沙漠湖泊的生态意义;水循环原理;荒漠化防治

热点八世界政治经济

(一)坎昆会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坎昆举行。

在此之前,11月20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2010年可能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一年。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球地表气温为摄氏14.73度,是130年来地表气温的最高值。

德国地球危机研究所也发布类似数据:

2010年前9个月除创下130年来最高地表气温外,还在多个地区创下有记录以来的区域最高气温。

俄罗斯创下摄氏37.8度的气温记录,巴基斯坦创下摄氏53.5度的气温记录,美国洛杉矶的气温一度达到摄氏45度。

伴随全球气候变暖,人类会面临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

主要考点:

1:

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应对措施

2:

极冰融化与西北航线、东北航线、对世界世界贸易,生态环境的影响(清华自主招生地理试题)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

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也门、约旦、沙特、巴林、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区似乎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内部原因:

1.高失业率,联合国最近发表一份阿拉伯国家发展报告称,2005年阿拉伯国家总体失业率高达14.4%,远高于同期全球6.3%的平均水平。

特别是青壮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成为部分阿拉伯国家经济安全的最大威胁。

2.政治腐败,埃及腐败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行政缺乏透明度,以及某些政府工作人员个人丧失职业道德和操守。

此外,政府部门在选拔干部时没有仔细甄别也是腐败现象滋生的原因之一。

3.贫困问题,阿拉伯国家的贫困率一直居高不下,黎巴嫩和叙利亚的贫困率为28.6%-30%之间,埃及为41%、也门高达59.9%。

据此推算,大约有6500万阿拉伯人生活在贫穷中。

另外,贫富分化现象也较严重。

4.经济衰退,一些阿拉伯国家拥有巨额石油收入,掩盖了其经济体本身存在的漏洞。

这些收入大多投资于外币资产和境外以及国防和军队,真正用于实体经济的规模较小,这加剧了阿拉伯国家经济衰退。

主要考点

1:

中东北非石油资源特点、战略位置

2:

民族、宗教等

3:

中东北非动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直接影响是油价上涨

4:

能源安全;石油储备基地建设

5: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热点九全球极端天气和重大自然灾害

(1)中国:

南冻北旱、舟曲泥石流等

(2)世界:

北美和欧洲暴雪、巴基斯坦洪灾、巴西的洪水和泥石流、澳洲洪灾等

(3)新西兰地震、日本地震、缅甸地震

材料一2011年2月22日中午12时51分,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距离地表仅有4公里。

材料二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4.7度,东经97.9度,震源深度约10公里。

材料三北京时间3月11日13点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8级地震后纠正为9.0级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强的一次地震,震中(北纬38.1,东经142.6)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1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引发了巨大的海啸,并导致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

失。

材料四人民网3月24日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3月24日21时55分在缅甸(北纬20.8,东经99.8)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主要考点:

1:

地震灾害知识,地震的次生灾害(火灾、海啸、核电站安全)

2:

寒潮灾害及次生灾害(大风、暴雪、冻雨、海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