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2253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8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docx

初中生物常见地趣味地实验

1.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2.观察水绵

3.观察叶片的结构

4.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5.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

6.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7.观察细菌的形态

8.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9.观察血液的流动``

10.观察鸡蛋的结构

11.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

实验12: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13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14:

烟草浸出液对鱼呼吸的影响

15、细胞的作用

16、生物小实验:

面包霉菌

17、生物小实验:

白花变色

18、生物小实验:

鸡蛋冒汗

实验19:

生物电池的制作

实验20:

琥珀”标本的制作

实验21:

玻璃棒能点燃冰块

实验22:

蛋壳刻画

23、生物小实验:

鱼尾的作用

24、生物小实验:

水培植物

25、生物小实验:

植物的向光性

26、生物小实验:

根吸收水分

27、细胞的作用

28、纸片诱蝶

29、纸上产卵小实验

30、吃叶趋化性

31、镰孢菌实验:

32、线虫来源:

黄瓜、西红柿、苦瓜根瘤部位。

33、黄豆发芽率初步实验方案

34、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35、腐乳的制作

 

1.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目的要求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细胞的结构2、初步学会画细胞的结构

材料用具:

显微镜、稀碘液、生理盐水、清水、消毒牙签,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洋葱

方法步骤:

根据下面提供的两组实验,分组(或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实验结束后交流实验结果和体会

1、制作临时装片2、观察细胞结构A观察视野内参照图找细胞及各部分结构B画图并标注名称

讨论1、制作临时装片大致分为哪几个步骤?

2、人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比较他们的异同。

2.观察水绵

目的要求:

通过显微镜观察水绵的结构

材料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标本瓶、滴管、水绵等

方法步骤

1、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夹住少量的水绵放在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将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注意观察每一条水绵的形态。

3、对照课本上的图片,一个水绵细胞的结构

讨论:

1、水绵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水绵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3、影响实验观察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3.观察叶片的结构

目的要求1、练习制作徒手切片2、认识叶片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材料用具

新鲜的植物叶片,清水、双面刀片,镊子,毛笔,培养皿,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1用镊子取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平展在载玻片上

2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载玻片上叶片3、将切下的薄皮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4、用毛笔蘸取最薄的一片,将切面平整展放在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制成临时切片。

5、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6、用镊子从新鲜植物叶片上分别撕取一小块上表皮和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对照图示观察植物的保卫细胞和气孔

讨论:

1、描述保卫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气孔在上、下表皮的分布特点。

2、描述叶肉细胞、表皮细胞的形态以及排列特点。

4.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目的要求:

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2、验证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材料用具

盆栽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等

方法步骤

1、将生长旺盛的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选一叶片,用黑纸片把该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该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3、将该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

4、取出黄白色叶片并用清水漂洗,然后平铺在培养皿里,滴加碘液,

5、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讨论:

1、脱去绿色的叶片遇碘后有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3、为什么要把天竺葵地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4、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脱色时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5.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

目的要求:

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材料用具:

活鲫鱼、鱼的骨骼标本,清水、玻璃钢等

方法步骤:

1、观察鲫鱼的体色,体型、鳞片。

认识各种鱼鳍2、观察各种鳍如何配合鱼的运动3、观察鱼口的开合与鳃盖后缘的张合之间的关系4、触摸鱼的体表,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5、观察了解鱼鳃的结构6、观察鱼的骨骼标本,了解鱼脊柱的构造特点。

讨论:

1、鱼类的体形和体色,在鱼的水生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2、描述鱼各种鳍的作用?

3、鱼口与鳃盖的交替张合,在鱼的水生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4、鱼的脊柱是如何构成的?

背鳍:

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若失去,会失去平衡而侧翻。

胸鳍和腹鳍:

平衡,若失去,鱼体会左右摇摆不定。

尾鳍:

决定运动方向,若失去,鱼不会转弯。

臀鳍:

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若失去,身体轻微摇晃。

鱼鳍还有感知水流的作用,故不能失去。

6.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目的要求:

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知道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

材料用具:

饥饿的小动物,小木桩,细绳和食物

方法步骤

1、用细绳的一端拴一只饥饿的小动物的适当部位

2、在教室外找一块空地,将两根木桩钉在地上,两木桩之间相距30-------50厘米

3、将细绳的另一端拴在木桩上,在地面的适当位置放一些食物,将细绳绕过第二根木桩使动物不能直接取到食物

4、观察动物的行为,并记录动物怎样解决问题及尝试的次数

5、过一段时间再重复这个实验,观察并记录动物尝试的次数有无变化。

注意问题:

1、要离开适当的距离观察,不要惊吓动物

2、要注意安全,防止被动物咬伤

讨论:

1、实验动物是怎样取得食物的?

(经过多次尝试最终绕开第二根木桩而取得食物)2、重复试验中动物取得食物的尝试的次数有什么变化?

(尝试的次数减少)3、不同的动物学会绕道取食有快慢差别吗?

(有越是高等的动物尝试的次数越少)

7.观察细菌的形态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

2、通过观察细菌的永久装片,知道细菌的形态特点。

材料用具

显微镜,细菌的永久装片

方法步骤

1、将细菌的永久装片安装在显微镜上,用低倍镜观察,

2、移动装片,将欲观察的对象移到视野的中央

3、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4、慢慢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5、仔细观察各种形态的细菌,并绘出看到的细菌形态简图

讨论:

1、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为什么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对象?

(主要是高倍镜下能观察的物体范围较小,不易找到观察目标,其次使用高倍物镜寻找观察对象容易压破镜头)2、转换高倍物镜时,为什么要转动转换器而不是直接扳动物镜?

3、你观察的细菌形态有那几种?

8.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目的要求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材料用具

锥形瓶,玻璃管,橡皮管,澄清的石灰水

方法步骤

1、向甲乙两个锥形瓶内注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2、缓慢吸气和呼气,吸气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切勿将石灰水吸入口中)呼气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

3、观察甲乙两个锥形瓶内澄清的石灰水发生的变化。

讨论:

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手交替捏紧或松开橡皮管?

2、两个锥形瓶内石灰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9.观察血液的流动

目的要求

1、了解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情况

2、尝试辨别血管的种类

材料用具:

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花,活的小鱼等

方法步骤

1、将小鱼放在培养皿内,用湿棉花抱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保持鱼体湿润,小鱼要露出尾鳍

2、待小鱼安定后,把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小鱼的尾鳍

3、观察并记录鱼鳍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情况,要特别注意红细胞在最小的血管中流动的情况

注意:

要善待小鱼,结束后,放生

讨论:

1、在粗细不同的血管中,血液流动的速度是否相同?

2、你能观察到几种不同的血管?

10.观察鸡蛋的结构

目的要求

认识鸡蛋的结构,知道各部分的组成部分的功能

材料用具

新鲜鸡蛋,培养皿,镊子

方法步骤

取新鲜的鸡蛋,打破卵壳,将其内容物倒入培养皿内,对照鸡蛋结构示意图,观察鸡蛋的各部分结构

讨论:

鸡蛋的各部分结构具有什么作用?

11.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

目的要求:

了解植物的呼吸

材料用具:

萌发的黄豆种子,澄清的石灰水,清水,蜡烛,透明的保温杯,温度计,燃烧匙,试管,玻璃导管,漏斗等

方法步骤:

1、将萌发的黄豆种子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两份分别装入甲乙保温杯中,将另外两份煮熟并冷却后分别装入丙丁杯中

2、甲乙丙丁杯中各插入一只温度计,读数并记录,过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记录各温度计的读数

3、拔掉甲丙杯的塞子,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燃烧情况

4、乙丁杯均按下图装置进行改装,过一段时间后,往杯内注入清水,将杯内的气体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讨论:

1、实验步骤2、3、4的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该实验必须用四个保温杯吗?

该实验这有设计有什么道理?

(比一定用四个杯子)(便于比较对照,减少实验环节)

实验12: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

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如:

葡萄糖+2Cu2++4OH—加热葡萄糖酸+Cu2O↓(砖红色)+H2O

即Cu2+被还原成Cu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化过程为: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淀粉遇碘变蓝色。

2、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

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分,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中。

在化学组成上,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与这些酯有关的物质。

脂类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主要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浆内。

在病理检验中,脂类染色法最常用以证明脂肪变性,脂肪栓以及肿瘤的鉴别。

脂类染色使用最广泛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苏丹Ⅲ,苏丹Ⅳ等。

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

经研究认为组织中脂质在液态或半液态时,对苏丹染料着色效果最好。

根据这一原理,适当提高温度(37℃-60℃)对组织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处的。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橙红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胆脂素呈淡红色,脂肪酸不着色,细胞核呈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

(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

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4、淀粉的鉴定:

马铃薯匀浆。

四、实验用具:

双面刀片、试管(最好用刻度试管)、试管夹、试管架、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五、实验试剂:

1.斐林试剂(包括甲液:

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和乙液:

质量浓度为0.05g/mLCuSO4溶液)

2.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3.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

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和B液:

质量浓度为0.01g/mLCuSO4溶液)

4.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5.碘液

6.蒸馏水

六、方法步骤:

一、可溶性糖的鉴定

操作方法

注意问题

解释

1.制备组织样液。

(去皮、切块、研磨、过滤)

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

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组织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将产生的颜色掩盖。

2.取1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组织样液。

 

 

3.向试管内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试剂,振荡。

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

 

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

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OH)2在70~ 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CuOH生成。

4.试管放在盛有50-650C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观察到溶液颜色: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最好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使试管底部不触及烧杯底部,试管口不朝向实验者。

也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

防止试管内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缩短实验时间。

 

二、脂肪的鉴定

操作方法

注意问题

解释

花生种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叶薄片,将薄片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吸水纸吸去装片中的水。

干种子要浸泡3~4小时,新花生的浸泡时间可缩短。

因为浸泡时间短,不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较软,切片不易成形。

切片要尽可能薄些,便于观察。

在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1分钟。

染色时间不宜过长。

 

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

 

酒精用于洗去浮色,不洗去浮色,会影响对橘黄色脂肪滴的观察。

同时,酒精是脂溶性溶剂,可将花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溶解成油滴。

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酒精,滴上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滴上清水可防止盖盖玻片时产生气泡。

低倍镜下找到花生子叶薄片的最薄处,可看到细胞中有染成橘黄色或红色圆形小颗粒。

装片不宜久放。

时间一长,油滴会溶解在乙醇中。

三、蛋白质的鉴定

操作方法

注意问题

解释

制备组织样液。

(浸泡、去皮研磨、过滤。

 

黄豆浸泡1至2天,容易研磨成浆,也可购新鲜豆浆以节约实验时间。

鉴定。

加样液约2ml于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3~4滴,摇匀,溶液变紫色。

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

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

 

CuSO4溶液不能多加。

先加NaOH溶液,为Cu2+与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的环境。

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导致Cu2+变成Cu(OH)2沉淀,而失效。

否则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

可用蛋清代替豆浆。

蛋清要先稀释。

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

附:

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用试管取2ml待测组织样液,向试管内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碘液不要滴太多

以免影响颜色观察

七、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答: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答: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

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

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答: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

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

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

混合的目的?

为何要现混现用?

答: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答: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答: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答: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

答:

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

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答: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13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与前面的知识:

显微镜的使用联系)

2、观察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细胞吸水失水的影响,掌握此种方法的具体应用。

3、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明确渗透系统的组成以及具体应用。

二、实验原理:

1、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到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当细胞大量失水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程度不同,导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反之,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质和壁又复原。

三、实验材料:

紫色特别深的洋葱外表皮、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四、实验用具:

显微镜、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

五、方法步骤:

1、在洋葱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划一些方块,用镊子轻轻撕取一小块(撕取的仅仅是外表皮,不要撕得太厚,仍然作为一个问题留给学生)。

在取标本时,可以将洋葱的内表皮朝外,外表皮朝里进行对折,不要太用力,然后取其外表皮作为材料,将它平展地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滴中,并盖上盖玻片。

2、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这样重复几次,洋葱表皮细胞就侵润在蔗糖溶液中。

注意重复3-4次。

4、再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5、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表皮细胞就侵润在清水中。

6、还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六、实验结论: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水分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反之,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质和细胞壁又复原。

七、考点提示:

(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

若紫色过淡怎么办?

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

(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

为何?

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

动物细胞会吗?

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

复原时呢?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

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6)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①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②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③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实验14:

烟草浸出液对鱼呼吸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香烟中含有对小动物具有危害作用的物质;

2、巧妙的设计,利用简单的器材也可以进行生物科学的研究。

3、以鱼作为例子,呼吁大家: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不要吸烟!

二、实验原理

烟草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毒物质。

一支中等质量的香烟仅重0.5克,内含尼古丁就有20毫克。

烟点燃后所形成的烟雾中含有更多的刺激性及细胞毒性物质,例如,二甲基亚硝胺二烷基亚硝胺、亚硝基吡咯烷、甲醛等。

这些毒害物质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均有较大毒害作用。

还有报道,男子吸烟使精子畸形数增加,精子总数减少,精子活性下降;妊娠妇女吸烟会影响胎儿发育,影响婴儿的体格和智力,提高早产率和死亡率。

本次活动采用对污染比较敏感的小型动物小鲤鱼和金鱼为实验材料。

把相同数量的鲤鱼、金鱼分别放进不同数量的烟丝浸出液和清水中。

观察不同时间内不同数量烟丝浸出液中小动物的生存数量。

观察不同浓度下小鲤鱼和金鱼的呼吸情况。

得出烟丝浸出液对小鱼生活的有影响,从而得出香烟对动物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三、创新点

1、在正规实验中应用的是水蚤,但是水蚤不易在河流中大量找到;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水蚤过小且不易被汲取出来;

3、烟草对人体来说直接作用的就是呼吸系统,因此采用了对呼吸影响的实验;

4、鱼类属于脊椎动物,相对于水蚤和人的亲缘关系更近,并且鱼类的呼吸更容易观察;

四、实验前准备

1、提前准备好烟草浸出液

2、提前准备好小鱼以及秒表

五、实验方法步骤

(一)香烟浸出液对鱼呼吸的影响

1、

(1)取4只大烧杯,各盛200毫升自来水,分别投入0支、1支、3支、5支香烟的烟丝,浸泡40分钟,制成香烟浸出液。

(2)将同一品种同样大小的小鱼(鲤鱼或是金鱼)4条,分别放进不同数量的香烟浸出液中。

观察小鱼在1分钟内呼吸的频率不同(两人同时记录取平均值),并记录下来。

六、实验效果

通过上述实验可知,香烟对鱼类呼吸作用有严重的影响,使小鱼呼吸加快,浓度高的烟草浸出液会使小鱼死亡,烟丝浸出液越浓,小鱼死亡的速度越快。

由此可见,香烟有毒,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请勿吸烟,特别是青少年!

15、细胞的作用

  拿两只大土豆,把其中一只放在水里煮几分钟。

然后把两只土豆的顶部和底部都削去一片,在顶部中间各挖一个洞,在每个洞里放进一些白糖,然后把它们直立在有水的盘子里。

经过几个小时以后,生土豆的洞里充满了水,而熟土豆里仍然是白糖颗粒。

  生土豆的细胞是活的,它好像一个孔道,能够使水分子通过。

盘里的水经过土豆壁渗入洞中。

而煮过的土豆细胞已被破坏,所以没有渗透功能。

请你尝尝放生土豆盘子里的水,有甜味吗?

没有。

为什么生土豆里的糖水没进到盘子里?

秘密在细胞膜上。

土豆的细胞膜好像筛子一样,只允许小于筛子孔的颗粒通过,大于筛子孔的颗粒就过不去了。

白糖的分子比较大,通不过细胞膜,所以,盘里的水就不甜。

懂得了这个道理,你再给花草树木施肥时,千万不要用太浓的肥料水,否则,植物体里的水就会倒流到土壤里,使植物打蔫甚至枯死。

16、生物小实验:

面包霉菌

准备一个玻璃瓶、箔、金属线、水和一片面包。

将面包片挂在金属线上,放进玻璃瓶。

然后,在瓶内放一些水,这样可使面包受潮,但不能让水浸及面包片。

瓶子口用箔盖好,使瓶子里面保持潮湿。

这样,霉菌将会在面包片上长出。

将生长出的苔藓放在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