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统计各章节习题及答案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2480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统计各章节习题及答案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筑统计各章节习题及答案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建筑统计各章节习题及答案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建筑统计各章节习题及答案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建筑统计各章节习题及答案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建筑统计各章节习题及答案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建筑统计各章节习题及答案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建筑统计各章节习题及答案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统计各章节习题及答案5.docx

《建筑统计各章节习题及答案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统计各章节习题及答案5.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统计各章节习题及答案5.docx

建筑统计各章节习题及答案5

.第五章施工组织总设计思考题

1.施工组织总设计的作用和编制依据。

答: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主要作用是:

(1)为建设项目或建筑群的施工作出全局性的战略部署。

(2)为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保证资源供应提供依据。

(3)为建设单位编制工程建设计划提供依据。

(4)为施工单位编制施工计划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依据。

(5)为组织项目施工活动提供合理的方案和实施步骤。

(6)为确定设计方案的施工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提供依据。

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时,应具备下列编制依据:

(1)计划文件及有关合同包括国家批准的基本建设计划、工程项目一览表、分期分批施工项目和投资计划、主管部门的批件、施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施工任务计划、招投标文件及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工程材料和设备的订货合同、建筑总平面图、建设地区区域平面图、总概算或修正概算等。

(3)工程勘察和原始资料·包括建设地区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交通运输、能源、预制构件、建筑材料、水电供应及机械设备等技术经济条件;建设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卫生等社会生活条件。

(4)现行规范、规程和有关技术规定包括国家现行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操作规程、有关定额、技术规定和技术经济指标。

(5)类似工程的施工组织总设计和有关的参考资料

2.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和编制程序。

(1)施工组织总设计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工程概况及特点分析、施工部署和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施工总进度汁划、施工资源需要量计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总平面图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2)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程序:

 

3.施工总平面图的内容和设计方法。

答:

施工总平面图的内容:

(1)建设项目建筑总平面图上一切地上和地下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的位置和尺寸。

(2)一切为全工地施工服务的临时设施的布置,包括:

1)施工用地范围,施工用的各种道

2)加工厂、搅拌站及有关机械的位置;

3)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半成品的仓库和堆场,取土弃土位置;

4)行政管理用房、宿舍、文化生活和福利设施等;

5)水源、电源、变压器位置,临时给排水管线和供电、动力设施;

6)机械站、车库位置;

7)安全、消防设施等。

(3)永久性测量放线标桩位置等。

答:

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方法

1.场外交通的引人

设计全工地性施工总平面图时,首先应从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等进人工地的运输方式人手。

当大批材料由铁路运来时,首先要解决铁路的引人问题;当大批材料是由水路运来时,应首先考虑原有码头的运用和是否增设专用码头的问题;当大批材料是由公路运人工地时,由于汽车线路可以灵活布置,因此,一般先布置场内仓库和加工厂,然后再引入场外交通。

2.仓库与材料堆场的布置

通常考虑设置在运输方便、位置适中、运距较短及安全防火的地方,并应根据不同材料、设备和运输方式来设置。

(1)当采用铁路运输时,仓库应沿铁路线布置,并且要有足够的装卸前线。

如果没有足够的装卸前线,必须在附近设置转运仓库。

布置铁路沿线仓库时,应将仓库设置在靠近工地一侧,避免运输跨越铁路。

同时仓库不宜设置在弯道或坡道上。

(2)当采用水路运输时,一般应在码头附近设置转运仓库,以缩短船只在码头上的停留时间。

(3)当采用公路运输时,仓库的布置较灵活。

一般中心仓库布置在工地中央或靠近使用的地方,也可以布置在靠近与外部交通连接处。

水泥、砂、石、木材等仓库或堆场宜布置在搅拌站、预制场和加工厂附近;砖、预制构件等应该直接布置在施工对象附近,避免二次搬运。

工业项目建筑工地还应考虑主要设备的仓库或堆场,一般较重设备应尽量放在车间附近,其他设备可布置在外围空地上。

3.加工厂和搅拌站的布置

各种加工厂布置,应以方便使用、安全防火、运输费用少、不影响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正常进

行为原则。

一般应将加工厂与相应的仓库或材料堆场布置在同一地区,且多处于工地边缘。

(1)预制加工厂尽量利用建设地区永久性加工厂,只有在运输困难时,才考虑现场设置预制加工厂,一般设置在建设场地空闲地带上。

(2)钢筋加工厂一般采用分散或集中布置。

对于需要进行冷加工、对焊、点焊的钢筋或大片钢筋网,宜集中布置在中心加工厂;对于小型加工件,利用简单机具成型的钢筋加工,宜分散在钢筋加工棚中进行。

(3)木材加工厂应视木材加工的工作量、加工性质和种类决定是集中设置还是分散设置。

(4)混凝土供应站根据城市管理条例的规定,并结合工程所在地点的情况,可选择两种:

有条件的地区,尽可能采用商品混凝土供应方式;若不具备商品混凝土供应的地区,且现浇混凝土量大时,宜在工地设置搅拌站;当运输条件好时,以采用集中搅拌为好;当运输条件较差时,宜采用分散搅拌。

(5)砂浆搅拌站宜采用分散就近布置。

(6)金属结构、锻工、电焊和机修等车间,由于它们在生产上联系密切,应尽可能布置在一起。

4.场内道路的布置

根据各加工厂、仓库及各施工对象的相对位置,考虑货物运转,区分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进行道路的规划。

(1)合理规划临时道路与地下管网的施工程序。

应充分利用拟建的永久性道路,提前修建

永久性道路或先修路基和简易路面,作为施工所需的临时道路,以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

(2)保证运输畅通。

应采用环形布置,主要道路宜采用双车道,宽度不小于6m,次要道路宜采用单车道,宽度不小于3.5m。

(3)选择合理的路面结构。

根据运输情况和运输工具的不同类型而定,一般场外与省、市公路相连的干线,宜建成混凝土路面;场区内的干线,宜采用碎石级配路面;场内支线一般为土路或砂石路。

5.临时设施布置

临时设施包括:

办公室、汽车库、休息室、开水房、食堂、俱乐部、厕所、浴室等。

根据工地施工人数,可计算临时设施的建筑面积。

应尽量利用原有建筑物,不足部分另行建造。

一般全工地性行政管理用房宜设在工地人口处,以便对外联系;也可设在工地中间,便于工地管理。

工人用的福利设施应设置在工人较集中的地方,或工人必经之处。

生活区应设在场外,距工地500~1000m为宜。

食堂可布置在工地内部或工地与生活区之间。

临时设施的设计,应以经济、适用、拆装方便为原则,并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工期长短确定其结构形式。

6.临时水电管网及其他动力设施的布置

当有可以利用的水源、电源时,可以将水电直接接人工地。

临时的总变电站应设置在高压电引入处,不应放在工地中心。

临时水池应放在地势较高处。

当无法利用现有水电时,为获得电源,可在工地中心或附近设置临时发电设备;为获得水源,可利用地下水或地上水设置临时供水设备(水塔、水池)。

施工现场供水管网有环状、枝状和混合式三种形式。

过冬的临时水管必须埋在冰冻线以下或采取保温措施。

消防栓应设置在易燃建筑物附近,并有通畅的出口和车道,其宽度不小于6m,与拟建房屋的距离不得大于25m,也不得小于5m,消防栓间距不应大于100m,到路边的距离不应大于2m。

临时配电线路的布置与供水管网相似。

工地电力网,一般3~10千伏的高压线采用环状,沿主干道布置;380/220伏低压线采用枝状布置。

通常采用架空布置方式,距路面或建筑物不小于6m。

上述布置应采用标准图例绘制在总平面图上,比例为1:

1000或1:

2000。

上述各设计步骤

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需要综合考虑、反复修正才能确定下来。

若有几种方案时,应进行方案比较。

4.设计施工总平面图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原则是:

(1)尽量减少施工用地,少占农田,使平面布置紧凑合理。

(2)合理组织运输、减少运输费用,保证运输方便通畅。

(3)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确定,应符合施工流程要求,尽量减少专业工种和各工程之间的干扰。

(4)充分利用各种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原有设施为施工服务,降低临时设施费用。

(5)各种临时设施应便于生产和生活需要。

(6)满足安全防火、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要求。

5.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的工程概况包括哪些内容?

工程概况是对整个建设项目的总说明和总分析,是对整个建设项目或建筑群所作的一个简单扼要、突出重点的文字介绍。

有时为了补充文字介绍的不足,还可以附有建设项目总平面图,主要建筑物的平、立、剖面示意图及辅助表格。

具体包括:

(一)建设项目与建设场地特点

1.建设项目特点。

包括工程性质、建设地点、建设总规模、总工期、总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分期分批投入使用的项目和工期、总投资、主要工种工程量、设备安装及其吨数、建筑安装工程量、生产流程和工艺

特点、建筑结构类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复杂程度和应用情况等。

2.建设场地特点

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等情况;建设地区资源、交通、运输、水、电、劳动力、生活设施等情况。

(二)工程承包合同目标

(1)工期包括工程开始、工程结束以及工程中的一些主要活动的具体日期等。

(2)质量包括详细、具体的工作范围、技术和功能等方面的要求。

如建筑材料、设计、施工等的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建筑面积、项目要达到的生产能力等。

(3)费用包括工程总造价、各分项工程的造价,支付形式、支付条件和支付时间等。

(三)施工条件

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装备、管理水平、主要设备、材料和特殊物资供应情况;土地征用范围、数量和居民搬迁时间等情况。

6.在施工部署中应解决哪些问题?

施工部署是对整个建设项目全局作出的统筹规划和全面安排,主要解决影响建设项目全局的组织问题和技术问题,具体的讲主要解决:

项目经理部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确定工程开展程序、拟定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任务划分与组织安排、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等。

7.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编制原则和内容。

答:

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编制原则

(1)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保证在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最少的情况下,按规定工期完成施工任务

(2)采用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法,使建设项目的施工保持连续、均衡、有节奏地进行。

(3)在安排全年度工程任务时,要尽可能按季度均匀分配基本建设投资。

答:

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编制内容

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编制内容一般包括:

计算各主要项目的实物工程量,确定各单位工程的施

工期限,确定各单位工程开竣工时间和相互搭接关系以及施工总进度计划表的编制。

8.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如何?

答:

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1.列出工程项目一览表并计算工程量

施工总进度计划主要起控制总工期的作用,因此项目划分不宜过细,可按确定的主要工程项目的开展顺序排列,一些附属项目、辅助工程及临时设施可以合并列出。

在列出工程项目一览表的基础上,计算各主要项目的实物工程量。

计算工程量可按初步(或扩大初步)设计图纸并根据各种定额手册进行计算。

常用的定额资料有以下几种:

(1)万元、十万元投资的工程量、劳动力及材料消耗扩大指标。

(2)概算指标或扩大概算定额。

(3)标准设计或已建房屋、构筑物的资料。

2.确定各单位工程的施工期限

单位工程的施工期限应根据施工单位的具体条件(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劳动力和材料供应等)及单位工程的建筑结构类型、体积大小和现场地形地质、施工条件、现场环境等因素加以确定。

此外,也可参考有关的工期定额来确定各单位工程的施工期限。

3.确定各单位工程的开工、竣工时间和相互之间的搭接关系

根据施工部署及单位工程施工期限,就可以安排各单位工程的开竣工时间和相互之间的搭接关系。

通常应考虑下列因素:

(1)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在安排进度时,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同时期进行的项目不宜过多,以免分散有限的人力和物力。

(2)要满足连续、均衡的施工要求。

应尽量使劳动力和材料、施工机械消耗在全工地上达到均衡,避免出现高峰或低谷,以利于劳动力的调配和材料供应。

(3)要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合理安排各个建筑物的施工/顷序,以缩短建设周期,尽快发挥投资效益。

(4)全面考虑各种条件的限制。

在确定各建筑物施工/顷序时,应考虑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施工企业的施工力量,各种原材料、机械设备的供应情况,设计单位提供图纸的时间,各年度建设投资数量等,对各项建筑物的开工时间和先后顺序予以调整。

同时,由于建筑施工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经常会对某些项目的施工时间提出具体要求,从而对施工的时间和顺序安排产生影向。

(5)安排施工总进度计划。

施工总进度计划可以用横道图和网络图表达。

由于施工总进度计划只是起控制性作用,而且施工条件复杂,因此项目划分不必过细。

当用横道图表达施工总进度计划时,项目的排列可按施工总体方案所确定的工程展开程序排列。

横道图上应表达出各施工项目开竣工时间及其施工持续时间。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推广,采用网络图表达施工总进度计划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采用时间坐标网络图表达施工总进度计划,比横道图更加直观明了,还可以表达出各施工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同时,由于网络图可以应用计算机计算和输出,便于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优化、统计资源数量等。

4.施工总进度计划的调整和修正

施工总进度计划表绘制完成后,将同一时期各项工程的工作量加在一起,用一定的比例画在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底部,即可得出建设项目工作量的动态曲线。

若曲线上存在较大的高峰和低谷,则表明在该时间内各种资源的需求量变化较大,需要调整一些单位工程的施工速度或开竣工时间,以便消除高峰和低谷,使各个时期的工作量尽可能达到均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