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2565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docx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docx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

1.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我国目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6亿,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实现从人口成年型向人口老年型转化只用了短短的18年时间(1981~1999年),而发达国家一般持续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可见我国老龄化发展来势之猛,趋势明显。

2.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很大。

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上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目前平均达到2万美元左右。

而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不足1000美元。

这是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所迅速形成的结果,且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因此中国属于未富先老,老龄化进程已超前于经济发展因而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力较弱。

3.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人口老龄化地区差距明显.经济发达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镇地区,与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进程相反。

4.“空巢”老人(即独居老人和仅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迅速增加。

全国老龄办在大中城市进行的老年人居住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妇同时赡养4个老人和1个小孩)愈加明显。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

人口老龄化给一个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影响,是对一个国家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最大的挑战。

主要原因就在于养老保险将成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中最为庞大的开支项目,人口老龄化使养老金和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支出大量增加。

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看,社会保障各项费用的增长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近年甚至用于社会养老保障的基金人不敷出,据报道,仅2003年,由人口老龄化引发基金缺口,中央财政就至少要补助350亿。

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老人赡养比上升。

人口年龄结构预测表明,199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对老人赡养比为13.7%,2000年上升为15.6%,预计到2025年上升为29.46%,2050年上升为48.49%,如果再加上对幼年子女的抚养,劳动年龄人口的总换养比升得更为迅速,2025年达到59.55,2050年达到76.8%。

人口老龄化将使劳动年龄人口的经济负担日益沉重。

同时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较小,大量年轻的进城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未被制度覆盖,制度内的实际抚养比更高,这意味着劳动力年龄人口比例降低,养老保险缴费人数相对缩减,养老负担十分严重。

2、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带来相关影响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二者此消彼长。

一般来说,未成年人口无力储蓄,老年人口减少投资并开始动用储蓄,人口老龄化会使人口从劳动状态转移到退休状态,使未成人口和老年人口都成为单位纯消费人口,成为劳动力人口提供税收的享受者,这样无疑形成税基缩小,税收减少,储蓄率下降,投资率比例降低,单纯消费增加。

当然从近期看,消费增长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但从长期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使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劲,必须继续扩大积累,持续增加投资。

3、人口老龄化使政府用于老人的财政支出增加,政府负提加重

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建设至关重要。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发展,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

据统计,从1985年至1997年12年间,我国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从327亿元增加到3043亿元,增长近10倍,其中用于支付离退休职工的各种费用从149亿元增加到2068亿元,增长了12倍以上,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近几年来,由于完成“两个确保”的任务,全国各地区普遍调整了财政预算结构,为确保“两金”发放,实行财政兜底,使各地的财政负担十分沉重。

4、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的影响。

退休人数急剧增加,医疗总费用增加;在职人员趋于减少,缴费者人数相应减少;退休后平均期望寿命提高,享受医保的时间相应延长;退休人员的平均医疗费用高于在职职工,高龄老年人口高于低龄老年人口;需要护理的病人增加,护理费用大幅度上升。

  

5、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影响家庭结构和赡养功能.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老人日益增多,三世键在的家庭比例很大,加上我国厉行计划生育政策,家庭的代际人口结构呈“四二一”和“四二二”型。

家庭“少子化”使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急需社会养老功能极大发挥,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6、人口老龄化带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方式的转换。

为了有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实现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转换是非常必要的这往往导致养老基金的节余尤其当采取完全积累模式时节余就更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节余的养老保险基金数额将越来越大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方式上也将发生转变基金的管理重点将由过去现收现付模式下的保险费的收缴与养老金的发放转变到在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安全防止基金被浪费贪污挪用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有效的投资运用使其保值增值以便能积极地应对人口老龄化

三、瑞士和日本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启示

 瑞士是欧洲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日本是亚洲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由此而来的养老保险问题日趋严重。

面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两个同属于世界首富之列的国家,都采取了积极的防范措施,调整和改革了各自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一)增加企业和个人的义务

  瑞士和日本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都以国家的基本保险为核心。

这种单一的公共支柱虽然解决了社会再分配的功能,却难以同时肩负储蓄即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和保险即保障退休工人的基本生活的功能。

两国的做法都是建立国家、企业和个人各自负责的多支柱制养老保险制度。

在原有国家的基本保险基础上,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支柱。

同时,国家给予一定的优惠税收政策,鼓励个人通过储蓄为退休积累一定的养老金,将个人多余的资金以储蓄的形式进行融资。

  

(二)规范原有养老保险体制、控制新的养老保险规模

  日本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着手来规范原有养老保险制度,增加养老保险的收入,同时,控制新的养老保险收益规模。

而瑞士则更多地通过复杂的收益与缴费的精算关系,确保贡献与收益的平衡。

(三)增加国家对养老保险的投入

  面对人口老龄化,瑞士政府以建立养老金补偿平衡基金的方式,依托此项基金的稳定的投资回报,来弥补基本养老金计划的缺口,增加国家对养老保险的投入。

而日本则更多地依靠政府财政的直接支出的增加。

  (四)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

调整和改革后的基金制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养老基金通过私营公司的管理进入国际或国内资本市场,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回报为目的。

这样也就避免了现收现付制下,政治因素对养老金投资的影响,避免了将退休者的保命钱投资到或借贷到濒临破产的企业中。

四、加快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应对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

发达国家大部分早在50年前就已进入了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因此我们也不必“谈虎色变”。

正因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波及许多领域的重要趋势,因此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也必须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综合考虑,协调运筹,把它作为一个战略性的大问题全面策划,及早部署。

1、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减少未来老年人口

人口政策是一项缓慢发生效应的政策,但是人口政策一旦失误,也将产生巨大的惯性,长时期难以挽回。

由于我国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近30年没有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致使我国人口从1949年的5.4亿猛增到1990年11.6亿,翻了一倍以上。

经过从70年代末至今颁布20多年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自然增长率科于降到了10‰以下,少生了2亿多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是由于既往政策失误造成人口基数十分巨大,即使这样低的人口生育水平,仍使我国人口增长的曲线依然上扬。

现在在学术界冒出一种说法,认为应该调整“独生子女政策”了,否则会影响未来的人力资源等等。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短视的观点,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必须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才可能在未来实现零增长,而后逐步回落。

如果现在刚刚实现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就急着开口子,人口出生率必须反弹,多年辛辛苦苦取得的成就就会付之东流,给未来老年人口的增长打下基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仅得不到抑制,而且甚至难以出现人口回落势头,人口稳定期迟迟不会到来。

到那时,由于人口老龄化具有庞大的人口数量基础,解决起来就会更加棘手。

2、做实“个人帐户”,逐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

鉴于中国目前历史债务问题尚未解决,大部分个人账户“空转”运行等实际情况,通过实行部分积累式的基金制筹资模式,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测算养老隐性债务总额,将隐性债务显性化,确定偿还养老债务的方法与途径等措施来解决养老隐性债务问题,才有可能用统账结合模式,在控制个人账户规模的基础上做实个人账户,形成基金积累。

3、逐步提高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

延迟退休是发达国家应付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法宝为了成功地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是在未来20年或更长一段时期内逐步将男子退休年龄由现在的60岁提高到65岁女子由50岁或55岁提高到60岁或63岁或者将退休年龄盯住预期寿命将退休后的余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

15-20年内。

实行弹性退休制,在一定年限范围内允许选择退休或选择继续工作,但鼓励继续工作。

严格控制提前退休,鼓励延迟退休,提前退休领取减额养老金延迟退休领取增额养老金,但这个额度必须依据精算原则来计算,否则达不到抑制提前退休的目的。

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有利于完善劳动力市场,根据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原则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发掘新费源,实现保费的潜在收入水平。

4、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效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风险。

逐步延长职工退休年龄,增强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积累。

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可以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迟退休年龄:

首先可以将女工人的退休年龄提高到55岁,然后将女工人和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推迟到60岁,最后将所有职工的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

解决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问题,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改变目前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筹资模式,实行部分积累式的基金制筹资模式。

总之,解决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不能采取单一的保障办法,而应采取“大保障”的思路,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型养老保障体系。

5、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

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作用有机的组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最佳效用。

第一,居家养老环境。

为了使老年人起居方便,住宅设计要充分考虑方便老年人和满足老少户可分可合的需求,公共设施要安排方便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使得绝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的家庭养老体系。

第二,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

在城镇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趋势,合理规划社区蓝图,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询、购物、清扫、陪伴、护理、紧急救护等各种服务,并为老年人学习、文体、康乐、交往等社会活动的需求提供条件,逐步建成适合城乡不同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多项目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

第三,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

对政府设立的敬老院等养老、安老机构和设施,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机构抚养的老人情况,政府要继续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设施条件,逐步提高居养水平。

鼓励和扶持社会民办公共养老设施,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福利性公共养老设施,形成对家庭养护困难老人的救助保障体系。

6、加强基金管理,提高基金收益率。

首先应特别重视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防止基金被贪污挪用;其次.对基金进行良好高效的投资运用,进行较为广泛的

投资,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

最后,及时向投保人公布基金的投资方向。

投资效果,接受监督。

这样,可以提高投保人缴费的信心和积极性,降低保险费率提高的压力,增强基金平衡的能动性。

<<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战略性选择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

变化与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