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2578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docx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docx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限时检测卷6

阶段限时检测卷(六) 稳态与环境

(参考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

B.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C.二氧化碳、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当外界温度过高时,机体可通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来降低体温

【解析】 血糖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应的激素。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糖原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外界温度过低时,机体通过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来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外界温度过高时,机体主要通过排汗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一般维持在正常水平。

【答案】 A

2.(2015·咸阳模拟)如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

下列各项所示条件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

A.食物缺碘——生长激素

B.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

C.过度饥饿——胰岛素

D.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

【解析】 食物缺碘,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故A错误;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故B正确;过度饥饿,胰岛素分泌减少,故C错误;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含量基本不变,主要靠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故D错误。

【答案】 B

3.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A项的一极在膜内,另一极在膜外,会产生电位差,形成电流,仪器指针偏转。

B、C、D三项的两极同时在膜内或同时在膜外,测不到静息电位。

【答案】 A

4.(2015·郑州联考)科萨奇病毒CAVI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

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VI6侵入后,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B细胞经CAVI6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与抗原结合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CAVI6侵入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解析】 B细胞经CAVI6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毒;CAVI6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答案】 D

5.假设下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琼脂块和两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含量相同,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①②两组实验能证明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B.③④两组实验能证明生长素具有横向运输的特点

C.琼脂块a、b、c、d、e、f、g中的生长素含量关系:

c>a=f>d=e>b=g

D.琼脂块a、b、c、d、e、f、g中的生长素含量关系:

f>a=b=d=e>g>c

【解析】 ①②组中胚芽鞘没有尖端,生长素不会横向运输,③组中胚芽鞘尖端受云母片影响,生长素也不会发生横向运输;②组中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琼脂块c中生长素含量为0;④组胚芽鞘中云母片在尖端的下方,不会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答案】 C

6.某裸子植物的种子具有坚硬的种皮,萌发率很低。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2,4D能否提高该种子的萌发率”,用4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两组种子,实验结果如图。

对此实验的评价和分析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的对照设置不全面

B.浓度范围设置合理

C.两线交点对应的是处理种子的最适浓度

D.砸裂种皮导致全部种子失活

【解析】 本实验探究“2,4D能否提高该种子的萌发率”,故实验的自变量应为2,4D溶液的有无,但从实验结果看,实验中没有设置无2,4D的空白对照组,故A正确。

【答案】 A

7.下图为探究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过程和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坐标曲线图,对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假定②为正式实验,则①为预实验

B.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和促进根的生长作用相同

C.控制无关变量非常重要,如处理时间相同,植物材料相同等

D.在A点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生长素浓度

【解析】 促进生长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而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促进细胞的分化,形成根。

【答案】 B

8.(2015·湖南省十二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W表示在达到最大增长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

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资源状态  资源状态

     图a    图b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解析】 从图可看出,d是指两个物种间的距离,W是种内的,所以可以肯定d影响种间关系,W影响种内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

d值越小,两物种间共有资源越多,即竞争越激烈;W值越小,说明种内资源越少,那么种内斗争越激烈。

故A正确。

C项无论图a或图b,因物种2处于竞争中的资源较多,所以2有被排除的危险;D错误,图b竞争较激烈。

【答案】 A

9.(2015·北江中学质检)异湾藻是常见单细胞赤潮藻类,科研人员为研究大型海藻对异弯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将异湾藻与三种大型海藻分别混合培养于适宜的条件下,每天测量异湾藻数量变化,结果如下。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天数

数量(104/mL)    组别

开始时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异湾藻——孔石莼

10

12.4

3.2

1.1

0

异湾藻——缘管浒苔

10

26.0

25.6

22.4

12.4

异湾藻——鸭毛藻

10

26.3

40.1

45.3

59.6

对照组

10

26.7

51.4

59.6

72.4

A.对照组为相同条件下异湾藻单独培养

B.表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

C.异湾藻和鸭毛藻为互利共生关系

D.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解析】 从表格可知,三种大型藻类分别和异湾藻混合培养,则对照组应该是异湾藻单独培养,三种大型海藻和异湾藻之间都是竞争关系,只是前两种大型海藻生存能力更强,排斥了异湾藻,所以异湾藻数量越来越少,而鸭毛藻在和异湾藻竞争中失败,异湾藻数量越来越多。

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若分开则一方或双方都不能生存。

故C错误。

【答案】 C

10.(2015·合肥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群落中不同种群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相互抑制

D.群落演替总是从地衣阶段走向森林阶段

【解析】 A错误,如雌雄同株的植物种群没有性别比例;B错误,种群密度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的影响,出生率增大不一定会引起种群密度增大;C正确,种间的竞争会抢夺食物、资源,当资源不足时,种群之间会出现相互抑制;D错误,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不经过地衣阶段。

【答案】 C

11.已知物种A与物种B具有捕食关系,纵坐标表示生物量,横坐标表示时间,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增加而导致B的减少

B.②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增加而导致B的增加

C.③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减少而导致B的增加

D.④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B的减少而导致A的减少

【解析】 由捕食关系的特点可知,B物种应随A物种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B

12.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①→⑤的过程中,乔木逐渐增加,草本植物最后在群落中消失

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解析】 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同时综合作用的结果。

【答案】 C

1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解析】 纯茶园内的物种丰富度较小,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在三种茶园中最低,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A项错误。

物种丰富度与种群数量无关;据图可知,10月份的杉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多,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B项错误。

据图可知,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多,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较其他生态系统的复杂,其营养结构也最为复杂,C项正确。

人类对茶园除草和喷施农药等活动能减少茶园中的物种数,所以人类的活动可以对茶园的群落结构造成影响。

【答案】 C

14.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

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

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时间/年

1

2

3

4

5

6

7

8

鼠种群

数量/只

18900

19500

14500

10500

9500

9600

9500

9600

X种群

数量/只

100

120

200

250

180

170

180

170

A.在该调查时间内,物种X种群增长曲线大致呈“J”型

B.在第4年,X种群数量最多的原因是种内斗争最弱

C.鼠和X种群为竞争关系,X种群数量增加时,鼠种群数量会减少

D.鼠和X种群为捕食关系,如果鼠种群发生鼠疫大量死亡,X种群数量也会下降

【解析】 从表格数据分析知,X种群随鼠种群的增加而增加,但当X种群增大时到200只时,鼠又开始下降,继而X种群也随着鼠的下降而下降,故为捕食关系。

【答案】 D

15.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丙和丁存在着竞争关系 ②乙同化得到的能量一定比丁同化得到的能量多 ③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则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甲 ④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图示食物网中,丙、丁都以乙为食,二者存在竞争关系;乙与丁同化得到的能量的多少与各自捕食甲的量有关;丁既属于第二营养级,又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体内DDT浓度最高。

【答案】 C

16.(2015·豫南九校联考)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解析】 图示中包括了无机环境(光、CO2等)、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蝉等)和分解者(细菌),它们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蝉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两者之间不构成竞争关系。

蛇属于四级消费者。

【答案】 A

17.右图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节示意图,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B.y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强

C.TS越大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

D.农田中除去杂草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

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

农田中除去杂草,减少了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降低。

【答案】 C

18.(2015·六安模拟)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生态系统中也存在着信息传递。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只在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

B.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信息传递既有双向的,也有单向的

D.信息传递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解析】 信息传递既可以在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A错误;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森林中狼能够根据兔留下的气味猎捕后者,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来躲避猎捕,故B正确;信息传递有双向的,如狼与兔之间的信息传递,也有单向的,如日照的长短对鸟类的繁殖来说是一种信息,但鸟类对日照长短却没有任何影响,C正确;信息传递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如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D正确。

【答案】 A

19.(2015·广州模拟)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D.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能循环,所以能量需要输入,A错误;次生演替是在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废弃农田上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在此过程中人们为了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而种植了大量的芦苇,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B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C错误;植物无法吸收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要靠微生物分解,D错误。

【答案】 B

20.(2015·重庆模拟)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  )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

【解析】 小草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作为生产者的小草可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同时也可能与其他植物构成竞争关系,因此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小草所含的基因属于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因而其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某种害虫的天敌可能栖息在小草中,从而得到保护。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0分)

21.(14分)(2015·银川模拟)血糖浓度的异常会引起一些疾病(如图1)。

人类中有一种疾病(IGT),在空腹时血糖浓度和胰岛素表现正常,但是饮食后其血糖浓度升高异常。

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X代表的刺激是__________,影响某种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人患有糖尿病,医生给开了胰岛素,正确使用胰岛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注射”或“口服”)

(3)由图2可知,胰岛素含量上升血糖浓度__________,餐后适量运动可以__________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的升高幅度,从而可以__________该人群__________细胞的分泌负担。

【解析】 

(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可以刺激下丘脑,引起兴奋,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也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所以影响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因素是血糖浓度和神经调节。

(2)由于胰岛素的本质为蛋白质,所以只能通过静脉注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

(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胰岛素含量上升,其血糖浓度降低。

通过运动可以降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的幅度,从而减轻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

【答案】 

(1)血糖浓度升高 血糖浓度 神经调节 

(2)注射 (3)下降 降低 减轻 胰岛B

22.(16分)(2015·华师大附中一模)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

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项目的调查,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调查时间

调查项目  

1953年

1973年

1984年

1996年

叶面积指数

2.48

6.61

11.28

17.76

光能截获率(%)

20.3

42.3

88.9

95.9

总初级生产量

(t/hm2·a-1)

17.43

55.50

116.61

150.81

净初级生产量

(t/hm2·a-1)

1.50

14.52

23.88

26.00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演替,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

对该地区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测定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__________情况,以获知群落的垂直结构。

(2)请在图中绘出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3)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随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增强。

(4)当各项调查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判断此生物群落发展到了顶级群落。

【解析】 

(1)该地区森林从1953年到1996年间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森林群落的丰富度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加的。

丰富度是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因此,测定植物丰富度的方法就是识别植物并列出名录。

(2)生产者的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

(3)从表格中可总结光能截获率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

(4)顶级群落是指群落演替到最后阶段所形成的群落。

【答案】 

(1)次生 逐渐增加 识别这些植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 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层

(2)

(3)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 自我调节

(4)长时间地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长时间地相对稳定)23.(16分)(2015·韶关一中模拟)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甲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乙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

表示能量暂时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

营养级

同化量

未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量

2.48×1011

2.0×1011

1.69×1010

2.8×1010

3.1×109

4.6×108

6.6×108

1.53×109

8.0×107

4.0×107

2.3×108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灌木群落在空间的配置情况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2)甲图中虚线表示______________,N点时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

(3)当田鼠种群中有鼠疫发生时,鼠疫杆菌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4)若田鼠为该荒地唯一植食性动物,田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营养级的能量。

能量在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

(5)该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

N点时,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这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当发生鼠疫时,由于鼠疫杆菌寄生在田鼠体内,导致其患疾病而使田鼠数量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数量会增加,最终趋于稳定。

田鼠是植食性动物,即处于第二营养级;田鼠粪便中所包含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

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4.5×108)÷(3.1×109)×100%=14.5%。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垂直 

(2)环境容纳量(K值) = (3)寄生 (4)第一 14.5% (5)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4.(14分)阅读提供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许多自然景区,将原有植被清除,然后从农田运来土壤种植草坪。

绿化草坪不但需要大量灌溉来保证其生长,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施肥、除草、药物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会对当地原有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材料二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我国著名旅游景区泰山的动植物种类逐渐减少,现在山上的森林多为上世纪50年代种植的人工林,海拔800米以下几乎都是刺槐,挤占了泰山物种的生存空间。

(1)材料一中群落的演替与自然演替不同,自然演替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对人工草坪不再进行种植管理,让其自然恢复,这种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刺槐在泰山当地无节制繁殖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会导致当地____________丧失。

在自然林往往有病无灾,而人工林则往往爆发严重的虫害,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自然景观设计师,该如何对城市进行绿化设计?

【解析】 由于人类活动破坏原有的植被,生物多样性降低,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和物质才能维持其稳定性。

自然演替的方向与之不同,自然演替的结果是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关系越来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来越强,对能量的利用率越来越高。

刺槐能无节制繁殖,说明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非常适宜,并且没有天敌。

设计城市绿化的时候尽量选用当地物种,因为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