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2626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docx

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1册教案

第一课齐步向前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红领巾进行曲》。

2、管弦乐队中的铜管乐器家族

3、听辨节拍、音色、节奏卡农练习、创作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听辨音色,掌握管弦乐队中的铜管乐器的音色,了解管弦乐队中的铜管乐器家族。

教材分析

《红领巾进行曲》二段体,降A大调,2/4拍,节奏平稳,行进速度.管弦乐队中的铜管乐器家族:

圆号长号大号小号

教学重点:

音色听辨。

教学难点:

创作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

课时安排:

6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

《红领巾进行曲》

(二)、活动与练习:

1、听辩节拍练习。

2、写出学习过的附点节奏。

3、休止符

二、教学重点:

进行曲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听辨节拍

(二)、教师范唱歌曲

1、要求学生:

边欣赏边拍出强拍。

听范唱,感受音乐情绪。

2、听老师弹奏,感受并听辩:

(1)休止符小节。

(2)附点小节。

3、导入新课:

(1)、节奏听辩:

X0X.X|XXXX∣XX.X‖

学生模仿拍出或读出该节奏。

(2)、完整欣赏一遍歌曲《红领巾进行曲》

设问:

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引出“进行曲”,了解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3)、让学生自主地学会歌曲

a.小组长带领组员视谱哼唱旋律

b.反复唱熟本组学习的乐句

c.分组汇报学习成果

d.按歌曲顺序接唱

e.请各组分别教唱本组所学习的乐句

f.请学生找出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进行对比

(4)学生边踏步边演唱《红领巾进行曲》,

让学生再次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四、总结

五、下课

板书设计:

红领巾进行曲

进行曲的特点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了解进行曲的风格特点,感受歌曲的内涵。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管弦乐队中的铜管乐器家族

二、教学过程:

(一)、播放铜管乐曲的演奏视频,要求学生认真听、看,听听有些什么乐器?

(二)、显示铜管乐器家族(屏幕),让学生通过视频认识铜管乐器的形状。

(三)、播放有关的管弦乐演奏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认识铜管乐器的演奏的姿势和听辨其音色。

(四)、介绍铜管乐器家族中常见的四种乐器,学生进行模仿演奏的动作,加深对铜管乐器的记忆。

(五)、通过电脑让学生在课件上玩有关的记忆游戏,加深对铜管乐器的记忆。

三、总结

四、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有关视频、练习,加深了对铜管乐器的记忆,我想学生应该多欣赏有关的视频,提高他们对欣赏音乐的兴趣。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

二、教学过程:

1、让学生边听歌曲边用手轻轻地跟随歌曲节奏划拍,感受歌曲4/4拍子的强弱节奏,并请学生说出歌曲的节拍和歌曲的风格特点(进行曲)。

2、复听歌曲时,要求学生记住歌词大意,由此引出歌曲的创作背景,同时简单介绍词曲作者(劫夫)。

3、再听时,要求学生说出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和演唱形式,然后简单介绍“主题与副题”的含义,让学生知道主题与副题是歌曲常用的结构形式。

4、播放歌曲,当听到主歌部分时全班踏步,当听到副歌时全班齐唱副歌部分,对音乐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主歌部分由部分同学唱,副歌部分全班齐唱,还可以加上打击乐器(大鼓、小军鼓、铃鼓等)进行伴奏,边踏步边跟随着歌曲演唱,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三、总结

四、下课

教学反思:

由于高年级学生不太愿意出来表演、比低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要差些,所以我需要加大鼓励、引导他们做全班踏步等活动,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状态中。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当兵的人》

二、教学过程:

1、设问:

守卫祖国边境的是什么人?

遇到洪水、地震等灾害时冲在前方抢险的是什么人?

我们一起来听听“当兵的人”是怎样说的。

播放歌曲《当兵的人》,初次欣赏歌曲,说出歌曲大意。

2、了解军人:

你们了解军人吗?

你们能谈谈对军人的认识吗?

让学生自己谈对军人的认识,教师作补充。

复听歌曲《当兵的人》,听出歌曲风格特点(进行曲)。

3、再听歌曲时,要求学生填写下列表格,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词、曲作者。

节拍

力度

速度

情绪

风格特点

三、总结

四、下课

教学反思:

通过分析歌曲,学生更加理解歌曲的内涵,结合进行曲形式与歌曲联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对进行曲体会深刻。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

二、教学过程:

1、学生边踏边拍边唱着《红领巾进行曲》的节奏进教室,重温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2、设问:

刚才所唱的歌曲为什么我们能拍打出如整齐的节奏呢?

让学生简单总结进行曲在速度、节拍以及情绪方面的特点以及进行曲的作用,知道“进行曲”是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加深对进行曲的认识。

3、让学生先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谈谈对这首乐曲的感受。

4、介绍作者老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

5、再次欣赏管弦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可让学生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独特魅力。

让学生说出乐曲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等,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乐曲结构(复三部曲式),可以用画图谱的方法进行。

6、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讨论如何进行音乐活动,如在欣赏管弦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拍掌、踏步、配打击乐器或用衬词哼唱旋律等参与欣赏活动。

三、总结

四、下课

教学反思:

听完管弦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学生谈了对这首乐曲的感受,加深了对进行曲的认识;并了解作者老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

 

第六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曲《轻骑兵序曲》

二、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了解音乐:

欣赏欣赏管弦乐曲《轻骑兵序曲》片段,感受音乐中轻骑兵机敏欢悦的形象。

此乐曲主要是配合管弦乐队中的铜管乐器家族中的乐器音色听辨,只欣赏片段。

2、介绍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索贝(苏佩),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

3、再次欣赏时,能根据乐器的音色听辨出所演奏的乐器,让学生当听到小号、圆号、长号和小提琴的音色时分别模仿小号、圆号、长号和小提琴演奏的动作进行表演,让学生讨论和设计表演任务的分配。

4、比较欣赏:

名称

节拍

速度

力度

情绪

红领巾进行曲

我们走在大路上

当兵的人

拉德茨基进行曲

轻骑兵序曲

三、总结

四、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欣赏管弦乐曲《轻骑兵序曲》片段,感受音乐中轻骑兵机敏欢悦的形象;了解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索贝(苏佩),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通过比较学习法,学生能够比较出几首歌曲的异同点。

 

第二课外国名歌集锦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老黑奴》

(二)、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三)、学唱歌曲《洛雷莱》

(四)、欣赏男低音独唱歌曲《伏尔加船夫曲》

(五)、欣赏合唱曲《蓝色的多瑙河》

教学目标:

(一)、在教师指导下,能富有感情地独立演唱《老黑奴》这首歌曲;并能正确听辨出歌曲的乐句结构。

(二)、能选择合适的演唱方法或与同学合作表现等方式,富有激情地演唱《夏日泛舟海上》这首歌曲;能听辨出旋律进行中乐句的重复和模进的特点,并能用模进的手法编写短句。

(三)、能从“音乐网站”里找到歌曲的故事传说,准确把握歌曲的故事传说,准确把握歌曲的节拍韵律,深情地演唱《洛雷莱》的歌曲,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通过听名曲赏名画,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对《伏尔加船夫曲》和《蓝色多瑙河》的不同感受,并能哼唱其歌曲的主旋律。

教材分析:

歌曲《老黑奴》C大调,4/4拍,由主歌和副歌两部分

组成.歌曲《洛雷莱》C大调,6/8拍,单乐段结构.《伏

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速度徐缓,旋律

朴实.《夏日泛舟海上》是由英国人费里根据威尔第的著名

歌剧《弄臣》中的咏叹调《女人善变》改编的一首歌.

教学重点:

在学唱和欣赏世界名歌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乐句的重复

模进等创作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学课件、钢琴

课时安排:

5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老黑奴》

二、教学过程:

1、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对“奴隶”没有什么感性的认识,不能很好的理解奴隶们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因此,让学生在课前寻找一些有关“黑人奴隶”的资料;

把有“黑人奴隶”悲惨生活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导入歌曲的学习。

2、聆听教师的范唱

教师的范唱,学生跟唱。

3、聆听教师钢琴弹奏旋律,学生用哼鸣跟唱

比较旋律中乐句的异同,进一步熟悉歌曲

4、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清唱曲谱

在师生交流中解决歌曲节奏、旋律上的难点

5、在教师的琴声中,学生熟悉旋律

学生尝试用歌词演唱全曲

6、变化演唱的方式,调动演唱情绪

7、了解作曲家福斯特的生平和作品

三、总结

四、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了解作曲家福斯特的生平和作品后,学习这样优美的歌曲,更加体会歌曲的内涵。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拍击节奏,学生进行模仿,用捻指、跺脚等多种形式进行。

2、学生熟悉节奏型后,让学生从《夏日泛舟海上》歌

曲中找出旋律进行的规律,模仿其手法也进行编唱。

3、完整欣赏全曲,找出歌曲中重复和模进手法发展的旋律,同时导入歌曲的学习。

4、分段学唱歌曲的旋律,并用手画出旋律线。

5、教师进行采用对比听辨的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顿音和重音、延长音在歌曲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6、分组讨论歌曲的处理,并进行表演。

用身体动作边唱边感受歌曲中三拍子的节拍感,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总结

四、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讨论歌曲的处理,进行表演;学习了顿音和重音、延长音在歌曲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洛雷莱》

二、教学过程:

1、在聆听歌曲的范唱或录音后,让学生说说故事的情

节、场景和人物。

2、在歌曲伴奏音乐的衬托下听教师讲“洛雷莱”的故

事以及歌曲创作的背景,使学生对歌曲产生初步的印象。

3、聆听歌曲的旋律,讨论歌曲乐句的划分以及旋律中相同、相似和不同之处。

4、学生学唱旋律时,教师唱相同的部分,学生唱不同的部分。

5、用旋律接龙的方式学习歌曲。

6、在学会演唱歌曲后,让学生讨论歌曲的处理。

7、分组表演,互评。

三、总结

四、下课

教学反思:

美丽的“洛雷莱”,想不到是一位女妖。

学生们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认真学习歌曲,掌握了歌曲的处理,进行表演,达到较好的效果。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男低音独唱歌曲《伏尔加船夫曲》

二、教学过程:

1、出示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油画

(用《伏尔加船夫曲》做为背景音乐),

请同学们回答画名并对画的内容做简单描述。

2、学唱歌曲主题,随音乐中的力度变化,

要求学生用劳动号子似的固定音型伴唱,

感受歌曲的力度变化。

3、欣赏时引导学生对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音色进行分析,让学生设计相应的动作,利用歌曲片段,引导学生做即兴表演。

4、表演让学生更好的体会由浑厚、深沉的男低音刻画出的在沙皇统治下忍辱负重、生活艰难的纤夫们的形象。

三、总结

四、下课

教学反思:

通过欣赏学习学生更好的体会由浑厚、深沉的男低音刻画出的在沙皇统治下忍辱负重、生活艰难的纤夫们的形象。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合唱曲《蓝色的多瑙河》

二、教学过程:

1、教师唱主题旋律,让学生按节奏用衬词“ha”“beng”“lu”等伴唱。

2、教师用钢琴弹旋律,学生跟着音乐哼鸣并跟音乐律动。

3、在欣赏时介绍和放映有关多瑙河景色的影片或图片,在放合唱团演唱歌曲时的现场录象,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加深感受。

4、欣赏时,与图谱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自行设计图谱。

5、整体欣赏:

第一遍教师图谱,第二遍让学生指图谱。

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在了解每首圆舞曲的特点。

6、乐器伴奏与欣赏相结合,根据作品的内容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伴奏。

三、总结

四、下课

教学反思:

用动画的形象来使《蓝色的多瑙河》具体化,学生能够

更加体会音乐形象,并在欣赏中展开想象,理解美丽的《蓝

色的多瑙河》。

第三课多彩的乡音(七)

教学内容:

(一)学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二)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三)民歌《刮地风》和《交城山》

(四)欣赏东北民歌《新货郎》

(五)河北民歌《回娘家》

(六)欣赏笛子独奏曲《草原巡逻兵》

(七)笙独奏曲《凤凰展翅》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

(八)管子独奏曲《江河水》

教学目标:

1、学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和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能正确比较和发现这两首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愿意创编动作参与歌曲《拥军秧歌》的演唱与表现,能与他人合作用回答式演唱《黄河船夫曲》,并能独立自信地演唱其中一首歌曲。

2、在本课继续了解“多彩的乡音”的过程中,表现出对民歌、民乐的兴趣,能有角色感地参与东北民歌《新货郎》和河北民歌《回娘家》的欣赏活动。

3、通过欣赏笛子独奏曲《草原巡逻兵》、笙独奏曲《空山鸟语》和管子独奏曲《江河水》,了解和感受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吹管乐器中的笛子、笙和管子的音色特点,能用听辨并说出乐器的音色和名称。

4、学唱甘肃民歌《刮地风》和山西民歌《交城山》,能用语言表达对这两首不同风格民歌的感受,并学着用do.re.mi.sol.la五个音哼唱成短曲。

教材分析:

陕北民歌《拥军秧歌》是由方整的扩充乐段构成,共六句。

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是20世纪40年代初延安“鲁艺”音乐系师生在山西、陕西交界的黄河岸边采集民间音乐时,从一位船工那里记录下来的歌曲。

甘肃民歌《刮地风》是一首甘肃民间小调。

《交城山》(汉族)是山西中部传统民歌。

东北民歌《新货郎》是一首融抒情与叙事为一体的六声音阶羽调式歌曲。

河北民歌《回娘家》属于小调中的生活歌。

全曲为二段体结构,2/4拍,曲调活泼轻快,旋律优美流畅。

笛子独奏曲《草原巡逻兵》,乐曲具有典型的内蒙民歌的风格。

《凤凰展翅》采用山西梆子音调,运用笙的各种演奏技巧而作成笙独奏曲。

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管子独奏曲《江河水》全曲激越悲愤有力,感染力极强。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风格。

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学欣赏带、节奏卡。

课时安排:

8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二、教学过程:

1、播放一段陕北秧歌的舞蹈录象,让学生初步感受陕北秧歌的舞蹈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秧歌的兴趣的同时,导入歌曲的学习。

2、初听后要求学生说出歌曲的内容和歌曲的情绪。

3、复听时要求学生说出歌曲伴奏中的打击乐器名称。

4、在学生对歌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歌曲创作的小故事,加深学习的兴趣。

5、让学生先学会衬词部分,然后进行前四个乐句的视谱,歌曲学习。

6、要求学生在第三乐句中注意音准。

演唱时要求吐字清晰,声音有弹性,速度快而不急,富于激情,充满活力。

7、学会歌曲后,教师介绍秧歌,让学生了解秧歌是我国汉族流传很广的民间舞蹈,其特点是热烈、豪放、动作优美。

三、总结

四、下课

 

教学反思:

在要求学生在第三乐句中注意音准;演唱时要求吐字清晰,声音有弹性,速度快而不急,富于激情,充满活力;学生能够注意了这些问题,但是个别学生还未能掌握,需要个别指导才能掌握。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二、教学过程:

1、播放MTV《黄土高原》,画面出现我国黄河高原、黄河和当地人民生活的情景,让学生从熟悉的音乐开始引进西部陕西。

初步感受西部音乐陕西民歌高亢、粗矿、豪放的风格特点。

2、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教师介绍西部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让学生了解黄河两岸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黄河上的船夫与当地民歌音乐之间的联系,为更好地学习西部歌曲打下基础。

3、让学生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教师指导学生唱好最后一句和中间有下滑音的地方,注意引导唱出陕西民歌粗矿、高亢的韵味。

4、把陕北民歌《拥军秧歌》和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这两首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歌曲名称

地区

速度

力度

节奏

旋律

情绪

《拥军秧歌》

陕北

《黄河船夫曲》

陕西

三、总结

四、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初步感受了西部音乐陕西民歌高亢、粗矿、豪放的风格特点。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民歌《刮地风》和《交城山》

二、教学过程:

1、让学生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介绍,教师用大屏幕展示甘肃的地理位置、人们的生活习惯,解释“刮地风”曲名的来历。

2、学生视谱学唱歌曲(注意反复记号和衬词的演唱)

3、让学生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了解的山西风

土人情和民歌方面的资料,解释《交城山》曲名的来历。

4、让学生通过听唱法学唱歌曲,教师用钢琴带唱。

5、学生完整把两首歌曲唱一遍,然后从速度、力度

音调和情绪等音乐要素进行分析对比,找出相同的地方

以及不同之处,通过对比了解不同地区民歌的风格特

点。

6、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让学生模仿这两首民歌的

节奏,用do.re.mi.sol.la五个音哼唱成短曲,并尝试用sol

作为结束音,创编出两至四小节乐曲,由教师或学生进

行修改好的乐曲作品记录下来。

三、总结

四、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了解的山西风土人情和民歌方面的知识,并积极

参与创作,课堂气氛活跃。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东北民歌《新货郎》

二、教学过程:

1、学生完整地听一遍歌曲《新货郎》,初步感受东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在欣赏时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歌词,让学生看着歌词来欣赏,加深领会歌词含义,感受东北民歌特有的音乐风格)

2、再听时让学生听出速度变化部分,说出此段音乐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用笔画出有锣鼓伴奏的地方,哪些歌词内容反映农村发生了新变化,说说新货郎的心情,谈谈听后感想。

3、教师介绍作者、演唱者—郭颂,并简单说说此歌曲的创作背景,把当时的新农村与现在的新农村进行对比,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今昔对比,进行爱国爱党教育。

三、总结

四、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欣赏后,说了新货郎的心情,谈了听后感想;通过

今昔对比,对学生进行了爱国爱党教育。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听歌曲《回娘家》,了解河北民歌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1、初听歌曲《回娘家》,感受歌曲情绪。

首先让学生专心、完整地听一遍歌曲,感受歌曲内容幽默、诙谐。

2、教师讲河北的风土人情,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3、再听歌曲,要求学生听出歌曲结构、速度、情绪等。

4、教师介绍河北民歌的特点

5、介绍歌曲演唱者—朱明瑛

6、对比两首民歌,分别体验与表现

歌曲

结构

音调

节奏

演唱方式

《回娘家》

《新货郎》

三、总结

四、下课

教学反思:

风趣的歌曲使学生很感兴趣,能够听出歌曲结构、速度、情绪;通过对比,学生能够加深对不同地方民歌的认识。

 

第六课时

一、教学内容:

笛子独奏曲《草原巡逻兵》

二、教学过程:

1、初听乐曲,要求学生要静听乐曲所表现的意境,感受演奏乐器的音色,并说出听后的感想。

2、认识笛子,了解结构

教师介绍笛子的历史、发展过程,同时介绍曲作者、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吹管乐器—笛子,建立初步的认识。

3、分段欣赏,理解曲意

乐曲段落

速度

力度

节奏

情绪

音乐形象

引子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4、完整欣赏,爱国教育

复听全曲,让学生加入乐器(双响筒)进行伴奏,并在学习后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教育。

三、总结

四、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在乐曲的欣赏中了解我国边防战士不畏困难在祖国的边疆放哨巡逻的情景,谈自己对此的感想;我想他们如果有机会亲临其境的话,能更深刻地体会乐曲的内容。

 

第七课时

一、教学内容:

笙独奏曲《凤凰展翅》和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

二、教学过程:

1、利用凤凰的故事导入《凤凰展翅》的学习

2、聆听乐曲,认识乐器

要求学生能用语描述或用动作表示凤凰的各种姿态,谈听后感,教师介绍乐器的构造、演奏方式和音色,同时介绍作者

3、分析乐曲

乐曲

内容

乐器

凤凰展翅

百鸟朝凤

4、学生分组讨论:

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乐曲(画画或动作)

5、演绎故事:

让学生创造地发挥自己想象力,围绕主题来表演故事.

三、总结:

环保教育

四、下课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乐曲,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八课时

一、教学内容:

管子独奏曲《江河水》

二、教学过程:

1初听乐曲,感受音乐

初听乐曲时要求学生安静地听

谈听后感.

2教师简单讲述乐曲的传说

3了解乐器,分段欣赏

讲解乐器的构造与音色特点演奏方式

分?

速度

力度

节奏

旋律

4深入体会,拓展课堂

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作品,体会乐曲内涵

拓展:

播放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三、总结

四、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中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感受体验东北民间乐曲的韵味,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学习兴趣.

 

第四课校园歌曲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校园里的小白杨》

二、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三、辨旋律寻宝藏。

教学目标:

一、从学唱歌曲《校园里的小白杨》和《外婆的澎湖湾》中,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对校园学习生活无限留恋的情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二、能独立或他人合作参与“辨旋律,寻宝藏”的

音乐活动。

教材分析:

《校园里的小白杨》2/4拍,二部曲式,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歌曲,表现了即将毕业离开母校的孩子面对自己一起长大的小白杨心潮起伏,思绪万分,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对母校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外婆的澎湖湾》4/4拍,二段体,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的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教学重点:

多角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学欣赏带。

课时安排:

3。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校园歌曲》

二、教学过程:

(一)、说说回忆

引导学生回忆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最深刻的人和事

唤起同学们对校园对同学对老师的美好回忆

(二)、听歌曲.

讨论歌曲中同学们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校的眷恋与热爱的,由此引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