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学年度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十校联考高三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2880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学年度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十校联考高三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 学年度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十校联考高三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 学年度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十校联考高三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 学年度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十校联考高三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 学年度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十校联考高三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最新 学年度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十校联考高三历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最新 学年度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十校联考高三历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最新 学年度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十校联考高三历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最新 学年度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十校联考高三历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最新 学年度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十校联考高三历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 学年度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十校联考高三历Word下载.docx

《最新 学年度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十校联考高三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学年度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十校联考高三历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 学年度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十校联考高三历Word下载.docx

6.“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潜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警告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这反映董仲舒的

A.天人感应   B.罢黜百家   C.君权神授   D.独尊儒术

7.2018年2月,印度天竺那烂陀举行了玄奘纪念堂落成典礼,中印两国领导人应邀出席。

印度举行这一盛大庆典是因为

A.玄奘长期生活于天竺那烂陀B.天竺那烂陀是佛教的诞生地

C.唐代高僧玄奘曾去该地取经D.玄奘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

8.唐初以民本思想改革赋税制度,实行租庸调制。

这一赋役制度的作用表现在

①农民生产时间较有保证②农民赋役负担相对减轻

③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改变④政府赋税收入有了保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唐太宗时有一位读书人要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

有人给他提了以下建议,其中正确的是:

①进士科录取率低,而明经科只要背熟儒家经义就有希望录取  

②如果武艺超群,通晓兵法还可以报考武举  

③诗赋是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平时要在诗赋上多下苦功 

④科举考试的时候长安天气寒冷,有“密雪分天路,群才坐粉廊”之说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①③④

10.下列关于唐朝市场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政府对城市的市场进行严格管理②“草市迎江货”反映了东南沿海城市的繁盛

③市场金融服务领先于欧洲④繁华的夜市是唐朝西部城市的一大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11.唐朝时,中非友好往来的史实有

①杜环在非洲留下足迹并撰写了有关非洲风土民情的书籍

②东非索马里使者在唐太宗时来到中国,受到很好的接待

③非洲发掘出土的陶瓷残片中有唐三彩和邢窑、越窑的产品

④非洲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宋辽通过澶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这次议和的背景是

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

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

13.写下“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作品中流露出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也有壮志未酬悲愤之情的是

A.辛弃疾 

B.苏轼 

C.李清照 

D.陆游

14.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的主要后果是

A.统治者大兴文字狱B.儒家思想统治得到强化

C.官僚机构更加臃肿D.提高了官僚从政能力

1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

16.下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代中原地区的铸铁技术传入今新疆地区B.契丹族依照汉字创制自己的文字

C.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D.清代开始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17.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的基本史实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8.下列著作反映了作者“从贱至贵”,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的是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19.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此论断反映了从汉代到唐代宰相制度的演变趋势是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20.下列制度或事件与西藏有关的是

①金瓶掣签制②僧官制度③宣政院设立④卫所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1.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

“天下谁人最快活?

”有人答:

“金榜题名,”有人说:

“功成名就。

”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

当听到万钢说“畏法度者快活”时,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

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22.清朝粉碎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所设立的将军辖区是

A.盛京将军B.伊犁将军C.乌里雅苏台将军D.黑龙江将军

23.清朝大兴文字狱的首要目的在于

A.发扬满洲民族文化B.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

C.巩固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D.防范民主思想的发展

24.1845年英国在中国享有的侵略权益有

①领事裁判权②片面最惠国待遇③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④在通商口岸传教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5.太平天国运动出现了新特点,说明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国农民思想觉悟有巨大提高

C.中国农民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D.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

26.《五口通商章程》附带的《海关税则》规定,中国海关税率大幅度压低到5%-6%左右。

这一规定反映了

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初衷②中国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③海关失去了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④中国海关税与国际接轨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7.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②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③自然经济瓦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④中国出现第一批船坞和工厂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8.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9.下列关于外国侵略者对待太平天国态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太平军进军南京途中曾出兵干涉B.一度伪装“中立”

C.清政府“借师助剿”后才开始进攻太平军D.充当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

30.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实际推行的土地措施不包括

A.禁止地主收租B.承认耕者有其田

C.没收地主土地D.按人口重新分配全部土地

第II卷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31题11分,32题16分,33题13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内地居民30万人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

西汉文景时期,采用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鼓励移民北方;

汉武帝将福建一带的闽越人迁徙到江南;

西晋末年以后,北方人民南迁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达70多万。

唐朝安史之乱后,又有不少北方人迁移南方。

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纷纷南迁。

据1159年统计,南方人口为1648万,到1179年已达2950万,人口增加了四分之三。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鲜卑慕容部原居鲜卑山……晋大康十年(289年),慕容硅率领部落迁居徙河(今辽宁义县),不久又迁到大棘城(今辽宁锦州),从事农桑和畜牧。

永嘉以后,北方农民大批流入慕容部中,士大夫来避难的也不少。

……在内徙各胡族逐步封建化的过程中,各胡族不但大量吸收了汉人的封建文化,而且也以自己的文化习俗影响汉人。

……靠近胡族地区的汉人在生产上受到胡人的影响,从事畜牧或兼营畜牧。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材料三:

中国人向海外移民,最早从公元前后开始。

宋末元初,向海外移民有所增加,明成祖以后出现了一个移民高潮,明末清初又有大批移民避难海外。

但从康熙到道光初年移民却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断,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

据统计,现今居住在海外的华侨包括华裔在内的有2300多万人,其中居住在东南亚地区的占了将近90%,移民海外的又以广东最多,其次是福建。

——摘自《文化地理学》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有无组织性来看,中国古代的人口迁徙可分为政府移民和自发移民两种,政府移民的主要趋向是什么?

有何积极作用?

(3分)

(2)在中国古代的国内范围自发移民中,主要趋向又有哪几种?

其主要作用各是什么?

(4分)

(3)中国人向海外移民为什么在明成祖及其以后会出现一个高潮?

后来为何大幅度减少?

(2分)

(4)为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

反映当时的社会特征是什么?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

共调随乡土产绫绢施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施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制(诸皇采籍属宗飞者,及诸亲王茹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恶免课役。

材料二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人。

产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不居而行商者,在所郡县,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钧,便于饶利。

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

其租庸杂徭恶者,而丁颧不废,申报出入旧式。

其田角之税。

率以大历十四年(即公元299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

材料三 

“总抚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

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

凡颧办派办、京库、发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征银,折办与官,……盖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小民得无忧,而事亦易集,立法颇为单便。

材料四 

“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角,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

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

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钧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

……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几种赋税制度?

⑵根据材料一归纳出该税制的四个特点?

⑶材料二所反映的税制在哪些方面比材料一所反映的税制进步?

(4分)

⑷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税制内容有何异同?

其异同说明了什么?

(6分)

33.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周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摘自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区)。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

“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建立后地方行政制度有什么变化?

作者对于这种变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一切收了”具体指哪些措施?

作者对此有何看法?

(5分)

(4)材料四中的“腹里”指哪些地区?

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班级姓名学号考场座号

密封线

2018—2018学年度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十校联考高三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

31.

32.

33.

2018—2018学年度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十校联考高三

历史参考答案

D

B

A

C

31.(11分)

(1)从有无组织性来看我国古代政府移民的主要趋向是内地居民迁到边疆地区;

其积极作用是有利于开发边疆,巩固边防,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2)我国古代的自发移民有两种主要趋向:

一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技术和劳动力,不断推动江南经济的发展,最终使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

第二种趋向是边疆(尤其是北方边疆)的少数民族内迁,有利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发展。

(3)海外移民出现高潮是因为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新航路,许多人出海外谋生。

后来减少的原因是清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4)不平等条约“允许华工出国”,列强借此掠夺、骗拐华工。

当时的社会特征是半殖民地性。

32.⑴唐代前期的租庸调制和后期实行的两税法;

明代的一条鞭法和清代的地丁银。

⑵特点:

第一,按丁征税;

第二,以实物税为主,或实物地租;

第三,纳绢代役,称为庸;

第四,贵族官僚享有免交租庸调的特权。

⑶第一,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比按丁征税合理,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第二,贵族、官僚、商人均要征税,扩大了纳税面,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⑷相同点:

第一,均征收银两(或者用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

第二,简化了税收项目和手续。

说明明后期以来,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简化税收制度。

不同点:

一条鞭法既量地又计丁,没有废除人头税。

地丁银把丁银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

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农民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33.

(1)历史现象:

周初实行分封制,刚开始诸侯与周王关系密切,后来疏远,诸侯之间争战,周王权威受到挑战。

主要原因: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分封制崩溃,诸侯国后来成为独立的小王国,力量强大后与周王朝抗衡。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变化:

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基本态度:

肯定了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

(3)措施:

中央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监察,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审核,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掌握等。

看法:

防止地方割据取得了成功。

但是导致地方财政军事力量削弱(或积贫积弱),造成外族进攻时的失败。

(4)腹里:

河北、山西、山东。

不同:

唐朝的中书省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和颁发;

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