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2980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4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电学典型试题精编文档格式.docx

②根据量程,认清该量程的分度值。

③最后根据指针的位置读数。

读数经验:

选量程,看大格,读小格

7、电压和电压表:

电压(U)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源的作用是维持正负极之间有一定的电压。

电压的国际主单位:

伏特(伏)——V常用单位:

kV、mV

常用的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

2V照明电路的电压:

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

不超过36V

量程——分度值

0~3V----0.1V0~15V----0.5V

8、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①电压表要并联到所测电路中,要和所测的用电器并联。

②并联时,电流要流进电压表的正接线柱,从负接线柱流出(经过电压表的电流极小)。

③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测出的就是电源电压(在电路中,电压表等同于一个几乎断开的地方,经过它的电流可以忽略不计)。

9、电压表使用注意事项:

②被测电压不能超过所选择的量程,否则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杯电压表。

③在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压大小的情况下,要先用大量程度试用,如指针的偏转在小量程之内,则改用小量程。

④在不超过量程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小量程,测量结果会更精确。

10、电压表的读数步骤:

读数经验:

11、串联电路的特点:

①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电路中只有一条路径。

②串联电路中任何一处断开,则整个电路为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

③串联电路中,开关在不同位置的作用是一样的,它能控制整个电路。

④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处处相等。

⑤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⑥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个电池的电压之和,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用可以得到较大的电压。

12、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并联电路中有多条路径。

②断开一条支路,其它支路仍能工作。

③干路上的总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制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

④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⑤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⑥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所以把电池并联起来用并不能得到更大的电压。

电路

电流

I=I1=I2

I=I1+I2

电压

U=U1+U2

U=U1=U2

欧姆定律专题

1、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

如: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原来不导电的物体,条件改变时,也可能变成导

体。

常态下的玻璃不导电,把它烧成红炽状态,就变成了导体。

2、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

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②接法:

必须“一上一下”(上边接哪个接线柱都行,下面接左还是接右要看题目要求)

若接的是“同上”,则相当于一根导线,在电路中的电阻为0。

若接的是“同下”,则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在电路中的电阻为它的最大阻值。

③在电路中的作用

A、保护电路。

(所以有要求:

闭合开关前,滑片要位于其电阻最大端)

B、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靠移动滑片来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C、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或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靠移动滑片来改变电

阻两端的电压。

D、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④滑动变阻器应该和被控制的电路串联。

⑤滑动变阻器的铭牌:

50Ω、2A

50Ω表示:

2A表示:

3、“伏安法”测电阻

①原理:

R=U/I

②需要的测量工具:

电流表、电压表

③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改变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

④电路图:

⑤如果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则小灯泡的电阻会随着电压、电流的改变而呈现明显的变化,这是因为灯泡的温度发生明显变化,从而使电阻也随之改变。

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

4、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

①推导:

∵串联∴U=U1+U2I=I1=I2

又∵U=IR、U1=I1R1、U2=I2R2

∴IR=得到:

R=R1+R2

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②若有n个阻值都为R的电阻串联,则总电阻R串=nR

③串联电阻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串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大。

5、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

∵并联∴U=U1=U2I=I1+I2

又∵I=U/R、I1=U1/R1、I2=U2/R2

∴U/R=

得到:

1/R=1/R1+1/R2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②若有n个阻值都为R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R串=R/n

③并联电阻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并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小。

而且,并联总电

阻比其中最小的电阻还要小。

6、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电阻

R总=R1+R2

1/R总=1/R1+1/R2

串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大;

几个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最大。

并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小,并联总电阻比最小的那个电阻还要小;

几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最小。

分压原理:

U1/U2=R1/R2(串联电路,电阻越大,分到的电压越大)

分流原理:

I1/I2=R2/R1(并联电路,电阻越大的支路,分到的电流越小)

无论串联还是并联,当其它电阻不变,若其中某一个电阻变大时,则总电阻都变大;

若其中某一个电阻变小时,则总电阻都变小。

公式使用

应用欧姆定律(I=U/R,U=IR,R=U/I)时,要注意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是针对同一电路或同一导体,不能张冠李戴(“同体性”);

还要注意“同时性”,即电路发生变化前后,同一电阻的电压、电流一般不同,要注意区分。

电功

W=W1+W2

电功率

P=P1+P2

电热

Q=Q1+Q2

巩固练习

1.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1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导体a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a的电阻大于导体b的电阻

C.当在导体b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b的电流为0.1A

D.将a、b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2A

2.一段均匀的电阻线,接在6v的电源上,通过它们的电流为200mA.若将这段电阻线等分成3段后,并联接在原电源上,则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A.600mAB.0.18AC.1.8AD.1.2A

3.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由图2可知,元件A的电阻为Ω。

4.当某导体两端电压是3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3A,则该导体的电阻是________Ω;

当它两端电压减小为1V时,通过它的电流变为_________A;

当它两端电压为0时,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__Ω。

5.有两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R1、R2,它们的电流随电压变

化的I—U图线如图3所示.如果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串,

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并,则关于R串、R并的I—U图线所在的区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R串在Ⅱ区域,R并在Ⅲ区域B.R串在Ⅲ区域,R并在Ⅰ区域

C.R串在Ⅰ区域,R并在Ⅱ区域D.R串在Ⅰ区域,R并在Ⅲ区域

1.如图4所示,闭合开关S时,灯泡L1、L2都不亮。

用一段导线的两端接触a、b两点时,两灯都不亮;

接触b、c两点时,两灯都不亮;

接触C、d两点时,两灯都亮。

则[]

A.灯L1断路B.灯L2断路C.灯L2短路D.开关S断路

 

图4

2.如图5是小文同学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的实物连接图,图6

当开关闭合时,灯L1亮,灯L2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读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A.L1断路B.L1短路C.L2断路D.L2短路

3.如图6所示,当闭合开关S后,电路中最容易损坏的是()

A.灯泡LB.电流表AC.电压表V1D.电压表V2

4.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灯L1、L2都发光。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灯L1短路B.灯L2短路C.灯L1断跻D.灯L2断路

图7

6.如图8所示,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s后,发现两灯均不亮,仔细检查发现灯泡L2的灯丝断了,其它部分均正常。

这时若用电压表测a、b两点间的电压,示数为V,测b、c两点间的电压,示数为v。

7.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S后,L1和L2两盏电灯都不亮,电流表指针几乎没有偏转,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A、L1灯丝断了B、L2灯丝断了C、电流表损坏D、L2灯炮处短路

8.如图6所示电路,两盏相同的电灯在闭合开关后都能发光.过了一会儿,两盏电灯突然同时都不亮了,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为零.如果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是

A.电灯L1断路B.电灯L2断路C.电灯L1短路D.电灯L2短路

9.右图为某同学测定电阻的电路图,如果他在操作中不慎将两电表位置对调了一下,则开关闭合后()

A.电流表、电压表均被烧坏

B.电流表烧坏,电压表示数为零

C.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有示数

D.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零

10.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

过了一会儿,两电表的示数都突然变大,则该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A.灯L发生了断路

B.灯L发生了短路

C.电阻R出现断路

D.电阻R出现短路

11.图3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后,两个小灯泡均不发光,用电压表测得ac与bd两点间的电压均为6V,则故障可能是()

A.L1的灯丝断了B.L2的灯丝断了

C.R的电阻丝断了D.开关接触不良

12.如图3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当开关S1合、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O.8A。

则电阻R1与R2的比值为()

A、1:

3B、3:

l

C、2:

3D、3:

2

13.如图18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读数之比U甲:

U乙为3:

1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表的读数之比I甲:

I乙为()

A.2:

1B.2:

3C.3:

1C.3:

第14题图

14.一次实验中,某同学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电阻R1=8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10Ω。

他所选用的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

为了保证电路安全,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A.0~2ΩB.0~8ΩC.2Ω~8ΩD.8Ω~10Ω

第15题图

15.A、B是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它们的长度相等,A的横截面积是B的两倍,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加在A、B上的电压UA、UB和通过A、B的电流IA、IB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IA=IBB.IA>

IBC.UA=UBD.UA>

UB

16.两个定值电阻,甲标有“16Ω1.5A”,乙标有“22Ω0.5A”。

现把它们串联起来,则该串联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高电压是()

A、57VB、41VC、35VD、19V

17.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两点间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范围为1A到2A之间,电压表的示数范围为6V到9V之间,则定值电阻R的阻值及电源电压分别为:

()

A、3Ω,15VB、6Ω,15V第17题图

C、3Ω,12VD、6Ω,12V

18.如图18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R=1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

阻值R′=20Ω.当开关S闭合后,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A端移动到B端的过程中,

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是由

A.0.3A~0.1AB.0A~0.1AC.0.1A~0.3AD.0.3A~0A

19.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19所示,甲的电阻为Ω;

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0V的电源两端,干路中的电流为A.

第18图第19图第20图

20.如图20所示,R0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

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R/4压表的示数为6V;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

则前后两次通过R0的电流之比是____________,电源电压是______________V。

电表变化题

1.如图1所示,R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C、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小D、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大

2.如图2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

在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电压表示数不变B.电压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小级D.电压表示数先变大后变小

3.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电路,当地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读数将()

A.变小B.不变C.变大D无法判断

4.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上移动,则:

A.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V1示数增大,V2示数减小

B.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V1示数减小,V2示数增大

C.电流表和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电压表V2的示数减小

D.电流表和电压表V1V2示数都不变

6.图5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从b端滑到a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小B.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均不变

C.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小D.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不变

7.如图6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闭合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灯泡变亮B.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C.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D.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图5图6

10.如图7所示电路,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若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1A,则电阻R=Ω。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9.如图8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中点向上移动时,则电流表示数将__________;

电压表示数将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0.如图9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两个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两个电流表示数都变大

B.两个电流表示数都变小

C.电流表A1示数不变,电流表A2示数变小

D.电流表A1示数不变,电流表A1示数变大

11.小明设计了如图10所示的压力测量仪,可以反映弹簧上方金属片受到压力的大小。

其中R′是滑动变阻器,R是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压力表实际是个电压表。

当金属片受到的压力增大时,变阻器的阻值,压力表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韩勇同学设计了如图17所示的电路,用来测量电阻R1的阻值。

他将开关分别与a、b接触时,电流表的示数之比为5∶2,已知R2=6Ω,求R1的阻值是多少?

16.为锻炼身体,小明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设计了一个电子拉力计,图甲是原理图。

硬质弹簧右端和金属滑片P固定在一起(弹簧的电阻不计,P与R1间的摩擦不计)。

定值电阻R0=5Ω,a、b是一根长为5cm的均匀电阻丝,阻值Rab=25Ω,电源电压U=3.OV,电流表的量程为O~0.6A,当不拉拉环时,金属滑片P刚好处于a端.已知该弹簧伸长的长度ΔL与所受拉力F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小明在电路中连入RO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将电流表的表盘改为拉力计的表盘,当不拉拉环时,拉力计表盘上的零刻度应标在电流表表盘的___________A处.

(3)通过计算说明,电流表表盘的0.6A处应标多少牛?

17.小明同学设计的“风力测试仪”在校科技节上备受师生们的青睐,“风力测试仪”的原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6V,R0为保护电阻,AB为长20cm、阻值为50的均匀电阻丝.OP为质量、电阻均不计的金属细杆,下端连接一个重为2N的球P.闭合开关S,无风时,OP下垂并与电阻丝的B端接触;

有风时,球P受风力的作用,使金属细杆OP绕悬挂点O偏转,当偏转到电阻丝的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6A.已知悬挂点O与电阻丝B端的距离为10cm,金属细杆OP始终与电阻丝AB接触良好且无摩擦,求:

(1)R0的阻值;

(2)无风时电流表示数;

(3)在风力作用下,当金属细杆OP在图示位置静止时,作出F风的力臂,并求出该力的大小.

3.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物理量后,某小组同学决定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他们作了如下猜想:

A:

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

B:

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

C:

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通过的电流不变。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

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并按设计方案测量了有关数据。

⑴请根据甲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乙图中的滑动变

阻器接入电路。

⑵下表是该组同学实验中测量的数据。

通过比较分析表中实验序号为的几组数据,可以验证猜想(选填“A”、“B”或“C”)是正确的。

实验序号

R/Ω

U/V

I/A

1

5

1.0

0.20

2.0

0.40

3

3.0

0.60

4

10

0.10

6

0.30

7

20

0.05

8

9

0.15

⑶归纳表中实验序号为1、4、7(或2、5、8,或3、6、9)的数据可得:

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的关系。

⑷请你尝试将表中每次测量的电压值除以电流值,你还能发现:

4.

(1)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电路验证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先后用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a、b两点间,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中。

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

试分析为什么在这个实验中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阻/Ω

电流/A

0.4

0.3

0.2

(2)该同学经过认真分析,发现了错误的原因,他改进实验后,先后用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a、b两点间进行实验,结果验证了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图7图8

图7甲、乙提供的两个电路图,哪个是他设计的电路.答:

__________(填“甲图”或“乙图”),在这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8中各元件按你选择的设计电路图连接起来。

5.我们已进行过“科学探究;

欧姆定律”,

(1).①由于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受多

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探究某一

因素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时,必须保持

其它因素不变,即采用了法。

②图10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其中表示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像是图;

表示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

(选填“甲”或“乙”)

(2)在探究过程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和。

(3)实验的结论是.①。

②。

5.如图10所示是小明探究小灯泡电阻所用的器材,已知小灯泡的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3.8V.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

图连接完整.要求:

使滑动变阻

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变阻器的阻

值变大,连线不能交叉.

(2)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移到

________端(填A或B).

(3)小明在实验过程中不小心漏填了

一个电流数据,请你把图ll所示

的读数填人表1的空格中.

实验次数

电压/V

电流/A

3.5

O.28

2.5

1.5

O.18

(4)小明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对比得出的几个电阻值,发现每次测量结果都有较大差异,你认为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用完全相同的器材做进一步探究时,发现分别用如图12甲、乙所示的两个电路测出的小灯泡的电阻也有差异,你认为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