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3039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共10篇文档格式.docx

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回想从教几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

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

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

近来,朱校长不断提起“做一名优雅的教师”,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

“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应该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

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

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

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

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

现如今,如火如荼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在展开,我想自己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

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并且养成习惯,从中品尝思考阅读和写作的乐趣。

付出多少汗水,才会收获多少果实!

  其次还有做“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教师!

”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这么做的。

“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

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

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

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

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

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的!

  初中生xx年教师节读后感:

  今天读了《做最好的老师》第十章,有关于语文教学的内容。

正如文章所说:

思维训练不可能孤立进行,课堂教学的内容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反映出思维训练,我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体现出思维训练的内容。

  是呀,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的思维训练的过死,要让我们的学生去多方面的思考各种问题,让他们学会展开自己的想象力。

记得有一次,我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做《小宝宝睡着了》的音乐游戏时,我先让孩子们认识了“1、2、3、4、5、6、7”的七个音名。

然后,让他们跟我学做柯尔文手势。

这时,我发现孩子们在跟我做柯尔文手势的时候,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很高。

于是,我左思又想:

为什么我不能让孩子们自己来为这七个音名创编上动作,以及它们的音高和音低呢?

于是,我就又开始行动了起来,可还没有等我把话说完,就有好几个小朋友高举小手说:

“周老师,周老师,你能不能够让我来试一试?

”还有几个小朋友扯了扯我的衣服,老师让我上讲台来表演吧。

于是,我请了几个小朋友上讲台,让他们学做“1”的动作。

刚表演不多久,坐在下面的小朋友们也都举起了小手,纷纷要上台表演。

看着孩子们的表演,我觉得孩子们掌握的特别快。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这学期,当我读的是《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感受了李镇西老师的与众不同,从他自己的身边的故事举例说起,真实自然,每一节都让人感动。

  爱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我们很多老师都是爱学生的,但是为什么还会不被一些学生喜欢呢?

“爱学生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首先就应该要有一颗与孩子一样的童心”,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许只有童心才能滋润童心。

当我们拥有一颗童心时,我们就更容易的去理解学生,当我们有了童心和爱心之后,自然我们就会很容易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和他们一块来分享快乐与烦恼,学生就会把你当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对你的爱自然也就会流露出来,因为学生是最单纯、最可爱的,他们也是最容易感动的。

我们要爱学生,但是不能凭借自己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可的学生,我们应该一视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老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和一个微笑就能个一个学生莫大的动力,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注意观察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优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好。

李老师说得对,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

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和同学心贴心;

因为有爱,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

当学生喜欢你的时候,他很自然的也就会喜欢你的课,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吧。

  合上《做最好的老师》体会到:

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很难,教育上的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

今后,要把自己的爱很自然的贯穿在我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今年寒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

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

读后,受益匪浅。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

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

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

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

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

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

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

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

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

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

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

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

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

例如:

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过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

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这哪是爱学生?

反思后才认识到:

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所以,我深深感悟到:

因为爱,冰雪会消融;

因为爱,枯木会逢春;

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

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顾大局,识大体,努力按照上级的要求,按学校要求,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不但要自己思想过硬,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勇创佳绩,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

自觉维护学校利益,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舍小家顾大家,洁身自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为人梯,爱生如子。

认清形势,与时俱进,树一代良师典范,誓为人民教育事业甘洒热血,奋斗终生。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镇西小语作为座右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师在学习中的心声。

  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不仅给我释解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平凡和光荣,也让我感受了一名名师的心路历程。

一节节、一章章如同拂面的春风清新而又和煦,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不仅给予我理论的指导,更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

因此,读此书不仅是对我知识的扩充、教学理念的提升,更是对我心灵的一次洗涤,为我下一步的工作和学习,指引了方向。

感受之一、要做一个勤思考善实践的教师。

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推进,不论是国家教育部门还是教育专家,都深深地感悟到只凭空洞的教育理论,是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更需要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参与,教育专家提出的新教育理念虽具有普遍性,但在具体实施中还有很多的实际问题,更需要我们基层教师来研究和实施,以此来证实新理念的正确性。

读李镇西的著作,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教育要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让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和调适思维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挑战意识,批判意识和创新思维来面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生。

素质教育的实施呼唤我们要有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与全新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师就要具有课程意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

面对新课程,我们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

真正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和和谐。

对照自己从事的幼教专业,让我深受启迪,幼儿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阵地,更应该重视孩子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幼儿教师要更多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让每位孩子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快乐和温馨,让每位家长感受到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也接触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李镇西的对于教育的观点给了我更清晰的印象。

我深深的感受到,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而要能肩负起这样的责任,教师的职业理想,专业素养是相当重要的,做最好的老师,让今天的“我”和以往的“我”进行比较,每天都能做好一点,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感受之二、要做一个有真性情,有爱心的教师。

  阅读第二章中“做有思想的教师”“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这两小节的内容,激起了我强烈的共鸣。

文中指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教育者自觉不自觉地习惯用商业化与功利化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职业,以致逐步丧失了最崇高的精神境界。

麻木、冷漠或者虚伪、势利弥漫在一些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之间。

确实,对比我们现今的教育,正逐步在失去朴实的本质,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心灵隔阂正在越来越明显,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担忧。

因此,作为教师一员的我来说,在对教育工作的态度上,确实要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对孩子、对家长都要有教育的真性情,具有一颗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用心做老师。

我想,这也是现在大力提倡的师德教育的内核。

同时,从事教育工作,爱贯穿在你工作的始末,就像特级教师闫学老师在《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老师》一书中提到的那样:

如果你不爱孩子,那教师这个职业对你来说是太苦了。

确实,爱孩子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前提,教育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它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而且还包括教师用爱的情感和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启迪学生,教育学生,教育爱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教师的人道修养。

就像李镇西老师说的: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感受之三、要做一个有智慧善观察的教师。

随着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实行,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也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使我们在感到被重视的同时,更加认真地投入工作。

在和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相碰撞的过程中,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要趁自己还算年轻,及时给自己充电,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成为一名具有较高素养的教师。

在既踏踏实实做好每件具体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能不断关心着,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影响,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从而进行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在阅读“从做孩子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这一节时也使我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智慧的教师要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要能服务、支持、指导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

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善于透过表象辨别是否,要具有系统思考能力、理解学生的能力、课程开发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坚定而又幸福地行走。

同时,读到“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的素质”这一节内容时对我启迪很深的是,做智慧的老师,还离不开阅读和写作。

反思自己,说来惭愧,我的阅读量实在是太少了,涉猎的面实在是太狭窄了,以至于带来了视野的狭窄,思想的保守,很多不能触类旁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向李镇西老师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做到读写结合,改变以往写作中的临时抱佛脚,生搬硬套,而要有感而发,让自己的情感自然流淌,做到文风自然朴实。

因此,阅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对我而言,无疑是一次心灵的荡涤,让我在处于缺乏激情,逐步进入发展高原期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以新的热情、新的姿态对待工作和学习,学着每天做好一点,再好一点,充分展现自己的成熟和优秀。

  启示一:

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

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

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

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

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

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启示三:

教师每天的必修课“五个一工程”

  我最欣赏的是李老师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进行的“五个一工程”:

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

在我们看来,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

然而,李老师却不觉得需要什么“毅力”,他把这样艰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脸的习惯。

这一切的一切,李老师做得有滋有味,做出了成绩,并乐在其中,实在让人佩服!

  同为教师的我们都清楚,这“五个一”做一天两天还可以,但要长年坚持却实在是不易。

这其中的前两个一即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倒还容易,因为作为教师每天都会上课,批改作业并与学生接触,只要存心上好课就可以把每节课的水平提高,至少在原有基础上有长进,只要认真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学生,找学生谈话,教育帮助学生。

而后三个一即读一万字的书,思考一个教育问题和写一篇教育日记要每天坚持的话,非一般毅力的人可以做到,特别是每天一篇教育日记(他一般都是几千字),要坚持则非常人可以想象,所以李镇西老师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我感觉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勤奋”,会挤时间。

鲁迅先生说过:

“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去挤,总是有的。

”其实,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去挤的问题。

有时,我们太浮躁,不能安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有时,我们太拖拉,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

有时,我们也雄心勃勃,但总难坚持。

  启示四:

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