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婚礼策划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3059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国婚礼策划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民国婚礼策划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民国婚礼策划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民国婚礼策划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民国婚礼策划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民国婚礼策划1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民国婚礼策划1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民国婚礼策划1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民国婚礼策划1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民国婚礼策划1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国婚礼策划1文档格式.docx

《民国婚礼策划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国婚礼策划1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民国婚礼策划1文档格式.docx

16集团结婚,也叫集体结婚,或集团婚礼。

人们改革婚礼的一大成果。

集团结婚首先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

20世纪30年代中期,杭州、上海、北平等地的许多有识之士认为,旧式婚礼已不适用,新式婚礼又无一定的标准颇感不便。

为此,在新生活运动的推动下,上海市政府看到这种状况,就依照西方而制定了一种集体结婚的办法。

1935年2月7El,上海市社会局公布了以简单、经济庄严为宗旨的集团结婚办法。

其中规定凡本市市民举行婚礼,得申请参加集团结婚礼;

集团结婚每月第二个星期三在市政府大礼堂举行,由市长、社会局局长证婚;

参加者应向社会局申请核准,并缴纳婚礼费20元;

市政府印发结婚证书等。

18婚礼旗袍使用黄色,要与婚服的另一个传统喜好有关。

婚礼着官服,是中华民族传统婚服文化的一大特色。

虽封建官级着装严格,但对新婚男女可网开一面。

《续通典》中记载“庶人婚嫁,但得假用九品服。

妇服花钗大袖,所谓凤冠霞帔,于典制实物明文也。

”新郎可婚礼上穿九品官服,新娘可佩带至尊之女专有的凤冠霞帔,一来满足虚荣心,二来可以求一个好兆头。

以往象征高贵身份的黄色,如今可被自由应用,当然是婚礼服色的新选项。

191927年蒋介石、宋美龄婚礼将新式文明婚礼范例式地昭告于天下,成为众人向往的典范。

而这场婚礼的主婚人是南京国民政府礼制服章审定会及大学院院长蔡元培。

蒋宋婚礼分为中西两部分,但最著名的当属西式婚礼环节。

仪式中,宋美龄一身白色长裙礼服,头纱上绕着花环绵长飘逸,白手套,白色高跟皮鞋,手执玫瑰花束,枝蔓垂地。

这身装束,令所有的青年女子为之羡慕不已,此后,白色婚纱在上海滩便广泛流行起来。

蒋宋婚礼,算是揭开了中国新娘着婚纱的序幕。

宋美龄穿着的虽被称为西式婚纱礼服,可无论从礼服的款式还是结构上来看。

21是20年代一对知识分子夫妻的结婚照,朴素简单,没有过多装饰。

新娘穿着的旗袍淡色素雅,在倒大袖的袖口中露出波浪形边缘的蕾丝里衬边。

此处的波浪边缘可能是缝合在里衬边缘的一条波浪形蕾丝花边。

这种制作方法大大减少了婚礼旗袍的成本,也能表现出波浪形边缘旗袍的温柔、女性化的感觉(普通人无法负担全部外来面料的旗,所以仅在一处缝上这种面料)。

40年代,婚礼旗袍谢幕,西式婚纱礼服

民国后期的旗袍领婚纱礼服40年代中后期,上色照片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式婚纱的一段有些尴尬的转型期。

有一种雪白色的婚纱礼服,旗袍式立领,胸前、肩部造型丰富,袖身肥大,腰身收紧,下摆宽大,头纱薄长;

衣身采用化纤礼服面料或纱质面料,以追求蓬松感(图48、图49、图50)。

图49和图50的肩部装饰,还有一点传统云肩的

感觉。

这带有旗袍领子的婚纱礼服,将中西元素参合到一起,却搭配出了一种怪怪的闷沉感,既没有了西式婚纱的轻灵,也没有中式旗袍的韵味,远没有之前立领婚纱礼服形态完整耐看。

篇二:

3.新旧婚礼仪式在民国时期的碰撞

新旧婚礼仪式在民国时期的碰撞

□邓玉娜

经过晚清几十年中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之后,民国时期的中国礼俗呈现出新的形式特征:

一方面传承着几千年来的本国传统仪式,一方面吸纳了西俗的新仪式。

具体到婚姻礼俗,则表现为新旧两种婚礼形式的并存,即传统婚礼和文明婚礼(也称西式婚礼)兼行。

本文以豫南信阳地区为例,依据地方志材料,试对当地民国时期的婚礼仪式加以论述,期能引玉。

传统婚礼仪式

传统的婚礼仪式大致延续着古制中规范的程序,即《仪礼》、《礼记》等典制中规定的“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其中前五礼都是针对订婚仪式,最后之“亲迎”礼才是迎娶新人的具体仪式。

由于年代和地域的差异,在民间社会的具体实施中,对“六礼”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简化或增改,使得婚礼仪式各具地方特色。

根据地方志记载,我们可以将民国时期信阳地区传统婚礼仪式分为以下三个主要程序(参见民国《重修信阳县志》卷十七《礼俗志二·

婚礼》。

此节未注明的引文皆引自此处)。

1.订婚仪式

信阳地区对订婚仪式比较重视。

订婚仪式第一步就是交换“庚帖”。

“庚帖”即为书写个人生辰八字的简帖。

“婚礼,则先以媒妁撮合,有成议,乃具两造庚帖互换。

”俗称“换八字”、“换小帖”。

八字不合者有所谓“六冲”、“六穿(害)”之说。

“六冲”是指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相冲;

“六穿”是指子未、丑午、寅巳、卯辰、申亥、酉戌相穿。

换言之,凡男女属相分别为鼠马、牛羊、虎猴、兔鸡、龙狗、蛇猪,或鼠羊、牛马、虎蛇、兔龙、猴猪、鸡狗者,均属相冲相害。

民谚有“羊鼠一旦休”、“白马犯青牛”、“青龙见兔泪交流”、“蛇虎如刀绞”、“鸡狗不到头”等说法。

(参见徐永志、吕炳丽:

《近代华北民间婚姻述论》)所以,在这样的传统礼俗观念影响下,八字不合的男女大多无法结合。

八字相合者才可进行下一步的仪式——交换信物:

“男家佐以钗钏饼果之属,女家以书砚笔墨答之,交宴媒妁。

”若是仕宦望族,交换仪式就会相对郑重,行“奠雁”之礼,“问名纳采,亲迎奠雁,无雁代以鹅或雄鸡,女家以鹅与鸡配之”。

此处的“亲迎”指男家亲自到女家下定彩礼。

无论贫富,一般在交换信物之后不久即举行迎娶之礼,“婚嫁及时”。

2.迎娶仪式

迎娶仪式是婚礼中的重头戏。

婚期一到,女家所作的准备有“焚香楮告祖,将女行醮礼,致命辞而遣之”。

“醮礼”原来为冠礼的一种仪式,宋代谢维新所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之《前集》卷五十九《冠礼门》对其有详细的解释。

此处则重在父母为嫁女结缡,表示将要出嫁;

同时对女“致命辞”,劝诫到婆家后夫妻互助侍奉公婆,遵守妇道,全家和睦。

接下来,女家需邀请本族之中有名望或者长寿福厚者为嫁女祝福。

具体仪式为“新妇升彩舆,蒙以红绸巾,择族中有福者执花烛照之,绾同心结以封舆”。

还需安排族内二人(一般为新娘的嫂子或妹妹)护送新娘到夫家,谓之“送亲”。

在新郎前去女家亲迎的婚轿到达夫家之后,夫家也要邀请本族有福之人作为牵娘,将新人扶出彩轿。

其后,新夫新妇“双拜祖宗、天地,入洞房,新郎以彩箸为新妇去盖头巾,撒帐坐床饮交杯,合宴来宾、戚、族。

晚间,合卺谓之暖房酒”。

“暖房酒”中所用的“卺”即是瓢,把瓠分成两个瓢,新夫妻各拿一瓢饮酒,取“共牢而食,合卺而酯”之意。

(宋·

李如圭:

《仪礼集释》)其后,行“闹房”之俗,男方家族之“族戚子弟送房,以吉利语相嘲谑”。

这是儒家倡导的传统雅文化之外,民间广为流行的俗文化,而且在信阳地区婚礼仪式中已经成为惯制固定下来。

迎娶仪式结束后,传统的“六礼”已经完成,但是这并不代表婚礼的完结,还有谒见之礼。

3.谒见仪式

新娘被迎娶至夫家之后还需行谒见仪式。

因为结婚不仅仅是两人的结合,更主要的是两

家宗族的联姻,即所谓“昏(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所以,谒见之礼在传统婚礼仪式中不可缺少,也具有深层的意义:

认庙归族,预示着新妇由原来的父族转到夫族,由父姓成员变为夫姓成员。

具体的仪式大致是:

在结婚的次日,“夙兴谒拜祖宗、舅姑(指公婆),谓之庙见”,还要“并遍拜来宾、戚、族尊长,新妇以针黹(指针线品)进献舅姑尊长,谓之贽敬”,“舅姑尊长酬以钱币,谓之拜仪”。

结婚三日后,“男女两姻家燕集,谓之会亲”。

至此,婚礼仪式才告完毕。

文明婚礼仪式

在追求男女平等、自由恋爱的西方观念熏陶下,民国时期,信阳地区也出现了新式婚礼形式,被称作“文明结婚”或“自由结婚”。

相较于旧式传统婚礼,文明婚礼仪式所耗费的时间和金钱都有所缩减,当事人在婚礼中的参与性增强。

也因为文明婚礼是新兴事物,所以,在社会上实行的范围有限,主要流行于青年知识分子和官宦士绅阶层之中。

对于新式婚礼的出现及流行,民国信阳县政府给予支持、提倡的态度。

考虑到十里不同俗,县政府于1928年9月公布“民国礼制草案”,对其加以统一化,“要旨在矫正奢侈,消弭诈伪,破除迷信,提倡质朴,并酌采可以保存之旧制”,“期在废除买卖婚姻,以当事人之意思为基础,兼参考民法草案,期与法律相符”。

民国《重修信阳县志》中的《礼俗志》对这一婚礼草案记述颇详。

主要

内容为:

第一节,订婚。

男女双方订婚者免除一切聘礼,只交换婚帖。

婚帖写明当事人姓名、年龄、籍贯,愿与某人订婚。

下署年月日,姓名。

第二节,通告。

即男女双方择定结婚日期后,各以名帖通知双方家族。

第三节,结婚。

婚礼仪式可在礼堂或家中举行。

出席仪式的应有主婚人、证婚人、傧相、介绍人等。

新郎、新娘要当众答复证婚人是否同意结婚的询问。

同意后,与主婚人、介绍人、证婚人依次在证书上盖章或签字。

第四节,谒见。

新郎、新娘向公婆及长辈、亲戚行相见礼(鞠躬礼)。

总结

就这两种婚礼仪式而言,学者们惯常性地注意到文明婚礼的优点,对其中体现的男女平等、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观念和删繁就简、节约时间与财物等特点多有论述。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承认,新式婚礼仪式毕竟仅在少数人群中施行。

就信阳地区而言,新式文明婚礼在社会上是“间有遵行”,文献中缺少对遵行人群和地区的记载。

参照民国时河南省其他地区的文明婚礼施行的情况,如阳武“此在学界或各机关人员间有行者,而居民则皆由旧”(民国《阳武县志·

婚礼》);

安阳“近年城中间有行文明结婚礼者,均崭新学界中人为之,乡间依然率由旧章”(民国《续安阳县志·

婚礼》)。

信阳地区大概也不外是市区中接受进步文化洗礼的新型知识分子们参与实践了新式婚礼,乡间社会、大众阶层仍旧延续着传统的婚礼仪式。

当时信阳全县人口为37万多,专门以上学校毕业人员有199人,县政府、法院、教育局、警察所等行政机关人员是376人。

如若这些学界和政界的人全部采取文明婚礼,则实行率也仅有约1.5‰。

对于广大民众来说,传统婚礼仪式仍为他们喜闻乐见且首选。

笔者认为,这种现象除了可以用开放程度不深、新鲜事物的传播需要过程等缘由来解释外,还有更加深刻的原因和社会背景。

首先,传统婚礼仪式可操作性的增强。

几千年来礼俗的历史传衍使得大家对传统婚礼仪式普遍认同。

而且,为了适应实际需求、为便于运作考虑,传统婚礼仪式已经出现了较大的调整,主要表现就是仪式的简约化。

这点在上文中可以看出,比如,订婚仪式由礼制规定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简化到只行“问名”之礼的交换庚帖和“纳征”之礼的交换信物。

其中“纳征”与“请期”往往并行,即在交换信物或者下定彩礼之际便说好婚期。

而且,婚嫁之时“女家妆奁,称家有无”,即根据家中的具体财力情况置办嫁妆。

由于民国时期信阳乡间多有贫困之家,所以,“窭人不问聘币资装”,“间或论财,众共诽笑”。

简单的婚礼符合平民群体、普通乡民的生活实际。

另外,传统婚礼仪式之中还合并了其他的礼俗仪式,如:

冠礼。

信阳地区“冠礼久废,士大夫家,但于迎亲前将新郎于祖堂中立红毡上,具新衣冠,由来宾、族、戚、子弟为新郎装饰,披大红彩绸成十字,顶插金花,焚香楮,向祖宗父母行四叩礼,遍拜来宾、族、戚尊长讫,再行亲迎礼”。

前文提及的嫁女在婚嫁之时所行的“醮礼”也具有这种礼仪合并的特点。

可见,传统的婚礼仪式也有简约化的趋势,虽仍然不及文明婚礼,但是比较符合中国广大百姓的实际情况,所以传统婚礼在民国时期的中国社会(尤其是北方地区)中仍居主流。

其次,传统婚礼仪式具有教化功能。

婚礼习俗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行礼之时也渗透着新人对孝道、宗族等观念的强化。

如:

出嫁之际女方家长“致命辞”的教导,婚礼中的新人叩拜祖先、父母,谒见时新娘行庙见之礼遍拜夫家族人尊辈,联姻两家的会亲之礼,等等,诸如此类的礼仪形式都在教育着后人要尊老尊长、孝敬父母、尊族敬宗。

此外,经现代社会学者考察,婚礼之中民间俗文化的礼仪方式也具有教育功能。

如“闹房”习俗,参加者主要是本族内同辈分的叔嫂或下辈子侄,有助于新妇对夫家成员的快速熟悉。

而“闹房”习俗中的“听房”一项,即在新婚之夜偷听新人悄悄话的风俗,有助于未婚青年对性知识的了解。

在传统社会中,婚前性教育是敏感且避讳提起的话题,于是“听房”仪式就提供了一条性启蒙教育的途径。

所以,旧式传统婚礼仪式有在中国传统民间社会(特别是乡村社会)存在的合理之处。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从信阳乃至全国,传统婚礼仪式和文明婚礼仪式分别都有各自适应的群体——大众百姓和进步人士。

二者在社会中的兼备并行体现出中国历史大变革时期的特色:

新旧理论交加、中西文化混合。

所以,在对新式礼俗投注目光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重视中国传统礼俗的变迁。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篇三:

汉式婚礼策划案

班级:

20XX级酒本3班

李梦宇

张翔姜凤吴欣李浩然刘俊王榕小组成员:

杨春燕

一、编制说明

1、宴会名称:

汉式婚礼

2、时间:

20XX年6月16号

3、地点:

XX酒店宴会厅

4、宴会对象:

新郎新娘的亲朋好友

5、宴会特点:

本次宴会是以汉式婚礼为主题的中式宴会,宴会厅的布置和灯光效果都是为了营造丰富的汉朝文化色彩。

二、婚礼背景分析

汉式婚礼是以古典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当代新兴、时尚的婚礼形态。

汉式婚礼不同于西式婚礼,也不同于一般以清、民国风格为主的所谓中式婚礼。

汉式婚礼以周礼为蓝本,以典雅、尊贵、庄敬为气韵,追本溯源,是真正体现华夏经典文化传统的民族婚礼。

在华夏民族的传统中,汉式婚礼被视为礼乐文明的根本所在,被视为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起点,被视为人与自然阴阳相和谐而化生万物的本源。

只有这样的婚礼,才足以同新人之间坚贞、深沉的情感相般配,才能同我们自身的民族身份和文化传统相般配。

作为一名汉族人,恐怕我们几乎忘记什么是汉式婚礼了,我们对这方面有了空缺。

恰好这样的机会能给我们一个视觉和文化的撞击,让我们复兴汉式文化。

因此,我们酒店根据客人的需要和我们酒店宴会厅的条件,我们向客人策划了汉式婚礼。

我们相信会给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使汉朝文化得以传承发扬。

三、环境设计

1、场地设置

墙体为乳黄色给人温馨甜美的感觉。

环境总体是以红色为基调,彰显婚礼的喜庆色彩。

舞台到门口铺上红地毯。

舞台周围摆放红色柱状灯笼,凸显汉式婚礼独有的喜庆团圆祥和的氛围。

2、舞台设计

舞台墙体使用红色丝绸幕布,正中间贴有金色的汉代字体的红双喜。

舞台的中央有案,所谓举案齐眉,新人行礼的时候用,同时也作为汉代文化的一种形式。

T形台的两边摆有柱状灯笼、红色的丝带和瓷瓶装的桃花插花。

舞台,T形台以及到T形台到正门的地面上都铺有红色的地毯。

3、氛围设计

灯光:

宴会厅采用暖色调的灯光,除了能烘托婚礼的气氛还能促进人们的食欲。

绿化:

宴会厅前后放置绿色盆栽,起到点缀之意。

空气:

温度为24度,湿度60%,淡雅的香味,都会令人十分的舒适。

陈设:

使用具有特色的屏风,营造汉式特色氛围。

歌曲:

《故宫的回忆》

3、签到处

以红色的桌毯覆盖桌面,桌面上右边摆放百合玫瑰插花,左边为“签到处”指示牌。

背景放置新人汉式婚纱海报,既渲染婚礼气氛,也能为客人示意此处为谁的婚礼现场,避免客人走错场地。

四、菜单设计

竹简,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在汉朝初期书写方面占据很大的比重。

我们采用竹简作为菜单的背景,凸显汉朝的文化色彩,具有浓郁的色彩气息。

以下是本次宴会的菜单:

皇城红袍添喜庆---迎宾六彩碟海誓山盟龙凤配---蒜蓉蒸龙虾

金猪贺喜鸿运来---大红乳猪拼盘月老红线牵情深---三文鱼刺身碧波游龙情意长---清蒸东星斑锦绣百花如意球---杏鲍菇带贝缘定三生福星照---山药炖乌鸡浓情蜜意喜联鸣---上汤娃娃菜

喜获天赐玉麒麟---鲜百合芦笋百年美眷庆好合---生炒糯米饭甜甜蜜蜜迎新娇---银耳炖红枣佳偶永结齐同心---菊花枣泥酥普天同贺有情人---时令水果

菜品制作方法见附录一。

菜单制作效果图:

五、台型台面设计

1、台型设计

我们采用T型舞台,舞台到门口使用红色地毯,供新人婚礼入场。

舞台左右两边各安排19桌,寓意长长久久。

T型舞台面积=长方形面积1+长方形面积2=7×

3+2.5×

12=51平方

餐桌总面积=总面积-(舞台占用面积+红地毯面积)-舞台周围面积-边台面积

=1000-(51+30)-75-30=814

桌数=814/20≈38桌

B区传菜路线

a区B区

2、台面设计

中餐台面常见的有方桌台面和圆桌台面两种,那么我们酒店采用圆桌来举行宴会,寓意新人和和美美。

同时我们根据宴会的主题定义为中式宴会,因此台型设计应该按照中餐的规格和要求来摆。

(1)中餐宴会台型设计中餐桌的排列十分强调主桌位置。

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主桌装饰十分重视。

直径为180厘米的圆桌,每桌可坐10人左右,直径超过180厘米的圆桌,应安放转台。

摆桌椅时要留出服务员上菜位,其他餐位距离相等。

(2)十人一桌。

每桌均匀摆设十份碗碟、筷子、葡萄酒杯、水杯、白酒杯、餐花等等物件。

按照普通中餐摆台顺序来就行,。

(3)桌子中间摆放桃花瓷瓶,寓意百年好合,长长久久。

花瓶旁边放置菜单。

(4)整个宴会餐桌的布局要整齐,做到桌布一条线,桌腿一条线。

宴会强调气氛,做到灯光明亮。

餐桌部分设计效果图,见附录二。

六、宴会流程设计

1、提前摆台

酒店采用十人一桌,共计38桌,寓意吉祥如意。

餐桌的菜品采用中式菜品。

酒店提前一晚备下餐具,酒杯反扣在桌子上面。

待婚礼进行当天的早上对餐桌进行调整布置。

注意餐具的清洁卫生。

2、客人进场落座

客人在签到处签到入场之后,可以从正门或者宴会厅的右边侧门进入宴会厅入座。

待客人大部分落座固定位置之后再进行酒水饮料的服务工作。

3、婚礼流程

(1)亲迎新郎前往新娘房迎娶新娘,并共同前往宴会厅。

新人在门口行拱手礼入场。

步行缓慢,同时播放《故宫的回忆》这首曲子。

(2)行盥(贯)洗礼

请新郎新娘行沃盥之礼。

汉族的传统礼仪非常讲究洁净。

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与世无争,这就叫圣善若水。

接下来有请两位新人迎接来自天山雪莲圣水的盥洗。

你们的爱在圣水的盥洗下能够相互包容。

(3)行対席礼:

请新人相对而坐,行対席礼。

(4)共牢合卺“同牢”指新夫新妇共食一鼎所盛之肉。

“合卺”指新夫新妇各执一合卺杯,相对饮酒。

(5)解缨结发“解缨”指新夫亲手解下新妇头上许婚之缨。

“结发”指各剪取新夫新妇一束头发,以红缨梳结在一起。

4、服务流程

(1)人员安排

舞台左右两边设计两张主桌,一张主桌两个服务员进行服务,一个传菜员传两张主桌的菜品。

其余餐桌传菜员一人传三桌菜品,两个服务员服务四桌的客人(两人互相照应)。

共计:

传菜员14名,服务员22名。

(2)人员职责

传菜员:

要牢记自己传菜的桌号位置,切勿传错桌号。

同时要注意员工线路勿与客人线路重叠。

服务员:

负责为客人开酒斟酒及上菜至桌上,在上菜斟酒的时候注意不要洒落在客人的衣服上。

服务员要时刻注意客人的酒杯是否需要续酒,做到优质的服务。

5、收尾工作

在宴会结束之后,服务人员需要巡视自己所负责的区域有无客人的遗留物品。

如有,需要及时向主管报备。

然后待客人走完之后,开始对宴会厅进行收尾工作,程序如下:

椅子归位——口布整理——餐具回收——打扫桌面——清洁地面——检查

七、经费预算

1、菜品成本预算:

1200元/桌×

38桌=45600元

2、场地租用费用:

8000元

3、员工的工资:

以工作八小时计算,每小时10元,一个人一天工资为80元,总计员工工资为288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