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3178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汇编.docx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汇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汇编.docx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汇编

 

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总则

为了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开展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制定本操作规程。

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有:

粉尘、噪声、高温、有害有害气体。

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企业所属部门及各个车间。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目录》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噪声作业分级》

(粉尘)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术语

生产性粉尘:

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作业场所:

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

工作在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场所,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生产性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

系指工人在1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实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度浓度超过该作业地点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尘肺病:

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总粉尘:

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

危害程度

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

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本单位接触粉尘危害岗位

造粒岗、锅炉岗、打托岗

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尘口罩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除尘设施,确认设施无异常现象时,开启除尘设施,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

3、如除尘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除尘设施的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除尘设施的正常运转。

4、对本岗位生产现场产生的各类粉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理,杜绝粉尘任意飞扬。

5、对接触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组织检查。

6、在粉尘作业场所的职工操作室内,粉尘度不准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7、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8、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9、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噪声)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术语

生产性噪声: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

噪声作业:

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作业。

危害程度

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

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工作场所接触噪声限值标准

职业接触8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5dB(A)

职业接触4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8dB(A)

职业接触2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1dB(A)

职业接触1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4dB(A)

职业接触0.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7dB(A)

职业接触0.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0dB(A)

职业接触0.1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3dB(A)

但最高不能超过115dB(A)

本单位接触噪声危害岗位

锅炉岗、氧化岗、维修岗

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4、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5、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6、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7、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8、各值班室噪音超标时,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

9、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

10、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11、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12、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按《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的时间,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高温)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术语

高温作业: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摄氏度时的作业。

WBGT:

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摄氏度。

接触时间率:

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8h的比率。

生产性热源:

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

危害程度

高温致使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

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

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作业现场接触高温限值标准

表1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

接触时间率

体力劳动强度

100%

30

28

26

25

75%

31

29

28

26

50%

32

30

29

28

25%

33

32

31

30

表2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分钟)

工作地点温度(℃)

轻度劳动

中等劳动

重度劳动

30~32

80

70

60

>32~34

70

60

50

>34~36

60

50

40

>36~38

50

40

30

>38~40

40

30

20

>40~42

30

20

10

>42~44

20

10

10

本单位接触高温危害岗位

锅炉岗高压岗

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3、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

4、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5、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隔热装置。

6、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持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

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7、工作人员佩戴防高温手套、穿隔热服。

8、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打开门窗通风,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9、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措施,安装空调或风扇。

10、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

11、当热源较多而采用天窗排气时,应将热源集中在排气天窗下侧,并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

应急处理措施

1、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应将患者迅速离开高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

2、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立即移到荫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下肢),根据不同的病情,分别作如下处理:

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

中暑衰竭时,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

日射病时,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身体高热时,应迅速降温,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或在额、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

3、症状重或昏迷患者,可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并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抢救。

 

1.www。

cer。

net/artide/2004021313098897。

shtml。

10、如果学校开设一家DIY手工艺制品店,你希望_____

 

他们的成功秘诀在于“连锁”二字。

凭借“连锁”,他们在女孩们所喜欢的小玩意上玩出了大名堂。

小店连锁,优势明显,主要有:

有毒有害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一)上海的经济环境对饰品消费的影响本单位有毒有害物品及其属性

1.www。

cer。

net/artide/2004021313098897。

shtml。

二硫化碳:

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健康危害:

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症状;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现;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的兴奋状态,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丧失,伴有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

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严重中毒后可遗留神衰综合征,中枢和周围神经永久性损害。

慢性中毒:

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

眼底检查:

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硬化,视神经萎缩。

(四)DIY手工艺品的“个性化”甲苯:

无色澄清液体。

有苯样气味。

能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极微溶于水,易燃。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该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

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

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苯胺:

苯胺又称阿尼林、阿尼林油、氨基苯,无色油状液体。

加热至370℃分解。

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健康危害:

该品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和肝、肾损害。

易经皮肤吸收。

急性中毒:

患者口唇、指端、耳廓紫绀,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手指发麻、精神恍惚等;重度中毒时,皮肤、粘膜严重青紫,呼吸困难,抽搐,甚至昏迷,休克。

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及肾损害。

可有化学性膀胱炎。

眼接触引起结膜角膜炎。

慢性中毒:

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紫绀、贫血和肝、脾肿大。

皮肤接触可引起湿疹。

然而影响我们大学生消费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我们的生活费还是有限,故也限制了我们一定的购买能力。

因此在价格方面要做适当考虑:

我们所推出的手工艺制品的价位绝大部分都是在50元以下。

一定会适合我们的学生朋友。

氯气:

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易压缩,可液化为黄绿色的油状液氯,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可用作为强氧化剂。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

次氯酸使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盐酸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难,所以氯气中毒的明显症状是发生剧烈的咳嗽。

症状重时,会发生肺水肿,使循环作用困难而致死亡。

由食道进入人体的氯气会使人恶心、呕吐、胸口疼痛和腹泻。

1L空气中最多可允许含氯气0.001mg,超过这个量就会引起人体中毒。

环已胺:

吸入蒸气可发生急性中毒。

中毒表现有剧烈呕吐及腹泻;瞳孔散大和对光反应迟钝、视力模糊、萎糜、语言障碍。

环己胺有刺激作用,可使皮肤损伤和致敏。

吸入蒸气可发生急性中毒。

中毒表现有剧烈呕吐及腹泻;瞳孔散大和对光反应迟钝、视力模糊、萎糜、语言障碍。

环己胺有刺激作用,可使皮肤损伤和致敏。

吸入蒸气可发生急性中毒。

中毒表现有剧烈呕吐及腹泻;瞳孔散大和对光反应迟钝、视力模糊、萎糜、语言障碍。

环己胺有刺激作用,可使皮肤损伤和致敏。

叔丁胺:

是一种有害液体,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氨味。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可能致死。

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

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营销环境信息收集索引硫酸:

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可与水混溶。

其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

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未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

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其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

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

慢性影响:

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4、宏观营销环境分析硫化氢:

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剧毒。

能溶于水,易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

燃点为292℃。

硫化氢为易燃危化品,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

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素,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它能溶于水,0℃时1摩尔水能溶解2.6摩尔左右的硫化氢。

硫化氢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是一种弱酸,当它受热时,硫化氢又从水里逸出。

硫化氢是一种急性剧毒,吸入少量高浓度硫化氢可于短时间内致命。

低浓度的硫化氢对眼、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都有影响。

乙醇:

一种有机物,俗称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它的水溶液具有酒香的气味,并略带刺激。

有酒的气味和刺激的辛辣滋味,微甘。

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二)创业优势分析

本单位接触有毒有害品的岗位

溶硫岗、高压岗、萃取岗、回收岗、通氯岗、氧化岗、洗滤岗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按照不同岗位,正确佩戴防毒口罩(面具)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并掌握基本的有毒有害气体自救措施。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对岗位配臵的通风设施进行检查,确认通风设施正常运转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如通风设施出现故障时,致使岗位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及时安排对通风设施进行维修,确保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正常后,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4、严格按照岗位工艺操作规程进行岗位操作,避免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安全事故,对未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5、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6、工作时尽量站在上风侧,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的机率,生产现场严禁吸烟、就餐。

7、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所使用的各类劳保用品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播给其它人员。

8、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各个部位,避免污染物进入体内。

9、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措施有效预防职业病。

 

电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1、电气操作人员应思想集中,电气线路在未经测电笔确定之前,应一律视为“有电”不可用手触摸,不可绝对相信绝缘体,应认为有电操作。

2、工作前应祥细检查自己所用工具是否安全可靠,穿戴好必须的防护用品,以防止工作时发生意外。

3、维修线路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开关手把上或线路上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示牌,防止他人中途送电。

4、使用测电笔时要注意测试电压范围,禁止超出范围使用,电工人员一般使用的电笔,只许在五百伏以下电压使用。

5、工作中的有拆除的电线要处理好,带电线头包好,以防发生触电。

6、所用导线及保险丝,其容量大小必须合乎规定标准,选择开关时必须大于所控制设备的总容量。

7、检查完工后,送电前必须认真检查,看是否合乎要求并和有关人员联系好,方能送电。

8、发生火警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干粉灭火器或黄沙扑救,严禁用水扑救。

9、工作结束后,必须全部工作人员撤离工作地段,擦除警告牌,所有材料工具、仪表等随之撤离,原防护装置随时安装好。

10、操作地段清理后,操作人员要亲自检查,以免发生意外。

 

电焊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1、焊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粉尘、有毒气体、高温、电弧光、高频电磁场等职业危害;

2、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电焊工尘肺病,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并发病,还可引起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

3、焊接产生的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

其中紫外线主要通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它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胆红斑症;

4、焊接作业过程中,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臭氧,为无色、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它对呼吸道粘膜及肺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短时间吸入低浓度的臭氧时,可引起咳嗽、咽喉干燥、胸闷、食欲减退、疲劳无力等症状,长期吸入低浓度臭氧时,则可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等;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它极易与人体中运输氧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且极难分离,因而,当大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以后,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人体输送和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

氮氧化物,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其中常接触到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

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时,经过上呼吸道进入肺泡内,逐渐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要求

1、熟悉所切割、焊接工件的质量标准和技术特征,确保工件的加工质量。

在井下瓦斯浓度偏高的地点严禁焊工作业。

2、施工前清理作业现场清除易燃易爆物,备好灭火器材;切断或关闭所切割或焊接设备的电源、水源、风源等,并挂好警示牌。

3、将所使用的设备、配件、用具准备齐全,并认真检查确保完好。

4、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必须大于10m;运输使用轻拿轻放;气瓶不能接触高温和明火,周围10m内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5、焊接时要掌握焊接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和消除内应力和变形。

6、火焊切割时,应防止回火现象。

7、切割较大零部件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止下落或下滑的措施。

8、容器内焊或切割时,焊工与焊件间要绝缘,清理容器内外易燃易爆品,焊件外壳通风良好,容器外有专人监护。

9、施工完毕,切断电焊机电源,码放好手把线;关掉氧气瓶、乙炔瓶阀门,码放好氧气带、乙炔带,分类码放好焊接工件;清除焊渣,清点工具,打扫好施工现场,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

职业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

①焊工作业应在专用工作区域内进行,区域内不得有其他工种作业人员;②多人焊工作业时要分散作业,严禁多人扎堆焊接作业;③工作前首先要开动通风设备或打开窗户,使工作区域空气流通,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④按时、按要求进行体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