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3357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0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扫盲数学教案18个课时Word下载.docx

(一)认识生活中的负数。

(二)图文结合认识生活中的负数,会认读小数。

三、图文结合认识生活中的负数。

四、能利用负数表示温差

零下5度和零上6度的温度之差是多少?

五、课堂练习

主题二生活中的计算(7课时)

第1课时生活中的计算1

1、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记住20以内的加法、减法口诀

3、能进行20以内的加法、减法计算;

一、回顾导入

1、复习整数的读写方法

读出:

41,968,4006,8,98123

写出:

三十一,七百二十九,九千零一

2、出示加法和加法的例子:

3、介绍加法、减法的意义

二、教学20以内的加法、减法的口诀表

1出示20以内的加法口诀表

2、讲解20以内的加法口诀表,学生记忆

3、出示20以内的减法口诀表

4、讲解20以内的减法口诀表,学生记忆

三、巩固练习

 19-8=10+1=7-5=7+11=

 12+3=1+14=17-14=1+15=

 1+1=9-5=6+1=0+17=

 6+11=0+17=6-1=16-5=

第2课时生活中的计算2

能使用计算器计算两三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1、口算

二、加减法

(一)加法

1、出示例1,引导学生说出题意。

2、教师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介绍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76+76=152(元)

加数加号加数等号和

3、竖式计算(教师介绍写法及计算方法)

767676

+76+716+1716

2152

(1)从低位算起

(2)满10进1

(3)一位一位往前算,直到计算结束。

4、练习

57+2645+3962+3488+1273+41

(二)减法

1、出示例2,引导学生说出题意。

100-76=24(元)

被减数减号减数等号差

3、竖式计算

100

-76

24

4、教师讲解退位减法竖式计算技巧(以100-76为例)

(1)个位上的数字是0不够减,此时从十位上借1,现在个位上变为10+0=10,再减去6等于4.

(2)十位上的数字0不够减,此时从百位上借1,现在十位上变为10+0=10,减去7,因个位不够已向十位借1,故再减1等于2.

(3)百位上的数字已经借1出去,此时应变为1-1=0。

341+25675-45637-584120+110761-9

第3课时生活中的计算3

能使用计算器计算两三位数的加、减运算;

1、计算下列各题

120+110761-9

二、加减混合

1、出示例3,引导学生说出题意。

2、教师分析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列式。

李大姐的总收入:

4500+1150=

花去的钱:

5650-4000=

4500

+1150

5650

-4000

1650

4、用计算器计算

5、练习

王大哥带回家10000元,李大姐有4000元,过年各种开销花去4350元,那么李大姐家还剩多少钱?

第4课时生活中的计算4

能口算表内乘法;

能使用进行乘运算;

1、计算下列各题

341+256-45637-120+110

三、乘除法

(一)乘法一:

表内乘法

1、讲解乘法口诀表,并要求背诵。

2、出示例5

3、分析:

这道题涉及倍数关系,只需要用王家村养鸡大户的数量乘倍数2,就可以算出李家村养鸡大户的数量。

4、教师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2=16(个)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个数

乘法可以表示为:

因数×

因数=积

(二)乘法:

多位数乘法

1、出示例6

2、分析:

横排数+横排数+……+横排数=总棵树

共15个(竖排数)

3、列式:

12+12+……12=

15个

用乘法表示:

12×

15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个数

4、列竖式计算

12

×

115

60

180

5、多位数才乘法竖式技巧

(1)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先用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所得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3)再用十位上的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所得的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然后以此类推。

(4)最后把这些积加起来。

第5课时生活中的计算5

能使用进行除法运算;

8=4×

12=14×

18=

(三)除法计算

1、出示例7

2、分析题意

3、列式,并解释除法的各个部分

72÷

9=8(排)

被除数除号除数等号商

4、计算

(1)可以这样想:

9和()相乘得72,因为9×

8=72,所以商是8。

(2)竖式

8商

除数972被除数

728和9相乘的积

0余数

(四)除法二

1、出示例8

125÷

5=25(票)

4、竖式计算

25

5125

10

0

5、除法竖式计算技巧

(1)除数的一位数时,每次先用除数试被除数的前一位。

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方法与除数的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方法基本相同。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3)除首位外,哪一位上的商不够1,就在哪一位上补0。

(4)每次所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五)练习

边学边用1,2,3,4,5题

第6课时计量单位的换算

会进行简单计量单位的换算,包括时间、重量、长度、人民币等;

(一)、长度单位

1、出示各种尺,介绍测量工具。

2、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单位。

3、介绍用尺子测量长度的方法。

4、介绍千米单位。

5、通过测量得出,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6、介绍米与千米的进率。

1千米=1000米

7、介绍我国市制单位,及其相互之间的换算。

1丈=10尺1尺=10寸

8、我国市制单位与国际单位的换算

1里=500米2里=1公里=1000米1丈≈3.33米

1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

(二)重量单位

1、介绍我国市制单位

1斤=10两1两=10钱

2、介绍国际公制重量单位

克千克吨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3、介绍市制与公制的关系

1千克=2斤

4、单位换算

(三)人民币的换算

1、出示人民币,认人民币的面值

2、介绍人民币的单位

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

1元=10角=100分

3、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4、介绍人民币用小数表示的方法。

5、人民币的计算1(加法)

(1)出示书本例1,分析题意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总花费:

1.4+2.5+1.8+3.9

(3)计算

1.4

+2.5

3.9

+1.8

5.7

+3.9

9.6

(4)小数加法的运算法则

6人民币计算2(减法)

(1)出示书本例2,分析题意

剩余的钱:

186.5-112.6

186.5

-112.6

73.9

(4)小数减法的运算法则

7、练习反馈

第7课时时间的计算

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长短并会计算经过时间。

1、感知1秒钟、1分钟的长度

2、介绍24小时制

3、介绍两种计时法,及其相互的转换

4、时间的计算

间隔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5、巩固反馈

6、练习

书本P121边学边用

主题三计算工具的认读(4课时)

第1课时称物品的重量

学会利用各种秤称出物品的重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回顾复习重量的单位:

克,千克,吨)

二、新课 称物品的重量

1、认识生活中的秤:

杆秤、磅秤、电子秤、弹簧秤、体重秤、弹簧托盘秤等;

2、单位g表示克,kg表示千克,t表示吨;

3、学会读各种秤上的读数,带上秤上的单位。

4、出示各类秤边指讲解

三、巩固练习 同桌之间互认互读

出示图片请学员读出秤上读数。

四、练习:

称出一个鸡蛋重()g;

一袋大米重()kg;

课堂总结

第2课时看电表交电费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意思。

2、学习看电表。

一、谈话导入

一天,王教授和太太不在家,物业处小陈上门来收水电费,他热心地教梅嫂认读电表和水表。

二、认:

结合插图认识电表和水表,借助汉语拼音识生字。

三、写:

在田字格中书写“物、业、门、收、表、并、列、单、回、对”

四、说:

为什么提倡使用节能灯?

五、算:

王教授本月用电多少度,应付多少电费,用水多少吨?

六、链接

1、怎样看电表和水表

2、步长测量方法

七、作业布置:

算算自己家里本月的水电费

第3课时计算房屋大小1

教学目标:

1. 

启发学员认识到探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

2. 

让学员通过参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全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一、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一) 

创设情景

1.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

大家认识他们吗?

想对他说什么?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照片?

生:

是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马老师很喜欢这张照片,想把它保存的久一点,老板向我建议:

可以

去塑封,就是在表面贴上一层薄膜。

要知道这张薄膜有多大?

2、我们要求它的什么?

求面积。

3、师:

对,我们必须知道这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长方形的面积(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现在请你估计一下这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师:

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呢?

是不是这样的呢?

,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实践探究

1.验证长方形的面积。

要求:

(1)用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选几个拼成长方形,看哪小组的摆法最多。

(2)请把结果填入表格。

(3)聪明的你会发现什么?

(4)(小组操作、交流并汇报)整理如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宽所含的厘米数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616

   5315

   5210

   339

请仔细观察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发现了什么?

生1:

我发现了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的厘米数乘以宽的厘米数。

还有谁发现了?

你来说说看!

生2: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通过实验大家证实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2.用字母表示公式

刚才我们得到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如果用字母来怎样表示呢?

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那长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s=a×

b(板书)

师;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说:

“老师,刚才那个表格上的第四个摆的不是长方形,是正方形。

是吗?

同学们发现了吗?

刚才那个同学摆的好象有点特殊。

我们刚才研究的可是长方形啊,怎么会出现正方形呢?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正方形的面积也可以这样算吗?

(讨论)

你来说说看。

同学们,你们对正方形的面积是怎么想的?

正方形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

我们应该怎样证明它呢?

我是这样想的:

刚才我在排的时候横过来排3个,竖下来也排3个,这样就成为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了。

(教师指着原来的表格)它的面积有9个小正方形的面积,3×

3就是9平方厘米,也就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

边长。

生3:

老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想,(师:

你说说看)我们以前学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就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可以等于边长×

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那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边长)(s=a×

a)

第4课时计算房屋大小2

启发学员认识到探求三角形形面积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

让学员通过参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全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形面积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一、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s=a×

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边长

(s=a×

二、三角形面积

三角形面积(底和高乘积的一半)还能借助以前的知识来帮助解决吗?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实践活动:

(1)拼摆

a、学员拼摆每种形状的三角形

b、展示拼摆交流情况(三种情况:

请学员在黑板上拼摆)

c、结论:

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讨论:

初步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2、深化理解

出示方格图及其中的平行四边形,请你说出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3、归纳小结

(1) 

从上面的实践活动中,说说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2) 

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完整板书:

s=ah÷

2)

(3) 

反思:

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算出底和高的乘积后还要除以2?

三、长方体的体积计算

(一)复习比较,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探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

(1)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和那些因素有关。

(2)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和它的长、宽、高的关系,推导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发现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如果用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那么这个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师板书:

V=abh

(5)根据这个公式,要求长方体的体积,需要知道长方体的什么?

3、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1)师问:

在生活中,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例:

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员1:

长方体的体积=长×

宽×

高。

(2)看立体图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长6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求体积。

长6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求体积。

(三)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1、有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它的棱长之和是60厘米,高7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四、作业布置:

找几个不同的长方体,量出长宽高,计算实物的体积。

主题四家庭中的收支(3课时)

第1课时买卖中的计算

1、理解折扣的意义,掌握折扣和百分数的关系。

2、在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

上自主解决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3、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折扣”的意义,懂得求折扣应用题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是相同的。

教学难点:

独立分析,找准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每当周末、过年、过节或店庆的时候,商店都会搞促销活动,大家在生活周围见过这样的广告语吗:

“店庆五周年,电器九折,其他商品八五折”?

那么八五折、九折是什么意思?

又表示什么?

大家想不想知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扣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自学指导1

自学指导1:

自学课本P97页上的第一段话,思考下列问题,(比比看谁学得快、学得好,2分钟后回答)

①什么叫打折,几折表示什么?

②五折表示什么?

七五折表示什么?

学生自学,反馈自学情况

练习:

填空

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④九二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现在我们就应用折扣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请根据自学指导2自学例4

(2)出示自学指导2

①什么叫做八五折、九折呢?

②例4中

(1)现在打八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

③求现在买这辆车用多少钱,就是求什么?

④谁是单位“1”,怎样列式解答?

⑤例4中

(2)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是什么意思?

⑥如何求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97页例4的内容,请把课本上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6分钟后,我们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同学情况)

(3)根据刚才的例4,大家想一想折扣问题实际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问题?

师生归纳:

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多少的问题?

三、巩固新知

1、填一填

(1)几折就是表示(),也就是()。

八折就是原价的()%,七五折就原价的()%。

(2)下列折扣化成百分数各是多少?

填在()里。

九五折()%七折()%

八八折()%五折()%

(3)一种商品现在打八折出售,比原价便宜了()%。

2、算出下列各物品打折后出售的价钱(单位:

元)。

80.00元105.00元

六五折:

七折:

3、根据打折后的价格算出原价。

七折五折

现价:

56元现价:

17.5元

原价:

原价:

4、妈妈给小强买了一套运动服,原价120元,现在打七五折出售,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拓展延伸

思考题:

某种商品原定价为20元,甲、乙、丙、丁四个商店以不同的销售方式促销。

甲店:

打九折出售后乙店:

“买十送一”

丙店:

降价9%出售丁店:

买够百元打八折

1、小明买一件商品花了18.2元,他是在()商店买的。

2、小兰买了10件这种商品用了160元,小兰是在()商店买的。

3、如果买的多,到()商店去买最便宜。

板书设计:

折扣

1、:

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

2、几折→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十

3、例4:

(1)180×

85%=153(元)

(2)160×

(1-90%)=16(元)160-160×

90%=16(元)

第2课时银行中的计算

  1、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理解什么是本金、利息,什么是利息税。

  2、能正确计算利息和税后利息。

  教学重点:

利息和税后利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税后利息的计算。

  课前调查:

银行储蓄凭证。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生活情境,了解储蓄的意义和种类

  1、储蓄的意义

  师:

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

  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

  爸爸妈妈会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

为什么?

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页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储蓄的种类。

(学生汇报课前调查)

  活动二、自学课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1、自学课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举例,检查对“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

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

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师:

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先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出示存款凭证条,并让学生说说每一栏表示什么意思,“客户填写”一栏该如何填写,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补充。

  3、利息计算

  

(1)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

利率×

时间

  

(2)例题:

王奶奶要存1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

(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2.7%)。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板书:

  方法一方法二

  1000×

2.7%×

2=54(元)1000×

2=54(元)

  54×

20%=10.8(元)1000+54×

(1-20%)

  1000+54-10.8=1043.2(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