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3389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中的匠气

“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

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

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

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

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

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

“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

”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

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

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一些当代书法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

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

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

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

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

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

书法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

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

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

匠气是应该尽量规避的,但却应有匠心,即工匠精神。

文艺评论家陈履生说:

“工匠精神即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它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

”孙虔礼也说: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我们临习楷体,就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

楷书最讲究精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欧体楷书以结体严谨、点线到位著称,如果不能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去临习,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

即使是如行书、草书这样的快写书体,仍然需要慢临,需要推敲。

米芾曾言:

“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次好,信书亦一难事”。

可见即使是率性而为的米芾,对创作的态度也仍然是严谨的,不是随意而就的。

总之,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不仅在锤炼技法之时应避免过度熟练,还需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如此才可避除匠气。

(摘编自《艺术科技》2018年1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书法时如果只是技艺过于精熟,而缺少变化和灵动之处,致使用笔千篇一律,过于死板,这种表现被称为书法中的“匠气”。

B.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主要是指一种“匀圆丰满”而又中规中矩、结体板正、缺乏个性的楷体书法,常给人以“千手雷同”之感。

C.今人只顾埋头写字,而忽视了读书养精神,只把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变成了买卖的筹码,导致在今天充满匠气的书法家越来越多。

D.行书、草书,虽属于快写体书法,但也仍需要慢临、推敲,就连平时率性而为的著名书法家米芾创作时的态度也是非常严谨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人笔下的书法作品往往有丰富的学养意味,这是因为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他们不以之为谋生工具,书法也未与金钱利益挂钩。

B.弘一法师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积淀的丰富学养,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

C.工匠精神不仅是学习书法避除匠气所必需的一种严谨态度,更是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

D.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要注重锤炼技法,但同时也应避免技艺过度熟练而导致用笔千篇一律,这样就可以避除匠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以一部缺乏必须的辨识度和独特性的书法作品为范本进行临写,就可能陷入僵化的工匠式劳动,时间久了就极容易形成匠气。

B.通过书法作品的形制、线条,可见书家个人精神风貌的高下;同样,若书法家在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也容易使作品流于俗气。

C.楷书最讲究精准,临习时更需要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否则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临摹的准确性也随之大打折扣。

D.书法临习应该有匠心,即工匠精神。

孙虔礼的“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就是在强调对书法作品的观察要精准,临习要形神酷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段叫父爱的距离

远方

在我老家,管“父亲”叫“爹爹”,小时候,我觉得这个称呼特别的土,和它一样土的还有我那寡言少语的爹爹。

我那个起早贪黑在刀具厂干活的爹爹,常年穿一身破旧的衣服,趿拉着两只四处开裂的鞋,稀疏花白的头发常蒙着灰尘,黝黑的脸上有几处被烫伤的斑痕。

1999年夏天,我考上县一中,要去40公里外的县城读书,离家的前一晚,昏黄的灯下,爹爹单腿跪地使尽全身力气在为我捆扎行李。

正值盛夏,他额头上的汗混着灰尘往下滴,滴在了他的衣服上,滴到了我崭新的被子上。

我心里一阵嫌弃,说了句让我悔恨终生的话:

“明天你还是别去送我了,你要是去了,别人还以为你是我爷爷呢。

”爹爹一怔,手上的动作停了一下,接着又忙活起来,他没有抬头看我,只是淡淡地说了句:

“我家丫头大喽,知道要面子嘞。

第二天,因为行李太多,爹爹还是去送我了。

他换了身新衣服,穿了双新布鞋,但在我那时的眼里,他沧桑的脸上依然写满了“土气”。

那天爹爹没怎么说话,只是弯腰弓背默默地扛着东西,始终和我保持着一段距离。

到了宿舍,他放下东西就默默地退了出去。

中午我们在校门口的小店里吃饺子,老板娘热情而饶舌地搭讪:

“这小姑娘和爸爸长得真像!

”一直没开口的爹爹赶忙说道:

“我家丫头长得好看,像她妈,不像我。

”爹爹说这话时,看我的眼神是幸福的,又是怯怯的。

我的爹爹正默默地拉开我们父女之间的距离。

他在努力着不让我因他而难堪,甚或不让陌生人知道我俩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亲情。

(只是当年懵懂的我竟然一点儿都不觉得我伤害了父亲)

从此,在外面刻意地和我保持一段距离,成了爹爹的习惯。

学校开家长会,他从不参加;他默默地支撑着这个家,给予我最大的宽容与支持。

年龄渐长,我逐渐明白了父亲的用心,随之,愧疚和悔恨也在我内心里潜滋暗长……

以后,我一回到老家,即使明知道爹爹出去干活了,却还是在第一时间找他。

总是问:

“妈,我爹爹呢?

妈,我爹爹什么时候回来?

”因为我害怕,我害怕他又再刻意地拉开和我的距离。

2012年2月,我的女儿出生了,大家都说孩子长得像外公。

爹爹听到这话时,悄悄地瞥了我一眼,那眼神是怯怯的,却又是幸福的。

我试图通过我的女儿来消弥我对爹爹的愧疚和悔恨,我时常抱着孩子骄傲地对别人说:

“我家宝宝像极了外公。

”爹爹也把这个外孙女疼到了骨子里,任我女儿在他身上撒野疯闹。

我总是找各种借口拖着爹爹一起散步,他抱着孩子,我挽着他……

幸福的时光总是流转得很快!

转眼,女儿两岁半了,爹爹也一天天地老去,爹爹他还在老去!

那天,带着一身辛劳汗味的爹爹刚进院子,就被我女儿扑了个满怀。

我在旁边幸福地看着他俩,突然,女儿皱着眉头说:

“外公,你身上怎么臭臭的?

放我下来!

”我抬手给了女儿一耳光,那是我第一次打她,女儿哇哇大哭起来,爹爹第一次冲我大吼:

“你干什么!

”他放下孩子,一边哄她,一边尽量弓着身体,使自己和孩子保持着一段距离。

两岁半的女儿一定不知道,她的话一下子击溃了我内心伪装的忘却。

那天,我固执地逼女儿向爹爹道歉,女儿含着泪似懂非懂地向外公说了声“对不起”。

其实那句“对不起”是替十五年前的我说的。

原以为借女儿之口说出来,我心里会好受一些.可内心却明确地告诉我:

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能弥补,更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由别人替代!

在一次与妈妈的聊天中,我才知道:

当年县一中每次家长会后,爹爹都会拉着她问东问西,会一遍又一遍地看我的成绩单;那些年里,每当我放假回家,晚上一个人出门时,爹爹都会悄悄地跟在后面;最近这几年来,爹爹经常向他的老哥们炫耀我给他买的小礼物,甚至是我发给他的每一条短信。

而这些都是我不知道的!

父亲就像子女人生路上指引方向的明灯。

很多名人都说过类似的话,而我却要说,我的爹爹更像我身后的那盏灯,不耀眼,不炫目,但却给了我最温馨的守护!

也许在以后的时光中,我的爹爹还是习惯与我保持一段距离,但我知道,维系这段距离的是爹爹力所能及的爱。

幸好,他从未走远;幸好,他还未走远!

(原文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细节描写逼真传神,如“悄悄地瞥了我一眼,那眼神是怯怯的,却又是幸福的”中,“瞥”字将“爹爹”的欣喜忐忑刻画得淋漓尽致。

B.文章构思极为精巧,作者娴熟地运用了倒叙、插叙、对比等方法,将普通的家庭亲情演绎得波澜壮阔,读后令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C.文章标题“一段叫父爱的距离”含义丰富,既指“爹爹”在外面怕自己的样子丢了孩子的脸面,也指心理上因“我”而受到的伤害。

D爹爹还是习惯与我保持一段距离”,而这段不远又不近的距离既维护了“我”的尊严,也是父亲对“我”最温馨的守护和深沉的爱。

5.文中作者对父亲的感情经历了三次变化?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分)

6.简析“一段叫父爱的距离”中“一段距离”的具体含义。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

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

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

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

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

具体体现在:

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

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

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

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

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B.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

C.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

D.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表明,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数量将接近老年人口总数的一半,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许多困难。

B.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

C.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短期内可以获得有效解决。

D.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内在疾患”是最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的安全问题。

E.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

9.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

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

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

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

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

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

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

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

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

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

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

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

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

十九年,擢直隶巡抚。

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

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

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

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

居数月,政化大行。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

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赐祭葬,谥清端。

上曰:

“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

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10.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B.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C.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D.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宫”就是古代的学校,战国时的稷下学宫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学宫的代表。

B.“康熙”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

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

C.“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调。

升级调动包括迁升,左迁、迁复。

D.“株连”指因一个人得罪,而牵连许多人。

古代严重的罪行可以株连到九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于成龙到广西罗城任知县时已45岁。

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瘴气瘟疫流行,民风粗

犷凶悍。

又处在战争之后,遍地荆棘,城中仅有六家。

B.于成龙升任湖广黄冈之知州,曾经微服私访,遇到可疑案件,也能按踪迹抓到案犯,

百姓惊叹佩服。

可见他的为政能力。

C.于成龙爱憎分明。

面对宣化这地方夏秋两季屡次遭受灾害的情况,他请求赈济救治,

还上书弹劾赵履谦,赵履谦被依法论处。

D.于成龙廉洁自律。

他去世之后,仅有一件袍子,几罐豆豉,受到皇上称赞。

皇上赐他

“天下廉吏第一”匾额。

13.把下文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5分)

(2)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

成龙复疏情,从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②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孟浩然:

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

此诗即隐居襄阳所作。

②羊公碑:

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曾对同游者说: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

”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百姓在岘山立庙树碑,以示怀念。

14.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首联韵致深婉,有着笼罩古今的豪情和笔力。

  B.颈联写近观所见,以景写情,寓有凄清冷落之意。

C.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贴切,意蕴丰厚。

D.这首诗歌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触景生情”的写法。

  E.此诗既写出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诗人积极用世的思想。

15.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司马迁在《鸿门宴》中用“,。

”一句

表达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责备小的过错。

(2)《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用一个选择复句来号召人民起来与反动派作斗争的句子是

“沉默呵,!

,。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商界叱咤风云的他,在家里却没有一点大人物的风范,只是充当着一个体贴的丈夫和慈祥的父亲的角色。

②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徐家富在南京逝世,消息传来,我们都强忍者悲痛,唱起《好人一生平安》这首歌,长歌当哭,表达我们的哀思。

③与他接触过的人,都会惊叹于他的博闻强识,像个“点读机”。

经典的诗词歌赋与历史典故,他常常在课堂和讲座上让学员随机抽点,然后脱口背诵出来。

④很多传销人员由于受到不法分子的洗脑,因此,虽境遇艰难,但仍殒身不恤,不惜为自己的“发财梦”而献身。

⑤孙杨和丁宁凭借超强的实力获得了来自社会和评委的双重肯定,成为2018年度“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中实至名归的男女运动员。

⑥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可以说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

A.①⑤⑥B.①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近期举行的中法领导人会晤中,中方愿意继续本着合作共赢为原则,密切同法方各领域合作,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

B.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C.最终,经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黄旭华大胆地取消了用大陀螺保持艇体稳定的设计,使我国核潜艇的研制没有走弯路。

D.创建文明城市,要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不仅要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还要凭借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味。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小王新居落成,希望亲戚朋友能来参加典礼,于是分别给他们发了一份请柬,上面写道:

华堂落成之际,诚邀您全家参加华堂落成典礼。

B.中考成绩出来了,家长们都很关心一中的录取分数线,今天我就斗胆预测一下,测得不准,还请大家海涵。

C.刘明明的家父是敬业的工程师,家母是严谨的中学教师,刘明明却瞒着他们偷偷去纹身,回家后自然挨了一顿胖揍。

D.选择骑行便选择了一种责任,当你踏上爱车的时候,请你千万斧正骑行中的不良习惯,是为自己,也是为了你的家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4个字。

(6分)

大约公元前4000年,尼珀尔人发明了自己的“楔形文字”。

这些文字①,

少许几笔即可完成。

泥板是尼珀尔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除此之外,②。

但是,木板文字不易保存,所以现在③,即便有些存留下来,也是破损严重;坚固的石料在当地又极为稀少,几乎成为神庙或皇室专用。

相比之下泥板成了最好的选择。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

(5分)

衡水经验被复制后,在很多地方带来了狼群效应。

可见,衡水模式是目前高中办学的最佳样本,值得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

我校的高考成绩还有待提升,因此移植衡水经验迫在眉睫。

只要大力推广衡水模式,我校的高考质量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①衡水模式不一定是目前高中办学的最佳样本。

四.作文(60分)

22.请以“懂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抒发真情实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调研试卷答案

1.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项,扩大范围,“只把……”理解有误,原文是“今人……不少人……”。

2.D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根据原文的意思,避免匠气的条件还有“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

3.C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C项,因果倒置,应该是“如果不能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去临习,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

4.B选项是对文章结构及布局谋篇的分析,其中,“运用了倒叙、插叙”于文无据,“波澜壮阔”“荡气回肠”言过其实。

5.①少女时:

觉得父亲的“土气”丢自己的面子,故而嫌弃他。

②懂事后:

理解父亲的爱,心生愧疚、悔恨。

③有了孩子后:

想尽力用爱回报父亲,弥补懵懂少女时给父亲造成的伤害。

(6分)

6.①空间上的距离,在外面,他怕自己土气甚至有点丑的外表会让我没有面子。

(2分)②心理上的距离,我的不懂事让朴实憨厚的爹爹受到了伤害。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