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随访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3843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docx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随访工作计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docx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

  篇一:

XX肿瘤登记工作计划

  ****卫生院XX年

  恶性肿瘤登记工作计划

  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是慢性病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制定肿瘤防治策略规划,开展癌症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

为适应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的需要,根据卫生部《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XX-XX)》和《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XX)》的总体要求,按照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的要求以及沙坡头区各村卫生所肿瘤登记工作的现状,特制定我我乡XX年恶性肿瘤登记项目工作计划。

  一、肿瘤登记工作管理

  根据《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XX)》,开展永康镇各村卫生所恶性肿瘤新病例登记报告工作,不断提高肿瘤登记报告数据质量。

各村按时填报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和恶性肿瘤病例死亡报告卡。

  二、肿瘤登记工作监测

  卫生院防保科根据市疾控中心慢病科的统一要求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订XX年度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以保证此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1、健全村级医疗保健、死亡统计制度和可靠的人口

  学资料

  完善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现途径,开展病例核实和随访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以死亡统计资料为基础开

  展发病补充登记工作,并定期从村部取得人口数据。

  2、开展人员培训

  积极参加市级培训,并对辖区内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

包括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报告程序、人口资料的收集技术与方法、肿瘤命名、登记资料的统计等。

  三、登记资料的收集

  1、人口资料

  人口资料的收集是肿瘤登记的基本内容之一。

人口资料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渠道:

一是利用人口普查资料,推荐使用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资料;二是由公安、统计部门逐年提供相应的人口资料。

  人口资料应包括居民人口总数及其性别、年龄构成。

每年的居民人口总数通常采用年平均人口数。

从人口普查或公安、统计部门获得的人口报表一般只提供间隔一定年限的分性别、年龄组的人口数,每年的年龄别人口资料。

  2、新发病例资料

  肿瘤新病例的报告范围是全部恶性肿瘤(ICD-10:

)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

肿瘤登记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是由村卫生所中诊治肿瘤病例的医务人员填写肿瘤登记报告卡,经医院汇总后统一报送至慢病科。

  基本项目: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居住地

  址、肿瘤名称、肿瘤部位(亚部位)、诊断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死亡日期;如有条件时还要求填报组织(细胞)学类型、诊断时分期等。

  四、肿瘤登记资料的整理

  1、报告卡验收

  医院防保科工作人员收到各报告单位上报的肿瘤报告卡后,检查卡面书写情况,发现漏填、项目不完整或内容可疑,应退回报告单位重新填写。

  2、死亡补充发病

  为减少漏报例数,防保科应每年将收集的肿瘤死亡资料与肿瘤报告资料进行核对,对只有死亡卡而没有病例报告卡(即发病漏报)的病例应进行追溯调查,获得相关诊断信息(肿瘤的部位、病理学类型诊断日期等),补充填写肿瘤发病卡。

  4、剔除重复卡

  5、报告卡的存放

  报告卡完成年度统计后,应按照一定的规则存放,以备核查。

  6、肿瘤病例的随访

  访视的方式一般为上门访视,时间间隔可根据病人的生存状况确定,但至少1年一次。

通过访视可了解病人的生存状况、居住地址和户口地址变迁等状况,还可收集病人进一

  步诊断、治疗、转移、复发等情况,并可为病人提供生活起居指导、定期医学监护提醒等基本卫生服务。

  五、工作方法、基础和流程

  1、组织和指导辖区各村卫生所开展肿瘤登记报告工作;每月汇总、审核上报的肿瘤卡;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前上报上一季度肿瘤卡。

  2、每季度开展1次督导,撰写工作督导报告,及时反馈督导/评估结果。

  3、定期对各类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4、定期与当地村卫生所联系,获取人口资料。

  5、收集辖区医疗机构报告的新发病例,负责审核、整理、填报,并按要求上报各类统计报表;逐张核对报告卡,登记《登记册》;每月10日前上报上月的肿瘤卡;

  7、死亡补报:

定期从死因登记报告册获取肿瘤死亡病例信息,补充遗漏的肿瘤死亡病例,做好死亡补发病报告工作。

  8、定期开展新发病例核实,对病例进行追踪随访工作并及时更新随访信息;至少每年一次。

  9、管理与保存各种新发病例原始资料、统计数据等相关资料。

  篇二:

肿瘤随访方案(试行)

  肿瘤登记随访方案(试行)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XX年12月30日

  前言

  自XX年,原卫生部设立肿瘤登记项目,在全国31个省逐步开展人群为基础的癌症发病、死亡和生存的信息收集工作。

目前,肿瘤登记处数量逐年增加,数据质量也在逐步提高,肿瘤登记年报数据已逐渐成为制定癌症防治策略,科研、临床研究的基础信息。

截至目前,我省开展肿瘤登记的登记县区超过60个,覆盖人口超过3600万人。

  人群恶性肿瘤的生存分析是反映一个地区肿瘤负担、医疗资源和评价治疗水平重要的信息。

“肿瘤随访登记项目”特别强调了肿瘤病例随访工作的重要性。

然而,我省尚未开展肿瘤随访工作。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于XX年开始在部分登记处开展肿瘤随访资料的收集和生存分析,结果得到各界的关注。

XX年,肿瘤登记项目新增随访工作经费,将极大推动人群肿瘤随访工作的开展。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安徽省肿瘤登记领域专家共同编写了“安徽省肿瘤随访方案”,对随访工作的意义、目的,随访的方法、质量控制以及生存分析进行详细介绍,供各登记处在随访工作中参考。

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随访工作实施细则。

  因时间仓促,方案难免有不足之处,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使方案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安徽省肿瘤登记随访方案(试行)

  为加强肿瘤随访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随访数据质量,为癌症监测、预后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癌症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参考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肿瘤登记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肿瘤随访登记技术方案》对肿瘤随访的相关要求,结合安徽省各地区的卫生资源现状、工作条件,特制定本方案。

  一、随访意义

  肿瘤登记报告是一项按一定的组织系统经常性地搜集、储存、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肿瘤发病、死亡及生存资料的统计机制。

肿瘤随访是肿瘤登记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随访,可以了解肿瘤患者的愈后、转移情况、远期疗效追踪、生存状况、死亡状态。

目前我省已经广泛开展了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制度,但尚缺乏全国范围内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生存数据信息。

  同一类肿瘤的不同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其疗效也不尽相同,有的甚至有很大的差异。

病人预后的信息是医疗、科研最为需要且不可或缺的部分。

对肿瘤患者开展定期随访,了解诊疗后的生存状态,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心理辅导、康复指导、疼痛管理、合理用药,以及为了解人群癌症负担情况,评价医疗效果,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信息。

  二、随访概念

  广义而言,随访是医疗卫生机构为了某种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来获取诊疗活动结束之后的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和过程。

狭义上随访是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采取多种方式与结束门诊或住院诊疗后离开医疗机构的病人保持联系,对病人的病情演变过程进行追踪查访,以了解疾病发病、一般信息及生存或死亡结局。

  三、随访目的

  人群肿瘤随访的目的在于掌握肿瘤患者的生存情况,评价肿瘤防治的总体水平、医疗资源设置、医疗服务水平、癌症治疗效果以及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生存的影响。

促进医疗机构规范化治疗,评估人群肿瘤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

  四、随访内容

  肿瘤登记人群随访的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和结果信息:

  1.基本信息的核对:

  

(1)个人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家庭(单位)住址、配偶(联系人)或监护人信息、联系电话号码等信息。

  

(2)肿瘤信息:

出院诊断、发病日期、解剖学部位、病理学类型、诊断依据、临床TNM分期、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

  2.随访的结果信息:

  

(1)最后接触日期:

该日期为最后知道病人仍存活的日期,是计算生存率的重要变量。

在登记时此日期应该等于发病日期。

随访后需要及时更新登记记录表中的最后接触日期。

如果病人死亡,最后接触日期应等于死亡日期,或者删除。

  

(2)最后的接触状态:

人群肿瘤登记仅需要获得患者是活着还是死亡,此变量也是计算生存率的关键变量。

必须的亚变量包括:

1.存活2.死亡8.移民9.不明。

  (3)死亡日期:

填写完整的日期,包括年月日信息。

此变量用于计算生存率,同时便于追踪患者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和个人其它信息。

  (4)死亡原因:

如果有ICD,则使用明确的根本死因编码,但人群肿瘤登记可能仅知道死亡而不明确原因,则可使用如下亚变量:

  1.死于癌症2.死于其它9.不明

  (5)死亡地点:

为人群肿瘤登记有用信息,可以用于评价当地医疗保健的指标。

建议使用如下亚变量:

1.医院2.疗养院3.晚期肿瘤病房4.家庭病房5.家中9.不详

  3.登记需要补充的信息:

  我国肿瘤登记未强调必须收集临床TNM分期,也非必报变量,CanReg4软件中虽有TNM分期变量,但多数登记处填报不完整,因此在随访中需要补充完善。

  

(1)临床TNM分期:

参考美国癌症研究联合会(AJCC)和国际

  篇三:

肿瘤登记随访实施方案

  芝阳镇中心卫生院

  肿瘤登记随访工作实施方案

  恶性肿瘤事严重影响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市城乡居民的重要死因。

肿瘤不仅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也成为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

根据韩卫发【XX】56号《关于印发韩城市肿瘤登记随访工作实施方案和XX年肿瘤登记工作计划的通知》和陕西省卫计委《肿瘤登记随访工作规范》,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登记范围

  全镇的户籍人口

  二、登记对象

  全镇户籍人口肿瘤登记新发现患者和死亡患者

  三、登记病种

  全部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

  四、病例登记上报程序、

  我院门诊医生对首次确诊的肿瘤病例,填写《报告卡》和《登记册》,医技科室设立《登记册》,及时记录肿瘤诊疗的相关信息。

我院成立由内科张辉同志具体负责,收集本单位门诊医生填报的报告卡以及临床医技科室填报的登记册,对本单位上报的肿瘤卡进行补充、完善、整理和剔重,与每月5日前将纸质《报告卡》、《登记册》及《—

  县/区居民恶性肿瘤月报表》报送至市疾控中心慢病科。

还需要收集村卫生室上报的《报告卡》,由专人进行信息核实、补充、整理和剔重后填入本单位登记册,与每月5日前将纸质《报告卡》报送至市疾控中心慢病科。

  在村居住的肿瘤新发或死亡病例,由村卫生室核实患者的基本情况后,填写《报告卡》和《登记册》,每月3日前将纸质《报告卡》上报辖区卫生院。

  五、登记上报资料要求

  1、人口资料

  人口资料的收集是肿瘤登记的基本内容之一。

人口资料来源的主要渠道是公安部门逐年提供的资料。

  2、报告卡编码

  肿瘤分类编码是报告卡编码的重要的部分,我市肿瘤登记采用WHO编制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肿瘤部分编码和国际肿瘤分类第三版(ICD-0-3)

  3、《报告卡》的补报

  为减少漏报病例,凡辖区内肿瘤死亡病例应与“死亡医学证明书”核对,对只有死亡卡而没有《报告卡》的病例应进行追溯调查,要充分利用“死亡医学证明书”,获得相关诊断信息(肿瘤部位、病理学类型诊断日期等),补充填写肿瘤报告卡。

  六、登记患者的随访

  对肿瘤患者开展定期随访,了接诊疗后的生存状态,可以更好的

  为患者提供心理辅导、康复指导、痛庝管理、合理用药,以及为了了解人群癌症负担情况,评价医疗效果,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信息。

随访工作由卫生院医生对辖区内全部存活病例开展,填写《肿瘤病例随访登记表》,每年至少一次,失访率<10%,并填写《肿瘤病例随访记录表》,《随访记录》表每年12月底前报市疾控中心慢病科。

  七、质量控制要求

  1、登记资料要完整。

即指项目要完整、数量要完整,杜绝漏报。

漏报调查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漏报率<5%.

  2、填报项目要齐全。

除各项基本的填报项目应齐全外,还要求上下一致,前后一致。

一旦发现同一病例信息不符合之处,应马上作核对或随访。

  3、登记信息要准确。

要注意避免重报、多报、误报。

  篇四:

医院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双堡卫生院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一、背景

  恶性肿瘤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有100多种肿瘤组成。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情况在世界各国呈上升趋势。

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占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农村居民死亡的第二位。

我省恶性肿瘤成为仅次于循环系统疾病的居民第二大死因。

肿瘤不仅严重影响劳动力人口健康,而且也成为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因病致贫和返贫的重要原因。

因此,加强新发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的监测工作,对于掌握我县肿瘤发病的动态趋势,为政府制定肿瘤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的

  

(一)建立来本院就诊患者恶性肿瘤病例监测系统;

  

(二)了解肿瘤新发病例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

  (三)评价和考核肿瘤防治效果;

  (四)为肿瘤病因和防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线索。

  三、工作内容与要求

  

(一)、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所有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二)登记报告病种

  西秀区户籍人口中发生的全部恶性肿瘤、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

  (三)登记报告内容

  1、新发病例资料

  登记信息应包括:

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常住地址、户籍地址、联系电话、肿瘤部位(亚部位)、诊断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组织(细胞)学类型、诊断时分期等,具体参见《定远县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

  2、死亡病例资料

  登记信息应包括:

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常住地址、户籍地址、联系电话、肿瘤名称、诊断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死亡日期、死亡原因、其他死亡原因、死亡地点等,具体参见《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

  (四)填报要求

  1、凡具有本县户籍,在我院门诊、病房或通过健康体检、疾病普查等方式发现的,经临床或病理、CT/MRI、B超/彩超等检查确诊

  的当年新发病例,均应填写居

  2

  、对肿瘤复发和转移病例,若原发漏报,应予以补报,并需注

  3

  4

  5、每个肿瘤病例来我院就诊时,不论已由外单位确诊或在诊治期间由本单位作出确诊,均需填报。

  6、对在我院首次确诊的肿瘤病例,有门诊或住院医生填写报告

  卡,并在其门诊或住院病历首页加盖“新病例已报”或“更正诊断报告”印章。

  7、门诊、病房等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包括病理、CT/MRI、放射、B超/彩超、内窥镜、血检中心)和病案室等部门设立《登记册》,及时记录所在部门恶性肿瘤病例的诊疗相关信息。

  8、报告卡、登记薄的填写字迹要清楚、内容填写要完整、无缺项、漏项。

  四、登记报告程序

  肿瘤登记上报工作实行“一卡一册”制度,即《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和《恶性肿瘤登记薄》。

  

(一)门诊各科室在发现新诊断的肿瘤病例时,负责诊治的医师应立即填写《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

  

(二)住院部各科室是肿瘤新病例资料的重要来源。

科室诊治医师在检查入院患者病史时应注意在门诊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已经报告,对未报告者应立即补报。

对住院后才确诊的肿瘤病例应及时填写报告卡,并在病历首页上加以标记。

  (三)若发现过去报告有误,需要更正时,应按新的诊断另行报告。

  (四)病案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肿瘤病例资料保存和防止或减少肿瘤病例漏报的部门。

防保科和病案室的工作人员通过定期查阅病史和病例索引以发现在门诊和病室漏报的病例,并及时帮助或督促补报。

  (五)医院内的病理、检验、放射、超声波、放射性核素等诊断部门的检查记录和放射治疗科的医疗记录是提供肿瘤新病例线索的重要依据,特别是病理记录为恶性肿瘤病例的诊断提供最可靠的根据。

防保科要和上述部门定期联系,核对记录,防止肿瘤病例特别是门诊病例的漏报。

  (六)各科门诊和病房应设专人负责每日报卡的收集、整理和核查,在科内登记在《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后,将卡片及时交防保科。

  (七)院内明确防保科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收集全院报卡、登记册,对本院上报的肿瘤卡进行补充、完善、整理和剔重,并于每月10日前将肿瘤登记报告卡报送至县疾控中心。

  五、质量控制

  

(一)、肿瘤随访登记资料要完整。

即指肿瘤项目完整、数量完整,杜绝漏报。

  

(二)、基本项目要齐全。

除各项基本的填报项目应齐全不外,对更正诊断病例要及时体现更正诊断及依据;死亡病例须再报死亡日期等信息。

  (三)、肿瘤登记信息要准确。

要注意避免重报、多报、误报。

不马虎潦草,也不弄虚作假。

  (四)、肿瘤登记报告要及时。

  医院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工作流程

  经诊断发现需上报的肿瘤病例——诊治医师填写《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登记本科室《肿瘤登记薄》、在门诊或住院病历首页加盖“新病例已报”或“更正诊断已报”印章——《报告卡》填写后送至防保科——医院防保科管理人员认真核对后络直报、并登记防保科《肿瘤登记薄》——防保科于每月25日前将上月报告卡报送县疾控中心肿瘤登记处,并做好与登记处的交接记录。

  篇五:

XX肿瘤工作计划

(1)

  高坪区白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XX年肿瘤登记工作计划

  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是慢性病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制定肿瘤防治策略规划,开展肿瘤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

为适应肿瘤防治工作的需要,按照区疾控中心的要求,特制定我社区XX年肿瘤登记工作计划。

  一、肿瘤登记工作管理

  根据上级部门有关要求,开展各科室肿瘤登记报告工作,不断提高肿瘤登记报告数据质量,各科室按时填报肿瘤病例报告卡。

  二、肿瘤登记工作监测

  根据区疾控中心的统一要求并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制订XX年度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以保证此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1、完善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现途径,开展病例核实和随访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对各科室相关人员进行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报告程序、人口资料的收集技术与方法、肿瘤命名、登记资料的统计等。

  三、登记资料的收集

  人口资料的收集是肿瘤登记的基本内容之一,人口资料

  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渠道:

一是利用人口普查资料,二是由公安、统计部门逐年提供相应的人口资料,同时就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居住地、肿瘤名称、诊断日期、诊断依据、死亡日期等。

  四、肿瘤登记资料的整理

  社区填报人员收到各科室上报的肿瘤报告卡后,检查卡面上的书写情况,出现漏填、项目不完整或内容可疑,应及时退回各科室重新填写。

剔除重复卡,按规定存放好报告卡,以备核查,并对肿瘤病人随访,一年不得少于一次,以了解病人的生存状况、居住地址和户口变迁情况等,同时还可以收集病人进一步治疗、转移、复发等状况,并为病人提供生活起居指导,定期医学监护提醒等基本卫生服务。

  五、工作方法、基础和流程

  1、组织和指导各科室开展肿瘤登记报告工作,每月汇总、审核上报的肿瘤卡,按时上报区疾控中心。

  2、每季度开展一次自查、补漏,及时纠正遗漏之处。

  3、定期对各类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4、定期开展新发病例核实,对病例进行随访工作并及时更新随访信息,每年至少一次。

  高坪区白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O一六年一月二十日

  篇六:

医院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医院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一、背景

  恶性肿瘤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有100多种肿瘤组成。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情况在世界各国呈上升趋势。

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占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农村居民死亡的第二位。

我省恶性肿瘤成为仅次于循环系统疾病的居民第二大死因。

肿瘤不仅严重影响劳动力人口健康,而且也成为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因病致贫和返贫的重要原因。

因此,加强新发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的监测工作,对于掌握我县肿瘤发病的动态趋势,为政府制定肿瘤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的

  

(一)建立来本院就诊患者恶性肿瘤病例监测系统;

  

(二)了解肿瘤新发病例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

  (三)评价和考核肿瘤防治效果;

  (四)为肿瘤病因和防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线索。

  三、工作内容与要求

  

(一)、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所有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二)登记报告病种

  定远县户籍人口中发生的全部恶性肿瘤、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

  (三)登记报告内容

  1、新发病例资料

  登记信息应包括:

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常住地址、户籍地址、联系电话、肿瘤部位(亚部位)、诊断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组织(细胞)学类型、诊断时分期等,具体参见《定远县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

  2、死亡病例资料

  登记信息应包括:

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常住地址、户籍地址、联系电话、肿瘤名称、诊断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死亡日期、死亡原因、其他死亡原因、死亡地点等,具体参见《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

  (四)填报要求

  1、凡具有本县户籍,在我院门诊、病房或通过健康体检、疾病普查等方式发现的,经临床或病理、CT/MRI、B超/彩超等检查确诊的当年新发病例,均应填写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

  2、对肿瘤复发和转移病例,若原发漏报,应予以补报,并需注明原发部位及首次诊断日期。

  3、若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两次原发癌,须分别进行填报

  4、因肿瘤死亡的病例。

  5、每个肿瘤病例来我院就诊时,不论已由外单位确诊或在诊治期间由本单位作出确诊,均需填报。

  6、对在我院首次确诊的肿瘤病例,有门诊或住院医生填写报告

  卡,并在其门诊或住院病历首页加盖“新病例已报”或“更正诊断报告”印章。

  7、门诊、病房等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包括病理、CT/MRI、放射、B超/彩超、内窥镜、血检中心)和病案室等部门设立《登记册》,及时记录所在部门恶性肿瘤病例的诊疗相关信息。

  8、报告卡、登记薄的填写字迹要清楚、内容填写要完整、无缺项、漏项。

  四、登记报告程序

  肿瘤登记上报工作实行“一卡一册”制度,即《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和《恶性肿瘤登记薄》。

  

(一)门诊各科室在发现新诊断的肿瘤病例时,负责诊治的医师应立即填写《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

  

(二)住院部各科室是肿瘤新病例资料的重要来源。

科室诊治医师在检查入院患者病史时应注意在门诊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已经报告,对未报告者应立即补报。

对住院后才确诊的肿瘤病例应及时填写报告卡,并在病历首页上加以标记。

  (三)若发现过去报告有误,需要更正时,应按新的诊断另行报告。

  (四)病案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肿瘤病例资料保存和防止或减少肿瘤病例漏报的部门。

防保科和病案室的工作人员通过定期查阅病史和病例索引以发现在门诊和病室漏报的病例,并及时帮助或督促补报。

  (五)医院内的病理、检验、放射、超声波、放射性核素等诊断部门的检查记录和放射治疗科的医疗记录是提供肿瘤新病例线索的重要依据,特别是病理记录为恶性肿瘤病例的诊断提供最可靠的根据。

防保科要和上述部门定期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