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3898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ATP为三磷酸腺苷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即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正确;

蓝藻为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绿藻为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叶绿素a和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四种色素,两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色素不完全相同,C错误;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该种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个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D错误

【典型总结】ATP

[特别提醒]

(1)ATP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DP(二磷酸腺苷)+Pi;

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MP(一磷酸腺苷)+2Pi。

(2)ATP中去掉2个磷酸基团即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3)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只用于暗反应);

而合成ATP所需能量则主要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或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

5.考点:

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

分析图示,表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是:

①中心体、②核糖体、③内质网、④线粒体、⑤高尔基体、⑥核膜、⑦核仁⑧细胞膜、⑨核孔.解答:

A、③内质网是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加工车间,⑤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A错误;

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翻译时需要mRNA为模板,而mRNA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后,需要从⑨核孔中出来,故胰岛B细胞中⑨核孔数目最多,B正确;

C、心肌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故⑥核膜和⑦核仁不会周期性消失重现,C错误;

D、①中心体和②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不含磷脂,D错误.

B.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对细胞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D

据图分析,细胞表示红细胞,成圆饼状,而且血红蛋白使得红细胞成红色,A错误;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错误;

C错误;

为观察放大细胞需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由于显微镜下成立的倒像,则先将涂片向右下方移动,D据图分析,由于白细胞比红细胞体积大,则细胞表示红细胞,细胞表示白细胞7.B

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是减数分裂,有染色体的形成和消失,故A错误;

蛙的一个红细胞分裂成两个红细胞是无丝分裂,没有染色体的形成过程,故B正确;

洋葱根尖生长点的细胞分裂是有丝分裂,有染色体的形成和消失,故C错误;

受损的肝脏细胞得以修复是有丝分裂,有染色体的形成和消失,故D错误。

【思路点拨】无丝分裂:

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叫做无丝分裂。

早期球形的细胞核和核仁都伸长,然后细胞核进一步伸长呈哑铃形,中央部分狭细.特点:

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但有DNA的复制).举例:

蛙的红细胞等。

【知识点】D3细胞的生命历程综合

8.考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分析:

图1:

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C表示多糖(位于膜外).a的物质运输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

b的物质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c需要需要载体,需要能量,是主动运输.

图2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运输速率先增加后稳定,说明在主动运输,P点受载体的数量的限制.解答:

A、图1中A表示蛋白质,C表示多糖,由蛋白质和多糖构成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所以能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过程,A正确;

B、甘油和脂肪酸进入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对应图1中的a,B正确;

C、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错误;

D、图2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运输速率先增加后稳定,说明在主动运输,P点受载体的数量的限制,D正确.

C.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主要通过浓度梯度、能量和载体几个角度分析,属于中档题.

9.考点:

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基因与DNA的关系..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解答: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碱基序列蕴含着遗传信息,A正确;

B、一个DNA分子中含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的DNA上,少数位于细胞质中,C正确;

D、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D错误.

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注意,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_.【知识点】B3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综合

【答案解析】D甲图是分化绿色植物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乙是分化的动物细胞,丙是细菌结构模式图,丁是蓝藻的结构和模式图,丙、丁是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所以D选项错误。

_.A

所有活细胞代谢过程中都需要ATP,经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产生,故①正确;

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维持细胞内Na+浓度的稳定,消耗ATP,故②正确;

ATP中的”A”是腺苷,构成DNA、RNA中的“A”是腺嘌呤,两者不是同一物质,故③正确;

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故④正确;

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是渗透作用,不消耗能量,故⑤正确;

ATP是经光合作用或细胞呼吸产生的,其能量分别来源于光能或化学能;

ATP被利用时,其能量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故⑥正确。

【知识点】C1酶、ATP及代谢类型

考点: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分析题图:

图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糖蛋白(糖被),具有识别功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②为蛋白质,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③为磷脂双分子层中磷脂的脂肪酸链,④为磷脂的头部磷酸.

细胞膜的成分含有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外侧有糖蛋白,内侧无,据此可判断细胞膜的内侧面和外侧面.

A.

本题结合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成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成分的名称;

还要求考生识记和掌握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能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_.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

分析图解为解答本题的关键.图甲表示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表示:

C5、C3、[H]、(CH2O),a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b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图乙为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关系图,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

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含水量、矿质元素等,图中_因素可以为光照强度、CO2浓度、矿质元素.解答:

A、甲中a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b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均为暗反应中的物质变化,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错误;

B、若适当提高CO2浓度,二氧化碳的固定会增强,C3含量会增多,因此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利用的[H]和ATP增多,从而导致[H](即图中C)含量下降,B正确;

C、在夜间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生成[H]和ATP,因此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将无法进行,不能合成D(CH2O),C错误;

D、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

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含水量、矿质元素等,图中_可以为光照强度、CO2浓度、矿质元素.但_不可以表示温度,因为超过最适温度,光合速率反应降低,D错误.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_.【知识点】C8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

【答案解析】C随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图中B点为光补偿点,说明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完全进入叶绿体中。

故选C

【篇二】

1.正常情况下,受精作用不会导致()

A.双亲遗传物质在受精卵内重组

B.有性生殖细胞结合后成为体细胞

C.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亲代体细胞的二倍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

C

2.(_长沙一模)在二倍体生物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没有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次级精母细胞不存在等位基因

B.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一定存在等位基因

C.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多对等位基因

D.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等位基因

解析:

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

3.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

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④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1

①为有丝分裂后期,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为有丝分裂中期,故C项不正确。

细胞中染色体与DNA的比例为1∶2的图形中,应有染色单体,据图可知①中无染色单体,只有②③符合,A项不正确。

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目比例为1∶1,故D项正确。

有丝分裂是产生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细胞①③产生的子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②产生的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而⑤图是分裂间期,看不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4.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考查了对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能力。

图a中染色体平均移向了两极,细胞中央出现了细胞板,此时应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

图b表示的是无丝分裂,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分裂,图示应为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无丝分裂;

图c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中无姐妹染色单体,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产生的子细胞是极体和卵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配),图d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共含8条染色单体。

5.某生物的卵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其中来自这个生物父方的染色体()

A.有2条B.有3条

C.有4条D.无法确定

卵细胞有6条染色体,由此可推知体细胞内有6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

但非同源染色体是自由组合的,因此,来自父方的有0~6条,具体数目无法确定。

6.(_北京卷)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

A.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

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

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本题考查了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重组,即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发生基因重组,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7.(_福建卷)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以发生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都发生染色体复制,受诱变因素影响,可导致基因突变;

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因此选B。

B

8.(_广东文基)以下①~④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

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D.④①③②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图像识别。

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理由:

同源染色体分离。

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理由: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理由:

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

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理由:

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所以答案为②①④③。

9.地球上生物界绚丽多彩,表现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下列与生物的多样性无关的是()

A.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

B.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C.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结合的随机性

D.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种类的多样性

考查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具有多样性,但组成不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

_.(_江苏高考)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

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本题考查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四分体的结构特点。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若这2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经过了间期DNA的复制,则1个四分体中有2个A,2个a,2个B,2个b,即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若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四分体中只有A、a或者只有B、b,不能同时存在。

_.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②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①⑤D.⑥⑦

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为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同源染色体已经分开;

而着丝点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的,不是第一次分裂后期;

减数分裂过程中,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都减少了一半;

染色体的复制是在联会之前完成的;

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

只有①和⑤是正确的,其余叙述都是错误的。

_.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的一半来自精子

②果蝇的精原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只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

③男性两侧输精管结扎后,睾丸仍能产生精子,第二性征不会改变

④在精子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细胞核全部在精子的头部,细胞质全部在精子的尾部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受精卵的细胞质中也有少量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母体的卵细胞;

果蝇经减数分裂后就不再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了,应是4条染色体;

精子形成时只有极少部分细胞质在头部,大部分细胞质在精细胞变形时丢掉了。

_.(_福建省质检)上图表示豌豆自然生殖周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的表达主要在a过程中

B.纯种豌豆自交产生的子代只有一种性状

C.基因重组过程只发生于c过程中

D.在d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二倍体细胞

图中c为减数分裂;

d为受精作用;

a为胚和胚乳的发育(胚乳形成后被胚吸收,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

b为种子的萌发及植株的生长与发育。

基因表达主要在b过程。

纯种豌豆自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相同,但不是只有一种性状,如子代中有叶片形状的性状、有植物高矮的性状等。

基因重组只发生在c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也发生在c过程。

_.(_安徽高考)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

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C1与C2是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二者DNA数目和遗传信息均相同;

S1、S2是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二者的DNA数目相同,但其贮存的遗传信息不同。

_.(_江苏高考)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为1/_3

A项,人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6条,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由于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中染色单体数达92条,由此判断A项正确;

B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使得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由此判断B项正确;

C项,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由此判断C项正确;

D项,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为1,由此判断D项错误。

ABC

二、简答题(共_分)

_.(_分)下图A、B代表两种不同生物细胞某一时期的分裂图像,C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其中曲线Ⅰ表示染色体着丝点与纺锤体的相应极之间的距离。

请据图回答:

(1)C中曲线Ⅱ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与A细胞所处分裂时期范围为________min,在_min时,该细胞中何种细胞器的活动加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C中曲线Ⅰ的变化代表B细胞的分裂过程,则第5min时细胞中DNA的数目为________个;

该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脱氧核苷酸链为________条。

(4)判断A图为植物细胞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B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图为有丝分裂后期图,B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C图中曲线Ⅱ应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间的距离。

曲线Ⅰ表示染色体着丝点与纺锤体的相应极之间的距离,_~_min之间,染色体着丝点分开并分别移向两极,与A图时期相对应。

此时期高尔基体活动加强,形成新细胞壁。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DNA数与正常体细胞相同,为4个,而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有8个,脱氧核苷酸链为_条。

(1)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间的距离

(2)_~_高尔基体(3)4_(4)有细胞壁、无中心体无同源染色体存在

_.(_分)减数分裂包括两个连续的分裂过程,即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阶段。

某生物小组要探究减数分裂两个阶段所占时间长短,请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试剂,完成实验。

供选材料及用具:

小鼠的肝脏、睾丸、肾脏、苏丹Ⅲ染液、醋酸洋红染液、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

(1)选材:

用________作实验材料。

(2)制片:

①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________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②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________。

③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________。

(3)观察计算:

①观察多个视野,计数________及视野中细胞的总数。

②算出每个视野中不同分裂阶段细胞所占比例。

③最后,________,即可大体表示不同分裂阶段所占的时间比例。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步骤。

要探究减数分裂两个阶段所占时间长短,应先制备减数分裂装片,再统计每个阶段细胞数目多少,最后通过求不同视野中,相同分裂阶段所占比例的平均值,得出结论。

(1)小鼠的肝脏和肾脏内的细胞无法进行减数分裂,只有睾丸内才可发生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