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3938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Word格式.docx

古典文化倡导的“人文思想”,为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思想武器。

2、明末清初(17~18世纪)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新旧转型)

①政治领域:

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败。

②经济领域:

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传统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③民族关系领域:

明清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定型。

④对外关系出现新现象:

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了反殖民侵略的斗争;

另一方面,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

⑤思想文化领域呈现的特征——承古萌新。

“承古”的具体表现:

一方面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

另一方面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类书——《永乐大典》、《占今图书集成》;

丛书——《四库全书》)。

“萌新”的具体表现:

一方面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人中国。

这一时期,欧美国家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不断成长;

尼德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继成功,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开始确立;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人文主义不断传播;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开始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活动。

此时的中国已明显落后于西方。

以下主要从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为例加以分析与说明。

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

其显著特点是:

第一,政治上,在辽宋夏金并立和元统一的基础上,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这种发展,表现之一是通过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和平定叛乱,管辖辽阔疆域的有效措施,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表现之二是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进一步强化,而这种专制制度的发展,正是封建制度趋向没落的反映。

第二,封建经济逐渐发展,它不仅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而且从明朝中后期开始,一种新制度的萌芽——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并逐步增长,日益瓦解自然经济,这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物质因素。

第三,在长期而较稳固的统一局面中,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也在继续发展着。

这种融合又通过共同的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等为近代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一方面在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依然走在世界的前列,出现了一系列科学巨匠和带总结性的科技著作;

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则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导致了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和优秀小说。

1.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是:

承古萌新。

(1)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距拉大。

(2)儒家思想活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3)八股取士与文字狱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

(4)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2.明清中期至鸦片战争前,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概括其主要特征为:

(1)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2)思想: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3.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经济: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任然占据统治地位,加上官府的盘剥,导致农民购买力及其低下;

政治:

腐朽的专制统治的阻碍,统治阶级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思想:

统治者愚昧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厉行文化专制,鄙视科学技术。

从根本上讲,是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4.明清时期是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

主要表现:

(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农业、手工业与商品经济均得到长足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4)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儒学焕发新活力;

(5)出现总结性的科技著作。

从横向看,西方国家在思想革命、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开始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未能与时俱进,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而趋向“衰落”。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另一面,经过明代百年的建设发展,终于赶上了宋代的水平,这个成果整个元朝是没有做到的,然而明代末年,中国比之西方却是落后的,但并不是全面落后,面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可喜的是,明末的中国人敞开胸襟积极向西方学习,徐光启和利玛窦就是好朋友,利玛窦穿着儒服,而徐光启挂着十字架,甚至中国有了全面西化的思潮,在思想领域,皇帝甚至要把佛像都请出皇宫,而准备信仰基督教。

这可以参见《改变中国》一书。

最近百家讲坛讲的三字经讲到,南明面对满清的铁骑,明军都举起十字旗,皇后竟写信给罗马教廷求援,可见基督教在明末皇室的影响。

并不是说基督教多好,但它和西方文化的确密切联系着。

一、阶段特征

从中国自身看,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是中心内容;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走向封闭,由领先转为落后,拉大了和世界的差距,开始脱离世界历史的主潮流。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表明依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难以维持统治了。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没有发展到危及封建统治的地步,但代表了新的生产方式,从经济基础上表明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从农民起义的口号看,“均田免粮”的提出,表明农民起义已发展到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水平。

从赋税制度看,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实行,表明封建政府不得不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也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从思想文化上看,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市民文学和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这是封建制度衰落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

从对外关系上看,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由开放到保守,实行海禁和闭关政策,拒绝任何新事物的传入。

二、历史回顾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

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

明清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

农业方面:

(1)耕地面积扩大。

明初耕地面积为8.5亿亩,清代高达10亿亩。

(2)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南方的水稻亩产量提高。

(3)从国外引进了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等,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

(4)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

(5)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实施标志着农耕社会赋役制度的成熟。

手工业方面:

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厂、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生产工具进步和生产技术提高(纱绸机、双色套印技术、彩色印刷品),分工也日益细密。

商业和城市方面:

(1)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异常活跃。

(2)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明中后期有30多个,到清代增长到204个。

(3)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

明清时期的经济格局:

1.高效农业与丝、棉纺织业并重的江南经济。

以太湖平原为中心的江南,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明清时期江南的发展主要是合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进一步提高生产的集约化程度。

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经营方式是江南经济的特色之一;

农副产品加工业,特别是丝、棉纺织业的发达是江南经济的又一特色;

市场发育起步较早,以农副产品加工、集散为主的市镇密布;

城镇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比例较高,其都市化程度远远走在全国前列。

2.以外贸为导向迅速崛起的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大体始于宋代,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到清代中叶已跃居全国先进之列。

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市场机制的初步形成,经商人口急剧增长,一个以外贸为导向,以转口贸易为中心的经济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3.华北平原区。

华北平原的冀鲁豫三省地处黄河下游,是中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12-14世纪的数百年间,这一地区屡经战乱兵燹,经济发展受到破坏,经济地位逆转。

进入明代,政府的移民屯垦等项政策使华北平原经济重新崛起,清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明清时期华北平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种植结构的调整、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兴起和农村集市网的形成。

4.长江中上游地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输出区。

长江中上游地区以江西开发最早,从元末起江西开始向湖广移民。

两湖地区的开发正是随着江西移民的大量涌入开始的,明代中叶形成第一次高潮,清代前期为第二次高潮,并进一步推进到四川盆地。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的移民与开发过程相伴随;

到清代前期已形成“江浙粮米历来仰给湖广,湖广又仰给于四川”的粮食供求格局。

长江中上游地区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输出区的确立,不仅提高了其自身的地位,对于江南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5.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期,王朝建立之后对边疆地区进行了大力开发和治理。

其中,经济效益较著者当属东北平原和台湾。

经过近二百年的移民开发,到清代中叶东北和台湾的农业经济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新的粮食生产基地;

农产品加工业、商业等也有了初步发展,从而为以后更大规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商品流通的发展。

1.流通范围的扩大。

明代长时期禁海,长江航运也不甚发达,南北贸易以运河为主干,东西贸易主要局限于长江中下游。

清代随着海禁的开放,华北平原、长江中上游诸省的经济发展,以及东北与台湾等新区的开发,沿海、沿江贸易都有大规模的发展。

2.流通规模的扩大。

清代,全国商品流通的品种和数量都较明代有大幅度的增长。

税收额的增长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流通规模的扩大。

关税在全国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也是越来越大,清代前期全国各主要税关的税则未见重大变更,税率也未见有大幅度的提高,故税收额的增加主要是商品流通量增长的结果。

3.流通布局的变化。

在钞关设置和税收方面均有所反映。

像明代的禁海。

清代的闭关锁国!

第三,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

明代南北物资交流主要依赖京杭大运河,流通枢纽城市也多集中在运河沿线;

清代,沿海、长江航运逐渐取代运河成为全国最主要的流通干线,沿海、沿江一批重要的流通枢纽城市迅速崛起,如上海、天津、广州、厦门、重庆、汉口、九江等等,这些城市大多成为鸦片战争后的第一批通商口岸。

农村集市的发展,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中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

(二)工业文明的演进趋向

(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明清时期,由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一方面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为农业人员流向手工业部门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大量农产品投放市场。

同时,与市场紧密联系的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

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纺织业兴起,是手工业商业化发展的集中体现。

于是,在手工业中首先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是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及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在传统农耕社会内部孕育的新的生产关系。

白银成为市场上的主要货币也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到“摊丁入亩”彻底取消人头税,大大放松了官府对农民、手工工匠和商人的人身控制,无疑对促进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又是一个有力推动。

所以,为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以及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产生并缓慢地发展起来。

(2)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和“经世致用”主张的出现

明清之际是诸多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

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

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的更加充分。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顺应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代表新兴市民阶层利益,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早期启蒙思想。

其中尤以清初三大思想家为最。

他们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上而下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

他们以前所未见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深刻而新颖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批判、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以三大思想家为代表的君主批判意识是在明清之际政治经济天崩地裂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

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导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就是这些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的杰出代表。

这三位思想家都有类似的经历,早年都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都隐居著书立说。

但由于治学方法和所学内容不同,他们在思想上、学术上又表现了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黄宗羲比较强烈地表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倾向,顾炎武强调学以致用的学风,王夫之把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黄宗羲的思想,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顾炎武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有很大影响。

王夫之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科学巨匠的出现和科技巨著的诞生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历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巨著。

书中的精彩记述,无一不是作者运用数量、比重等数学、物理学方法亲自“穷究实验”的结果,并由此把劳动者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概括层面。

作为反映近代工业因素萌动时期工农业生产技术的科技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不但在中国科技史上前所未见,树立了光辉的里程碑,而且在世界科技从古代中世纪传统向近代科技转变的潮流中也居于前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集大成之作的出现,是科学家们长期不懈的理论与实践的积累,是几千年中华文化传承的结果。

它们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同时随着东西方之间的初步交往,西方的文化科技知识也渗透进来。

可见,文化的进步是在不断的继承与发展、吸纳与融合中前进的。

历史空间拓展:

明代西学的东传

明末清初,欧西天主教士的东来,其最大的贡献,是将西方文化传人中国。

以前宋元时欧西文化的东传,常是间接的、片段的、模糊不清的。

唯明末清初的欧西传教士则是将西方的学术著作迢绎为中文,具体的介绍到中国来,许多事物理论,为当时中国人闻所未闻。

兹分述如下:

(一)语文学

利玛窦着有西字奇迹一书,系用拉丁拼音注读汉字。

其后又有金尼合(TrigaultNicolas)着西儒耳目资一书,也是讲拉丁文拼音与注音的,其条理比西字奇迹更为完密,此为西人介绍拉丁文的最早著作。

当时中国学人多受其影响,方以智之作通雅,即曾引述该书。

荷兰人占据台湾,曾设学校,教授当地人学习拉丁文。

当时士人的应用文件,都采用拉丁文,朋人称为「红毛字」。

所以在明末清初,已有许多人懂得拉丁文。

(二)天文历法

明清之际的西方传教士,对于中国最大的贡献是天文学和历法。

先是在万历三十八年,因为日蚀不验,发现旧历的错误,就有李之藻与五官正周子愚等上疏。

请采用西洋历法,以改良旧历,并推举庞迪我、龙华民、熊三拔等西洋教士。

朝廷未及采纳,而发生了南京反教风潮,而有禁止耶教、驱逐教土之令。

后来延至天启、崇祯年间,再发生日蚀的错误,旧大统历与回回历都不验。

明思宗便接受徐光启的建议,成立历局,以光启为监督,主持修订新历法。

即以崇祯原年戊辰为新历元年,名之曰崇祯历。

并起用李之藻,征聘教士龙华民、邓玉函、罗雅各布、汤若望等。

开局之后,徐光启便偕同李之藻、龙华民等,先从事译书研究与观察的工作。

第二年李之藻病故,崇祯六年徐光启也去世。

当光启病笃时,举荐当时通晓西学的前陜西按察使李天经继续主持历局之事。

后至崇祯七年,成历书一百卷,共分十一部,名曰崇祯历书,又名西洋新法历书。

崇祯六年又议订历法条议二十六则,历法虽成而明亡,竟未及施行。

后来清兵入关,即采用西洋教士所研订的新历法,并用汤若望为钦天监。

继汤后又用南怀仁为钦天监。

南怀仁死,又用闵明我(PhilippusGrimalali)、徐日升(ThomasPareira)、戴进宝(IgnatiusKogler)、巴多明(Aominicus-Perrenin)、高慎思(Josephdesphina)、汤士选(Alexanderdegouvea)、毕学源(CajetanusPires)等人,或为钦天监,或任顾问。

介绍西方天文历法的译述,重要的著作有利玛窦与李之藻合着的乾坤体义、浑盖通宪图说,有徐光启与诸教士共同译述的日躔历指、测天约说、测量全义、恒星历指、月离历指、交食历指,与李天经所著的历元等书。

有清初西洋教士共同编译的新法表异(汤若望作)、历法西传、康熙永年历法、历象考全书、仪象考成等书。

与文字著作同时介绍到中国的是天文仪器的制造。

在崇祯时,历局成立,在邓玉函、罗雅各布等西洋传教士指导下,制成新式天文仪器多种。

包括「七政仪」、「列宿仪」、「平浑仪」、「交食仪」、「天球仪」、「地球仪」、「日晷」、「时钟」。

后来这些仪器多被闯贼李自成所毁。

汤若望、南怀仁继为钦天篮,又加以重造。

在天文仪器中,观测天象最重要的是望远镜,最早的望远镜是利玛窦带来,明人称具千里镜。

徐光启主持历局时,曾仿制了几架望遗铙,取名「窥筩」。

(三)舆地学

最早介绍现代世界地图知识至中国者,为利玛窦之坤舆图。

利玛窦初到端州时,即绘有坤舆图以赠同好。

及二十八年晋京谒见神宗时,除圣像、自鸣钟外,曾进万国图志一册。

所谓万国图志,即当时的世界地图,并附有说明。

除此之外,利氏曾绘坤舆万国全图多幅。

当时中国人叹为得未曾有,好事者纷纷加以翻刻传布,一时遂有多种不同版本的利氏世界地图。

利氏世界地图的特点是:

(1)说明地为圆形;

(2)已有经纬度;

(3)已有南北极与赤道,并说明南北昼夜之长短;

(4)已有五大洲,为欧罗巴、亚细亚、利利玛窦的世界舆图之外,最著名的是艾儒略的职方外纪,书成于天放三年。

艾儒略的著作是根据利玛窦与庞迪我两人的舆地资料,加以他个人所搜集的见闻记录而成。

为之修订刊行的是杨廷筠。

内容所记多为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卷首附有万国全图,以下分洲叙述,最后则为四海总说。

此书内容述欧洲尤其意大利之情形为最详,因艾氏为意大利人也。

利玛窦、艾儒略之后,有南怀仁所绘制的坤舆全图,成于康熙十三年。

图作两半球形,并附有坤舆图说两卷,内容有一部分是录自利、艾之书,别一部分则是增加的新材料。

(四)数学

数学中最早译为中文的是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es)所著之几何原本,为利玛窦与徐光放所合译。

书成于万历三十五年,共六卷(第一卷讲三角,第二卷讲线,第三卷讲圆,第四卷讲圆外形,第五六卷论比例),所译并非原书之全部。

此书刊行后五年,徐光放复与庞迪我、熊三拔等加以校订。

几何原本之外,有关数学的重要译着,有以下诸书:

1.圜容较义:

万历三十六年,李之藻与利玛窦合译,论圆之内外初,属于几何范围。

2.测量法义:

万历三十五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论高深广远之测量法。

3.测量全义:

徐光放与罗雅各布共着,内容包括平面三角与球面三角。

4.同文算指:

李之藻据利玛宝所授写成,内容为数学,包括四则算术与约分法。

5.大测:

崇祯时,徐光放所主持之历局中所编译,内容引述托勒密(ClaudiusPtomaeus)之数学定理。

自从西洋传教士将西方数学原理传人中国后,中国学人受其影响,各种有关西法之数学著作,如勾股义(徐光启着)、天学会通(薛风怍着)、几何论约(杜知耕着)、历算全书(梅文鼎着)、割圆八线(黄宗羲作)、赤水遗珍(梅谷成着)、杜式九术全本(张冠着)、续增新法比例(陈厚耀着)、测量全义(袁士龙着)……等,有如雨后春笋,不胜列举。

(五)物理机械

(1)《远西奇器图说》:

《远西奇器图说》是我国第一部讲机械学的书,也是第一部具体介绍西方物理学的专书。

原书为邓玉函口授,而由王征编着并绘图。

王征字良甫,号葵心,陕西泾阳人。

万历二十二年举人,天启二年进士。

曾受洗入天主教,与西洋传教士邓玉函、金尼阁等过从甚密。

王征最好研究物理学,除编着奇器图说外并自制机械多种,乡人称为诸葛孔明复生。

奇器图说一书是以图为主,而加以说明。

所列机械器物名称有六十六项之多,动力名称有二十九种,其原理则包括杠杆、滑车、螺旋等力学。

盖邓玉函本为物理学家伽利略(Galileo)之知友,其物理学知识或深受伽氏之影响也。

王征于奇器图说之外,又着有新制诸器图说,为其个人所发明创制的机械所作的图说。

根据王氏的著作,知道王氏运用其所传授的西方物理学知识所作的奇器有「虹吸」、「鹤饮」、「轮缴」、「自行磨」、「自行车」、「运重机」、「连弩箭」、「生火机」、「代耕机」、「螺丝转梯」、「折迭梯」、「活闸」(自行启闭的水闸)等,这些奇器或为仿造,或为发明。

(2)泰西水法:

泰西水法一书共六卷,为熊三拔所著,内容介绍西方取水、蓄水、运用水力之法。

因水利有关农业灌溉,所以后来徐光启着农政全书,其水利部分曾抄录此书。

后来清代初年的宫庭建筑,如圆明园的喷水他,即系采用西洋水法,并为西洋传教土所督造。

(3)钟表与小型机巧玩具:

利玛窦到北京进贡的物品中,最使明朝皇帝感觉兴趣的,便是大小自鸣钟。

在利玛窦之前,来中国的罗明鉴也曾以大自鸣钟一座送给中国的总督。

后来万历三十八年来中国的金尼阁,也曾携有钟表进贡。

除了钟表之外,还有能自动的小玩具与小乐器等,在明末清初时,这类钟表曾大量的输入,特为中国皇帝与贵族所爱好,各类笔记小说中,有关钟表的记载特多,清乾隆时,在圆明园中并特设有「钟房」,以招待管理钟表的西洋教士,直到现在故宫中所保存的各一型各式的巧妙钟表为最多。

从钟表与各种小型自动玩具的输入,与王征所作的奇器图说看来,在明朝末年,这类小巧的机器工艺及其知识,已经相当普遍的传入中国的社会。

二、中学的西传

西洋传教土的东来,将西学传入中国,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