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420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员:

范美芳、王小梅、王金萍、陈峰、黄松娥、林玲、郑丽芳、

黄新红、程晓霞、黄武、潘鑫、陈丽静、吴瑞平、范艳红

2.培训机构

由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北京尚睿通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教师研修网)联合承办此次培训。

(二)培训分工

在组织管理上实行行政、业务双线并行,多方联动。

1.行政管理(管理角色配备)

在行政上,配备校级管理员1—2名,省工程办从后台为校级管理员开通管理权限,管理员通过平台,申报提升工程项目,进行项目管理和培训质量监控。

2.业务指导(指导角色配备)

在专业上,形成“培训机构专家——学科坊主”两级指导体系:

按照学科学段,为全体教师进行组班建坊,原则上一个学科组建一个工作坊,人数较少的学科可以适当合并组坊。

每个工作坊至少配备1名工作坊坊主,坊主为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

坊主需要和学员一起在省提升工程中报名,项目组从后台为坊主开放管理指导权限,坊主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本坊学员的学习管理,以及相关学科研修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并向校级管理员汇报工作。

各级管理与指导团队职责分工及考核办法参见附件2:

学校管理员与工作坊坊主工作指南。

(三)培训内容

本项目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应用能力为主题,依据教育部所指定的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分类、分科、分层设计递进式课程,整体安排了“感受技术魅力,提升综合素养”、“运用技术工具,加工教学资源”、“应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活动”、“应用技术工具,优化诊断评价”、“运用研修社区,助力专业发展”五个阶段。

参训学员依据训前诊断测评报告、本校(园)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和自身需求,自主选学相应的网络课程,参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修活动,完成相应的研修学习和实践任务。

各阶段及内容安排如下表:

研修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2周

3周

研修主题

感受技术魅力

提升综合素养

运用技术工具

加工教学资源

应用技术工具

创新教学活动

优化评价诊断

运用研修社区

助力专业发展

网络

研修

50

学时

学员结合各阶段学习主题,参与线上研讨活动,并撰写阶段作业(具体活动及作业内容详见附件1)

校本研修

30

结合网络研修主题,学校根据本校教师的需求,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1.根据网络研修内容,组织线下延伸探讨;

2.在校本研修期间,对本校教师所交作业进行研磨;

3.根据本校情况,自发组织跨校联动交流、展示活动。

区域

结合网络研修任务,区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区域校间的研磨、交流、展示、评比活动。

工作阶段及时间

工作安排

前期准备

(2016年3月)

结合本校实际需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完善培训课程,组织报名。

骨干培训和开班

(暂定2016年3月28日)

当地开班,解读培训方案,对项目管理人员和学员进行各角色职责和平台操作讲解。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

(3月下旬—6月中旬)

【学员】在线观看课程,撰写研修作业,参与线上线下活动;

【学科教研组长】组建本学科工作坊,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活动,批改学员作业,推荐学员优秀成果给研修网项目组,编发工作坊简报。

考核评优

(6月底)

开展考核、评优、总结、成果提炼等工作。

总体进度安排如下:

(四)培训模式及学时

本次培训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为主题内容,采用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区域集中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进行项目实施,帮助教师巩固深化研修所学,解决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实践问题,促进学用结合。

网络研修部分50学时,校本研修和集中研修部分30学时。

(五)测评方式

按照“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基本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诊断测评、培训测评及发展测评,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1.诊断测评:

即训前测试。

由教师利用网上测评系统进行自测,测试内容涵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各项指标。

诊断测评旨在帮助教师了解自身不足,找准能力发展短板,确定培训目标,为有效选学提供依据。

2.培训测评:

即训中测试。

重在衡量教师的参训成效,包括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及校本研修成效。

网络研修部分的测评由培训机构针对教师参加培训的过程表现情况进行评价,由平台自动统计。

评价指标如下:

任务考核(100分)

阶段

课程学习

(40分)

研修活动

课堂教学实践

(20分)

1分/20分钟

线上活动

线下活动

课堂应用

阶段一

160分钟,满分8分

1次,4分

参加线下校本研修活动2次以上,学校综合评定线下研修成绩。

1篇,4分

阶段二

180分钟,满分9分

阶段三

阶段四

阶段五

120分钟,满分6分

社区积分

常态研修习惯养成:

参训教师在完成研修任务的同时自主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研修,通过社区积分完善个人数字成长档案袋,养成常态研修习惯,积累学习成果。

社区积分无上限,作为评优参考。

贡献积分

传资源:

2个积分/1篇

写日志:

发问答:

1个积分/1篇

活跃积分

评分(作业、资源):

1个积分/1次

评论(课程、作业、日志、问答):

魅力积分

作业、日志被评论:

作业被推优:

20个积分/1次;

资源被推优:

2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10分);

1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8分);

资源被下载:

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部分由学校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综合考查教师的参训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为:

网络学习考勤和学习态度;

作业完成质量;

参与工作坊作品打磨活动的情况;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资源利用、课件开发和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的成效等。

3.发展测评:

测评由校提升工程领导小组根据本校实际和不同的实践任务,对本校参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成效实施综合测评。

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的方式实施综合测评。

⒈微课。

测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制作一节微课。

各教研组结合本校开展的校本教研等系列活动,组织参训学员,对微课进行磨课和点评,实施综合测评。

⒉成果证明。

通过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产生的作品或者获奖证书,如课例(视频)、微课、课件等成果,测评教师在信息技术水平、教学价值等方面的情况。

(六)证书颁发

由培训机构和学校向省工程办提供网络课程学习合格证明、网络研修与教学实践合格证明,省工程办审核通过后,方可在教师培训信息系统中打印相应证书。

(七)成果应用

培训过程中,学校将结合信息技术各阶段的培训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学准备、实施、评价等环节的具体应用,开展校级提升工程优秀应用成果评选活动。

评选出的优秀应用成果将纳入本校优质资源库。

培训过程中生成的优秀应用成果可参加“一师一优课”、“三优联评”以及“微课堂”等评选活动。

四、保障措施

学校继续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

同时,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硬件投入,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基础保障。

切实保障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持续有序开展。

 

  

实施机构:

(盖章)

年月日

附件1:

混合研修活动设计

阶段说明

网络课程

(实践作业)

网络研修

(学员)

(教研组长组织)

本阶段学员通过学习网络课程,熟悉项目方案、考核及平台操作。

1.平台操作指南

2.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

1.学习网络课程;

2.提交实践作业;

3.参与线上活动;

4.提出问题,发起问答;

5.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研修。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重点明确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和目标等,将网络研修与教研组教研相结合。

本阶段学员需提交一份作业。

作业1:

提交一份研修计划

本阶段学员依据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及多媒体教学条件,选择本学期执教的一个单元(或主题、或领域、或某一节课),完成该单元(或主题、或领域、或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或教学课件、或助学微课),并在培训过程中始终围绕这一作品进行打磨。

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准备课程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对本阶段完成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或微课进行互评、研讨,教研(备课)组长点评,每个备课组至少推选出一位老师上课例观摩课。

本阶段设计三个作业,学员任选其一完成:

作业2-1:

提交一份教学设计。

作业2-2:

提交一份教学课件,并注明课件的设计思路和用途。

作业2-3:

提交一份助学微课,并注明微课的设计思路和用途。

本阶段学员将上阶段完成的作品进行实施应用,根据实施情况,修改自己的作品并提交(有条件的教师可提交课例)。

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实施类课程

1.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课例观摩活动,根据教师上一阶段教学设计选题的不同,可开展同课异构或同课同构活动;

有条件的备课组可录制课例。

2.课后,教师研讨交流、教研(备课)组长点评,学员修改自己的作品。

本阶段设计两个作业,学员任选其一完成:

作业3-1:

提交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或教学课件、或助学微课。

(需与第二阶段不一样,即第二阶段若提交了教学设计,这阶段不能再提交教学设计,只能选择提交该课修改后的课件或者微课)

作业3-2:

提交一份实施上一阶段教学设计或课件的教学课例(可为完整的课堂实录或视频片段)。

本阶段学员根据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完成编制单元测试卷、或撰写试卷分析、或撰写教学实践反思。

信息技术助力

教学评价类课程

1.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研讨活动,研磨研修成果,重点研磨前几阶段的教学设计、课件、微课、课例等作品,推选优秀成果参加校级评选;

2.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反思研讨活动,评选优秀的实践反思。

本阶段设计四个作业,学员任选其一完成:

作业4-1:

运用word等信息技术工具,设计一份单元测试卷。

作业4-2:

运用Excel等信息技术工具,完成一份试卷分析。

作业4-3:

根据上一阶段教学实施情况,提交一份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反思,需与前面作业同一课题,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或者学习方式的改变。

本阶段学员打磨自己的作品,并参加线下实践测评。

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

围绕参加本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主题,以数字故事的形式叙述自己在培训活动中的个人化内心体验、“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故事中需体现个人对培训的理解。

无条件拍摄视频的老师可以上传文本格式。

附件2:

学校管理员和工作坊坊主工作指南和考核

学校管理员工作指南

一、工作职责

1.结合本校实际与项目要求,制定学校项目实施方案。

2.筹备阶段,根据省工程办要求,在省工程办平台提交相关资料,申报项目;

3.填报参训教师信息采集表,报送省工程办;

4.建立健全本校校本研修制度,包括组织管理、考核与激励办法等。

5.分学科组建学校研修团队,确定团队负责人。

6.保障学校研修条件,提供研修活动经费,合理安排人员、场地、设施、设备及时间。

7.组织参训教师参加训前测评。

8.培训过程中撰写2期简报,1期关于远程学习,1期关于网络研修和教学实践。

9.参与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的学情通报会,及时了解项目情况,督促本校学情。

10.组织本校参训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现场上课、诊断与观课磨课等校本研修活动,至少组织一次校内项目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现场活动。

11.至少组织1次参训教师代表座谈会,以了解培训实效和问题,提交座谈会会议记录。

12.收集培训过程性资料,提交有关的照片资料。

13.总结本校研修经验,做好项目总结。

14.积极推荐本校研修生成性资源、优质课程以及优秀工作坊(教研组)、研修活动等,优秀成果比例占参训人数10%。

二、考核评价

1.采用百分制,60分合格。

2.学校管理员成绩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本人的工作情况得分,占比50%;

二是本校成员的平均得分,占比50%。

3.学校管理员本人的工作情况得分(满分100分)如下表所示:

学校管理员工作考核

评价指标

指标描述

分值

培训方案

以简报形式提交一份校本研修线下实施方案。

(含校本研修组织管理、校级骨干培训者团队建设、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等;

要求目标明确、各角色任务具体、特色突出。

10

研修简报

提交分阶段研修活动及成果简报,每期简报10分,至少2期(一期为网络研修部分,另一期为校本研修部分),本项满分20分。

20

培训总结

以简报形式提交一份提升工程培训总结。

(突出培训特色和亮点)

组织管理

1.学员参训率达到95%及以上:

计10分;

85%-94%:

计8分;

70%-84%:

计6分;

50%-69%:

计4分,50%以下不记分。

40

2.学员合格率达到95%及以上:

计20分;

80%-94%:

计18分;

60%-79%:

计15分;

50%-59%:

50%以下不得分。

3.学员90分以上达到15%以上:

10%-15%:

5%-10%:

5%以下不得分。

参与3个以上(含3个)线上研修活动的学员比例达到95%及以上:

计4分;

对学员线下研修活动成绩进行评定。

评定所有学员的线下研修活动成绩,得10分;

否则不得分。

满分100分

工作坊坊主工作指南

校级教师工作坊分学科建立,坊主为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主要负责组织本学科研修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并向校级管理员汇报。

1.参照项目实施方案、本学科实际情况,制定本学科项目研修计划。

2.引导本学科学员加入工作坊,牵头主持本学科工作坊,依托学校学科骨干力量组建学科指导团队,并与项目组专家活动坊协作交流。

3.协同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指导线下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

参与网络研修的引领性主题研修活动,并根据本校研修实际,设计、主持开展线上、线下的研修活动,保证工作坊活跃度及研修质量,引导学以致用。

4.参与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的答疑活动,及时了解项目情况,并对学员问题及时给与解答。

5.做好分阶段成果提炼与推优工作,定期以简报形式通报本组组员的研修情况及成果。

6.考核评定本工作坊组员的研修成绩,评选优秀组员并提交名单,撰写研修总结。

2.坊主成绩由两部分构成:

二是本坊成员的平均得分,占比50%。

3.坊主本人的工作情况得分(满分100分)如下表所示:

考评维度

得分细则

研修组织力

学员参训率达到95%及以上:

计4分,50%以下不得分。

学员合格率达到95%及以上:

撰写研修简报,包括一期本坊研修计划、一期线下研修活动情况、一期研修总结,每期简报10分,本项满分30分。

研修指导力

作业指导

推荐学员的研修作业不少于6篇,每篇1分,满分6分;

点评学员的研修作业不少于4篇,每篇1分,满分4分。

资源建设

(生成性作业资源包建设)

1.推荐本坊学员30%的优秀作业资源包到项目组资源库,计10分;

15%-29%,计8分;

14%-5%,计5分;

5%以下不计分。

2.点评本坊学员2%的优秀作业资源包(从30%推荐作业资源包中选择点评),计10分;

2%以下不计分。

发布网络研修活动,组织本学科组教师参与研讨,每次5分,至少2次,满分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