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432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6.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氧气

B.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C.产生氧气、氢气的质量比为1:

2

D.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7.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B.原子得、失电子就形成离子

C.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D.离子显电性,分子、原子不显电性

8.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消毒液酒精(C2H5OH)能有效抑制并杀死新冠病毒,保护人体健康。

下列有关酒精的描述错误的是()

A.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

C.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8D.酒精不是氧化物

9.下列化学符号中“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CO2:

“2”表示二氧化碳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B.2Na:

“2”表示两个钠元素

C.

“2”表示钙元素显二价

D.S2-:

“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10.某物质分解只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元素描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该物质一定含有氢、氧元素,可能含有碳元素

D.无法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11.下列各图中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12.有关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稳定结构的是①B.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C.③④的化学性质相似D.②③形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

13.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

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  )

A.6.8gB.9.6gC.8.8gD.4.4g

二、填空题

14.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①氩气___________;

②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③3个氯离子___________;

④标出KMnO4中Mn的化合价___________;

15.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活之基。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市政府号召广大市民朋友:

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

完成下列问题:

(1)请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

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

(2)河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降、过滤、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水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

(3)新型自来水消毒剂ClO2可由下列反应制取:

Cl2+2X=2NaCl+2Cl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1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图中涉及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种。

(2)该变化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7.在如下图转化关系中,生成物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是黑色固体,且在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改变。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②中B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若H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则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若G是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金属。

则③的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8.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

________②________

(2)实验室如果用发生装置B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采用的收集装置如果用F图,则应该从哪个导管进___________(填a或b)。

(3)利用注射器可以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

如图所示,在锥形瓶内装适量的水,使长颈漏斗末端浸没在液面以下,将活塞缓慢往外拉,若观察到___________,则装置不漏气。

(4)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如用注射器(或分液漏斗)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___________。

(5)化学上可通过多种反应得到氨气NH3(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例如:

2NH4Cl(固体)+Ca(OH)2(固体)

CaCl2+2NH3↑+2H2O,应该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___作为反应的发生装置。

五、计算题

19.为了测定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某学习小组取2.5g该样品与0.8g二氧化锰混合。

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

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加热t2、t3、t4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2.48

2.41

2.34

请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填写健康申报卡,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用消毒剂消毒,发生了蛋白质的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开窗通风,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测体温,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0,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汞,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3.C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A、用冷水浸泡中药,没有实现固液分离,与过滤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B、加热煎制的目的是使中药中的化学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加快化学反应的效率,不符合题意;

C、中草药煎制过程中取液弃渣,是将药渣和药液分离,属于过滤操作,符合题意;

D、装袋保存,防止中药变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4.B

缺“钙”会导致发育不良,常喝牛奶可以补“钙”。

物质是元素组成,这里所谓的“钙”是指元素,它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人体中。

B。

5.C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燃烧的现象一定要注意分清空气中还是在氧气中,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正确,B、红磷中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故选C

考点:

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

6.C

A、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产生的是氧气,故A正确;

B、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知道与负极相连的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能够燃烧,故B正确;

C、电解水时,正极的氧气和负极的氢气的体积之比为1:

2,质量比应该是8:

1,故C错误;

D、通电分解水只产生了氧气和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熟练掌握水电解的实验及结论,具体的可以用六个字来描述记忆“正氧一负氢二”,一和二指的是体积之比为1:

2,而不是质量之比.

7.A

A、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也可以再分,可以分成原子核和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得、失电子能形成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的体积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离子显电性,原子不显电性,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也不显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A。

8.C

A、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此选项正确;

B、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此选项正确;

C、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

2+1×

6+16=46,此选项错误;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酒精中含有三种元素,酒精不是氧化物,此选项正确。

9.D

A、CO2中“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错误;

B、2Na中“2”表示两个钠原子,故错误;

C、

中“2”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故错误;

D、S2-中“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正确。

故选D。

10.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某物质分解只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的物质含有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说明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

11.A

A.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属于化合物;

B.图中含有三种物质的分子,属于混合物;

C.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

D.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

【点睛】化合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含有不同的原子。

12.D

【分析】

A、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D、②③分别是钠元素和氯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A、①的最外层为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①③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③④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②③分别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C

根据“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

8”,则可假设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a、8a,又因为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则

,则B=9.6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2.8+9.6=C+3.6,故C=8.8克.

故选C.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学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方法.

14.ArH2O3Cl-

①氩气由氩原子构成,故氩气的化学式为Ar;

②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化学式为H2O;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

故3个氯离子表示为3Cl-;

④高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

(+1)+x+(-2)×

4=0,x=+7,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

故高锰酸钾中锰的化合价表示为:

15.农业上采用滴灌(或其他合理答案)肥皂水煮沸蒸馏NaClO2

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和转化方法进行解答;

根据蒸馏得到的水为纯净物进行解答;

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1)生活实际中节约用水的措施很多,例如:

农业上采用滴灌;

用淘米水浇花;

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

及时关闭水龙头等。

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硬水软化的方法是蒸馏或煮沸,生活中常用的是煮沸。

故答案为:

农业上采用滴灌(或其他合理答案);

肥皂水;

煮沸。

(2)吸附是将不溶性杂质吸附在它的内表面、沉降是除去较大的颗粒、过滤是除去不溶性固体,这些净化水的方法得到的水仍然是混合物,蒸馏得到的水是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所以净水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3)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前钠、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2、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钠原子、2个氯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故填:

16.2原子3C+4NH3

2N2+3CH4

由图示可知,碳和氨气在催化剂和高温下生成氮气和甲烷,3C+4NH3

2N2+3CH4;

由分析可知:

(1)图中涉及的化合物有两种;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该变化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原子;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4NH3

2N2+3CH4。

17.

催化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生成物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物质D是氧气;

B是黑色固体,且在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改变,物质D是二氧化锰;

A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二氧化锰和氧气,则物质A是高锰酸钾,物质C是锰酸钾;

物质E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则物质E是过氧化氢溶液,物质F是水。

(1)根据分析,反应①是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

(3)若H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物质H是二氧化碳,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则物质G的化学式:

C;

(4)若G是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金属,则G是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铁架台长颈漏斗2H2O2

2H2O+O2↑a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可以控制反应速率A

(1)①为铁架台,②为长颈漏斗;

(2)装置B制取氧气,是固液不加热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采用的收集装置如果用F图,则应该从a管进;

(3)此时拉动活塞,内部压强减少,外部大气压将空气压入锥形瓶,内部形成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注射器或者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加入液体的量,通过控制反应物的量,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5)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故选A为发生装置。

19.

(1)0.96g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当氯酸钾完全反应时,固体质量不再减少。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3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2.5g+0.8g-2.34g=0.96g。

(2)98%

解:

设该样品中氯酸钾质量为x。

,x=2.45g

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98%

答:

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98%。

见答案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易错点是由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