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4597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选修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

+2H2O 

2Cu+ 

2H2SO4 

+O2↑,从上述方程式可以看出,因此,电解前后只有铜和氧的改变,电解后加入CuO就可以使溶液恢复原来状态。

但本题提示加入Cu(OH)2后溶液恢复原来状态,说明电解过程中不仅硫酸铜被电解,而且有水被电解(因为硫酸铜被电解完全)。

0.1molCu(OH)2可以看作是0.1mol的CuO和0.1mol 

H2O,因此电解过程中有0.1mol的硫酸铜和0.1mol的水被电解。

【答案】D。

【练习77】用质量均为100g的Cu作电极电解AgNO3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28g,此时两电极质量分别是()

A、阳极93.6g,阴极121.6gB、阳极100g,阴极128.0g

C、阳极91.0g,阴极119.0gD、阳极86.0g,阴极114.0g

【范例78】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H2,下列措施不能使H2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A.加热B.改用浓硫酸C.滴加少量CuSO4溶液D.改铁片为铁粉

【错解分析】忽略化合物的特性以及原电池原理的应用,错选C。

【解题指导】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措施有:

增大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压强、使用催化剂、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等。

本题似乎A、B、D都可以实现目的。

由于浓硫酸在常温条件下会将铁钝化,因此B措施不可行。

往体系中加CuSO4,铁与之反应生成铜并附在铁片表面,与硫酸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B。

【练习78】在C(s)+CO2(g)2CO(g)反应中可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①增大压强 ②增加碳的量③恒容通入CO2④恒压充入N2⑤恒容充入N2

A.①⑤  B.②④   C.①③   D.③⑤

【范例7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A(g)==b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

b

【错解分析】没有真正理解量的变化(体积变化引起浓度变化)关系。

根据题意,当体积增大时,B的浓度减小,因此。

增大体积(减小压强)时平衡向左移动,因此A的转化率减小。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a>

b。

错选BD。

【解题指导】当容器的体积增大一倍时,若平衡不发生移动,B的浓度应该为原来的50%。

但题目指出,新平衡中B的浓度为原来的60%(大于50%),因此说明平衡发生移动,而且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AC。

【练习79】可逆反应N2+3H22NH3是一个放热反应。

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向甲容器中加入1molN2和3molH2,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1;

在相同条件下,向乙容器加入2molNH3,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Q2。

已知Q2=4Q1,则甲容器中,H2的转化率为()

A.20% B.25% C.75% D.80%

【范例80】600K时,在容积可变的透明容器内,反应2HI(g)I2(g)+H2(g)达到平衡状态A。

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成原容积的一半,达到平衡状态B。

⑴按上图所示的虚线方向观察,能否看出两次平衡容器内颜色深浅的变化?

并请说明理由。

答:

⑵按上图所示的实线方向观察(活塞无色透明),能否看出两次平衡容器内颜色深浅的变化?

【错解分析】从实线方向观察,根据A、B两状态下的I2的浓度关系:

cB(I2)=2cA(I2),误以为能观察到容器内颜色的变化。

【解题指导】状态A与状态B的不同点是:

pB=2pA,但题设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即由状态A到状态B,虽然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但是平衡并未发生移动,所以对体系内的任何一种气体特别是I2(g)而言,下式是成立的:

cB[I2(g)]=2cA[I2(g)]。

对第⑵小问,可将有色气体I2(g)沿视线方向全部虚拟到活塞平面上——犹如夜晚看碧空里的星星,都在同一平面上。

则视线方向上的I2分子多,气体颜色就深;

反之,则浅。

【答案】⑴可以观察到颜色深浅的变化。

由于方程式两边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容积减半,压强增大到2倍时,I2(g)及其他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不变,但浓度却增大到原来的2倍,故可以看到I2(g)紫色加深。

⑵不能观察到颜色深浅的变化。

因为由状态A到状态B,平衡并未发生移动,尽管cB[I2(g)]=2cA[I2(g)],但vB[I2(g)]=vA[I2(g)],即视线方向上可观察到的I2(g)分子数是相同的,故不能观察颜色深浅的变化。

【练习80】已知某物质颜色的强度与该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与观察者的视程中的物质厚度成正比。

在注射器中,存在NO2与N2O4的混合物,气体呈棕色,现将注射器的针筒慢慢往外拉,保持温度不变,此时混合物的颜色为()

A.从针筒的顶端方向观察,气体颜色变深

B.从针筒的顶端方向观察,气体颜色变浅

C.从针筒的垂直方向观察,气体颜色没有变化

D.从针筒的垂直方向观察,气体颜色变深

【有机化学基础】

【范例81】在由5种基团叫-CH3、-OH、-CHO、-C6H5、-COOH两两组成的物质中,能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有()

A.4种B.5种C.6种D.7种

【错解分析】题给的5种基团两两组合后能与NaOH反应的物质有:

CH3-COOH、C6H5-OH、OHC—COOH、C6H5-COOH、HO-CHO、HO--COOH共6种,因此易错选项C.

【解题指导】如果认真审题,把握题给限定条件即有机物,就很容易将HO-COOH(碳酸)排除。

【练习81】有甲基、苯基、羟基、羧基两两结合的物质中,具有酸性的物质种类有()

A.3种B.4种C.5种D.6种

【化学实验】

【范例82】前进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划采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利用碳酸钠溶液进行滴定。

现需用480 

mL 

0.1 

mol/L的碳酸钠溶液,选取5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5.2 

g碳酸钠,加入500 

mL水 

B、称取13.7 

g碳酸钠晶体配成500 

mL溶液

C、称取5.3 

D、称取14.3 

【错解分析】由于要配置480mL0.1 

mol/L的碳酸钠溶液,因此需要溶质的质量为:

⑴若溶质为碳酸钠,则0.48×

106×

0.1=5.2g,因此选择A选项;

⑵若溶质为Na2CO3·

10H2O,0.48×

286×

0.1=13.7g;

因此选择B选项。

造成错解的原因:

⑴没有注意容量瓶的规格和特点。

由于容量瓶为容量500mL,且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标线),因此只能用该仪器配制500mL的溶液;

⑵配制溶液时,所得的体积应该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加入的水的体积。

【解题指导】要配制500 

mol/L的Na2CO3溶液需Na2CO30.05mol。

即需碳酸钠晶体:

0.05 

mol×

286 

g/mol=14.3g,Na2CO3为5. 

3g,所需溶液为500 

mL,而不是加水的体积为 

500 

mL,故A、B、C均不正确。

【练习82】某学生进行中和滴定实验,需要用到浓度为0.10mol/L氢氧化钠约75ml,实验过程中用到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和容量瓶。

现有以下几种规格的容量瓶,实验过程中宜选用的是( 

 

A.50mLB.100mLC.250mLD.500mL

【范例83】用下列装置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且无错的是()

A.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B.用乙图装置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C.用丙图装置可制得金属锰D.用丁图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错解分析】本题易错点一是将铜的精炼原理错误迁移,忽视H+和Al3+得失电子能力强弱而错选A。

二是对装置乙中不熟悉浸有某种溶液的棉花的作用而错选B。

三是不能根据已知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的相对强弱和装置特点和错选D。

【解题指导】选项A,由于AlCl3溶液中,H+得电子能与大于Al3+,所以在纯铝电极上得到的是H2,而不是Al。

选项B,Cu与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通过测定有SO2生成来证明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但在图乙所示的装置中,浸有稀硫酸的棉花不能吸收掉多余的SO2,对环境造成影响,浸有稀硫酸的棉花改为“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选项C,在高温下MnO2和Al发生铝热反应生成Mn。

选项D,外管直接与被加热,其温度高于内管,外管盛有的NaHCO3稍微受热就分解,无法得出Na2CO3热稳定性大于NaHCO3的结论,应将盛放Na2CO3和NaHCO3的位置调换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练习83】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

防止铁钉生锈B.装置乙:

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

C.装置丙:

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D.装置丁: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物质结构与性质】

【范例84】某物质的结构为:

对该物质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一个离子化合物

B.该物质的分子中只含有共价键.配位键两种作用力

C.该物质是一种配合物,其中Ni原子为配位体

D.该物质中C、N、O原子存在孤对电子

【错解分析】本题给出具体物质的结构考查配合物相关知识,题目基础而灵活,也易出现一是不能领会结构的具体含义而无法判断出化学键的类别。

二是对配合物的结构不熟悉而不能正确判断出配位体、中心体、孤对电子等。

【解题指导】选项A,该物质分子中没有离子键,不是离子化合物。

选项B,根据结构,该物质中H、O原子间存在氢键、C与其它原子间存在共价键、Ni、N之间存在配位键,所以该物质的分子中只含有氢键、共价键、配位键三种作用力。

选项C,Ni原子具有空轨道,是共用电子对的接受者,是配合物的中心原子。

选项D,C原子最外层的4个电子全部形成成键,没有孤对电子。

【练习84】有如下四种物质:

①CH2=CH2、②CH≡CH、③、④HCH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物质分子中,碳原子都是采取sp2杂化

B.HCHO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型,且分子中含有4个键

C.四种物质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D.①②两种有机物与H2发生加成反应时分子中的所有化学键发生断裂

【范例85】已知:

双烯合成也称狄尔斯-阿德耳(Diels-Alder)反应,他们因此获得195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如:

②CH3CH=CHCH2CH3CH3COOH+CH3CH2COOH

④RCH2CH=CH2+Cl2RCHClCH=CH2+HCl

有机物可由烃A和酯B按下列路线合成:

⑴A与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

⑵B(只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在RuCl作催化剂下,可由一种酯和一种炔直接加成得到,则该酯和炔结构简式分别为和。

⑶请用反应流程图表示以甲基-1,3-丁二烯(CH3CH=CH-CH2)、丙烯和苯合成的过程。

【错解分析】本题一共给出4个已知信息,正确领悟信息的实质是关键,否则及易错解,如信息①是CH2=CH-CH=CH2和的“—C=C—”键都打开,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含有一个“—C=C—”的六元环,所以在解答后面的题目中看到与之相关条件的反应都是成环反应,再如信息③是去掉一个碳原子,将烯醇氧化为烯醛。

解读信息时要一看条件二看断键部位,弄清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将信息正确合理导入推断或合成中,防止出现错解。

如本题推写A与B的反应时,不能根据信息②进行逆向推断出C而无法破解A、B的结构,推出A、B结构后,无法将信息①的成环反应迁移到新的反应中而无法写出相关方程式。

【解题指导】根据已知②的反应,反推C为,结合信息观察反应,可知A与B应该发生Diels-Alder反应,A为,B为。

有机B中本身含有酯基,炔烃中的“-C≡C-”与酯发生加成反应转化为含有“—C=C—”的,根据原子守恒即可推写出酯为HCOOCH3,炔为CH≡CH。

合成是一个成环反应,根据已知①,反推由CH2=CH-CHO和发生Diels-Alder该有机物。

根据已知④,CH3CH=CH2与Cl2在500℃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l-CH2CH=CH2,Cl-CH2CH=CH2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HO-CH2CH=CH2,根据已知③,HO-CH2CH=CH2转化为CH2=CH-CHO。

【答案】⑴

⑵HCOOCH3CH≡CH

【练习85】 ⑴右图为某有机物K分子结构模型图(图中球与球之间连线表示单键或双键)。

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⑵若肉桂酸甲酯与K分子互为同分异构体,则肉桂酸甲酯的分子式是;

若肉桂酸甲酯分子含有苯环,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侧链不存在CH2基团,且只有一个甲基。

则其结构简式。

⑶用芳香族化合物A为原料合成K的流程如下:

①化合物A中的官能团有(填名称)。

B→C的反应类型是。

②D→K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写出分子内含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支链,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反应的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范例86】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⑴装置气密性的检验须在盛放药品前进行。

在上述装置中,往试管B、C、D中各加入5mL蒸馏水封住导管口,各连接处都紧密而不漏气的情况下,点燃酒精灯,微热带支管的试管一会儿,试管B、C、D中未出现气泡;

熄灭酒精灯后,试管B、C、D中导管内水面也未上升,其原因是:

____。

⑵①一般来说,硫酸的质量分数大于60%,就具有一定的氧化性,且越浓氧化性越强;

②温度也要影响氧化性,如铜放于冷的浓硫酸中反应不明显,加热就可观察到明显现象。

甲同学利用上述装置,用实验来验证硫酸氧化性的上述结论(已知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

cm-3)。

他先向试管B加入5mL品红试液,向试管C、D中各加入5mL饱和澄清石灰水;

向带支管的试管中放入铜粉和3mL水,然后从分液漏斗向支管试管中滴加98%的浓硫酸10滴(约0.5mL),加热至沸腾,这时支管试管中溶液颜色是否有明显变化_____(填“无”或“有”),试用数据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

该同学用分液漏斗再向支管试管中加98%的浓硫酸10mL,并加热至沸腾,观察到支管试管中现象是_____。

⑶乙同学利用上述装置来检验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全部产物。

①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②要达此目的,则:

C中加入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⑷利用上述装置探究锌与浓硫酸反应产物中有SO2和H2,D中加入试剂(名称):

检验氢气方法。

【错解分析】⑴检验气密性时,易错“胶头接口处漏气”,“试管塞子没有塞紧”等;

⑵浓度计算错误;

误认为这种硫酸溶液有强氧化性;

⑶检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时,认为C装置中溶液只起除去二氧化硫作用,现象描述成“溶液紫色或橙色褪去”。

⑷点燃氢气前没有检验其纯度。

高考命题趋势是,注重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强调思维严密性。

【解题指导】⑴配有分液漏斗的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时一定要先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加入浓硫酸和水混合液中硫酸质量分数:

0.5cm3×

1.84g/cm3×

98%/(3g+0.5cm3×

1.84g/cm3)×

100%=23%<

60%;

⑵B、C、D试管验证SO2和CO2,检验二氧化碳前必须确认二氧化硫已除尽了。

C中溶液具备两个功能:

除二氧化硫和确认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所以装入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足量溴水,溶液颜色变浅而不褪色,说明SO2除尽了,否则不能说明二氧化硫除尽了。

⑶根据气体中有SO2和H2,D中溶液确认SO2是否除尽,所以装入品红试液。

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纯度。

【答案】⑴分液漏斗的活塞未关闭;

⑵无;

此时硫酸的质量分数为23%,小于60%,其氧化性弱,所以无明显现象;

铜粉上产生气泡,溶液渐成蓝色;

⑶①2H2SO4(浓)+CCO2↑+2SO2↑+2H2O;

②足量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溶液颜色变浅但不褪色;

⑷品红试液;

收集导管导出的气体,经检验纯净后,点燃气体,在火焰上罩干而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练习86】某课外小组设计下列实验装置通过测定某些乙和丙装置中试剂的质量变化,探究CuCO3·

XCu(OH)2化学式中的X。

⑴连接好整个实验装置后,接下去第一步操作是。

⑵丙装置中药品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丁装置的作用是。

为使实验数据准确,还需在A之前补充装置M,则M装置的名称为。

⑶实验结束后在装置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根据什么实验现象判断CuCO3·

XCu(OH)2已完全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

⑸CuCO3·

XCu(OH)2完全分解后,测定得出如下数据:

装置丙增重4.4g。

丙装置增重1.98g。

则X=。

试分析X的值可能偏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

【化学与生活】

【范例87】A、B、C、D、E、F、G七种物质都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物质,各物质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省略)

已知:

B、C两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可分别发生①和②两个反应,A—G七种物质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其中只有一种物质是盐,一种物质是单质;

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

⑴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G__________。

⑵请写出E+F→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解分析】由于物质间关系错综复杂,易产生思维短路,不能把化学与生物、无机物和有机物联系进行思考。

【解题指导】求解推断题的基本思路:

印象→寻找突破口→推测→验证。

首先把握七种物质都是非金属元素,有一种是盐,且根据A能生成B、C、D三种物质,这就要明确既有非金属组成、又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的,就想到A物质可能为NH4HCO3,再由图示中B、C两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可分别发生两个不同的反应,而且两个反应的产物都能继续转化成B和C;

结合NH3、H2O、CO2三种物质的两两组合,并根据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可推知B为CO2,C为H2O。

然后从有机物的角度来分析,联想光合作用,H2O和CO2反应生成的是葡萄糖和氧气,反应葡萄糖氧化又可转化成H2O和CO2,从无机物角度分析,、H2O和CO2反应可以生成碳酸,加热又会分解成H2O和CO2。

【答案】⑴CO2;

H2O;

NH3;

H2CO3,⑵C6H12O6+6O2→6H2O+6CO2。

【练习87】下列图1中B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味的液体。

C是一种有磁性的化合物,E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

根据下列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C的化学式:

⑵E和N2是等电子体,请写出可能E的电子式:

⑶在101kPa和150℃时,可逆反应E(g)+B(g)F(g)+D(g)反应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那么在t1时速率发生改变的原因可能是(填选项字母)。

A.升高温度B.增大压强C.加入催化剂

⑷若G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单质,16gG和足量的A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kJ(Q>

0),写出这个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若G是一种气态单质,H的水溶液可以和有机物I反应使溶液呈紫色,请写出I的结构简式:

H的水溶液呈酸性,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呈酸性的原因:

【范例88】三氯化氮是液氯等生产过程中能引起爆炸的一种化合物。

由原盐、生产用水中含有的氮氢化合物———氨随盐水进入电解槽它在电解过程中,与电解产物氯气反应或者是用水洗涤氯气而生成。

由于它易分解并释放出大量气体而易发生爆炸事故。

在液氯生产过程中,当NCl3质量分数(指NCl3的质量占氯气和NCl3的总质量的百分比)超过5%时即有爆炸的危险。

⑴在氯化铵遇到Cl2时,当PH值<5时,生成三氯化氮的化学方程式:

⑵N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