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4679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Word下载.doc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Word下载.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Word下载.doc

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变化(2N)

2N→2N

2N

4N

4N→2N

DNA变化(2C)

2C→4C

4C

4C→2C

染色单体变化

0→4N

5、有丝分裂的意义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1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形态相同大小的染色体。

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

1、特点:

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有DNA的复制)

2、举例:

蛙的红细胞等。

五、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有关试剂及作用:

(1)解离液:

质量分数15%和体积分数95%按1:

1混合而成的,作用是将细胞分散开来。

(2)漂洗液:

清水,作用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利于染色。

(3)染色剂: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使染色体着色

2.过程: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观察装片的步骤

(1)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伸长区细胞呈长方形,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2)再用高倍镜观察

六、细胞的分化

1、概念:

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的原因:

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注:

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没有改变)

3、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区别: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

细胞数量的增加;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

细胞种类的增加

七、细胞的全能性

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指植物体中单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有能够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因:

植物细胞中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整套遗传物质。

(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八、细胞衰老

1、衰老细胞的特征:

①细胞核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②线粒体变大且数目减少(呼吸速率降低);

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增殖能力降低;

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⑤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⑥细胞内色素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2、决定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

细胞的增殖能力是有限的,体细胞的衰老是由细胞自身的因素决定的

九、细胞凋亡

1、细胞凋亡的概念: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

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2、细胞凋亡的意义:

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十、癌症

1、细胞癌变原因:

内因: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

外因:

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2、癌细胞的特征:

(1)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3、我国的肿瘤防治

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手术切除

第二章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l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

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l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染色体排列散乱。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过  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

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

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

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一看染色体数目:

奇数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

没有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

确定有丝或减Ⅰ

注意:

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

姐妹分家—减Ⅱ后期

例:

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答案:

减Ⅱ前期减Ⅰ前期减Ⅱ前期减Ⅱ末期有丝后期减Ⅱ后期减Ⅱ后期减Ⅰ后期

有丝前期减Ⅱ中期减Ⅰ后期减Ⅱ中期减Ⅰ前期减Ⅱ后期减Ⅰ中期有丝中期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

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兔的长毛和短毛;

人的卷发和直发)

性状分离: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相同性状的亲代相交后,子代出现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性状,如:

Dd×

Dd,子代出了D__及dd的两种性状。

红花相交后代有红花和白花两种性状。

显性性状:

在DD×

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

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隐藏起来)。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

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能稳定遗传(能做种子)

杂合子:

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

DD×

ddDd×

ddDD×

Dd)。

自交: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DDDd×

Dd)

测交:

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dd),

正交和反交:

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

乙(♂)为正交,则甲(♂)×

乙(♀)为反交;

如甲(♂)×

乙(♀)为正交,则甲(♀)×

乙(♂)为反交。

(4)等位基因:

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置,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D和d)

非等位基因:

染色体上不同位置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表现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高茎的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

(5)完全显性:

基因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能使显性遗传性状完全显现出来。

即DD和Dd为相同性状(如DD和Dd均为红花)

不完全显性:

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

即DD和Dd为不同的性状(如DD为红花而Dd为粉花dd为白花)

(6)常见遗传学符号

符号

P

F1

F2

×

含义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母本

父本

(7)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目的:

用于鉴别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组合,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动植物都可以用的方法,是鉴别的最好方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显性:

隐性=1:

1),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植物所采用的方法,是鉴别的最方便的方法

最好之处是可以保持待测生物的纯度)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在以动物和植物为材料所进行的遗传育种实验研究中,一般采用测交方法鉴别某表现型为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豌豆、水稻、普通小麦等自花传粉的植物,则最好采用自交方法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

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

假说--演绎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测交:

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

P:

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P:

DD×

ddDd×

dd

↓↓↓

F1:

高茎豌豆F1:

Dd测交后代Dddd

↓自交↓自交高茎矮茎

F2: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

DDDddd1:

1

3:

11:

2: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黄圆×

绿皱P:

YYRR×

yyrr

↓↓

黄圆F1:

YyRr

↓自交↓自交

黄圆绿圆黄皱绿皱F2:

Y--R--yyR--Y--rryyrr

9:

3:

3:

19:

3:

在F2代中

双显(Y_R_)

单显1(Y_rr)

单显2(yyR_)

双隐(yyrr)

YYRRYYRrYyRRYyRr

1/16

2/16

4/16

YYrrYyrr

yyRRyyRr

9/16黄圆

3/16黄皱

3/16绿圆

1/16绿皱

4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

黄圆9/16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

黄皱3/16绿皱3/16

纯合子YYRRyyrrYYrryyRR共4种×

9种基因型:

半纯半杂YYRryyRrYyRRYyrr共4种×

完全杂合子YyRr共1种×

4/16

自由组合定侓的验证:

测交(F1代与隐性纯合子相交)结果:

四种表现型不同的比例为1:

1:

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

yyrr,但亲本为YYrr×

yyRR,F2中重组类型为10/16,亲本类型为6/16。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符合孟德尔定侓的条件:

1)有性生殖,能够产生雌雄配子2)细胞核遗传

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符合分离定律,两对及三对及以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四、习题计算

1.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

杂合子(Aa):

(1/2)n纯合子(AA+aa):

1-(1/2)n(注:

AA=aa)

2.自由组合中的题目

(1)配子类型问题

如:

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2nn表示等位基因的对数)

(2)基因型类型

AaBbCc×

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

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

AabbCc,后代表现型数为多少?

比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

2=8种表现型。

(3A_:

aa)(Bb:

bb)(3C_:

cc)=?

(4)自交后代出现的新表现型(AaBbCc自交)

重组类型=1-亲本类型(几率)2×

2-1=7

(5)自交出现AabbCc的概率?

(AaBbCc自交)

1/2×

1/4×

1/2=1/16

(6)后代中的纯合子的概率?

杂合子的概率?

纯合子概率:

1/2×

1/2=1/8杂合子概率=1-纯合子概率1-1/8=7/8

(7)后代全显性的个体中,杂合子的概率?

纯合子=1/3×

1/3×

1/3=1/27杂合子=1-1/27=26/27

(8)与亲代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的概率?

不同的个体的概率?

(AaBbCc×

aaBbCC)

相同的概率=与母本相同的概率+与父本相同的概率(1/2×

1/2)+(1/2×

1/2)=1/4

不同的概率=1-相同的概率1-1/4=3/4

(9)一对夫妇,其后代若仅考虑一种病的几率,则得病的可能性为a,正常的可能性为b,若仅考虑另一种病的得病率为c,正常的可能性为d,则这对夫妇生出患一种病的孩子的可能性为(多选)ABCD

A.ad+bcB.1-ac-bdC.(a-ac)+(c-ac)D.(b-bd)+(d-bd)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一、与基因有关的几个科学家

遗传因子(基因)的发现:

孟德尔(19世纪中期)被称为“遗传学之父”

把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

约翰逊(1909年)

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萨顿

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的是:

摩尔根

二、萨顿假说:

基因由染色体携带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

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研究方法:

类比推理

三、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实验材料:

果蝇;

优点:

容易饲养,繁殖快,后代多,性状明显

果蝇染色体图解:

雌性:

3对常染色体+XX雄性:

3对常染色体+XY

摩尔根果蝇眼色的实验:

(A—红眼基因a—白眼基因X、Y——果蝇的性染色体)

P:

红眼(雌)×

白眼(雄)P:

XAXA×

XaY

↓↓

F1:

红眼F1:

XAXa×

XAY

↓F1雌雄交配↓

F2:

红眼(雌雄)白眼(雄)F2:

XAXAXAXaXAYXaY

四、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五、性别决定

XY型:

XX雌性XY雄性————大多数高等生物:

人类、动物、高等植物

XW型:

ZZ雄性ZW雌性————鸟类、蚕、蛾蝶类

六、伴性遗传

1.定义:

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2.类型:

X染色体显性遗传:

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X染色体隐性遗传:

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

人类毛耳现象

3.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3)往往有隔代遗传现象。

(4)女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母病子必病)

4.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显性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2)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3)具有世代连续性。

(4)男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

(父病女必病)

5、Y染色体遗传:

遗传特点:

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

6、遗传病类型的鉴别:

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父子(女患者的父子)正常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显性看男病,母女(男患者的母女)正常非伴性。

1)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

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

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

2)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

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

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

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1)实验目的:

证明什么是遗传物质。

(2)实验材料:

S型细菌、R型细菌。

菌落

菌体

毒性

S型细菌

表面光滑

有荚膜

R型细菌

表面粗糙

无荚膜

(3)过程:

①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⑤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