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电解池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4691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电解池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电解池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电解池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电解池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电解池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电解池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电解池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电解池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电解池Word格式.doc

《高中化学电解池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电解池Word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电解池Word格式.doc

  ③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完毕后,把沾有浓NaOH溶液的棉花塞在U型管两端,吸收有害气体。

  小结: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得出结论:

CuCl2溶液通电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Cu和Cl2,电流的作用是这种化学变化的直接原因和动力。

2、电解池:

  ①电解池的定义:

借助于电流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叫电解池或电解槽。

电解池就是一种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②电解池的电极名称:

电解池的两极由电极与电源正、负极的连接情况直接判断。

   阴极:

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

吸引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还原反应。

 阳极:

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吸引溶液中的阴离子、失电子、氧化反应。

  说明:

阳极有惰性电极和活性电极之分,隋性电极只导电,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C、Pt、Au);

活性电极既导电又参与氧化还原反应(Cu、Ag等)。

  ③电解池的组成:

直流电源、电极、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用导线连接成闭合电路。

  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在外加直流电源的作用下,使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称为电解。

电解质导电的过程就是电解。

  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电解池的阴极,溶液中的离子分别向两极做定向移动,阴极吸引溶液中的阳离子Cu2+、H+,Cu2+在阴极上得电子还原为铜;

阳极吸引溶液中的阴离子Cl-、OH-,Cl-在阳极上失电子氧化为氯原子,氯原子结合成氯分子,失去的电子沿导线流回电源正极,从而构成闭合回路。

这就是电解原理。

  通电时,阴离子移向阳极,在阳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阳离子移向阴极,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通电前:

CuCl2==Cu2++2Cl-  H2OH++OH- (电离) 做无规则运动

  通电后: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碳棒吸引溶液中的阳离子(Cu2+、H+)Cu2++2e-==Cu(发生还原反应)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碳棒吸引溶液中的阴离子(Cl-、OH-)2Cl--2e-==Cl2↑(发生氧化反应)

  总反应式:

CuCl2Cu+Cl2↑

3、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离子失去电子或阳离子得到电子的过程叫放电

  ①电解通电时,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池的阴极,在阴极区氧化性强的微粒先得电子,被还原。

同时,电子又从电解池的阳流出,沿导线流回电源的正极,即在阳极区还原性强的微粒(包括电极)先失电子被氧化。

  ②阴极:

阳离子在阴极上的放电顺序(得电子)大体可参照金属活动性顺序来推断。

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后面的金属,其对应的阳离子越易得到电子。

无论活性电极还是惰性电极都不参加反应,参加反应的是溶液中的阳离子。

  Ag+>

Hg2+>

Fe3+>

Cu2+>

H+>

Pb2+>

Sn2+>

Fe2+>

Zn2+>

Al3+>

Mg2+>

Na+>

Ca2+>

K+

  位于前边的氧化性强的微粒优先得到电子。

  ③阳极:

当电极材料(阳极)为Pt或C时,还原性非常弱,此条件不被氧化,称为惰性电极。

当电极材料(阳极)为Cu等金属(除了Pt和C),还原性强,易失电子,易被氧化,称为活性电极。

  若阳极是活泼或较活泼金属时,一般是电极的金属失去电子,而不是电解液中阴离子放电。

  若阳极是惰性电极时,阴离子在阳极上的放电顺序(失e-)

  S2->

I->

Br->

Cl->

OH->

NO3->

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

F-(SO32-/MnO4->

OH-)

  位于前边的还原性强的微粒优先失去电子。

  

(1)活泼金属离子K+、Ca2+、Na+、Mg2+、Al3+在溶液中不会得到电子。

  

(2)F-、SO42-、CO32-、NO3-等在溶液中不会失去电子。

  (3)当离子浓度相差较大时,放电顺序要发生改变,当[Zn2+]>

>

[H+]或[Fe2+]>

[H+]时,Zn2+、Fe2+先得电子而H+后得电子。

  (4)石墨和金属铂是惰性电极,不会得失电子。

知识点二:

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

  用一根碳棒作阳极,一根铁棒作阴极,电解饱和食盐水。

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Cl-、H+、OH-。

根据放电的先后顺序,H+﹥Na+、Cl-﹥OH-,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总反应式为:

2NaCl+2H2OH2↑+Cl2↑+2NaOH。

其中H2、NaOH是阴极产物,Cl2是阳极产物。

如电解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随着电解反应的进行,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两极极板上都有气体产生。

2、铜的电解精炼:

  应用电解原理,进行粗铜的提纯。

  ①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用CuSO4溶液(含铜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作电解液。

  ②电极反应:

阴极:

Cu2++2e-=Cu  阳极:

Cu-2e-=Cu2+

  ③比铜活泼的金属杂质——以阳离子形式进入溶液中;

比铜不活泼的金属杂质(金银等贵重金属)——形成阳极泥,沉积在阳极底部。

电解精炼铜过程中CuSO4溶液的浓度基本不变

3、电镀铜:

  若把阴极精铜棒换成铁棒,电解过程不变,但不是精炼铜了,而叫电镀铜。

  ①电镀:

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②电镀材料的选择:

阴极——镀件 阳极——镀层金属 电镀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

              

  ③电镀过程的特点:

牺牲阳极;

电镀液的浓度(严格说是镀层金属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在电镀的条件下,水电离产生的H+、OH-一般不放电。

  ④实例:

在铁制品上镀铜:

阳极——铜 阴极——铁制品 电镀液——CuSO4溶液

  阴极:

Cu2++2e-=Cu  阳极:

Cu-2e-=Cu2+

  注意:

电镀的目的是使金属增强抗腐蚀能力,增加美观和表面硬度,但如果镀层被破坏,会增加金属的腐蚀速率。

4、电冶金:

  用来冶炼活泼的金属(适用范围:

活泼金属K~Al)

  例:

电解熔融氯化钠:

2NaCl(熔融)2Na+Cl2↑

         阳极:

2Cl--2e-=Cl2↑   阴极:

2Na++2e-=2Na

    冶炼铝(Al2O3):

2Al2O34Al+3O2↑

        阳极:

6O2--12e-=3O2↑  阴极:

4Al3++12e-=4Al

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铝但不能用AlCl3,原因就是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

[规律方法指导]

一、电解与电离的区别:

 

电 离

电 解

条件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状态

电解质电离后再通直流电

过程

电解质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

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在两极上失得电子成为原子或分子

特点

只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联系

电解必须建立在电离的基础上

二、溶液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区别:

  从做定向移动的微粒和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两个角度比较:

  ①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电解质溶液导电是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

  ②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非自发的化学变化;

  ③温度越高,金属导电性越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越强;

  ④电解质溶液电解的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同时必定发生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三、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及判断

原电池

能量转换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离子的迁移方向

阴离子向负极迁移

阳离子向正极迁移

阴离子向阳极迁移

阳离子向阴极迁移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负极

阳极(连接电源正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正极

阴极(连接电源负极)

相同点(从原理分析)

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池型的判断:

有外接电源是电解池,无外接电源是原电池;

多池组合时,一般含活泼金属的池为原电池,其余都是在原电池带动下的电解池。

  电极的判断:

原电池看电极材料,电解池看电源的正负极连接顺序。

四、电解池电极反应规律(阳氧阴还)

  ①阴极:

得电子,还原反应。

电极本身不参加反应,一定是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争”得电子

  ②阳极:

失电子,氧化反应。

若为金属(非惰性)电极,电极失电子;

若为惰性电极,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争”失电子

五、电解规律:

  根据离子的放电顺序,采用惰性电极电解酸碱盐的水溶液时的规律。

1、电解水型:

  电解某些含氧酸、强碱及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的水溶液时,实质是电解水。

例:

H2SO4、HNO3、KOH、NaOH、Na2SO4、KNO3、Na2CO3等物质的水溶液。

电解完后加水可使溶液恢复原样。

  2H2O2H2↑+O2↑

电解水时加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不影响水的电解。

  电解硫酸和氢氧化钠时因为氧气溶解度大于氢气,H2和O2之比大于2

2、电解溶质型:

  电解不活泼金属无氧酸盐、无氧酸的水溶液时,实质是电解电解质本身。

电解完后加入溶质可使溶液恢复原样。

2HClH2↑+Cl2↑    CuCl2Cu+Cl2↑

3、放氧生酸型:

  电解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的水溶液时,阳极产生氧气,同时生成H+,阴极析出不活泼金属,电解质和水都参加反应。

CuSO4、AgNO3、Cu(NO3)2等物质的水溶液。

  2CuSO4+2H2O2Cu+O2↑+2H2SO4 电解完后加入CuO或CuCO3可使溶液恢复原样。

4、放氢生碱型:

  电解活泼金属(K、Ca、Na)的无氧酸盐的水溶液时,阴极产生氢气,阳极析出非金属单质,电解质和水都参加反应。

NaCl、KBr、BaCl2等物质的水溶液。

  2NaCl+2H2OH2↑+Cl2↑+2NaOH 电解完后加入HCl可使溶液恢复原样。

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①分析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包括水的电离)、并分成阳离子组和阴离子组。

  ②根据放电规律,阳离子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而阴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完成电极反应式。

(注意得失电子守恒)

  ③由阴阳两电极反应式,合并得总反应式。

若已知一个电极反应式,可用总式减去已知的电极反应式,得另一电极反应式。

弱电解质必须保持分子形式。

[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一:

电解原理、电极的判断

  题1、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a极板b极板x电极z溶液的是(  )

  A、锌石墨负极CuSO4

  B、石墨石墨负极NaOH

  C、银铁正极AgNO3

  D、铜石墨负极CuCl2

  思路点拨:

考查电极的判断的知识,灵活运用题目所给信息。

  解析:

根据两电极质量的变化可判断出阴阳极。

质量增加的一定是阴极。

a极质量增加,a为阴极,即x极为负极,且电解液需有不活泼金属的阳离子,所以只能从A、D中选。

在b极板上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D不符合(放出Cl2),所以只有A正确。

  【答案】A

  总结升华:

在电解池中,阴极: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本身不参加反应,一定是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争”得电子;

阳极:

失电子,氧化反应,若为金属(非惰性)电极,电极失电子,若为惰性电极,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争”失电子。

  举一反三:

  【变式1】某电解池内盛有Cu(NO3)2溶液,插入两根电极,接通直流电源后,欲达到如下要求:

(1)阳极质量不变;

(2)阴极质量增加;

(3)电解液pH减小,则应选用的电极是( )

  A、阴极两极都用石墨             B、铜作阳极铁作阴极

  C、铁作阳极铜作阴极             D、铂作阳极铜作阴极

根据题目要求:

阳极选择惰性电极、溶液中有不活泼金属的阳离子,电解实质是放氧生酸。

  【答案】AD

  【变式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mol/L下列物质的溶液,溶液的pH保持不变的是( )

  A、HCl    B、NaOH    C、Na2SO4   D、NaCl

  【答案】C 考查电解的实质

类型二:

电解后溶液浓度的变化

  题2、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质量增加,电解液的pH下降的是( )

  A、CuCl2    B、AgNO3    C、BaCl2   D、H2SO4

考查电解的实质。

A项为电解溶质,B项为放氧生酸,C项为放氢生碱,D项为电解水。

  【答案】B

做题的思路:

明确溶液中存在那些离子;

阴阳两极附近有那些离子;

根据阳极氧化、阴极还原分析得出产物。

根据原溶液的酸、碱性和电极产物可对电解后溶液的pH的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

若电极产物只有H2而无O2,则pH变大;

若电极产物只有O2而无H2,则pH变小;

若电极产物既有O2又有H2,原溶液呈酸性,则pH变小,原溶液呈碱性则pH变大,原溶液呈中性,则pH不变。

  【变式3】常温时,将500mLpH=5的CuSO4溶液用石墨电极电解一段时间,测得溶液的pH变为2,若使溶液的浓度、pH与电解前相同,可采用的方法( )。

  A、向溶液中加入0.245gCu(OH)2    B、向溶液中加0.31gCuSO4

  C、向溶液中加0.0025molH2SO4并加热  D、向溶液中加0.2gCuO

  【答案】D

类型三:

有关电解的计算

  题3、在25℃时,将2个铜电极插入到一定的Na2SO4饱和溶液中,通直流电电解并不断搅拌,当阴极上收集到amol的气体的同时,溶液中析出了bmol的结晶水合物Na2SO4·

10H2O,若保持温度不变,则所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71b/18a   B、71b/36a  C、71b/(161b+18a)  D、71b/(161b+9a)

准确分析阴阳极分别发生的反应,注意阳极是活性电极。

电解发生的电极反应:

阳极为Cu-2e-=Cu2+,阴极为2H++2e-=H2↑,电解时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u+2H2OCu(OH)2+H2↑,阴极逸出amolH2,水被电解了2amol,根据溶解度知识,求出答案。

  【答案】C

做题的关键:

一定要分析清楚电极的材料、各电极的反应。

如果将题中的铜电极换作惰性电极,只改一个字,其电解的总方程式即为:

2H2O2H2↑+O2↑,阴极逸出amolH2,水被电解了amol,答案就成了D。

所以提高审题的准确性是很必要。

有关电解的计算:

通常是求电解后某产物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某元素的化合价以及溶液的pH、物质的量浓度等。

运用电子守恒原理解答。

  【变式4】将两个铂电极插入500mLCuSO4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定时间后,某一电极增重0.064g(设电解时该电极无氢气析出,且不考虑水解和溶液体积变化)。

此时,溶液中H+浓度约为( )

  A、4×

10-3mol/L  B、2×

10-3mol/L  C、1×

10-3mol/L  D、1×

10-7mol/L

  【答案】A 解析:

2CuSO4+2H2O2Cu+O2↑+2H2SO4根据方程式计算。

  【变式5】当用两铂电极电解100g10%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在阳极析出0.16g物质时,CuSO4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8.41%    B、8.36%    C、8.73%    D、9.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