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4850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Word下载.doc

《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Word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Word下载.doc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

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

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

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

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

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

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

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

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发散。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

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

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

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

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

高声大叫——指响度;

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听觉下限0dB;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各种训练题: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高.

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

3.声音在介质中以___的形成向远处传播.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_____,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为什么?

5.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成绩,则记录的成绩较准确;

若甲记录的成绩为11.3s,则乙记录的成绩约为s.

6、(2010江苏泰州)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

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

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说出一种你知道或者你设想的太空测距仪器或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频率为Hz以下的声音为次声波;

频率为Hz以上的声音为超声波.

8.噪声强度如果在dB以上,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和休息,如果在dB以上,长时间会造成对人的听力的伤害.

9.20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

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

听不见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产生的。

10.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

11.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

A.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        D.岸——水——鱼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月球上的宇航员可直接用语言交谈

C.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对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B.“细声细语”指的是音调

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D“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

14.信息1:

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语写的乐曲,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就这样语写了不少传世之作.

信息2:

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

请综合1、2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声音传播的特点()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B.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更快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在墙壁内传播D.利用回声加强原声

16.医用听诊器的作用是()

A.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B.使振幅增大,响度增大

C.减少声音的分散D.缩短听者距发声体距离

17.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A.通过科学研究,使所有声源都不发生振动

图1-1

B.将所有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传出

C.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植种树木花草

D.规定建筑工地上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18.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图1-1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该地有乐队,可以出租B.道路弯曲,注意行车安全

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19..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高。

那么发声体是________,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瓶子是。

2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

21.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B.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

C.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22.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23.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装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

A.减弱回声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C.增大声音的频率D.增强响度

24.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声音音调的高低由什么因素决定。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锯条振动越快

B.锯条振动越快,听到的声音越大

C.锯条振动越快,听到的声音越高D.声音的高低由锯条振动的次数决定

25.小明自己制做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这哨音是由于管内空气柱产生的。

上下拉动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6.百米赛跑时,为了成绩的准确,计时裁判员必须在看到起跑发令枪口冒出白烟时开始计时。

若某计时裁判员听到起跑发令枪响才开始计时,则(“少”或者“多”)计了s.

2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28.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声音我们就无法分辨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9.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振动波及半个中国!

灾情发生后,天翔迅速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

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HZ~100HZ;

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

请结合这些信息在下列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

A.5月12日14时28分,恩施州全境也产生了强烈震感B.发生地震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C.在汶川,人们可以听见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低沉

D.在距离汶川较远的地方,人们可能感受到了震动,但可能听不到声音 

3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31.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l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发声,声音主要通过传递到人耳.

32.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音调的是()

A.引吭高歌B.高声喧哗C.这首歌声音太高,唱不上去D.听不见,声音高些

33.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34.钢琴和笛子可以发出相同的声音,但不可能发出相同的声音。

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这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瓷器是否有破损。

35.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为什么?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图2

36.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图1

37.(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1,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8.(2011四川成都)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D.吉他声具有能量

39.(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第11题)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

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40.(2011年安徽省)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

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41.小明看到闪电后开始计时,5秒后听到雷声。

则小明距离雷电发生处米。

42.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m/s)

43.(2010年湖南湘潭)如图,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

其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

44.(2010年浙江湖州)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

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

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

45.右图是某吸音室墙壁上的楔形物体。

(1)请作出图中光线在楔形物之间的反射路径(仅作两次)

(2)根据你的作图,吸音室墙壁做成这种形状的目的是       。

46.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

(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

(1),比较声音的大小。

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

条件现象

声音大小

声音靠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时

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

分析与论证:

声音靠传播到远处。

47.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图1-2

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

在认真观察孩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①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

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

③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

小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1-2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祛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

小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

(1)小李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

(2)小李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

振动的物体叫。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声波到达人耳,引起,人就听到声音。

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交谈,因为,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

,能传播声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合,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早、晚)(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4、回声是由于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在屋子里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