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题加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4868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题加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题加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题加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题加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题加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题加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题加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题加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题加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题加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题加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题加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题加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题加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

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

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能消灭存在于体液中的抗原,而宿主细胞中的抗原则需细胞免疫发挥作用,但细胞免疫并不是在抗原侵入宿主细胞后才发挥作用,而是抗原进入机体后,就开始发挥作用。

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的来源有两个:

B细胞和记忆细胞。

产生途径有三个:

抗原经T细胞刺激B细胞产生;

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

抗原刺激记忆细胞产生。

体液免疫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能分泌一种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此抗体对其他抗原不起作用。

7.人体受到某种抗原的刺激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时()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解析〗考查了二次免疫的相关知识。

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而记忆细胞则在体内长期存在。

当同一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故细胞周期变短)而产生更多的抗体,保护机体不受伤害。

〖答案〗A

8.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

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解析〗人被犬咬伤后,所注射的疫苗在人体内起抗原的作用。

在整个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可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给T细胞;

T细胞可继续呈递抗原给B细胞,且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分裂、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结合并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同时效应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

效应B细胞只具有分泌抗体的能,所分泌的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使抗原失去对人体的侵染性、毒性或繁殖能力等。

9.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解析〗考查了对实验的分析设计能力。

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实验对象是“小鼠”,观察指标是“小鼠活动状况”,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

注射葡萄糖后,低血糖症状消失,通过自身对比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答案〗A

10.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AIDS患者体内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主要是攻击人的T淋巴细胞,从而使人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或全部丧失。

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HIV感染人体后存在潜伏期,此时为HIV的携带者而不是AIDS患者,潜伏期内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将HIV大部分杀死。

12.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

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α-银环蛇毒能够与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阻断了乙酰胆碱和受体的正常结合,因此可以使肌肉松弛;

而有机磷农药能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可以使结合到受体上的乙酰胆碱不能够被清除而使肌肉呈僵直状态。

13.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皮下注射狂犬病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D.静脉注射狂犬病抗体

〖解析〗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一是由皮肤、黏膜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二是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的第二道防线,三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和淋巴组成的第三道防线,其中前两道防线不具有特异性,第三道防线具有特异性。

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B、C、D三个选项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14.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下丘脑分泌一种激素,称为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hormone),有提高肾脏集合小管壁透性的作用。

身体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多,集合小管透性高,重吸收的水多,尿量就少。

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少,集合小管透性低,重吸收的水量少,尿量就多。

15.下列关于细胞生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在有氧状态下利用细胞质中的相关酶系合成ATPB.吞噬细胞摄人抗原,经处理后合成相应的抗体

C.人的红细胞成熟后,仍继续合成蛋白质D.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DNA,RNA和蛋白质的交换

【解析】抗原被抗体杀死,或被吞噬细胞吞噬;

或被抗体杀死后,再被吞噬细胞吞噬。

原核生物无内质网等复杂膜系统,但仍然可以合成较复杂的蛋白质,原因是由细胞膜代行内质网的某些类似职能。

关于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胰岛素的后期加工场所是在细胞膜上进行的。

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mRNA和蛋白质的交换.人的红细胞不能合成蛋白质.〖答案〗A

16.某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有关兔水盐代谢调节的实验,以下为实验报告,请予以完善。

空腹家兔称重编号

无症状

低血糖症

观察并记录现象

①号 生理盐水 

②~⑤号 胰岛素盐水 

②号 葡萄糖溶液 

③号 肾上腺素 

④号 胰高血糖素 

⑤号 生理盐水 

首次

注射 

二次

实验名称兔的水盐代谢调节

(一)材料与方法

(1)家兔12只,2.5kg/只,随机分为3组(甲、乙及丙组),每组4只。

(2)对甲组兔静脉滴注1.5%NaCl溶液,乙组滴注0.9%NaCl溶液,丙组滴注蒸馏水。

滴注量均为200mI,0.5h滴完。

(3)从滴注开始收集测定2h内兔的尿液量。

(二)结果与分析

(1)甲、乙、丙三组兔平均尿量比较:

(2)原因:

(三)讨论

(1)实验设计时每组兔能否只用1只?

为什么?

(2)有人认为需要增加1组兔才能使本实验设计更为完善,你认为对该组兔最有必要作何实验处理?

〖解析〗本题考查水盐代谢,实验设计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属于一类完善实验的题目.题中已经给出了实验的基本步骤,要求对该实验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分析.由实验中的盐水浓度、蒸馏水注射情况可推知,丙、乙、甲三组兔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依次升高,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依次增多,丙、乙、甲肾小管、集合管等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量依次增多。

所以丙、乙、甲三组兔尿量依次减少。

〖答案〗

(1)甲、乙、丙三组兔的尿量比较:

甲<乙<丙

(2)甲、乙、丙三组兔分别注入1.5%NaCl溶液、0.9%NaCl溶液和蒸馏水。

丙、乙、甲三组兔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依次升高,丙、乙、甲三组兔下丘脑的渗透压器所受的剌激依次升高,丙、乙、甲三组兔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依次增多,丙、乙、甲三组兔肾小管、集合管等对原尿中的水重吸收的量依次增多。

17.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流程。

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

据图回答:

⑴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号家兔。

⑵二次注射后,与⑤号家兔相比,若④号家兔产生尿素的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

⑶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_________号家兔;

若②号家兔出现糖尿,则该兔的尿量将会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图示来看,该实验设计了五组,第一次注射时,①号为对照组,第二次注射时,⑤号为对照组,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首次注射胰岛素后,实验组出线了低血糖症状。

二次注射,每组的注射物质不同。

②组注射的是葡萄糖溶液,能迅速地缓解低血糖症状,若注射葡萄糖浓度过高,肾小管不能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而出现糖尿,使尿量增加(在排出糖的同时,也排出了更多的水)。

③注射的是肾上腺素溶液,④注射的是胰高血糖素溶液,二者都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④组尿量增多是因为氨基酸能够通过脱氨基作用将不含氮部分转化为葡萄糖,含氮部分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

⑤注射的是生理盐水,低血糖症状无缓解迹象。

〖答案〗⑴①和⑤⑵更多氨基酸分解,含氮部分转变成尿素的量增加

⑶②增加血糖含量过高,在排出糖的同时,带走更多的水,导致多尿

18.(18分)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培养、增殖。

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

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休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实验原理:

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

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

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理:

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

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________,存活率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免疫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培养病毒应该要在活细胞中培养,因为病毒是寄生生活的。

病毒灭活是为了减小它的毒性,但做为疫苗需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所心其抗原决定簇不应被破坏;

(2)①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产生效应B细胞,而效应B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二次免疫的前提上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两种即: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②根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学生不难补充实验过程。

根据“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学生会很轻松地想到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的疫苗浓度不同。

③因为有抗体的存在,所以实验组比对照组的生存能力要强,所以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低_,存活率高。

〖答案〗

(1)活细胞抗原决定簇

(2)①抗体同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②接种病毒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不同浓度

③低高

1.2008年北京奥运会被誉为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各国运动健儿在京创造了无数优异

的成绩。

下列体育运动中包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时,主要进行的是有氧呼吸,但血液中乳酸的含量也会增加

B.足球运动员在踢球的瞬间,神经冲动的神经纤维上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双向传导

C.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听到枪声立即冲出起点,该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D.某运动员不幸受伤,医生往其相应部位注射了麻醉药,是通过阻断传入神经的兴奋

传导来达到环节运动员疼痛的目的。

2.关于内环境组成及物质成分的正确选项是 ()

①钙离子、葡萄糖 ②血红蛋白、呼吸酶

③血浆蛋白、递质 ④CO2、激素

A.甲①②④ B.乙①②③ C.丙①③④ D.丁②③④

3.右图为动物的某组织示意图。

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3是血浆,4是细胞内液,5是组织液。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的直接生活环境是3

B.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C.葡萄糖由3进入2的过程是主动运输

D.3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答案〗D

4.发生火灾时,人们惊惶失措,争相走避,这时人体生理上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

①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②心跳、呼吸频率加强

③高级神经中枢高度兴奋 ④机体耗氧量增加

A.只有一项正确 B.只有二项正确 C.只有三项正确 D.有四项正确

5.下图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II激素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B.结构A代表下丘脑,它能分泌促胰岛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调控胰岛分泌激素C.III激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能使血糖升高D.I激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II激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

6.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图示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②身体耗氧量变化③肾上腺素分泌量④汗腺的分泌量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A

7.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答案〗B

8.下图为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据图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神经

下丘脑

胰腺

CD

(-)

(+)

血糖升高血糖下降

A.血糖升高刺激胰腺分泌C,从而使血糖降低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B.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腺分泌D,从而使血糖上升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分泌物C与D表现为拮抗作用D.血糖的平衡是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9.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动物是()

A.输液不久的动物 B.患糖尿病的动物

C.切除垂体的动物 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10.某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浆中葡萄糖浓度(简

称血糖)过高,且血浆中胰岛素浓度也偏高。

他用过度

肥胖的老鼠进行实验,发现阿司匹林(一种消炎止痛药)

可矫正肥胖老鼠的生理缺失,肥胖老鼠服用阿司匹林三周

后注射胰岛素,120分钟内的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变化如图

所示,则下列叙述与图示相符的是(对照组老鼠未服用阿

司匹林)()

①时间为0时服用阿司匹林的老鼠血糖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②注射胰岛素使对照组及实验组的血糖浓度在60分钟内明显下降

③肥胖老鼠的细胞对胰岛素不起反应,使胰岛素无法调节血糖浓度

④服用阿司匹林使老鼠细胞恢复对胰岛素的反应,使胰岛素得以降低血糖浓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

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12.下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血清葡萄糖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217

50~200

总胆固醇

179

150~220

促甲状腺激素(TSH)

5.9

uIU/mL

1.4~4.4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可服用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B.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应不吃脂肪,多吃糖类食物

C.该男子可能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细胞代谢速率偏低D.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不变,否则将引起代谢紊乱

〖答案〗C

13.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血糖浓度较高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会增加 B.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C.正常人在吃甜食过多引起高血糖时,就会出现糖尿D.降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升血糖的激素有多种

14.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不会出现的反应是

A.体表温度有所下降,而体温保持相对稳定B.骨骼肌和肝脏细胞中线粒体活动加强

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含量上升D.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15.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保护性功能。

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花粉引起的体内毛细血管的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16.健康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各种疾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下列关于各种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一般是再次接触过敏原时作出的反应。

如出现红肿、呼吸困难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和风湿性心脏病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他应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D.当血糖含量低于45mg/dL时,身体就会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这时只要给患者吃一些含糖较多的食物或一杯浓糖水就可以立刻恢复正常。

17.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分别指的是子代H5N1和抗体 B.c的作用是进入靶细胞内,释放淋巴因子使靶细胞裂解

C.据图可知,H5N1在宿主细胞内进行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中不涉及逆转录酶

D.合成H5N1蛋白质的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原料都是人体细胞提供的

18.治疗艾滋病(HIV病毒为RNA病毒)的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

下列对AZT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转录

B.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自我复制

C.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逆转录

D.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表达过程

19.下列是关于抗利尿激素调节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B.乙图表示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C.丙图表示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变化D.丁图a点时注射的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20.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图示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②身体耗氧量变化

③肾上腺素分泌量

④汗腺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