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340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docx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docx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摘要

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师指导对周围生活的一种扮演,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是游戏的指导。

师通过导入指导策略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情景,通过介入指导策略及时干预学生的游戏行为,使游戏顺利完成。

本文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通过探讨如何给幼儿营造宽松良好的游戏氛围、如何扩展游戏情节和如何注重区域融合及区域讲评等内容为教师和家长更好的了解角色游戏的价值,知道幼儿同伴交往策略提供可依据的实证性资料。

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最具特色、典型的游戏,对幼儿智育发展、性格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干预和影响,以保障角色游戏教育作用的实现。

本文结合大班幼儿角色游戏,对幼儿角色游戏的内涵与特点、开展角色游戏的意义以及教师指导策略进行探究。

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不仅使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得到满足,更是创造性与主动性充分展现的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必须深入幼儿角色游戏,对游戏状况进行有针对性、深入的观察、评价与指导,从而真正发挥出角色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和启发作用。

一、营造自主宽松的游戏氛围

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是尊重儿童人格的具体体现。

(一)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幼儿是独立的人,因而有着他们自己的意愿和兴趣。

显然,幼儿在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活动时,他们对活动有很高的自主性。

他们在游戏的开始、进行、结束中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应予以尊重,而不能因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经验或实际生活就不予以理睬,批评,甚至强行制止。

例如在角色游戏刚刚步入正轨的时候我和孩子们聊天:

“老师和你们一起在角色区玩,你们都有角色,那我是什么角色啊?

”“老师你当顾客”“你当服务员吧”“我觉得老师像店长,店长就是什么都得管,有时候在店里,有时候不在。

”“对对,我也觉得老师是店长”“哈哈,店长好”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

对于孩子们关于我角色的想法很多,这样的环境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想象空间。

提高了他们玩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二)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表现、创造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幼儿游戏时的氛围是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游戏的结果,是游戏“假想”的特点在游戏中的体现。

教师不能因是游戏就随意去破坏这种氛围,否则会使游戏索然无味。

幼儿在游戏中想象、探索、表现、创造的时候,也是幼儿自主性得到极大提高和体现的时候,是游戏功能正在实现的时候.所以教师应予以尊重和鼓励。

例如有一次我们班的另外一位老师以顾客的身份进了角色区,孩子们热情的招待着她,一切都和往常一样,结账时,老师说我在这里消费了10元钱,你们能开发票吗?

孩子们对着老师笑嘻嘻,但是不知所措,这时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们都不能开发票,是不是黑店啊?

有没有营业执照?

让我看看一看。

”有一个孩子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拿出了一块小的海报说这个就是。

另一个小朋友马上到美工区找到我对我说“店长,你快点来吧,咱们蛋糕房有一位顾客说要营业执照”我过去后对客人说:

“您好,我是这梦幻蛋糕房的店长,由于我们店现在还是试营业,所以暂时不能提供发票。

这是我们的优惠券,下次您可以带朋友一起来做蛋糕”客人满意的走了。

这样的情景设计充分增强了孩子们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扩展游戏情节

(一)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幼儿的游戏是对幼儿生活的反应,其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和源泉。

教师要善于指导家长,利用家庭中教育的优势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实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幼儿在每天的生活中有新的收获。

(2)结合幼儿已有经验,丰富幼儿游戏内容

一、游戏内容趣味化

幼儿对游戏的趣味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想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加上幼儿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想玩角色游戏,有的幼儿想玩结构游戏,即使是同一种游戏,幼儿关注的重点、感兴趣的侧面也有差异。

各种游戏之间并无好坏、高低之分,任何一种游戏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作用。

所以,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增加游戏内容的趣味性。

2、游戏内容主题化

教师要鼓励和协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游戏,其主题应来自于幼儿的需要。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正是下一步发展新的游戏情节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游戏的需要,敏感地捕捉幼儿的游戏动机,帮助幼儿在问题解决中学会自主确立游戏主题,不断推进幼儿的游戏体验。

例如这段时间正值中秋节,于是,我引导幼儿让他们回家再去和爸爸妈妈体验一次蛋糕房,看看外面的蛋糕房在推出什么产品。

孩子们第二天来了就对我说,老师,马上就要到中秋节了,咱们蛋糕房也推出点中秋节的月饼吧!

我说好啊,那你们请美工区的小朋友帮你们设计月饼吧!

然后你们在蛋糕房推出新的产品。

刚开始我会提醒幼儿,咱们中秋节过了那么久马上就要到什么节日啦?

孩子们就会在第二天推出新一个主题。

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每到一个节日就会主动推出一个新的主题蛋糕。

总之教师不应是幼儿角色游戏情节的设计者和游戏实施的控制者。

而应该成为幼儿游戏的促进者、支持者和引导者。

教师可以与家长配合,利用参观、绘画、讨论等形式启发、引导幼儿展开问题解决的过程,协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

游戏的主题应该是动态的。

当游戏内容缺乏吸引力了,没有人玩了,就可以缩小或取消。

同时,教师在新开展一个游戏主题时,要对该主题对幼儿的吸引力做预先的价值判断。

另外教师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产生问题的解决办法。

幼儿主动地提出游戏的解决办法,反映了幼儿活动的有意性。

教师可以利用玩具以及富有情感的语言,启发幼儿进行游戏解决问题的愿望,帮助他们确定方法,并去实现它。

例如,在角色游戏“梦幻蛋糕房”中,孩子们在出现了问题后请店长求助,在游戏中教师只是帮助幼儿解决了客人的问题,并没有帮助幼儿解决营业执照。

在区域讲评时我继续以店长的身份引导幼儿讨论“今天蛋糕店有什么事需要向店长汇报吗?

”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幼儿思考今天在游戏中碰到的问题,营业执照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孩子可能回答说:

“买一个”或者“借一个”,老师接着说:

“可是营业执照买不来也借不来啊”,孩子们在想过之后可能就会说“我知道了,让园长妈妈检查吧,她检查过了我们就可以有营业执照了”“对对,园长妈妈”。

这样使参加游戏的幼儿明确了自己的活动包含在托儿所这一主题游戏之中。

3、游戏内容多元化

长期处于同一环境的幼儿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而从和他有关联,但是不在一个环境的人那里可以学到更多的技能与知识。

为了让幼儿从多层面学到怎样搭建人际关系和处理自身角色,生成全面的自我意识,因此游戏内容应多元化。

例如在经常玩这个蛋糕游戏而没有吸引力的时候,我会引导孩子们想出别的主题来转换他的兴趣和注意力。

如推出了积分换购制作感恩节蛋糕的活动,经过讨论决定发起了由美工区的小朋友设计出感恩节免费做蛋糕的代金券来换取月饼的活动。

此举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玩游戏的积极性和应变能力。

教师也应积极扩展游戏的范围和种类,如蛋糕口味大调查、设计蛋糕、推出新品“马卡龙”来源于那个国家、了解蛋糕文化、搜集蛋糕品种,口味等不同的游戏,这样再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和种类的同时,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更多经验。

让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真正发挥出角色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3、将游戏渗透一日活动中

幼儿一日生活的情感体验,决定着幼儿一天从精神到身体对环境及周边人和事的适应和喜好,决定着幼儿潜意识学习动能的开发和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

对幼儿来说,要接纳新生活,要有快乐的一天就要有游戏的陪伴。

幼儿的一日生活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而这许许多多的环节又是由一个一个的点来连接的,这一个一个的点我就用游戏把它串连起来。

针对幼儿的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来组织幼儿进行早锻炼和晨间锻炼。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短跑比赛,设置一段距离,比看谁跑的快,最先到终点的我们可以给他发小红花等。

在绘画课程中,我们可以玩猜一猜的游戏,教师准备几种需要绘画的物体,让一个同学拿着,其余的同学猜,猜对了才有资格画,猜错了就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

这样孩子们都希望自己猜对,无形中也提高了绘画的乐趣。

四、注重区域融合

幼儿的区域游戏和主题活动游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般讲区域游戏关注的是区域材料的使用和挖掘。

主题游戏是关注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

因此,将区域游戏与主题游戏结合形成教育整体,可以有效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丰富和扩展。

反过来又促进幼儿在区域中探索体验,实现教育价值的提升。

区域活动与角色游戏的融合是相辅相成的,区域活动偏重于幼儿在宽松的、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技能,如果把角色游戏结合进去,会使内容更丰富,游戏活动更有活力。

幼儿游戏的兴趣更高。

在某程度上对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是一种局限,因为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交往是非常少的,我认为幼儿的游戏缺少了交往,那么游戏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有一位学者为此进行了尝试,把“娃娃家”“、小医院”“、加工厂”“、肯德鸡店”和生活区、益智区、建构区、手工区结合起来,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提高起来,在游戏结束后,进行调查,发现孩子们认为这种结合的游戏更好玩。

因此,注重区域的融化时很有必要的。

5、注重区域讲评,发挥实效

(1)情境再现的讲评方式,让幼儿在直观的讲评中获得游戏经验

教师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某些事例而无法以作品的形式直接呈现,在讲评时,可以通过拍照、摄像将其投放到电视机上,进行情景再现,还原动场景,进行经验回忆。

教师引导,互动交流,这种身临其境的评价方法深受孩子们喜爱。

(2)生生互动的讲评方式,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动推进者

生生互动的讲评方式是一种引导幼儿自己提出问题与大家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讲评方式。

当然,前提是教师的有效引导,不然没有针对性的发散性问题,争论也不会有结果。

实践证明,孩子自己提出的问题往往更能引起同伴的共鸣,并激起发问孩子和其他孩子下一次活动的愿望。

六、老师和幼儿的收获

综述所述,大班幼儿游戏作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对幼儿交际能力与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角色游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大班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程度,同时对幼儿的待人交往能力以及思维想象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所以在进行大班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将幼儿放置在主人翁的地位上,确保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游戏。

教师要始终坚持辅助的原则,明确自己倾听者、指引者、支持者、监护者的身份。

幼儿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愉悦的心情,还能获得知识,提高生活能力,增强自我表现力,培养信心,最终实现师幼共赢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金梦.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2:

69-70.

[2]李楠.角色游戏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南大学,2011.

[3]于琪.论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J].学周刊,2015,04:

62-63.

[4]王海霞.浅析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2,24:

87+89.

[5]贺慧.幼儿园教师角色游戏的指导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6]刘凌,张馨元,董建伟.幼儿园大班结构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A].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

2012:

5.

[7]华洁琼.大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互动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