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464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2.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5页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5页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5页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5页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5页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5页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5页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5页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5页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5页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5页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5页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5页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5页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5页
亲,该文档总共9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docx

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精编版含教学计划

【2020出版新教材】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1《放大镜》

1.2《怎样放得更大》

1.3《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

1.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7《微生物与健康》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2.1《我们的地球模型》

2.2《昼夜交替现象》

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2.4《谁先迎来黎明》

2.5《影长的四季变化》

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2.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

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3.2《斜面》

3.3《不简单的杠杆》

3.4《改变运输的车轮》

3.5《灵活巧妙的剪刀》

3.6《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3.7《信息的交流传播》

第四单元《能量》

4.1《各种形式的能量》

4.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4.3《电和磁》

4.4《电能和磁能》

4.5《电磁铁》

4.6《神奇的小电动机》

4.7《能量从哪里来》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5人。

其中男生3人,女生25人。

他们经过前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世界》、《地球的运动》、《工具与技术》、《能量》、四个大单元。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概念”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微小世界》单元引导学生从放大镜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

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

《地球的运动》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季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工具与技术》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使用的技术,使学生明白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工具和技术的进步;《能量》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形式,明白节约能源的重要性,通过实验验证电能和磁能的互相转换,懂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含义。

三、总体教学目标 

(一)科学态度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3.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物质的运动等。

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

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难点: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

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或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

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

第一单元1.放大镜

1

1

第一单元2.怎样放得更大

1

2

第一单元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

2

第一单元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

3

第一单元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

3

第一单元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

4

第一单元7.微生物与健康

1

4

第二单元1.我们的地球模型

1

5

第二单元2.昼夜交替现象

1

5

第二单元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1

6

第二单元4.谁先迎来黎明

1

6

第二单元5.影长的四季变化

1

7

第二单元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1

7

第二单元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1

8

第三单元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1

8

第三单元2.斜面

1

9

第三单元3.不简单的杠杆

1

9

第三单元4.改变运输的车轮

1

10

第三单元5.灵活巧妙的剪刀

1

10

第三单元6.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1

11

第三单元7.信息的交流传播

1

11

第四单元1.各种形式的能量

1

12

第四单元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1

12

第四单元3.电和磁

1

13

第四单元4.电能和磁能

1

13

第四单元5.电磁铁

1

14

第四单元6.神奇的小电动机

1

14

第四单元7.能量从哪里来

1

15

综合复习

2

16

期末测试

2

 

1.1《放大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通过放大镜走进微小世界;能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放大镜。

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放大镜对比观察科学课本上的照片以及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等,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课前准备:

PPT课件、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不同类型的纸张、各种纺织物、圆柱体透明器皿、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在人体的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外界接受的信息最多。

那么请你们猜一猜人的肉眼能看清的最小物体有多大呢?

(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放大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放大镜,放大镜是怎样使用的。

二、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出示放大镜,对于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谁能介绍一下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呢?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教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收藏家欣赏藏品、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等。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列举使用领域。

三、尝试使用、掌握放大镜的操作

邀请学生说说:

放大镜是怎么放大物体的。

移动的是什么?

不移动的是什么?

学生操作并思考问题,教师巡视。

预设学生回答:

两种移动方法,一种是移动放大镜,一种是移动物体。

四、师生交流,探究放大镜特点

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放大镜,感受放大镜的特点;教师提出问题:

放大镜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

有谁了解过放大镜的结构?

谁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预设学生回答:

1.中间厚,边缘薄;2.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3.放大镜具有放大的特点。

教师总结:

我们使用放大镜时,是把物体放在焦距以内,这时通过凸透镜看到的便是物体放大的虚像,而且放大镜离物体越远,虚像越大(在1倍焦距以内)。

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中间需要有一个凸起的、透明的透镜,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凸起的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五、再次使用并认识放大镜的作用

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类型的纸张、各种纺织物用肉眼观察到的和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到的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

观察记录表

物品倍数

肉眼

5倍

10倍

20倍

作业本

报纸

棉布

丝绸

教师总结:

利用放大镜,我们原来看不到的画面,现在可以看到了,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细微的地方。

不同纸张和布料的纤维是不同的,我们通过放大镜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不同的地方。

六、课堂小结

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运用放大镜信息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1.2《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2.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2.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

教学重点:

1.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局里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

3.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课前准备:

PPT课件;分组实验器材:

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纸筒、剪刀、胶带。

可以用来观察的物体,如:

花蕊、纸纤维、昆虫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可以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的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

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物体的像放得更大呢?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课题《怎样放得更大?

》(板书课题)

二、认识显微镜

1.光学显微镜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是由荷兰人詹森父子共同制作的。

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他就是光学显微镜。

在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进,现在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

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

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旋转器)简称“旋转器”、镜台(载物台)、调节器

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光学部分:

目镜、物镜。

显微镜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负相关,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

即目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低;物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高。

2.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英文名ElectronMicroscope(简称EM),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电子显微镜由镜筒、真空装置和电源柜三部分组成。

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之上的,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μm,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nm,也就是说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放大了1000倍。

3.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缩写为STM。

它作为一种扫描探针显微术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让科学家观察和定位单个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类原子力显微镜更加高的分辨率。

此外,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低温下(4K)可以利用探针尖端精确操纵原子,因此它在纳米科技既是重要的测量工具又是加工工具。

三、小组合作:

自制显微镜

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世界上第一台放大镜是由詹森父子发明出来的,我想当时他们是为了能把物体放得更大,接着他们会思考如何放得更大?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放大镜的基础上利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做到放得更大?

预设:

可以做显微镜。

布置实验任务:

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局里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量词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反复试验几次,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

借助纸筒和胶带,参考教科书上的方法,制作一个显微镜。

发放分组实验器材:

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纸筒、剪刀、胶带。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请同学们收集一下身边可以用来观察的不同种类的物体,用自己制作的显微镜去观察他们吧。

提出问题:

1.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2.和只用一个放大镜时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小组对比讨论,引导结论:

在显微镜下微小世界真奇妙。

五、总结延伸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动手尝试制作了简易显微镜,并且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力我们身边的微小世界,相信大家都收获满满,在收获的同时不要忘记也要学习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形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2.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通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2.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事例;

科学态度目标:

对探索微小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明白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老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2.了解当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

1.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2.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

1.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形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

2.了解当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课前准备:

PPT课件、显微镜6台、纸张、小昆虫、小草等适合观察的物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关于显微镜的知识:

1.一个放大镜和两个放大镜组合观察物体的特点;2.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二、介绍常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台式显微镜使用方法

对光:

置显微镜于固定桌上,对好光源

放片:

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调节标本移动螺旋,使观察的目的物处于物镜正下方

调焦:

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与标本靠近,若目镜中出现目的物,可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目的物清晰(粗的为粗准焦螺旋,细的为细准焦螺旋)

高倍镜的操作

定位:

先用低倍镜观察,将目的物移至视野中央

换镜:

旋动转换器换高倍镜,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基本齐焦

调焦:

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视野清晰。

注意载物台上升时,防止镜头与载玻片强力接触,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2.手持式显微镜

体积小,便于携带,特别适合移动检测、现场检测,大小重量只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1/10,突破传统显微镜使用空间的局限性。

观测物体可以将显微放大的图像直接显示在屏幕上,便于观察,而且可以实时拍照、录像,记录检测数据,极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显微图像软件处理上,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实现画面反色、黑白、倒置、对比等画面调节功能,同时还可以对显微图像进行数据测量(长度、角度、直径等),最高精度达0.001mm。

手持式显微镜可以连接多种显示设备(电视、电脑、投影),便于多人同时分享、讨论,数码教学等。

手持式显微镜可以提供多种供电选择,电脑USB供电、干电池供电、锂电池供电,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现场检测!

根据观察物体及使用环境的的不同,可以提供多种光源(荧光、红外等),最大限度满足使用需求!

三、用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玻片

首先用肉眼观察微生物玻片,并记录下特征(透明、无明显目标)。

接着使用显微镜观察,要求学生会对光、调节焦距、安放和移动玻片标本外,还必须使可见光能够穿透过被观察的物体,这样才能看清楚物像。

因此,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并记录下显微镜镜头下的洋葱表皮特征。

(引导学生画出微生物图像)

四、观察对比其它身边的物体

提示学生持续、细致的观察,用图文的方式记录下他们的形态和特征。

物体方式

肉眼

显微镜

纸张

微生物玻片

小昆虫

小草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观察到的物体是否有生命,你们是怎么判断的?

五、观察显微镜下的昆虫

PPT播放显微镜下昆虫的视频,并引导学生记录特征。

六、总结延伸

本节课我们用显微镜观察了纸张了纤维、微生物的形态与活动、小昆虫的身体结构、小草的构成等,大家想不想进一步研究我们身边的微小世界呢?

下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探索。

 

1.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说出洋葱表皮是由细胞组成的。

科学探究目标:

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用图形和文字记录;2.通过观察和比较能说出洋葱表皮细胞外形上的共同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明白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洋葱表皮细胞的活动,说出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显微镜、绘制细胞结构图。

课前准备:

显微镜、洋葱、小岛、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纱布、碘酒、放大镜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PPT出示上节课用显微镜观察到植物、微生物图片。

我们上节课用显微镜观察了很多有意思的物体,那么大家想过没有如果我们用倍数更大的显微镜去观察他们,又会得到什么有趣的结论呢?

本节课我们就用更大倍数的显微镜去观察洋葱表皮,看看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二、分小组制作洋葱表皮标本

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注意提醒学生安全。

1.在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小刀在洋葱鳞叶片内壁划一个“井”字,用镊子去下“井”中洋葱内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提醒学生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在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能有气泡。

如水不足,可沿盖玻片边缘滴加;若水分过多,可用吸水纸吸掉。

4.从盖玻片的一边加入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在盖玻片的另一边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5.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做成可以进行观察。

三、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目镜倍数20,物镜倍数45,放大倍数为900倍,提醒学生注意对光。

1.安放:

右手握住镜壁,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验台上。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武警对准通光孔。

3.调焦: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亮的光圈。

4.观察:

调节粗准焦螺旋,把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针对通光孔的中央。

5.左眼像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等,知道看清切片上的细胞为止。

6.仔细观察表皮细胞,并绘制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

四、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记录

种类记录

文字

图形

洋葱表皮细胞

仔细观察不同种类的动植物表皮细胞,并用文字和图形记录它们的形态。

展示记录,描述我们看到的洋葱及其它表皮是什么样的。

对比观察记录,发现表皮细胞外形上的共同特点。

五、科学史教育

细胞的发现者:

罗伯特·胡克。

胡克是17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他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他所设计和发明的科学仪器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

他本人被誉为英国的“双眼和双手”。

他曾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于1665年发现了植物细胞(实际上看到的是细胞壁),并命名为“cell”,至今仍被使用。

六、总结延伸

同学们。

今天我们共同观察了洋葱的表皮细胞,理解了细胞的概念,那么,你们想不想观察更多的动植物细胞呢?

我们下节课一起来观察其它的生物细胞。

 

1.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2.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3.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的重要性;2.发展观察探究生物细胞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由于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